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北阳山,位于镇安县城东南45公里,最高点在高峰镇与青铜关交界处的关山,海拔1920米。山形如羊,俗称“羊山”。东起茅坪回族镇、西沟乡,南到关坪河乡,西到青铜关镇羊山村,北到西口镇、张家乡;横跨西口镇、米粮镇、高峰、青铜关镇、关坪河乡,山体属于喀斯特地貌,地下河较多,广布峻山奇石和溶岩山洞。甘沟一带是世界保存最为完好的地质研究点,1991年有15个国家的专家来此进行科学考察。</h3> <h3>北阳山群峰林立,溶洞多,有较发达的地下河流。由于为喀斯特地形,经过四亿年的雨水浸蚀,日晒风吹,整个山体为大型溶洞群,千奇百怪,洞中河流密布。有些地下河出口,每逢清明时节,鱼游涌出,称“鲤鱼跳龙门”;有的出口形成天然喷泉,犹如银柱;有的出口在悬崖之巅,自上而下形成瀑布,状似银河,景色十分壮观。石景村千佛溶洞、马家溶洞、安家溶洞、甘沟溶洞等,洞内钟乳石扑朔迷离,五花八门,妙趣横生,浑然天成。这些溶洞之幽,面积之大,气势壮丽,洞内奇石异物保存完好,洞外自然风光美丽,为西北罕见的地理景观! </h3> <h3> 2015年8月9日早7时,“山里转”委员会精锐之师开往北阳山,其成员有老糊涂,栗乡,爱心,你笑我,拉拉鲁,溪水和阡陌七人,一路风驰电掣赶往西口镇,又巧遇镇上逢集。</h3> <h3>宽阔的街道两边摆满了各种蔬菜水果,农副产品,小商品,小吃等……来自西面八方赶集的村民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我们买了些豆腐包子糖包子备做山上的午餐,就急急赶赴石门垭。来到石门垭顶,见一村民院落,有几个村民在路边闲聊,我们便停车问路,当听说我们要去阳山观,他们说:“今天这天气雾大,到山上看那都一样,极易迷路。”我打算请向导,向导已谈妥,但众驴友意见不统一,想去茅坪登北阳山,茅坪上山步行的路程最近。少数服从多数,从石门垭下茅坪。之前我做过功课,请朋友打听了一条路,说在甘沟道班上一拐弯处有一条通村水泥路,能骑三公里,再步行上七里坡路就到北阳山了,但走了一路也没能确定是那条路。</h3> <h3>途中溪水电话询问茅坪派出所一警官,得知从茅坪街上红光村,登北阳山最近,先下茅坪街,就这样走走停停问问,"沿路十八家”于十二点钟终于来到红光村五组,整个红光村只有一户汉民,其余全是回民,我笑问他们,只有一户汉民,你们没欺负他吧?几个热情的回民说:“那没有!”我早就知道西口茅坪回汉民世世代代民族团结、和睦相处。到通村水泥路尽头,北阳山下一白姓村民家,白家长长一排瓦房,大大的水泥道场,打扫得干干净净,一看便知是一勤劳殷实人家。道场路口边有一棵大大核桃树,大树底下好乘凉,说的对极了,我们把摩托车停在树下。</h3> <h3>白家男主人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指着屋后的那座逶迤高耸的山脉说:“那就是北阳光,有一条山路通大垭,大垭北边山卯上那个铁塔是测风塔。”测风塔可能是为风力发电做准备的吧!我也没顾上问。红光村村民家的牛羊就散放在诺大的北阳山上,饿了自己吃草,渴了喝涝池的水。每年春天将牛羊赶上山,冬季领回来。据说早上众牛群从山顶下涝池喝水的情景壮观的很很!东边山头哞的一声牛叫……西边山头哞……北边山头哞……南边山头哞……遥相呼应,众牛群争先恐后奔向麻当涝池,亲亲热热你碰碰我的头,我碰碰你的头,打闹嘻戏一番,开始喝水,喝足水后各上各的山头。(最后三张图片来自百度北阳山图片,感谢原创作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