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When you travel,</p><p class="ql-block">you will get a intimate view of the city</p><p class="ql-block"> because you will know</p><p class="ql-block"> what it's like to see the city on foot.”————</p> <p class="ql-block">来到这里就一直住在公司的招待所,离这里不远,顺着巴西路往下走,穿过沪昆铁路的一个铁路桥洞,便到了一个叫场坝的地方,这里每逢周日是大集的日子,七里八乡的人们都会来逛大集,周末无事时用一两个小时慢慢行走转一转,时间慢慢流淌,体会这里不一样的生活气息,在喧嚣中也会不断有新的发现,有新的感觉,有对生活的追忆和感受,不断拍照成为一个不错的小乐趣,几年来每次到场坝,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次次的快门按下,积攒下不少的图片,我要好好的保存这难得的场坝时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旧籍“场市”的相关记载中,说场坝“离城半里许,铜、盐、铅、布,来往喧阗。厅治菁华萃于此焉。”</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场坝涉及人民路、菜园路、官林路一带,大街上小路上小商铺多,马路地摊多,有日用品卖,有蔬菜粮食卖,有农具卖,有中草药卖,有花鸟虫草卖,还有些旧货,人来人往的络绎不绝,还能看到后面苗寨的苗族人,很热闹也很简单。这里有人们无尽的悠悠记忆,能够感受到这个贵州山城纯朴而浓郁的生活气息,也是这里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场坝尝回头粉店后面的街里,小雨中撑着伞卖这几只大公鸡,对面有一家做豆腐的店,鲜豆腐的香味很诱人。</span></p> <h3>苗族妇女盘起的高高发髻,年轻的女娃已经看不到这样的打扮了。</h3> <h3><font color="#010101">菜园路里一个叉路口有一溜猪肉摊,背着还没睡醒的孩子,提着一条猪腿在用火去毛。刚开始还在猜这是做什么,看一会儿才明白了,这方法高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上好的猪肉,各部位齐全,后来还搞了一块猪大油。现在做饭谁还用这东西,确实怀念小时猪油的香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菜园路上不时看到三三两两的苗族妇女。看到的次数多了,好象总是这么几个似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老大爷一看就象这里的老住户,每次都在门口路边摆上货摊,卖卖烟叶和竹簸箩,抽袋旱烟跟人聊天摆龙门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场坝已经废弃的原来百货商场那里有个旧货摊,各式各样的废旧品,好东西不多,能够找到钢铁厂几十年以前的缸子、照片、文件,但不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白胡子老爷子看这几根药材,抽一天烟袋不挪窝。</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各样口袋装着各样的干药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苗寨的也来这里卖约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自家种的小菜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集市上不多卖鱼的地方,好大的白条啊。感觉当地对吃鱼兴趣不大,做鱼的技术不咋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场坝里面沪昆铁路旁边有一个铁路局的老住宅区,旁边就是老场坝的百货店,现在已经是残檐断瓦了,有一些好像失了火废弃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夏天,玉米下来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老大爷就在街当中把菜来卖。头戴棉帽,这里的老人们天寒时还是要戴这种有时代感的棉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街上常见这个,应该叫什么呢?有香肠、土豆又叫洋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小卖铺,逛累的孩子们应该再选零食。</font></h3> <h3>北部乡下普遍种植烤烟,集市上贩卖烟叶烟斗的很热闹,往往附近就有加工制作烟斗的店铺,可以定制选择烟嘴烟斗杆,长的短的,粗的细的,花样繁多。</h3> <h3><font color="#010101">大背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卖中草药的地方,拆迁开始后,可以里面的这个中草药区域确还存在,这位老大妈没变地方的还在这里卖着草药。问她成捆的那个,应该是昭通的党参吧。</font></h3> <h3>大棉帽,长胡须,有款。</h3> <h3><font color="#010101">天气寒冷,躲在里面放个煤炉子取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老人家们走冷了,就着火炉暖暖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快乐的一家人在快乐的街上。</font></h3> 在铁路桥洞上来不远处的一个木匠作坊,很坊,感觉总是有活干,没有停过活,做木饭桶,做灯笼。 天气寒冷,孩子背在背上,还要严严实实的盖上一个毛巾被。 