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山散文专辑第22期总第143期(感恩专辑)

佐明心理咨询师

<h3><font color="#b04fbb">  紫云山散文专辑第22期 总第143期</font></h3> <p> 目 录</p> <p>1. 寄给天堂爸爸的信.....................谢鸿敏</p><p>2. 又逢冬至扫墓时.........................林荔华</p><p>3. 永恒的爱.....................................张发富</p><p>4. 一碗酸辣汤..................................杨 静</p><p>5. 悼父亲.........................................谢鸿敏</p><p>6. 永远的昌政,永远的诗魂.........许晓鸣</p><p>7. 花开自有落花日</p><p> 留取香骨护春泥.........................向 纯</p><p>8. 纪念詹昌政先生........................许鹏程</p><p>9. 给爸爸的第二封信....................谢鸿敏</p><p>10. 冬至的饺子...............................杨 静</p><p>11. 感恩的心...................................向 纯</p><p>外一篇</p><p>12. 素 儿.........................................史自巧</p> <p> 前 言</p><p> 敏敏 </p><p> 亲爱的朋友,请停下您匆匆的脚步,让我为您献上一束杜鹃花!让我为你敬献一杯紫云山甘露!</p><p> 她是紫云山人耕耘心田而盛开,她是由记忆、深情、虔诚、疼痛所酝酿……</p><p> 2019年12月20日,谢鸿敏在紫云山文友群里发出一篇题为《寄给天堂爸爸的信》的文章,霎时,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众文友感动、落泪、跟贴,纷纷表达了深藏于心的对父母亲人的感恩之情……</p><p>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2月24日,广大文学爱好者悉知的三明日报副主编詹昌政先生因病辞世,紫云山文友群哀思无尽、悲声四起……</p><p> 父母给我们生命,老师给我们慧命!是什么样的深恩,让我们铭记于心、永志不忘?</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请阅读为您精选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紫云山文友感恩回忆专题文章"</span></p> <h3><font color="#167efb"> 寄 给 天 堂 爸 爸 的 信</font></h3><h3> 谢鸿敏</h3><h3>亲爱的爸爸:</h3><h3> 您好!</h3><h3> 从你离开我们到今天,已经整整四十六天了!</h3><h3> 我们完全接受不了您已经离开了我们这个事实!在您刚刚离开的那几天,我和两个姐姐睹物思人,看到您的遗物,提起您(平时家里的许多琐事都是您在管,我们怎能不提到你呢?)就忍不住热泪满眶,忍不住喉头哽咽,我们都拼命忍着、忍着不嚎啕大哭!为了不影响妈妈的情绪,我们只能这样做!背地里姐妹仨都不知道哭了多少次!</h3><h3> 爸爸您知道吗?虽然按照您的遗愿,按照风俗,把您的遗骨送回了连城老家,把您的遗像安放在了哥哥家的厅堂里,可是我实在忍不住不舍之情,我偷偷的又把您的遗像放大了一张,装在相框里,安放在自己睡的卧房,根据您生前的爱好,供上了茅台酒,还有你喜欢吃的小甜桔子,不知您是否有尝尝?