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精彩学兵聚会的总结

虎思林

<p><br></p><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纪念陕西学生参加襄渝铁路建设50周年风采展</b></p> <h1>摘自《陕西三线学兵连网站》图文。</h1> <h3></h3><h1><b><font color="#ed2308">重现精彩场景&nbsp;&nbsp;留存闪光记忆&nbsp;</font></b></h1> <h1>回眸原铁道兵5761部队12中队学生二连聚会之亮点</h1><h1> &nbsp; &nbsp;我们学兵二连“双十”聚会已过月余,心湖的涟漪还在荡漾。当彭芳将她以娴熟技艺倾力制作的视频精品——我连“双十”聚会纪实呈现在网上时,一幕幕精彩的场景又在眼前回放,一阵阵澎湃的激情又在心头涌动。在心底狂欢之余,让我们随着镜头转换,回眸一下此次聚会的亮点吧。</h1><h3><br></h3><h3><br></h3> <h1>“总结”笔者高西莲同志</h1> <h1> 亮点之一:建QQ群,速聚合力&nbsp;&nbsp;&nbsp;</h1><h1> &nbsp;&nbsp;“策划得非常成功,组织得非常严密,活动开展得非常精彩”,“连队超群的实力和会议筹备的完美,值得称道!” “二连的凝聚力太强大了!人气冲天!”……从网友们这些热情洋溢的评价中,大家不难推测:此次聚会成功的主要原因得力于有以原连队班子(有德高望重的领头雁黄玲玲)为中心的筹备组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她们除按常规组织策划外,还使出一手绝招:建立QQ群,名称“5761-12-2不散的连队”,以此作为分享交流信息的平台,彼此联络感情的工具。</h1><h1> &nbsp; &nbsp;&nbsp; &nbsp;QQ群的建立,一下子改变了单打独斗的网络生活方式,为大家创造了一个长久存在、和谐温暖、形散神聚的网上之家。短时间内,全连各班排骨干,部分分散各地的战友、暂无法上网战友的子女,甚至其他兄弟连队的热心人士都汇聚群里,大家有好的建议在此提出,生活的快乐在此分享,战友的情谊在此畅叙。年逾花甲之人退休后能有这样一个既是虚拟又是现实、既可以舒缓生活压力又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携手互助共度幸福晚年时光的“家”,何乐而不为呢?</h1><h1> &nbsp; &nbsp;&nbsp; &nbsp; 聚会前后,筹备组发布的各项通知及其他信息能够快速广泛地传递和反馈,谋划的重要项目可以群策群力酝酿、构思、切磋和修改,有些对个人来说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瞬间得以迎刃而解。筹备组只要吹响集结号,QQ群即能以其无比神奇的幅射力量,迅速凝聚起强大的合力,从而成为“双十”聚会乃至今后组织策划各种连队活动不可替代的沟通联络工具。目前,我连QQ群成员已发展至 82名,占全连总人数的近 50%。 &nbsp; &nbsp;</h1><h3></h3> <h1><br>亮点之二:主题鲜明,内涵深刻</h1><h1> &nbsp; &nbsp;&nbsp; &nbsp;聚会刚一结束,筹备组成员们还没来得及稍事休息放松一下,部分特邀摄影男嘉宾即于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布了一系列有关照片。素来思维敏捷、行动迅速的我连战友彭芳,按捺不住激动,即以“快马加鞭未下鞍”之势,连夜笔耕,快速写出会议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立时网上跟帖连篇,好评如潮。让我们挑选几段欣赏并倾听一下网友们由衷的心声吧!</h1><h1><br> “好一篇精彩的报道!把女子二连这次聚会盛景又一次展现出来,的确显示了她们连队超群实力和会议筹备的完美,值得称道!”<br>&nbsp; &nbsp; “看完彭芳详尽精彩的报导,被学生二连战友的深厚情谊所感动。感动三线近三年的激情岁月,战友之间结下的生死与共的情谊,如同陈年老酒历久而弥香,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品味珍藏!”<br><br></h1><h1> “有幸参加了学兵二连的纪念活动,感觉不是联欢,而是洗礼,镜头记录的是静止的画面,心里感受的是学兵的情谊”。<br> “策划得非常成功,组织得非常严密,活动开展得非常精彩,佩服学生二连的几位核心人物,向你们致敬!”<br><br></h1><h1> “二连的凝聚力太强大了!人气冲天!”<br> “欢乐的聚会,激情的表演。难忘的回忆,团结的集体。”<br>“激情燃烧的岁月,青春年代的生活,永不消逝的记忆,战友心中的恋歌”。