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距离我们有多远

徐林芳

<h1><b> ——卫高心理健康工作室研讨活动</b></h1> <h3><b>  2019年12月12日下午4点半,在卫辉市高级中学的心理咨询接待室,我校的心理学爱好者们正在进行研讨会,这次研讨的主题是——心理学距离我们有多远。</b></h3><h3><b> 参与讨论的人员有:刘桂英老师、左现芝老师、宋爱华老师、周慧荣老师、李红霞老师、张之琴老师、许英丽老师、徐林芳老师等。</b></h3> <h3><b>刘桂英老师给大家普及了一些心理学知识。</b></h3><h3><b>一、心理学研究的四大流派</b></h3><h3><b>1、弗洛伊德为首的精神分析流派</b></h3><h3><b>2、华生为首的行为主义流派</b></h3><h3><b>3、贝克为首的认知心理学流派</b></h3><h3><b>4、马斯洛、罗杰斯为首的人本心理学流派</b></h3> <h3><b>  精神分析理论和精神分析法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b></h3><h3><b>  (一)精神分析入门从人格理论开始。按弗洛伊德所述,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b></h3><h3><b>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b></h3><h3><b> 自我,德文原意即“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同时又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b></h3><h3><b>  超我,是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的。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非现实的,追求完美的,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它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遵循“道德原则”。</b></h3> <h3><b>(二)精神层次理论</b></h3><h3><b>  这个理论是说人的精神活动,也可理解为精神分析法,包括三个意识层: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b></h3><h3><b>  意识,就是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人的心理活动。</b></h3><h3><b>  潜意识,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等因不符合社会道德或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的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b></h3><h3><b>  前意识界于意识与潜意识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回忆等常被压存在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控制力松懈时比如醉酒、被催眠或睡眠时,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b></h3> <h3><b> 以华生为首的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他们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们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们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b></h3> <h3><b>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研究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创造性、问题解决、言语和思维等。狭义的相当于当代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即采用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b></h3> <h3><b>  人本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主要观点是:对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将之与动物的本能加以区别,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发展的;按照追求目标和满足对象的不同把人的各种需要从低到高安排在一个层次序列的系统中,最低级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这是人所感到要优先满足的需要。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主要观点: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并倡导了“患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b></h3> <h3><b> 刘老师讲的很投入,我们大家听得也很认。</b></h3> <h3><b>  随后刘桂英老师结合理论知识,对我们身边存在的小事进行分析,浅层次的探讨了困扰我们的婆媳关系,母子关系,父子关系,让我们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生活中的困扰我们的很多事情在心理学上都可以找到理论依据,找到解决的办法。</b></h3> <h3><b>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婚姻、感情需要经营,爱需要流动,情绪也需要流动,如果有些情绪被压抑,隐藏在体内,终究有一天会以某种形式爆发,或者以疾病的形式在身体上体现。我感受我的不良情绪,接受它,然后看着它远去。我看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安然接受,因为所有的情绪都应该被接纳,它会来也会走。</b></h3><h3><b> </b></h3> <h3><b> 2个小时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突然觉得心一下子宽广了许多,无论什么我们都能接受,好的、坏的、美的、丑的。接受,不对抗,和生命中所有的经历和情绪和解,然后遵从内心的选择,做想做的事情,成为想成为的那个人。</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