</h3><h3> 我知道你一定会牵挂我们的生活怎样,让我来向你汇报:</h3><h3> 你刚走的那几天,虽然妈妈没有说什么,但是她的精神受到很大的打击,这是可以看出来的,妈妈瘦了很多;大姐、大姐夫带着她去厦门玩了几天,努力缓解她的悲伤和孤寂!</h3><h3> 大姐呢?总是跟我说:“爸爸实在爱我,从来没有骂过我!爸爸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得这么好,没有给我们找一点麻烦!”</h3><h3> 二姐呢,你知道她比我们更脆弱,总是动不动就哭,但又只能忍着…灬她最大的遗憾是您没有看到静静结婚和璐璐、小宾的孩子出生!</h3><h3> 亲爱的爸爸,我作为你最疼爱的小女儿,我的痛是无法言喻的,出殡那天,我哭得瘫在了地上……</h3><h3> 我觉得,这是我有记事以来,你最严厉的一次!你从来都舍不得骂我们,从来没有打过我们,甚至都没有说过一句重话!你是那么的宽容,那么的包容!似乎任何事情到你这边都可以化解,只要爸爸在,就会担当一切……</h3><h3> 可是今天,爸爸,你再也不顾你的女儿如何的悲痛无助,毅然化作了烟尘!</h3><h3> 子欲养而亲不待!从前在书上念到的句子,现在每一个字都像磐石砸在了我的心上!</h3><h3> 前些天天变冷了,我们收拾冬衣,找到了您这几年总是穿着的那件咖啡色棉衣以及其它几件冬衣,大姐怕妈妈伤感,说要拿去扔了,我说我要给爸爸捎去;爸爸你那边也冷吧,你穿习惯的衣服,我给你烧去吧,我知道爸爸崇尚的是简朴实用,这件棉衣还是当年我在福州打工时,过年给你带回来的,其实是从地摊上买的,这些年你总是穿着它……</h3><h3> 那天我提着棉衣和其它几件旧衣服,特意绕到街上的香烛店去买了两捆纸钱,我要一起给您烧去,我不想让我的爸爸比别人少什么,虽然您简朴了一辈子,现在就奢侈一点吧,我多烧点纸钱给你,您收到了吗?</h3><h3> 那天我站在寒风里,一个人在角落里给爸爸烧棉衣、烧纸钱,泪眼迷朦中,我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最悲哀孤独的人,因为我没有爸爸了,我再也没有爸爸了!</h3><h3> 爸爸,你在那边一切都好吗?你也会想我们吗?我跟你说了,你缺什么,就托梦给我,我会马上去办,马上给您捎去!</h3><h3> 爸爸,我知道您是一个有原则、有大爱的人,您不愿看到我们在悲伤中沉沦下去,您希望看到我们生活好起来,你放心吧,爸爸,我们会好好的生活。</h3><h3> 您一辈子都尊重爱惜我们的母亲,现在您不在了,我们会更关心体贴妈妈,您放心吧,妈妈这些日子也缓解了很多,饭量,脸色,都渐渐恢复正常。</h3><h3> 我现在在一个叫紫云山文友群的文学社群里学习,还担任了散文编辑,你知道,我从小爱好文学,你也是很支持的;在这个群里,我学到了很多,但是你知道的,我爱说话,有的时候自己也是觉得在群里话太多了,如果爸爸您在的话,肯定又会说我了。</h3><h3> 您“五七”那天,照例我们要回到连城老家去祭奠您,头一天,妈妈就跟我上街去选购鲜花,妈妈精心选了很多菊花,我知道,如果您在的话,又要反对了,你向来反对买这些花呀草呀的,可是这是妈妈的心意呀!</h3><h3> 在亲友们聚会的餐桌上,六叔谈起了爷爷奶奶。回忆起奶奶的慈善,说爷爷当年做的好事,至今仍有口碑,至今仍有人翘大拇指,比如说当年国民党抓壮丁时爷爷自己掏钱,留下人家的孩子……</h3><h3> 我明白了一件事,爸爸的好品德是从爷爷奶奶来的,而我们也会继承爸爸的优良品德。</h3><h3> 爸爸你虽然不在了,可是你的话我们都记着,你交代的事,我们都会去办;现在我跟姐姐们都更团结了,过去会为一些小事争吵,现在我们都更克制了。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想着:爸爸希望我们怎么去做?