…… &nbsp; &nbsp; 一个普通连队的聚会,何以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h1><h1> 特邀嘉宾、三线学兵战友、世界级著名画家杨米贵一语道出了其中的原由:“你们连聚会成功的关键,是从始到终贯穿着铁兵和学兵的“魂”,即“三线精神。” 一些网友也发表了类似看法,认为聚会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展现的是三线学兵的精气神,张扬的是三线学兵的花甲风貌,延续的是永不磨灭的三线情结。</h1><h1><br></h1><h1> 原铁道兵11师宣传部长、现中央党校“铁道兵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姜仁贵认为:学兵历史是铁道兵历史的一部分;铁兵精神涵盖学兵精神,铁兵学兵同属一个精神家园,并对我连以“三线精神”为主题的聚会盛赞不绝。</h1><h1><br></h1><h1> 特邀嘉宾、原铁道兵11师给水发电营营部书记、55团副政委,现铁道部14工程局工会主席尤开平;原营部书记、11师军务科参谋,现山东莒南县供销联社主任兼党委书记吴家坤都对以“三线精神”为主题的“双十”聚会的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并支持我连早日编写出版有关追忆铁兵学兵共战襄渝、弘扬“三线精神”的书籍。 &nbsp; &nbsp;&nbsp;&nbsp;</h1><h1> 上述战友的精辟分析和发自内心的好评与期许,正中我们此次举办聚会的初衷和目的,并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和鼓励。之所以要确定“追忆激情岁月,唱响三线精神”为聚会主题,是因为其最能体现本次聚会纪念性背景的重大意义,最能引起铁兵和学兵的思想共呜,最能燃起浓烈的战友之情;其目的在于继承发扬“三线精神”,让我们的金秋夕阳更加辉煌。 &nbsp; &nbsp;</h1><h1> &nbsp; &nbsp;忆往昔,就在那十六、七岁蓓蕾初放的花季,我们象当年红小鬼参加红军那样,响应毛主席“三线建设要抓紧”的号召,满怀憧憬和理想, 义无返顾奔赴到修建襄渝铁路的战场。由陕西25000余名69、70届的初中毕业生,组建141个连队(其中女学兵连26个),编入铁道在其直接领导和管理下,成为三线建设中一支特殊的英雄群体,号称是“不戴领章、帽徽的钢铁之师”。这就是我们“三线学兵连”!我们女学兵和男学兵一起,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共和国的大梁,在极端落后的劳动条件和技术设备下,超越生理极限攻坚克难,成为筑路大军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用青春、智慧、热血和生命,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谱写了青运史和妇运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丽篇章!我们不仅在以摧毁、破坏为特征的年代里成就了一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建设伟业,建成了穿行在“大山腹部的钢铁运输线”——襄渝铁路,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陕西铁路“两纵五横八辐射一城际”提供了骨干支撑,为促进沿线地区经济腾飞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为国家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物质遗产。同时,还铸就了令人震憾的“三线精神”,为后人留下了无比珍贵的精神遗产。 &nbsp; &nbsp;</h1><h1> &nbsp;看今朝,当我们三线学兵集体退场暨襄渝铁路全线通车四十周年,三线学兵整体步入六十花甲之年的时候,再回首往事总结那段历史,才发现三线岁月竟是一座“金矿”。近三年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却凝聚了我们生命的精华,是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时光;巴山汉水永远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是令我们魂牵梦绕终生难忘的地方。岁月只能改变我们的容颜,但永远不能改变三线学兵不了的三线情缘,不能改变我们在血与火的磨砺中沉淀的闪闪军魂——“三线精神”!