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b06fbb">教育,要从心开始,解开心结,重建信心,再塑人格尊严,培养良好品质,才是教育的本质。耐心是教育的基本功,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花开的声音</font><font color="#9b9b9b">。</font> <b><font color="#167efb">一、两天三架的顽主</font></b><br>2011年8月20日,初一新生开学,军训。第一天下午两男孩打了新生入学第一架,只因为碰了一下。先动手的是高个子,他在老师面前,模样胆怯,一问就口吃,胀红脸,认错很快,不狡辩。知错就改,下不为例,批评几句,放他走人。第二天早上,又两男孩在食堂打架,主角又有那高个子。到了办公室,高个子的头弯得象豆芽,任老师批评,不辩解,只结结巴巴地承认自己不对,主动向同学道歉,态度很好。晚上,又有同学发生口角,又是那高个子帮其中一个出手把另一个打出了鼻血,一到办公室马上主动认错。高个子叫志(化名,下同),军训结束,我成了他的班主任。<br>两天打三次架,志绝对不像表面那么老实,他示弱是在自我保护,这不是个好对付的顽主,得好好了解一下他的过去。 <b><font color="#167efb">二、推开家门听隐情</font></b><br>我决定先到志的家里看看。原来志的爸爸妈妈都是做生意的好手,他们想趁孩子小多挣些钱,于是将志很小就寄放到外公外婆家。望子成龙,爸爸妈妈让志读县城里最好的小学。整个小学期间志的爸爸妈妈都在外面做生意,志的一切全由外公外婆照管。志很聪明,会哄外公外婆开心,外公外婆对他自然也就百依百顺了。由于管教太过宽松,志在三年级便学会了抽烟,五年级开始早恋,虽难得看见他做作业,但每次考试成绩却不差,老师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志的父母基本都捡好的说。六年级时志爸爸明显感觉儿子的行为有些不对头,决心想要扭转,但除了恨铁不成钢地往死里打,不知道还有其他什么更有效的办法来管教志。<br> 志爸爸跟我描述他打志的木棒有杯子那么粗,表明他对孩子管教非常严厉。在爸爸的大棒威压下,志回到家对父母的话是言听计从,下地劳动,做饭,扫地,看弟妹,不乱跑,而每次返校,必想方设法积攒一些钱买一包烟,邀约几个伙伴进网吧过把游戏瘾,然后在规定收假时间的最后一刻冲进校门。在学校,志动不动就惹是生非,爱充老大,帮人出头。<br>交谈中,听到志的爸爸妈妈多次强调他们已经尽力,将来只要他不进监狱就行了。伟岸强壮的志爸爸没能让儿子真正改变,言语间不禁流露出深深的歉疚,对志的前途表示悲观。志爸爸还透露,志的双胞胎弟妹就是在志“学坏”后,为防万一才决心生的。爸爸妈妈将希望寄托在幼小的弟弟妹妹身上,志可能认为自己被抛弃了,于是就变本加厉地顽皮。不敢在家里流露,就到外面,在学校,向比自己更弱势的同学宣泄委曲。 <b><font color="#167efb">三、协父教子融冰心</font></b><br>志的脑子非常好使,会是那种越聪明越顽劣的那种人吗?我以前教过一个叫博(化名,下同)的男孩,头脑也非常灵活,看似文弱,却招引一大帮同学把学校搅了个天翻地覆,最终这孩子没能走上正道,因为贩毒被判了刑。每每想起博,心里总有一丝莫名的歉疚,如果在学校时我能让他醒悟的话,走上正道,会是什么样呢?博的先例,好心的老师替我担心,建议以他严重违反了那么多次纪律为由劝退(志不是招生辖区的学生,据说可以劝退)算了,免得他今后象博那样去惹事。<br>博的遗憾让我耿耿于怀,既然遇上了志,如果推开,任其顽劣,极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博,那我会更加不安的。我始终认为作为教师的良知,我们多点耐心,辛苦点,可能会成就一个人才。我不能让志离开我的班,如果这孩子一旦走出我班教室,可能没有哪个班会收留,因为我作为学校耐心最好的老师治不了的学生,其他人一般也不敢碰;从我们学校淘汰出去的学生,也没有其他学校敢要,因为我们学校以转化问题学生著称。