</h3><h3> 爸爸你放心吧,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我们会把良好家风传下去!</h3><h3> 做好人、行好事,与人为善,就像爸爸那样;相信将来别人也会像称赞爷爷奶奶、称赞爸爸那样,称赞我们谢家的孩子!</h3><h3> 愿爸爸在天上安好!</h3><h3><br></h3><h3> 祝爸爸:</h3><h3>安宁!<br></h3><h3> </h3><h3> 爱您的女儿:小鸿</h3><h3> 2019/12/19夜</h3> <h3><font color="#167efb"> 又 逢 冬 至 扫 墓 时</font></h3><h3> 林荔华</h3><h3> 虽是深冬,家乡的树木仍是翠绿葱笼,不时有几片叶子飘落根处,在写意着"化为春泥更护花“的情怀。</h3><h3> 福建莆田的风俗习惯是冬至扫墓。为了传承传统的风俗文化,莆田市规定冬至这一天是假日。而海内外的莆田人,都会赶在冬至回乡,与家乡的亲人一同上坟祭祀祖先,</h3><h3> 冬至一大早,堂表兄弟姐妹们,聚在一起,上坟祭祖扫墓。大家拥簇在祖母坟前,摆上供品,点上三柱香,一同跪拜,祖母的音容笑貌,伴随袅袅的烟香浮现在眼前,回忆在心中。</h3><h3> 怀念我的祖母 ! 怀念祖母清晨煲的蕃薯饭。那些年的冬日清晨,我们总喜欢坐在家门前,晒着太阳,吃着祖母做的蕃薯饭,蕃薯饭白香香、红甜甜。不时有行人路过,总会夸夸逗趣我们,慈祥的祖母,总是不由自主的露出快乐的笑容,在她心里,她的七个孙女就宛如七仙女,让她喜悦而幸福。</h3><h3> 怀念我的祖母 ! 怀念祖母烫的兴化米粉。那些年的夏日傍晚,我们常能吃上一碗祖母做的兴化米粉,米粉是先放进烧开的稀饭里,烫一下捞进碗里,再加上香浓的米汤,点上酱油和几滴花生油就做好了,兴化米粉细丝丝、香喷喷。如今,我依然如法炮制兴化米粉,总会想起祖母的味道 ,是家乡的味道。</h3><h3> 祖母特别讲卫生 ! 每天都会去五百步外的井里挑水回家,烧热后装进一个大木盆,给每个孙女洗澡,大家会争抢着要先洗,祖母就说谁更干净谁先洗,最脏的后面洗,大家也因此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现在堂表亲们冬至相聚,回忆起孩提时代那些争抢着大木盆洗澡的趣事,大家就笑声朗朗,浓浓亲情在心中漾开。</h3><h3> 祖母非常勤劳 ! 当我们早已进入梦乡时,忙完一天家务的祖母,为了赚钱补贴家用,在深夜的灯光下,纳着一双双每双只赚几分钱的鞋底,常常一纳就过了一个夜晚。清晨,天没亮,就担框挑担,挑回蒜头,边忙家务边抢时间,拨一斤只能赚8分钱的蒜头。祖母常说:”教育孩子不要急,更不能打孩子,要常讲道理给孩子听。孩子小时候要聚在一起养,长大了会更亲。” 所以,我们几个堂表兄弟姐妹,是聚在祖母膝下长大的。七、八岁的时候,才回到在外地工作的父母身边,到了寒署假又回到家乡,聚在祖母膝下。</h3><h3> 祖母原先在“福建水电学校”工作,那时,水校要迁移到永安,因为孩子小离不开母亲,她只好放弃了她的工作来照顾她的三个孩子。后来,祖母只能做点手工活来贴补家用,培养自己的三个孩子和从乡下来城里读书的三个弟弟。</h3><h3> 祖母这辈子没有学习什么文化。但她培养的三个孩子和三个弟弟都考上了大学或中专。</h3><h3> 这就是我的祖母,一个重视教育,爱家、爱孩子、爱兄弟姐妹的纯朴女人。如今,祖母己长眠在这地下,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她勤俭持家、温柔友善的美德一直影响着我们。</h3><h3> 又逢冬至扫墓时。松柏青青,墓门排排,离别两茫茫的生与死相隔在这里,很远又很近,远的是让你永远见不到那已逝的亲人,近的是让人觉得只是一块墓碑之隔。尽管我们对亡亲有无尽的怀念,但谁也不能为此推开这块墓碑,因为“生”对于每一个人,更是一种宝贵与不舍。