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冬虹枫泉州旅居之三(鼓浪屿•南普陀寺)

福全(欢迎来访)

<h3>鼓浪屿(英文:Kulangsu) 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五龙屿”,明朝改称“鼓浪屿”。占地面积1.91平方公里。因岛西南方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鼓浪屿街道短小,纵横交错,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屿,与厦门岛上的厦门世茂海峡大厦、厦门大学等隔海相望。</h3> <h3>鼓浪屿风景名胜区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美五大城区等荣誉。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h3> <p class="ql-block">日光岩,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鼓浪屿最高点,海拔96米。</p> <h3>“日光岩”下留个影,再去攀登日光岩</h3> <h3>“日光岩下三角梅”,留下倩影做纪念</h3> <p class="ql-block">朋友游玩留影(2021.5)</p> <p class="ql-block">由此拾级而上,直登日光岩(杨蔚明供稿)</p> <p class="ql-block">日光岩上风光无限,登顶眺望大好河山</p><p class="ql-block">(2021.5)</p> <p class="ql-block">站在日光岩山门处,看到一块高40多米的巨岩,凌空而立,在那巨岩峭壁上,有1915年许世英题刻的“天风海涛”四字横书;其下还有两行大字题刻,右侧为“鼓浪洞天”,系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泉州府同知丁一中所书,每字高约1.20米,宽约1.00米,是日光岩最早的题刻。</p> <h3>左侧为“鹭江第一”,是清道光年间福建长乐人林铖所写,两者靠近,字迹相当,林铖署名特别大,游人常误为二者皆是林铖所题,其实后者比前者晚刻二百多年。上述三大崖刻,可说是对日光岩的风光作了形象性的概括,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日光岩的第一景。</h3> <h3>进入山门,便是日光岩寺,重修于明万历年间,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h3> <p class="ql-block">日光岩寺是一块巨岩覆盖的山洞,称“一片瓦”,因每天凌晨,朝阳从厦门五老峰冉冉升起,该寺首先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因而得名,后来日光寺又改名为“莲花庵”。这是明正德年间建尼姑庵而更名的。</p> <h3>寺院后侧岩石上,系1919年黄忠训行楷横题“龙头山”三个大字。</h3> <h3>龙头山寨遗址。清顺治四年(1647),郑成功辟厦门为抗清复台基地,龙头山(即日光岩)系其建寨屯防址之一。寨址原砌筑石寨墙基本上已毁,今存东侧寨墙一段及寨门一座于日光岩东麓山腰上,寨门与两侧翼墙均以花岗岩条石垒叠而成。</h3> <h3>士兵娱乐铜像栩栩如生</h3> <h3>战马前老英雄英姿焕发</h3> <p class="ql-block">光复台。位于日光岩最高的巨岩朝西的岩壁上,系1931年胡汉民的隶书横题“光复台”三个字。字幅高0.60米,宽 2.00米。左侧行楷小字直题“民国二十年六月”,右侧署款“胡展堂”。</p> <h3>清代书法家何绍基书写</h3> <p class="ql-block">晃岩下来一张,不虚此行(杨蔚明供稿)</p> <h3>皓月园,位于鼓浪屿东部,座落在鼓浪屿东南,濒临鹭江。是一座郑成功纪念园,覆鼎岩海滨,占地二万平方米。为了纪念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福建省政府和厦门市政府,在此建造了郑成功纪念园。</h3> <h3>郑成功纪念馆1962年2月1日剪彩开馆,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 郑成功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他收复了被荷兰侵略者侵占38年的台湾,台湾人民尊他为“开台圣王”。</h3> <h3>郭沫若题写馆名</h3> <h3>福鼎岩临海顶天立地的郑成功雕像</h3> <h3>面对台湾,昂首挺立</h3> <p class="ql-block">郑延平(郑成功)水操台故址</p> <h3>尼克松访华、邓小平南巡时下榻的“黄家花园”</h3> <h3>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了厦门为通商口岸,因此厦门当时有许多外国人活动。鼓浪屿上有13个领事馆,分别为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德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挪威、瑞典,丹麦,奥地利,比利时,意大利和俄罗斯也短暂在鼓浪屿上设置过领事馆。</h3> <h3>鼓浪屿原英国领事馆建筑为三层红砖楼,四角出砖入石,结构方正严谨,落地门窗,均配百叶调节阳光,挡避风沙,还饰有壁炉。