“三线精神”深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并受到革命传统文化的滋养,与“红军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并在新时期得以薪火相传。退场后的三线学兵刻苦自励,奋起直追,又投身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搏击风浪。凭着当年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劲头,我们又成为现代化建设中的骨干和栋梁。在诸多岗位和相关领域,取得骄人业绩,奉献了智慧和力量。如今,依托各类团体,我们三线学兵举办各类纪念及公益活动此起彼伏蓬勃高涨;依托三线学兵连网站和三线战友合唱团、三线战友艺术团等平台,我们三线学兵依然风采靓丽昂扬向上。 &nbsp; &nbsp;</h1><h1> &nbsp;&nbsp;望未来,“三线精神”没有过时,其精神内涵和特质仍放射出夺目的时代光芒,依然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和力量源泉,是我们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伦理习惯和道德规范,是我们永恒的青春礼赞!目前,我们即步入老年社会,又要面临新的人生抉择和考验。是颓废消沉、混吃等死,还是积极进取,自强自力,安度健康幸福的晚年。花甲之年是我们第二次青春轮回,平安健康是我们的第一愿望。我们要常念感恩播种善良,要淡泊宁静心态阳光,要培养爱好兴趣宽广,要融进自然、健身和知识的海洋。我们不仅要当好自己生命航船的船长,还要珍视友谊,互助互帮;携手共度,金秋夕阳,并努力让战友之情接力温暖,传承到我们的下一代。让“三线精神”辉映我们未来的人生之路,激励我们共同去圆民族复兴祖国富强的梦想! &nbsp;</h1><h3></h3> <h1><br>亮点之三:创意独特,形式新颖</h1><h1><br>&nbsp; &nbsp; 随着近年来学兵连队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大家对聚会的欣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在创意和形式上别具一格,成为筹备组颇费心思的一件事,并最终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h1><h1><br></h1><h1>&nbsp; &nbsp; 一是在主持人优美的吟颂中表达“三线精神”。</h1><h1><br>“三线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继承发扬“三线精神”?这些本来充满逻辑思维枯燥的理论问题,通过三线学兵“金牌主持”——我连韩旭华和特邀主持男战友王全意以诗化抒情的语言,娓娓动听的朗诵,融入了哲理和议论,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同时还与台下观众近距离的互动问答,使主持内容更加聚焦,气氛更加活跃。</h1><h1><br>&nbsp; &nbsp;二是用组歌的形式唱响“三线精神”。</h1><h1><br>&nbsp;&nbsp;“三线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从我们修建襄渝铁路近三年艰难困苦、拼搏奋斗、生死考验的经历中提练和升华的。挑选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歌曲,并和部分红歌曲韵填写新词,用类似《长征组歌》的合唱形式,演唱《三线精神组歌》,易于表现我们三线的经历、情感和理性的思考,唱响气势磅礴的“三线精神”。</h1><h1><br>《三线精神组歌》共分四个乐章:&nbsp;</h1><h1><br>&nbsp; &nbsp;第一乐章:《理想之歌》,由《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我和我的祖国》、《祖国万岁》组成,用歌声诠释的是“报效祖国、践行理想”的坚定信念;<br>&nbsp; &nbsp;第二乐章:《创业之歌》,由《七律 &amp;#8226;&nbsp;&nbsp;三线学兵赞》、《忆当年》组成,用歌声诠释的是“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br>&nbsp; &nbsp;第三乐章:《英雄之歌》,由《红梅赞》、《英雄赞歌》组成,用歌声诠释的是“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英雄气慨;<br>&nbsp; &nbsp;第四乐章:《团结胜利之歌》,由《毛主席挥手我前进》、《铁道兵呀我爱你》、《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祖国不会忘记》、《英雄的三线学兵之歌》和《学兵二连之歌》组成,用歌声诠释的是“团结奋进、向心集体”的团队意识。