场上很多各式各样的竹编器,那几家就是这里的竹匠人了。 一兜兜的装的是各样的草药。 <h3><font color="#010101">大家在讨论着买哪个种子,这是春天的集市。</font></h3> 持家的老人们,常年劳作,大围裙不离身。 <h3>大棉帽,白胡子,长烟袋</h3> <h3><font color="#010101">这个小女孩来集市陪奶奶们卖草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墙上挂着牌牌,苗医看病,搭脉看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孙铁匠和他们铁质农具们,每次去看他都在这个角落里,没换过地方,还买了他一把锋利的菜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水花酒,买不买先尝一尝。</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原来街上卖苗族服饰的都拆掉了,于是转移到了西边这条新的步行街来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沪昆铁路旁玩耍的小女孩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一边买一边抽一边聊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场坝路口一块是集中卖烟叶和旱烟具的,成捆的烤烟叶,各式各样的黄灿灿的旱烟头,总能看到各种人叼着各式各样的烟斗,老人家偏多,旁人抽不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一应具全的农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位老先生没有大家聚堆摆剃头摊,面是自己单独找了一个地方练手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背篓里背着两只,手里还要抱着一只大公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抱着娃看着货摊,一家人的生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座在路沿上,卖十几只鸡蛋。</font></h3> 家里老母鸡下的蛋,攒起,赶场卖些钱。 <h3><font color="#010101">问阿姨您卖的是啥啊,反复几次也没听懂他说的当地话,听着好象是芝麻,可是看着怎么也不像啊。这位阿姨原来就是在街里面路边摆摊的,老街拆了,就跑外面马路边上卖来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赶集已经成为这些老人家生活的一部分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个爆米花炉子要大一号,开炉时象个小炸弹似的,蒸汽生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很多背娃带娃在集市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红红火火的老大娘,在卖点折耳根,又叫鱼腥草,和她的孙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个老人家总在场坝路口里面一点的路边找个地方,卖自家的鸡和蛋,随身带杆称,溜达鸡土鸡蛋,斤斤计较,老人家眼神不好,看准不准。</font></h3> 很像高仓键的大叔 <h3><font color="#010101">场坝菜园路开始拆迁后,街里的很多集市小贩就转移到了人民路的两旁,周日这个马路集市很是壮观,绵延两三公里,马路车辆行驶越发不畅通了。集市售卖和买货是很多人的周日习惯,看看货、谈谈价,别有一种悠闲的味道。</font></h3> 2020年,防控疫情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不过集市还是在每个周末上演着,不过感觉着这种集市文化正在慢慢散去,不会太长久了。 这张是七月初的,这里夏天很凉快,而且温度变化很大,老人们夏天都是冬天的打扮。 老爷子在集市逛逛,然后在这个小酒店里来点苞谷酒,喝两口,别人告诉我,这也叫做”柜台酒“。 中间老人的打扮很有这里的这个时代的特点。 这位大叔不但在巷子里摆个农具把手的摊子,也在这里卖大公鸡啊。 卖核桃的老人,叼着旱烟袋。 每到秋天,这里就缺不了昭通的苹果,昭通那里多回族,像这位女士戴着头巾的模样,她很可能是回族。 场集上精典的黄豆芽。 <p class="ql-block">在公共汽车站等车阿姨,头巾是这里的特点。</p> 大公鸡是这里人的最爱,大母鸡很少见,据説都留着下蛋呢。 这张神态自然,好想洗出来送给孙铁匠去。 各式各样的烟袋。 叼着旱烟袋,背蒌里应该是什么药材, 沿街流动卖小吃,自带着煤气罐。 大铝锅,换锅底,勤俭执家,这个照模糊了。 辣椒店里亲密抱娃的父子俩,温馨。 斜挎的水壶是关键,用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拥挤中骑着摩托上打电话的小伙 一直使用手动对焦,左侧大妈是焦点了,神出鬼没,胡乱焦点也挺有意思。 老人家在不长巷子里挨个摊转着,寻找着自己想买的东西,朴素而安详。 这是人民路,就在路旁美女在安静仔细的梳理长长的黑发,有一种闹中取静的感觉。 有神行太保感觉的老爷子 <h3><font color="#010101">断断续续,场坝集市已经去了十几次了,集市里的那些人好象已经成为了老相熟、老朋友,看着这里在不断的变化着,城东区改造,这里开始了拆迁,官林路改成了步行街,原来老街里的集市已然成为记忆,它还继续变化着...... </font></h3>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照照别人,然后别人又照照你,随着时间留下串串身影,带走点点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