<br>就把他作为我教育工作的一个挑战吧。<br>通过对志过去情况的分析,我认为他之所以如此顽劣,很大部分原因在志的爸爸妈妈身上,对志的管教方式出了问题,小时候放得过宽,出了问题后,则过于严厉,简单粗暴,不讲道理,想一顿暴打打掉所有恶习。时间长了志便形成了在家乖在外淘的双面性格,如不及时纠正,将会导致人格分裂。我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说服志的爸爸妈妈相信志是一个聪明有前途的孩子,只需要配合学校的教育,另一方面引导志重树信心。<br>志的爸爸妈妈将志送到我们学校,就是出于对学校的信任,很感激我能对志进行帮助,愿意配合。我首先跟志的爸爸妈妈确立了几个教育志的原则,一个是实事求是的原则,交流志的情况,不隐瞒细节,以便找准症结;二是关爱的原则,少说,尽量不说灰心的话,让他明显感受到重视;三是跟志讲道理的原则,不赞成动辄打骂,而要告诉他错在哪了,怎样做才对。<br>志身上的小毛病太多了,如果全部揪住不放,结果可能一样都改不了,什么事都得有个轻重缓急。我决定先忽略小毛病,抓三个问题,打架、抽烟和学习,一堵一控一导,禁止打架,控制抽烟,引导学习重树信心。<br>对他第一次打架的处理,首先要求他认真学习班级管理制度(要求能复述相关内容),其次分析打架行为(如果没有老师及时制止)可能产生的后果,各人将会承担多大的责任,会给家庭造成多大的负担,第三,告诉他人和人之间难免有一些矛盾,多数是误会,要学会从对方角度看,要学会体谅别人,即使对方错多一些,如果对于自己没有多大的伤害,没有必要一定要别人承担什么后果,要学会宽容,否则最后的代价远远超过最初那点所谓的面子了。最后通过计算违纪(打架)成本后谈自己的感受,写认识一式两份,一份存放在个人成长档案袋,以后每次违纪都查阅一次自己的记录,家长会时也请家长查阅。一份交学校政教处备案。至于抽烟,志的烟龄已达三年,有瘾,一下禁止很难,没有几个老师敢说完全禁止了学生抽烟。我跟他商量,给一个学期逐渐把烟戒了。每发现他抽一次烟,都让他学一次班级管理制度(要求能复述相关内容),学习禁烟宣传资料,了解长期抽烟的危害,和他一起设想如果再继续抽下去,身体可能因此而垮掉,同时极可能因此染上毒品,那更是无底的深渊,让他感到震动,并写出深刻反思,同样一式两份,一份存学生成长档案袋,一份交政教处。以后每次都这样规范地处理,保证了违纪处理的严肃性,让他逐渐深刻地认识到其中的危害性,违纪必承担后果。<br>我知道,改变志这样的学生,光纪律约束是不能长久的,更重要的是关心他,让他用正确方式去获取成功,这样才能真正引他上正途。调皮的孩子感受最多的是别人异样的眼光,也习惯了异样的眼光。异样眼光的冷漠,调皮孩子对应的是不后果变本加厉地逆反。我知道志跟所有的孩子一样都渴望获得成功的体验,他抽烟玩酷、打架争胜同样是想获得同学的赞许,获得另类成功体验。志比较聪明,学习功底还在,适当引导,他的学习成绩是能够提起来的。于是我上课的时候,有意识一步一步地引他思考一些有点难度的问题,成功了,当同学面送上由衷的表扬。志的成绩渐有起色,在学习上重新找到了自信。<br>另外,由于志的个子较高,又喜欢打篮球,我就跟体育老师商量,把他吸收入校篮球队,每天课余时间都去训练,一方面引导他发挥爱好篮球的特长,另一个方面减少惹是生非的机会。志很有人缘,打球时,吸引了不少的同学去加油,这让他非常享受。好久没有闻到志身上有烟味,我半开玩笑问他还抽烟没有,志笑了笑跟我说,一天训练都搞不赢,没时间。对了,要的就是这效果。<br>志爸爸跟我说他们听从了我的建议,说现在多不打了,讲道理他还是愿意听的。我更建议他们在志每周回家后,先别问他学习和纪律,先问他饿不饿,给弄些好吃的,给他讲一些爸爸妈妈挣钱艰辛的故事,讲文化水平不高导致的一些迥困,让他懂得感恩。不久,志爸爸跟我打电话说,志现在回家肯跟他们说一些学校的事情了。 <font color="#167efb"><b>四、耐心等得晚开花</b></font><br>一切进行得非常顺利,感觉志从此走上了正轨。哪知事情没我想得那么简单。学校派我出去学习的前一个晚上,我买了一包糖到教室,对孩子们说,老师明天就要离开大家一段时间。