</h3><h3> 远处的山峰起伏着 ,从山顶连绵至脚下,小草在风中无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生命在它们那里都尚能失而复得,而对于我们呢?与之相比,我们似乎不及树木花草了。真是冬至时节年年有,仙去亲人不复回呐。</h3><h3> 那一年,祖母的坟边又添了父亲的坟,又一年,父亲的坟旁又添了叔父的坟。大家虔诚的上供点香,依次祭拜了我父亲和叔父的坟,隐忍的泪水淆然落下。哥哥在坟前点开他那刚出生几个月孙子的视频,给亲人们几分喜悦,我想,哥哥这也是在告慰着已故的亲人吧!</h3><h3> 在这个万物共存、生命轮回的世界里,人去了,就不能再复生了,生命总是在不断成长过程中去领悟些什么?冬至亲人相聚祭奠先祖,伤感着棸散离别的无奈,而更多的就是要更加珍爱生命,珍爱亲人,珍爱亲人们的每一次的团聚。</h3><h3> 常回家看看!这一定也是冬至扫墓祭祖习俗传承中的一种领悟!是亡人给生人一个最好的希望!更是祖母、父亲,叔父对我们最大的期盼!</h3><h3> </h3> <h3><font color="#167efb"> 永 恒 的 爱 </font></h3><h3> 张发富</h3><h3> 一个多月内,双亲相继仙去,悲且痛哉!在悲痛的心情中忙忙碌碌,将他们一一送离。磕过这辈子最长的头,流过这辈子最多的泪,却再也无法改变现实。</h3><h3> 茫然间,忽然发现自己成了孤儿,从今以后将孤独的走完余生,那个最疼爱我的人此生再也不会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回想这些年,父母从小将我们养大成人,他们自己却一天天老去。而长大的我们,行色匆匆,忙忙碌碌。工作恋爱,娶妻生子。总觉得已经长大了坚强了再也不需要父母为我们分忧,然而我们的亲人却无时无刻的在关怀着我们,那种关怀润雨无声,绵绵不绝,只是在无意中被我们轻轻忽略。</h3><h3> 记得七年前,我和我妻子离婚,变卖家产、分道扬镳。我牵着幼子小手,凄凄惶惶内心悲苦。我打电话给我母亲说:“我离婚了,想回家住。”母亲默默的听完我的话,在电话那头说了句:“回来吧,自己家哪里还要打电话说呢。” 我的整个离婚过程母亲都看在眼里,她知道我内心难受,从没有一句责备的话,有的只是常常的叹息。当我终于走到这一步,最终还是我年迈的母亲收留了我。不管生活的路多难走,有父母在,总会为我们提供遮风挡雨的窝,父母是我们身在红尘的幸福港湾啊!</h3><h3> 此时此刻想起当年母亲电话里的那句话,忍不住涕泪长流,母亲啊,万一哪一天我又无家可归了,我上哪去找你啊?</h3><h3> 那以后我就和父母亲生活在一起长达七年,吃着母亲煮的简单而温暖的饭菜,陪伴渐渐老去的父母,总觉得这样的日子还很长,就像纳兰说的:“当时只道是寻常!”。 在那些日子里,我每天下班回来,都能看到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饭已经满满的舀了一碗,筷子也摆上了,就等着我上桌。我的饭量不大,每次都要把母亲舀好的饭扒掉一些,母亲看到了,总要叨上一句:“多吃点” “你怎么这么奇怪,饭量都没我大。” 我说:“老妈,你能不能不要帮我舀饭,我自己来,想吃多少就多少,你也不用那么累。”老妈总要回我一句:“你吃那么一点怎么够呢。”就这样,在舀饭的问题上,我们斗争了很多年,直到她身体不行了,再也没有力气帮我舀饭。</h3><h3> 记得那时候我常会隔三差五没回家吃饭,第二天母亲总会唠唠叨叨地说:昨天去哪里吃呢,家里面有饭菜,有事可以先吃了再去忙。后来我跟母亲约定中午回家吃晚上自己吃,但是有的时候也会有朋友中午叫吃饭,我说不行中午回家陪老的。一来二去,朋友们都笑我家教很严,我也只能跟着呵呵微笑,我知道老人家年纪大了也没有太多的需求,只希望能常常看到我们而已。每天中午或傍晚,母亲煮完了饭,就会站在阳台看风景,其实更多的,她是希望看到我们回家的身影。