</h1><h1><br>&nbsp; &nbsp;每篇乐章分由我连三个排(含连部和工作班)及三线战友合唱团合唱,节目衔接中还穿插独舞《天路》、独唱《洞河的百灵》、视频《5761部队12中队学兵二连战斗在襄渝线上》、配乐诗朗诵、七律二首:《重 回 安 康——纪念襄渝铁路通车四十周年》、音乐《二十年后再相会》等。</h1><h1><br>&nbsp; &nbsp; 演出中,大家身着亮丽的服装,精神矍铄,激情满怀。领唱者会前早已将新填歌词练习多遍,胸有成竹;合唱者老歌旧词,临场前稍作排练即登台亮相,合成后歌声整齐嘹亮,达到了预期效果。整个演出过程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一首首激荡人心的歌曲又将我们带回激情燃烧的岁月,唤醒了大家内心集体的青春记忆。&nbsp;</h1><h1><br>三是改编《连歌》突出“三线精神”。</h1><h1><br>&nbsp; &nbsp;经彭芳提议,我们用当年三线施工时最爱唱的《勘探队员之歌》的曲调,由黄玲玲、高西莲填写新词,改编成了《学兵二连之歌》。经韩旭华演唱,彭芳摄像编辑制作成视频,发到QQ群里和网上供大家反复学唱,并在聚会演出中获得极大成功。正如一名网友所评价:“《学兵二连之歌》是二连战友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全体女学兵的心声”。</h1><h1><br>&nbsp; &nbsp;四是设计会标烘托“三线精神”。</h1><h1><br>&nbsp;&nbsp;受彭芳热情邀请,由男学兵战友孙传尧别出心裁地为聚会设计了精美的会标图案,图中三线女学兵的飒爽英姿塑像悬浮在巍峨的秦巴群山和秀丽的汉江流水之上,图上赫然标写出此次聚会的主题。会标经我连杨新华联系制作,用于会场中央的巨幅喷涂背景图片,显得无比华美壮观;用于每名参会者胸前佩戴的徽章,则映衬出别样的风采和气质。</h1><h1><br>&nbsp; &nbsp;五是展示画卷表现“三线精神”。</h1><h1><br>&nbsp;&nbsp;三线学兵、世界级著名画家杨米贵战友受邀到会,展示了他为宣扬襄渝铁路建设者们的丰功伟绩,历经十年艰辛,独立精心绘制的国宝作品、破“吉尼斯纪录”的百米油画长卷——《情系襄渝线》。此画2008年8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期间被媒体评价为“古有清明上河图,今有情系襄渝线”。作为作者的战友、三线建设亲历者的我们,能得以一睹画卷,岂不快哉?!</h1><h1><br>&nbsp;&nbsp;六是制作老照片视频见证“三线精神”。</h1><h1><br>&nbsp; &nbsp;&nbsp;&nbsp;作为会议一项议程,放映了由彭芳编辑制作的老照片视频——《5761部队12中队学兵二连战斗在襄渝线上》。虽当日现场因阳光强烈影像不够清楚,但在聚会视频中已完全达到满意效果。老照片是定格的历史、无言的档案,重现了当年我们的青春英姿和战斗生活景象,带着我们再次走过曾经难忘的时光,它就是回答:“‘三线精神’是怎样练成的?”问题的真实资料和见证。</h1><h1><br>七是发表《倡议》具体贯彻“三线精神”。</h1><h1>&nbsp; &nbsp;&nbsp;&nbsp;六十年是生命的一个周期,我们已度过了拼搏奉献、春华秋实的人生历程一半;六十年又是人生历程新的开始,我们还要对未来重新设计和把握。为了使我们退休后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身心健康快乐,围绕建立爱心互助基金、编写“连史”、利用网络建设连队之家等内容,作为务实的一项议程,大会通过了筹备组发出的《倡议书》。目前,《倡议书》各项条款内容正在逐步落实。</h1><h3></h3> <h1><br>亮点之四:多方助力,各展其才</h1><h1> &nbsp; &nbsp;“双十”聚会的成功举办,首先,得力于筹备组的精心策划和认真组织,各成员的尽职尽责和密切配合,以及各班排干部和连队QQ群友的骨干带头作用。</h1><h1> &nbsp; &nbsp;其次,得力于全连战友的热情参与和支持。凡到会者各尽其心,各倾其力,在本地因故或外地未能到会者则以各种方式致意祝贺。特别是我连参加三线战友合唱团、艺术团的战友,她们既是团里的台柱子,在外承接演出任务;又是本次连队聚会的文艺骨干,承担了重头戏份。其他各有不同才艺的战友,也纷纷在席间争先恐后登台献艺,从而使整台文艺节目提高了档次和水平。</h1><h1> &nbsp; &nbsp; 其三,得力于各位嘉宾及各路英豪对我连聚会的支持与帮助。