<h3> 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基本常识篇</h3> <h3>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秦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性专题博物馆。</h3> <h3> 秦始皇兵马俑,又称兵马俑、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这里出土的一千多个士兵陶俑,形象各异,神态逼真,栩栩如生,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span><br></h3> <h3> 听讲解员介绍1974年2月,临潼县西杨村村民在秦始皇陵1.5公里处打井,偶然发现了和真人一样的陶俑。</h3> <h3> 当时被挖出来的时候这些秦俑全身都是色彩鲜艳的彩绘,但可惜两小时后颜色全都褪完了,之后国家动用了许多人力与资源去挖掘,拼装兵马俑的陶片,最后由1979年10月1日开放。</h3> <h3> 从此,一座埋藏了2000多年的秦兵军阵,被世人所知“世界第八大奇迹”就这样迹诞生了!</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拉近镜头,仔细看,每个人俑的表情都不一样,形态万千。人物的细节也很细致,不得不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工艺技术。</span><br></h3> <h3> 每一个兵马俑都是按真人的比例雕塑而成,而且没有一个人俑的面貌是一模一样的,连脸上的皱纹都栩栩如生,连头发丝的纹路都看得清楚。这是最早的写实雕塑艺术。</h3><h3><br></h3><h3> 每一个兵马俑的衣摆下襟处都有制作人的名字和家乡,以保证每个陶俑的质量。</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我仔细地观察陶俑,发现他们身材魁梧高大,身高都在180米以上。听讲解员介绍说秦人平均身高大概1.65米,这些军士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模特。我觉得那些制造陶俑的工匠都是巧夺天工!</span><br></h3> <h3> 馆内陈列着“青铜之冠”秦陵铜车马。</h3> <h3> 铜车马的出土使世人耳目为之一新。其工惊叹。艺之复杂,作之精巧,技艺之卓越无不令人惊叹!</h3> <h3> 大篷盖不仅将车舆全部罩了起来,甚至连车舆前边的“驾驶室”也遮盖起来,形成封闭式的车舆。以便车主与“驾驶员”传递命令。</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二号铜车属于小轿车类型。车主既可以坐乘,也可以卧息。</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二号铜车内设备更富有特色。车舆内曝有彩绘美的软垫。</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考古专家曾在车舆底部发现一块方形大铜板,其大小几乎与舆论舆论底尺寸相当,一定更加平稳而舒适,其功能无异于现代的“软卧车”。可以说二号车属于我国最早的“软卧车”模型。</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 考古专家经过仔细清理发现二号铜车马,尤其令人拍手叫绝的是这就拿篷盖与伞盖的铸造来说,它不仅面积大,而且薄厚不一,都有一定的弧度,这样难度大的篷盖、伞盖能一次性浇铸成功,不要说在2200年前的秦代,就是在科技发达、设备齐全的今天也并非易事。铜马和铜俑的铸造也令我们当代的工程师望尘莫及。<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铜马、铜车如此纤细的铜丝(0.5毫米)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制作?采取什么样的工艺焊接?还是一个谜团。</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 总之,铜车马的铸造工艺堪称古代青铜冶铸方面了不起的奇迹。试想当时没有车床,更没有现代化的冶铸高科技设备,能铸造出如此精美的金、银、铜大小规格不同的车马部件实在是一项伟大的创举。</h3> <h3> 进入景区,远远望去,有一尊巨大雕像;走近像前,抬眼观看,就是秦始皇塑像。</h3> <h3> 秦始皇,名赢政。13岁即位,39岁正式称帝,50岁暴毙巡视途中。<span style="line-height: 1.8;">秦始皇短暂的一生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六国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促进了各民族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毛主席对他做了最高的评价,“千古一帝”秦始皇。</span></h3> <h3> 我听导游介绍平均每天来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的大约4万人数以上。</h3><h3><br></h3><h3> 节假日8000位兵马俑,每天接待游客8万人数以上。1位兵马俑每天接待100多位游客。</h3> <h3> 前来参观的人有中学生~~</h3> <h3> 还有外国友人~~</h3> <h3> 听讲解员介绍馆内四根柱子像四把宝剑直插云霄,都是用花岗岩制成的。</h3> <h3> 进入一号坑你就会被庞大的人俑群所震撼,在课本里曾经无数次看到过,但是真正的摆到你面前的时候,你就只有惊讶!</h3> <h3> 一号俑坑呈长方形,面积为14260平方米.根据试掘已出土陶俑、陶马的排列密度考古学家推算,一号兵马俑坑内约埋藏陶俑、陶马6000件,同时还有大量的青铜兵器。</h3> <h3> 一号坑是整个军阵的主体,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是三个俑坑中最大的一个。是一个由前锋、主体、侧翼、后卫四个部分组成的庞大的长方形军阵。</h3> <h3> 一号坑也还没挖掘完,后面也有还没拼凑好的陶俑碎片。</h3> <h3> 这是一号坑最后的军阵排列~~</h3> <h3> 二号坑总面积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三个坑最壮观的军阵。</h3><h3><br></h3><h3> 据专家探测 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内有陶俑陶马1300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h3> <h3> 来到二号坑前,我看到的只是眼前的情景,没有一兵一卒,只有少量的陶佣碎片。</h3><h3><br></h3><h3> 据说二号坑和三号坑都是考古专家在挖掘一号坑时发现的。</h3><h3><br></h3> <h3> 听讲解员介绍,其实考古专家在二号坑挖掘出来的跪射俑,当时全身彩绘都非常鲜艳,可是过了五分钟后由于空气的氧化就开始褪色。专家心痛不已马上拍照,想留住原样都没办法。据说二十多个跪射俑只拼凑成功二个,现在已经把跪射俑放在了玻璃橱窗里保护起来了,成了宝中之宝了。</h3> <h3> 现在没有挖掘,是因为现在的技术还不能很好的保护这些国宝文物,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保护不力,损失无可挽回。</h3> <h3> 据说挖掘二号坑需要5~7年,等时机成熟,可以一边挖掘一边供游人参观,让游客亲眼目睹挖掘过程。以后的游人可有眼福了。</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号俑坑的规模较小,平面呈“凹”字形。东边有斜坡门道,面积520平方米。专家推测坑内埋藏陶俑、陶马72件。有学者认为,它是统帅一、二号兵马俑坑的指挥部,古代称为“军幕”。</span><br></h3> <h3> 从布局看似是整个军阵的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h3> <h3> 三号坑前排的四马战车~~</h3> <h3> 还有没拼凑好的陶佣碎片~~</h3> <h3> 还有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据推测是因为秦末农民起义等原因未建成。</h3> <h3> 秦陵地下宫殿模拟图~~来自网络</h3> <h3> 秦始皇陵还没挖掘,因为对于目前来说,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设备,都无法确保埋藏于地底下2000多年前的文物,一旦遇到空气无法保护好的情况下,不敢贸然启动,不然后果不敢设想。</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参观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不但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而且开阔了眼界。</span><br></h3> <h3> 看着一个个冷峻的武士俑,一件件古老的兵器,让我感受到了秦国的战争与生活。我仿佛看到了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统领三军横扫六国统一中国的雄风。</h3><h3><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更惊艳于这样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呈现于世人,让我不得不惊讶古代工匠们的杰出智慧和才干!</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秦兵马俑的问世,被列为世界遗产。中国古代的工匠们太了不起,他们精湛的工艺技术,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