我说,你们的纪律表现的好坏就像一个家庭的孩子有没有家教,希望在今后一段时间,你们都会是一个个有教养的孩子,我也相信你们会。首先给志抓了几块糖,抚摸着他的头说,相信你能管好自己,经过了这么多事情,相信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我看到志眼中沾光在闪,我心里暗喜,感动了他,班上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br>哪知道,我走的第三天上,校长就告我说,志又“犯事”了。听到消息,我心里凉透,苦心白费了。鞭长莫及,等学校处理吧。那几天我边学习边考虑应该怎样对待他。我想,如果仅仅是就事论事地处理,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甚至可能将他推到更加逆反的对立。上次既然让你感动了,那么我要再一次感动你。回到学校后,对于志的投诉,任课老师的,学生的一齐涌来,我一概回答一定会处理。差不多有一周,我什么都没有说,好像什么事都没有。那周真没有什么不好的情况,班上卫生,纪律简直不用人操心。<br>我决定处理志那几天的问题,把他叫到办公室。志战战兢兢地,知道我要跟他就那几天的疯狂作了结,做了亏心事一样,耷拉着脑袋,准备任我处罚。我注视着他,沉默地,10秒钟后,指着他旁边的椅子,轻声叫他坐下,不知是没有听见还是不敢,他没有坐,于是我提高声音再说了一次,他才怯怯地坐了半个屁股在椅子上。我又给了他两块糖,说:别那么紧张啊,其实你这周进步挺大的,上课专心了许多,没有人再投诉你不参加打扫卫生。唰,志的眼泪终于给摧掉下来了,一串在滚。<br> “病去如抽丝”,志的转变将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我有这个心理准备,但相信他那些毛病总有一天会改掉的。就在放寒假的前一天晚上,志又在床上抽烟而烧了被盖,他的反复在我的预料之中。在宿舍当同学面抽烟影响确实不好,但我感觉他对于自己违纪行为非常自责,甚至要求我打一顿,好让他下决心改掉抽烟的坏习惯,这已不错了,我决定再“包庇”他一次,推他一把——向校长求情,只作必要赔偿,不给他公开处罚。到现在,几乎没有听到过他再抽烟了。<br>他在一篇日记里写到“以前听老师骂多了,你骂你的,就当放屁一样。现在康老师给我讲的真能听进去了……,I服YOU了”。哈哈,看到这句话,心里很舒坦(特别是我这样一位来自外地的汉族教师,听到少数民族学生这样由衷信服的话),仿佛听到了花开的声音。<br>志的转变,让我感触很深,行为偏差的学生,内心都比较脆弱,因为经历多次挫折,受到的冷遇多于关怀,于是怕再遭受失败,更怕再受到别人异样的眼光。他们渴望被关注、重视,却又没有能力或不知道以正确的途径取得成功,于是就采用自以为是的方式:上课调皮、打架等来引人注目。从另一个角度看,调皮捣蛋的学生都非常聪明,将来走向社会大多“混”得不错。因此教师千万别因为学生学习成绩不好而有什么偏见(其实他只不擅长学习而已,学习能力只是他的素质的一个因素),也不要太“恨铁不成钢”,尊重学生学习的多元价值观,将教育的重心向重塑其人格方面转化,让他成为一个品质优良的人,这比我们千辛万苦逼他挣分数更有意义。而他的品质好了,反过来能促使其改变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br>如果教育的出发点仅仅是成绩,往往得不到成绩;而如果从心开始,解开心结,重建信心,再塑人格尊严,培养良好品质,这应该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br>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待放的花,即使是一朵小小的野雏菊,也有与众不同的芬芳和美丽。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一定能欣赏到花开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