“双十”聚会犹如一项系统工程,会前筹备工作量大面宽,事务琐碎繁杂;会上要求文艺联欢会要全员登台,人人参与,所表现节目主题要深刻庄重,气势磅礴;席间参会者激情绽放,各展才艺,将欢乐进行到底;会后组织撰写发表聚会总结感言、落实《倡议》、编辑整理制作影像资料等,如无多方助力,单凭我们一连之力,实难完成。</h1><h1> 在此,非常感谢铁道兵大哥尤书记、吴书记、姚经理偕夫人们从山东千里赴会,并向大会赠送了字画和诗词;非常感谢学兵网站、合唱团的大力支持;非常感谢各位音像播放和摄影录像战友的积极相助;非常感谢男生连队战友的积极捧场;非常感谢鲜花港谢静娴总经理加战友的全力以赴,才使我连“双十”聚会办得如此成功、精彩和难忘。 </h1><h1> &nbsp;&nbsp;欢聚短暂,友情长远。愿“双十”聚会的欢乐场景永远留存在彭芳制作的视频中,珍藏在三线学兵的心田里!</h1><h3></h3> <h1><br></h1><h1> <b><font color="#ed2308">三线岁月留痕 患难情谊永存</font></b></h1><h1><br> 下面记录的是学兵二连多年来联谊活动的场景。这些年二连的联谊活动可谓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内容让聚会的气氛始终充满和谐愉悦。一场场酣畅淋漓演绎战友情意的聚会,战友相聚找的是青春的记忆,品尝的是青春的味道。伴随着一杯杯美酒,一声声祝福,那情深意长,难以割舍的战友情,只有身处其中的你我她才能品尝。那一次次规模宏大的联谊聚会,那翩翩的舞姿、激情四溢的歌声、发自心灵的吟诗声,笑声、掌声、欢呼声,汇成一幅人间晚晴的画卷,无不用心在演绎着学兵真情,已经被摄影师的镜头化作永恒的经典。让镜头记录下今昔的欢乐吧,让学兵友情源远流长!</h1><h3><br></h3><h3><br></h3><h3></h3> <h1><br>  摘录彭芳战友一段话做为结束语: 六十年人生历程风雨沧桑,四十载工作生涯硕果芬芳。当我们经历了成功失败,品尝了酸甜苦辣,体验了喜怒哀乐之后,才体会三线近三年的激情岁月,战友之间结下的生死与共的情谊,如同陈年老酒历久而弥香, 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品味珍藏。让我们衷心地祝福步入花甲之年的寿星们、战友们: 生活之树常青,友谊之花常开,人生之旅常聚;合家幸福,长寿健康!</h1><h3></h3> <h1><br><b><font color="#ed2308">编者写在后面的话:</font></b></h1><h1> 在学兵网翻阅过去几年的旧帖,发现一个值得称赞的现象——一些以连为单位的网友建群发帖和集体聚会正逐渐增多,部分连队旗下聚集的网友发帖跟帖几乎成千上百楼,显然是一个个活跃的学兵连队,是一个个值得羡慕的学兵群体!这种情况还说明,自2010年《学兵四十庆典》活动以后一个显著变化,即以学兵团体形式的大规模活动正从巅峰走向平缓,退休以后的同一连队同一学校同学自发群聚活动愈来愈多。俗话说:一木难撑大厦,红花还需绿叶配。从2013年开始,5761部队12中队学兵二连就在黄玲玲、彭芳、张西莉、韩旭华、狄筠、文书玉凤等骨干队员影响下,自动在学兵网上集合起来,独立成形,建群砌楼,六年时间竟实现连续发帖'15000余条的辉煌战绩!实践证明,连队聚会和网上不间断发帖垒楼不仅仅是个手艺活儿。况且万里长城也不是一天堆砌而成,一个活跃连队旗下要靠一大批战友进群上网参与才行呃!</h1><h1> 学兵退场以后一些连队和战友都销声匿迹了,但仍有许多热心战友坚守“不散连队军旗”一直活跃在战友中社会上,其中不乏佼佼者。141个学兵连队中大家公认优秀的很多,但目标不一样评判标准也不一。学兵网只是一个公开交流的社会平台,它本身不是一级行政管理组织,也没有资格组织评选先进。这里随机搜索选择公示的“最佳活跃连队”主要认可标准就是以连队为单位,以一个正能量的主题帖为标杆,以连群所能聚集战友聚会.跟帖数量衡量人气、楼层,最终确认其活跃程度。有的连队上网者虽不少但目标分散发帖凌乱,自顾自说不管群体效果。尤其一些“杰出连队”,一次学兵活动搞得虽然轰轰烈烈却龙头蛇尾,草草报道几句就偃旗息鼓再无下文了,使一场“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出色活动不能在学兵网上继续发酵、扩大社会影响,让人倍感可惜!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选择推选了上面文章资料与大家分享,做为学兵网上最佳活跃连队的5761部队12中队学兵二连已经为大家做出了表率,值得称道,也希望学兵连队战友们借鉴效仿! </h1><h1> 疾风知劲草,路遥识马力。期望已在学兵网微信群上榜明星连队继续保持垒楼优势,希望热爱自己连队的战友网友也能积极关注自己连队主帖的堆砌活动,为我们学兵群体晚年幸福增添色彩,也让自己的学兵连队称号更响亮!</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