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四季冠军,四种人生

虫一

<h3></h3><h3><br></h3><h3> 过了腊八就是年。随着春节临近,亿万国人翘首以盼的《中国诗词大会》又将闪亮登场。从2016年开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爆屏,成为万家团圆的春节一档文化盛筵。走过花开四季的舞台,难忘气若幽兰舌灿莲花的主持人董卿,举手投足之间将各种恰到好处的诗词信手拈来,用珠圆玉润的声音娓娓道来,引领我们共赴诗词之约。</h3><h3><br></h3><h3> 这档诗词界的清流,也开启了无数国人对四届诗词总冠军的崇拜模式,并一次又一次被灿烂辉煌的古典诗词所折服。其实,《中国诗词大会》与其说是一场诗词高手的较量,还不如说是中华文明的寻根溯源,它让我们在寻找久违的传统文化的同时,用唯美的诗词撩拨国人传承中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h3><h3><br></h3> <h3><br></h3><h3> 迄今为止,《中国诗词大会》一共举办了四季,到今年的第四季诗词大会达到了最高潮,得到了亿万观众的广泛关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这四季的总冠军,他们的优异表现得到了高度的评价。</h3><h3><br></h3><h3> 他们在这个舞台大放光彩,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冠军。</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第一季的总冠军:殷怡航,90后,</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第二季的总冠军:武亦姝,00后,</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第三季的总冠军:雷海为,80后,</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第四季的总冠军:陈 更,90后。</font></h3><h3><br></h3><h3> 但他们又有所不同,出生不同、年龄不同、成长的路径不同。故事不同,我们给他们的"标签"也有所不同。</h3><h3><br></h3><h1><b><font color="#39b54a">黑马殷怡航</font></b></h1><h3><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3> <h3><br></h3><h3>诗词大会第一季的总冠军是殷怡航——</h3><h3><br></h3><h3> 2016年4月15日晚,诗词大会第一季落下帷幕,19岁女大学生殷怡航胜出,获得了《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应该说是第一季的诗词大会社会关注度还不是太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第一季的总冠军知道的人还不是太多,大家对殷怡航评价是,她是一匹突然出现的黑马。</h3><h3><br></h3><h3> 殷怡航当时是政法大学一名19岁的学生,主修并不是诗词,但却对诗词十分精通。比赛中,殷怡航的经典动作就是侠气十足的双手抱拳,一一谢过各路豪杰。正如主持人董卿最后评价所说,10场比赛,第一次亮相,没想到真能一骑绝尘、笑到最后。</h3><h3><br></h3><h3><b><font color="#b04fbb">背后故事:</font></b></h3><h3><br></h3><h3> 不得不提的是来自父母的文学教育和启蒙。比赛之后,殷怡航的父亲特地写了一首小词送给她:</h3><h3><font color="#39b54a"><i style=""><br></i></font></h3><h3><i style=""><font color="#39b54a"> </font><b style=""><font color="#010101">逐鹿京畿,扬名神州,诗词大会显风流,勤奋天道酬。战鼓歇,歌舞休,且把浮名看透,启航新征途。</font></b></i></h3><h3><br></h3><h3><font color="#39b54a"><i style=""></i></font> 短短几句,苍劲有力,饱含深意,文学功底可见一斑。</h3><h3><br></h3><h3> 浓厚的家庭熏陶,是促使殷怡航走上成功之路的重要因素。父亲本身就很喜欢诗歌,小时候临睡前,殷怡航听到的不是白雪公主和灰姑娘,而是那些诗词背后的故事。诗中人,诗中意,诗中情,自小就在殷怡航的心中扎了根。<br></h3><h3><br></h3><h3> 都说她是比赛杀出的黑马,其实哪有那么多的一夜成名,不过是日积月累的厚积薄发。</h3><h3><br></h3><h1><b><font color="#39b54a">才女武亦姝</font></b></h1><h3><b><font color="#39b54a"><br></font></b></h3> <h3><br></h3><h3> 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总冠军是武亦姝,知名度最高,却又最低调!</h3><h3><br></h3><h3> 武亦姝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孩子,2001年出生于上海,复旦附中学生。她虽然年纪小,但是具有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气势。武亦姝以613分进入清华新雅书院时,我们对她只有深深祝福。</h3><h3><br></h3><h3> 《诗词大会》火了之后,武亦姝拒绝了所有的媒体采访和节目邀约,在学校安心读书。武同学家中开有国学书院,父母也没有拿孩子来炒作。能够抵御住一夜爆红的诱惑,在被自主录取后也没有懈怠,如果不是拥有坚定的意志,是做不到这些的。这种不屈不挠地自我实现的动力,归功于武亦姝的家庭教育。</h3><h3><br></h3><h3> 武亦姝的爸爸是知名律师,而妈妈则是一名小学美术老师,她出生于书香家庭,他的爸爸很重视对武亦姝的教育,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每天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他在孩子面前都不会玩手机,平时5点下班回去就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学习。经常玩一些关于诗词方面的游戏,还有词语接龙,如果谁输了就要洗碗,这样的氛围,让武亦姝的学习兴趣很浓厚!