据考证,这座宅院是鼓浪屿早期殖民建筑风格的代表。鸦片战争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后,厦门正式成为通商口岸的产物。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厦门金泉钱币博物馆的展厅。</h3> <h3>美国领事馆旧址坐落于三明路26号,与厦门岛最繁华的鹭江道隔海相望。1844年,鸦片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美国政府就派哥伦布来到厦门,在鼓浪屿田尾球埔旁设立了“交通邮政办事处”,并代行领事之职。1865年,该办事处升格为领事馆,随后迁至三和路(今三明路26号)办公,1930年,领事馆在此址重建。</h3> <h3>日本领事馆旧址,为鹿礁路24、26、28号,建于1897年,为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在厦门设立专管租界的产物。领事馆由中国工匠王天赐设计建成,使用西洋双柱桁架和中国传统的坡顶。据说当时日本什么都学习当时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英国,当时的领事就选址在紧靠英国领事馆的鹿礁路26号,使用了最正宗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样式。领事馆总面积大约600平方米,两层结构,上层居住,下层办公用。</h3><h3>在日本领事馆东侧,为日本警察署和宿舍。建成于1928年,抗战期间,在这个具有东洋特色的建筑的地下室中,关押了很多抗日志士,至今的墙壁上,仍然可以看到被关押的抗日志士写下的抗日标语和斑斑血迹。这些遗留在墙壁上的痕迹,诉说着当时日本当权者的残酷,告诫人们珍惜和平,不要忘记近代中国的这段血泪史。<br></h3> <h3>德国🇩🇪领事馆旧址已改造成“茶饼坊”</h3> <h3>西班牙🇪🇸领事馆旧址</h3> <h3>中共福建省委旧址</h3> <h3>一对新人在礼拜堂前拍婚纱照</h3> <h3>教堂⛪️</h3> <h3>福音堂</h3> <h3>马约翰体育场旧址</h3> <p class="ql-block">金门厦门门对门,手情足情情系情。</p> <h3>鼓浪屿音乐厅🎶</h3> <h3>钢琴形状态“鼓浪屿钢琴博物馆”</h3> <p class="ql-block">八卦楼,是鼓浪屿上体量最大的一座近代西式建筑,又称小白宫,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管风琴博物馆。(杨蔚明供稿)</p> <h3>鼓浪屿沙滩</h3> <h3>鼓浪屿码头留影纪念</h3> <h3>乘轮渡离开鼓浪屿</h3> <p class="ql-block">虹枫朋友沙滩留影纪念(2021.5)</p> <p class="ql-block">老同学华姐鼓浪屿留影纪念(2023.11.)</p> <p class="ql-block">老同学风采不减当年</p> <h3>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毗邻厦门大学,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万平方米。</h3> <p>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p> <h3>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h3> <h3>莲花池外围盖有琉璃瓦顶的矮墙,东西设对称重檐牌坊式山门,题额为“鹭岛名山”,系原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所题。</h3> <h3>天王殿前有广场,广场前为长宽均约30米的正方形放生池,和约百米长七八十米宽的莲花池。</h3> <h3>“放生池”旁玩耍的儿童</h3> <h3>天王殿位于寺院中轴线的最前端前殿正中供奉笑容可掬的弥勒佛,两侧立有怒目环视的四大天王,</h3> <h3>殿后有韦陀菩萨覆掌按杵而立,威武异常。</h3> <h3>钟楼</h3> <h3>正在维修的鼓楼</h3> <h3>左钟右鼓,庙在其中。大雄宝殿是整个寺院的中心,具有典型的闽南佛殿的特点,大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的塑像,殿后供奉西方三圣。大悲殿呈八角形三重飞檐,中间藻井由斗拱层层迭架而成,无一根铁钉,构造极其精巧;殿内正中奉祀观音菩萨,其余各面为48臂观音,造型优美、姿态多样;又因闽南信众均崇奉观音菩萨,所以此殿香火异常鼎盛。</h3> <h3>大悲殿是寺院的另一主殿,奉千手观音。清初施琅始建,称大悲阁 为南普陀改称之由来。殿立于大雄宝殿后石砌多角形高台上,中隔两段石阶近三十级。主殿呈八角形三重飞檐,中间藻井由斗拱层层迭架而成,造型巧妙,结构严密,俗称蜘蛛结网。闽南信众崇奉观音菩萨,香火鼎盛。</h3> <h3>藏经阁,建于民国25年(1936年),为二层小楼,楼下为法堂,楼上为玉佛宝殿。藏经阁位于中轴主体建筑最高层,歇山重檐式双层楼阁。上层藏经,下层法堂。阁楼上下层,三面台廊回护,圈以白石雕栏。</h3> <h3>寺院旁边的“厦门大学”</h3> <h3>在旅游车上导游解说</h3><h3><br></h3> <h3>谢谢观看(2019.12.28.)</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