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于倾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新教育的音乐教学实践中,黄晓娟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不断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勤于创新的思维和善于创新的能力。</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善于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b></h1> <h3> 为了让学生在自我表现和自我想象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表达心中情感,黄老师经常采用课堂音乐教学多样化,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h3><h3> 在上《外婆的澎湖湾》这课时,她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感恩的情感,让他们与这首乐曲联系起来,用自己的方式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有朗读,有表演……真是花样百出,形式各异。由此可见,营造良好的氛围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改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即兴创作</b></h1> <h3>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无需动脑。而新教育讲究学生的“参与”、“创造”,课堂气氛讲究创新。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h3><h3>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黄老师探索以即兴的创作表演作起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之中去探索声音,去尝试用用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音乐体验和学习。如听音乐即兴编一个小故事,给乐曲即兴起一个名字,或跟着音乐即兴舞蹈或表演等等。</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加强音乐创作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b></h1> <h3> “任何音乐理念都可以转化成身体律动,而某一身体律动也可以相对的转化成音乐”。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h3><h3> 在《乡间的小路》课上,黄老师让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加入到以唱、奏、跳等形式为一体的综合练习中去,表达自己对歌、乐曲的理解,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在参与中得到愉悦和美的感受。</h3><h3> 伴着新教育花开的芬芳,一路走来,师生们因新教育而改变,因新教育而充实,因新教育而快乐,因收获而幸福。新教育,与梦想同在,与实践同行,与激情同心,与创新同路。新教育,我们在路上。</h3> <h3>供稿:黄晓娟</h3><h3>审核:任晓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