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头鹰

江红

<h3>内容简介</h3><h3>《小猫头鹰》文字虽少,但是节奏分明,是图画书中的经典之作,书里的文图配合予人难以磨灭的印象,长久以来,深深地存留在读者记忆当中。</h3><h3>作者 马丁·韦德尔/文 派克·宾森/图</h3><h3>林良/译</h3><h3>出版社:明天出版社</h3><h3>作者简介</h3><h3>现实里的“弗兰琪”马丁·韦德尔出生在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得英国史马提斯奖、鹅妈妈大奖等国际知名奖项。2004年,他获得了国际安徒生文学大奖,这个终身成就奖肯定了韦德尔对儿童文学的贡献,被人们称为“爱尔兰儿童...</h3><h3>内容简介</h3><h3>这本书的作者马丁2004年安徒生奖的得主,他的故事不仅精练、富于诗意,更是贴近儿童心理,能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在本书中,他借着简短、重复的对话,把三只小猫头鹰看不见妈妈时的忧心、试着安慰自己、站在树枝上等妈妈,到最后妈妈终于回来了——像秀秀一开始就很坚定地说:”因为她从过去的经验中已学得信任父母亲,相信他们走了一定会回来;而小一点的皮皮虽不是那么确定妈妈一定会回来,但他从姐姐的态度得到安慰,因此他会不断地模仿秀秀的话而得到暂时的安心;但对于更小的比比而言,情形就完全不同了,他还没有分离的经验,无法确认妈妈会不会回来,所以他的焦点全集中在”的恐惧之中,从头到尾只会无比悲伤地哭喊不见了的妈妈。</h3><h3>而绘者派克……故事进行中,宾森偶尔会变化视角,例如小猫头鹰发现妈妈不见了的跨页,用的就是俯瞰角度,显示小猫头鹰的无助。之后,他们走出树洞站在树枝上等妈妈。有一页,宾森刻意把”拉远,让读者看见广袤的森林,这样的远景更突显小猫头鹰的孤单。最后,妈妈回来了,宾森从更高的角度画出猫头鹰妈妈飞向她的孩子,这时读者也感觉像她一样,在空中飞翔,归心似箭。</h3><h3>宾森非常感谢《小猫头鹰》的编辑,他说:”的确,《小猫头鹰》就是在编者、作者和绘者紧密地合作下,成为图画书的经典之作,它精准地描绘了幼儿的成长和恐惧,也保证了父母亲永远不离不弃的爱,因此在共读本书时,幼儿的心一定会充满喜悦和满足的。</h3> <h3>  从前有三只小猫头鹰,</h3><h3>秀秀,皮皮和比比。他们跟着猫头鹰妈妈住在树洞里。洞里铺着树枝、树叶,和羽毛。</h3><h3>这是他们的家。</h3> <h3>一天晚上,他们醒过来,妈妈不见了。</h3><h3>秀秀说:“妈妈到哪去了?”</h3><h3>皮皮说:“我们怎么办?”</h3><h3>比比说:“我要找妈妈!”</h3> <h3>小猫头鹰想了想(猫头鹰都很回想),</h3><h3>秀秀说:“我想妈妈是去捉小动物。”</h3><h3>皮皮说:“她去找东西给我们吃!”</h3><h3>比比说:“我要找妈妈!”</h3> <h3>妈妈一直没回来。小猫头鹰就走出树洞,站在树枝上等。</h3> <h3>秀秀站在粗树枝上。</h3><h3>皮皮正在系树枝上。</h3><h3>比比站在老藤子上。</h3><h3>秀秀说:“她一定会回来的。”</h3><h3>皮皮说:“很快就会回来。”</h3><h3>比比说:“我要找妈妈。”</h3> <h3>树林里好黑,</h3><h3>四周的东西动来动去,</h3><h3>他们要很勇敢才行。</h3><h3>秀秀说:“妈妈会给我老鼠和好吃的东西。”</h3><h3>皮皮说:“她一定会!”</h3><h3>比比说,:“我要找妈妈!”</h3> <h3>他们坐下来想(猫头鹰都很会想),</h3><h3>秀秀说:“我想,大家最好都站到我的树枝上来。”</h3><h3>他们三个,就这样挨在一起。</h3> <h3>秀秀说:“妈妈一定是迷路了。”</h3><h3>皮皮说:“说不定被狐狸捉住了。”</h3><h3>比比说:“我要找妈妈!”</h3><h3>小猫头鹰都闭上眼睛,</h3><h3>乞求妈妈一定要回家。</h3> <h3>妈妈回来了。</h3> <h3>妈妈轻轻地、不出声地穿过一棵棵大树,</h3><h3>向秀秀、皮皮和比比飞过去。</h3> <h3>“妈妈!”</h3><h3>小猫头鹰都叫了起来。</h3><h3>他们拍着翅膀,</h3><h3>摇摆着身子,</h3><h3>在树枝上</h3><h3>一起一落地跳着。</h3> <h3>猫头鹰妈妈说:</h3><h3>“干嘛这样心慌?你们应该知道我会回来。”</h3><h3>小猫头鹰想了想。(猫头鹰都很会想),</h3><h3>秀秀说:“我早就知道。”</h3><h3>皮皮说:“我也早就知道。”</h3><h3>比比说:“我好爱妈妈!”</h3> <h3>读后感悟</h3><h3>《小猫头鹰》。故事内容很适合宝贝们阅读哦~再次推荐给宝爸宝妈们。故事主要讲述了三只小猫头鹰(老大秀秀,老二皮皮,老三比比)在妈妈外出后的对话。书中拟人化的手法给我们普及某些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关于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关于孩子的年龄特征等,比如不同年龄的孩子在遭遇到同一件麻烦事时的不同表现,年龄大些的孩子会做出各种各样相关的猜测,“妈妈去捉小动物了”(秀秀),“妈妈去找东西给我们吃”(皮皮),而年龄小的孩子(比比)只是反反复复地说着一句话“我要找妈妈”。(哈哈!这不就是我们活脱脱的班中能干的老大、乖巧的老二和可爱的老三嘛~~ )</h3><h3>故事中也不乏一些大带小,老大照顾弟弟妹妹的情节,正好适合当下宝贝们刚入园的心情,y也很切合我们混龄宝宝的状态,从小猫头鹰身上看到了自己。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孩子们也在下面悄悄议论:“妈妈不在的时候,我不哭的,妈妈很快回来的。”“妈妈下午就来接了,很快的。我不着急。”……</h3>

妈妈

猫头鹰

皮皮

比比

秀秀

树枝

回来

孩子

宾森

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