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0年1月4日,漳浦湖西田螺检。</h3><h3>雾转多云,123公里,历时10小时(7:00~17:00)。</h3> <h3>虽然去年黑鸟罢工了几次给我添了很多麻烦,但我还是很爱它。因为无论是里程的计算,还是对时间的安排,有了黑鸟都有迹可循。</h3> <h3>每次集合都会早到的一事无成,因为低头看手机错过时间竟然迟到3分钟。耽误了12人的时间,按照队规被扣1.2分。</h3> <h3>在林前岩附近的厨师广告牌十字路口处,一辆驾校车强行右拐差点与糊涂来个“亲密接触”。由此有了深刻的教训:不要因为是绿灯就放心的通行,过路口时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放慢速度以便即时反应!</h3> <h3>早上雾很大,特别骑到九龙岭一带时,戴着墨镜镜片上一片水蒙蒙几乎看不清前方。摘下墨镜眼前能看到,而距离远一点也是蒙蒙的。</h3> <h3>习惯独骑的人有强烈的个人主张,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时往往会不适应。因为集体活动必须服从领队意志统一行动。</h3><h3>出发时与大家约定九龙岭过第二个隧道要右拐。</h3><h3>老戴停车脱外套落在最后,他选择A1点爬坡不走隧道。</h3><h3>骑得较快的一事无成自发停在A点当人肉路牌,怕骑友提前拐弯走错。收队的我告诉他后面还有老戴没来。</h3><h3>大部队停在B点准备人到齐右拐,见我来了还不走,老宋问还在等谁?我说一事无成在前面等老戴。老宋才说老戴他不穿隧道而是去爬坡旧路。打电话叫回等得发冷的一事无成,再打电话与老戴约在官浔路口汇合。</h3><h3>大部队骑到C点(我以为的官浔路口)等老戴,等了一会小草提醒道,会不会是在下一路口?果然老戴也同时打电话来更加详细的解释是在官浔的哪个路口,原来就是小草说的D点。</h3><h3>事后与老戴交流,老戴很爽快地承认他做错了,下次一定改。我也很惭愧因为几次的等待,几次打电话确认对方方位而脾气上涌声音大声。</h3><h3>无采的队伍不会放弃任何一个队员,也请参加集体活动的队员能够做好配合。这样的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写得如此详细,无意秋后算账,目的一是真实记录活动,二是能够作为实例告知想参加集体活动的骑友:不要问我能不能参加活动,而是问下自己能不能配合!</h3> <h3>今天同骑12人(老戴在帮我们照相),老宋翻出去年一样在这里拍的照片,足有24人,正好一倍!</h3> <h3>老戴给我们拍完集体照后就从另一条路与大家分道扬镳。这次有发声与领队交代,说明老戴说的“下次改”是真的执行了。</h3><h3>问老戴说前面就能看到梅花了,怎么不去看?他说这条路他骑了很多次了。果然每个人骑行的目的不同,我今天骑来赏花,而老戴是为了参加集体活动“半路”同行下而已,他是纯粹的为骑而骑。</h3> <h3>即使没有目的也要骑车了,更何况有这沁人心脾的暗香!</h3> <h3>老宋延时拍照乱读秒,抓取了大家未准备好的笑容。</h3> <h3>在同一地点赏梅第三年了,早已审美疲劳。但还是忍不住会拍些照片,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h3> <h3>天命和老陈都养成了给大家拍照的习惯,群活动因为有不同角度的照片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同样有给大家拍照的小草,却不见他发照片出来。</h3> <h3>耳东、笑笑下午有事,在此原路返回。</h3> <h3>特别喜欢这张,反应了我们大部分的骑行过程:穿梭于群山峻岭之中、近距离感受鸟语花香。</h3> <h3>看完梅花为了不走回头路就选择继续往前,虽然我和糊涂前年有骑过但已经记不得怎么走了。看着前面有岔口,但骑在最前面的一事无成没问怎么走,我也没想起要开路书确认方向。对一事无成的方向感有迷之信念,傻傻地跟着骑了一段才惊觉跟记忆中的路况不符。打开路书核对,发现再往前一点就可以接上正路了。实在太神奇,我们怎么又绕回来了呢?如果是越行越远,那我罪孽就深重了。</h3> <h3>下山后上坡又下坡,来到诒安堡。</h3> <h3>守门哼哈二将。</h3> <h3>拍合影又有个小插曲:老渔夫请旁边坐着的一个中年人来帮忙排合影,那人笑了笑好像是犹豫了下还是坐着不动,我再次请求道“帮我们拍张合影可以吗?”那人终于站起来,却是走到大旗手身边站着。他是听成了“跟我们合影”吗?忙解释说你过来帮我们按下手机,他抓过手机,却又挡住了镜头不自知。小心地请他改变持手机的动作,帮他把构图位置定好,赶紧快步地走向伙伴们,有点不想承认,我竟有点怕他!果然拍出来的照片是没有屋顶的。</h3><h3>最终这张照片是又找了个更年轻的男士帮忙拍的。</h3> <h3>午饭到距离诒安堡1.2公里远的“阿聪饭店”(联系电话:3602596)吃,是漳浦骑友渔翁推荐的,经济实惠味道也不错。老渔夫点的牛蹄大家都赞不绝口。</h3> <h3>黑鸟的水印(图右上角)把拍照位置和轨迹挂钩,如果要找景点的具体位置,有迹可循。</h3> <h3>回程走白水方向的山路,印象中上次骑得又累又饿,龟速前进感觉没有尽头。而这次轻松搞定下到坡底还意犹未尽,以至于预估的到家时间提前了半小时以上。分析了下原因,应该是上次骑行时前半程已经消耗了大部分体力,后半程疲劳骑车力有不逮。</h3> <h3>大家都说是第一次这么早到家的(17点左右),看来120多公里+少坡的行程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今后的路线安排可以加加码。</h3> <h3>记录骑行点滴,记住当时感受。记性不好的无采,用烂笔头弥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