</h3><h3><br></h3><h3> 武亦姝能够这么优秀,离不开她个人的努力,但她父母的教育也非常成功,放在大部分家庭,恐怕没有哪个家长能够做到这一点。</h3><h3><br></h3><h1><b><font color="#39b54a">外卖小哥雷海为</font></b></h1><h3><b><font color="#39b54a"><br></font></b></h3> <h3></h3><h3><br></h3><h3>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是外卖哥雷海为。</h3><h3><br></h3><h3> 雷海为是一个不一样的"80后",雷海为虽然生活在社会底层,做着普通的工作,但他积极上进,热爱诗词,抓住一切时间背诗。他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面对的都是一些实力强劲的对手。</h3><h3><br></h3><h3> 比如第二季度的冠军武亦姝,还有那实力更为生猛的陈更,都是他的对手。但是雷海为不骄不躁,一点一点的走完了脚下的路,在会场上鹤立鸡群,成为耀眼的明星。最终,他击败了北大研究生彭敏。</h3><h3><br></h3><h3> 现在的他,生活因诗词而变得富有诗意,他成为了某学校的全职语文教师。从一个外卖小哥到教师,他的身份变换得很快,多多少少有点让人目不暇接。这是他应得的荣誉与收获,这更是实力的见证,也是上天的眷顾。对于一个喜爱古诗词的人来说,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h3><h3><br></h3><h3> 雷海为的父亲是一名乡村代课教师,没事儿时就读几首诗歌给雷海为听,会用一个月一半的工资去买书籍。会在雷海为吃饭时,对出下一句,才能接着吃。7岁开始读诗,到37岁大放异彩,已经积累了30年。雷海为的工作辛苦,为了省下自己的工资,他自己趁闲暇时间到书店背诗,默写到自己本子上。记不住时,下次再去背。诗于雷海为,早已成其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h3><h3><br></h3><h3> 或许有人认为雷海为幸运,抓住机会一炮而红。我想说这得有个前提,你得有足够的积淀,才能在机会到你身边时,紧紧地抓住它。30年的诗词熏陶积累,你做的到么?我们总看别人成功后怎样,却很少去读他成功前所做的一系列准备。在我看来,雷海为厚积薄发,只不过是大器晚成而已。</h3><h3><br></h3><h1><b><font color="#39b54a">北大博士陈更</font></b></h1><h3><b><font color="#39b54a"><br></font></b></h3> <h3><br></h3><h3> 陈更连续参加了四季的诗词大会,是一位老选手,她温柔有气质,知识渊博,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水到渠成的夺得了总冠军。</h3><h3><br></h3><h3> 出生于1992年的陈更,是北京大学工业工程管理系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的博士生。陈更的妈妈是一名中学老师,从小就注重对她的教育,尤其是对她阅读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视。她的妈妈说,从小学三年级起,陈更就一直写日记。为了让陈更有更多的素材,每年假期,妈妈会带陈更去外地旅游,写游记。</h3><h3><br></h3><h3> 陈更接受采访时说:"我的家人都是对我言传身教,让我成为现在这样。我们家爱文学的特别多。我小叔30岁的时候,他的孩子已经会走路了,他还依然在家里大声地背纪伯伦的散文《我的生日》。他就住在咸阳那个小城市里,甚至住在农村。周围的人都在干什么?在打麻将,在种地,但是他在家里背散文。我现在想起来都会觉得很感动。他觉得纪伯伦的散文写得很美,他要把它背下来,就一遍一遍地朗读。”</h3><h3><br></h3><h3> “我爷爷现在80岁了,依然每天晚上看报纸看到深夜、凌晨,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在阅读。他都80岁了,不需要写文章,不需要有优雅的谈吐,不需要彰显自己的内涵。他就是爱读。所以,我们家有很多爱读书的人。”</h3><h3><br></h3> <h3><br></h3><h3> 四个冠军,四种不同的人生,他们身上还有一点是相同的:言传身教的父母,良好的家庭教育,内心深处对诗词的极度热爱。他们都懂得在诗词中汲取其中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让读诗成为了一种情怀。不为收获金钱名利,也不为附庸风雅。而是为了审美,为了热爱,为了让生命更有质量。</h3><h3><br></h3> <h3><br></h3><h3> 比如雷海为,夺冠后他拒绝了百万年薪的工作,而是选择在一家教育机构做语文老师,用自己热爱的诗词感染更多人。<br></h3><h3><br></h3><h3> 再比如陈更,她的手机文件夹都是用诗词来命名的,手机备份文件夹的名字是"过尽晓莺啼处",储存声音的文件叫"哀筝一弄湘江曲",相册的名字是"声声泻尽江波绿"。总之,极度的热爱让诗词早已融进她的生活中,刻在她的血液里。</h3><h3><br></h3><h3> 也许我们会惊讶于他们的“满腹”文采,其实这所有的文采,都是背后疯狂读书的结果!台上优雅大度、从容不迫的淡定,都源自于台下千锤百炼、厚积薄发的沉淀!</h3><h3><br></h3> <h3><br></h3><h3> 除了这些诗词大会冠军,海选的百人团组合中,有些来自普通家庭的父子兄弟姐妹、外卖小哥、广场舞大妈,他们的语言也许粗糙,他们的词文也许幼稚,但他们将生活凝成了诗,让诗歌从古代文豪挥亳泼墨的华丽辞藻中隐去,回归到生活的真谛。古典诗词让中华儿女有了精神归宿,让国人有骨气有底蕴,这才是对传统文化真正的传承,而这正是诗歌的初心。</h3><h3><br></h3><h3> 一年一度的《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舞台。她寻的是根,聚的是心,铸的是魂。广大观众对她的热爱与期待,归根结底是因为她点燃了国人心中对中华文化根脉的深沉情感和深深眷恋。</h3><h3><br></h3><h3> 我们相信,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国人心中这份深沉的情感和极度的眷恋,必将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成为中华儿女迈向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梦的精神力量!</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