有时候我一进家门,母亲就会高兴的说:刚刚看到宝宝骑车过来,又看到你在宝宝后面,怎么这么刚刚好?又问:你有看到宝宝吗?我说:没有,又不是一起回来哪里看得到。她哦了一声,却总是不忘再叮嘱一句:马路上车子那么多,叫宝宝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点。</h3><h3> 母亲身体不好,常常胸闷头晕。难受的厉害了,她就自己在床上躺躺。一好了点她又爬起来忙碌,有的时候回到家,看到饭菜都做好了,却找不到母亲,老爸就会说,她身体不好在床上躺着呢。这种时候,总是让我心疼不己,叫她不要太累,生病了就别干了,她却总是笑笑。时间久了我也知道母亲身体不好的规律,常常好个三五天,就又开始难受一段时间,有时一个多礼拜身体都还行,我就会笑笑的说:这段时间还不错嘛,没听你说人不舒服。每次这样说完,第二天母亲就又会佝偻着身子痛苦的说,今天人又不舒服了,我就赶紧去给她找心脏的药,这样几次后,吓得我再也不敢说这段时间人还不错的话了。</h3><h3> 每隔几天,母亲就会大袋小袋的买许多菜回来,那一大袋菜重量可不轻,我说:“你怎么这么厉害,身体不好还拎得动这么重的菜,你要买什么菜跟我说,我带回来不就行了吗?”母亲总是说:“不重,都坐公交车,再说你也不会买菜。”然后就会炫耀的掏出袋子里的菜跟我说,你看今天这把菜很便宜的,你看这青杆的是乡下农民自己种的;今天的这些豆角我全部买来才两块钱,傍晚的时候出去买菜总是很合算的。每次她这样唠叨的时候,我总是心想,那几个菜能省多少钱呢。前年儿子考上大学,她偷偷地塞了3000块钱给我,我说不要我有钱,你的钱还是自己买些东西吃吧。她说我能吃什么呢,家里的钱都够用。就是这样她把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都用在我们这些子女的身上。过了几天,我看她动不动就揉手腕,问她干吗,她说手痛,我说怎么回事啊?她说那天给你钱的时候推来推去的你把我的手给抓痛了。我一听真是愧疚难当,那天我都没有感觉我有用力啊,母亲是真的老了。从那以后我抓母亲的手就再也没敢用力过。</h3><h3> 我住在母亲的楼上,有时晚上回来早,母亲立即就会打电话上来说:吃了没有,下来吃饭。我说我刚到家你怎么知道。她说我看你厨房的灯亮着。我探出头去,厨房外灯火交织,哪片亮光是哪个厨房的真的很难分辨,母亲是怎么做到的呢?有时她打电话叫我吃饭,我心想厨房也没开灯啊?她会说我听到你用水的声音了……母亲啊,您牵挂子女的心真的是这样的无微不至吗?这叫我们如何承受啊?直到今天,每当我洗脸漱口,我都会觉得楼下的母亲是否又听到,厨房开灯,母亲是否又曾看到?然后忽然才明白,再也不会有人牵挂着叫我下楼吃饭了。</h3><h3> 今天中午回到家中,站在空荡荡的客厅,心想吃些啥呢?突然间,孤独感重重的将我包围,一颗心却空落落的无处安放。那热气腾腾的饭菜呢?那个牵挂我的人呢?怎么忽然间,这一切就没了?就算我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却再也回不去当初。马上就要冬至了,却再也不会有人召集大家吃春卷。马上就要过年了,却再也找不到一盏温暖的灯,和灯下母亲忙碌的身影。此时此刻我终于深深明白:“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的悲切含义!</h3><h3> 曾经很多人都说,在世界的彼岸,有一个不知名的地方,那些逝去的灵魂,都将在那里得到安息。我曾经对这种传说斥之以鼻,此刻我却深深的盼望天地间真有那么一个地方,依旧有鸟语花香,依然会春暖花开,能够让逝者得到安息,也能够让生者得到安宁。</h3><h3> 别了我的父亲母亲,愿你们在彼岸安宁!</h3> <h3> 一 碗 酸 辣 汤</h3><h3> 杨 静</h3><h3> 我每次提笔想写自己对父亲的那种遗憾,总是泪水模糊了眼睛,笔就颤抖,只能放下,写不下去了!</h3><h3> 今天鼓起勇气诉说我心底对父亲的思念和深深的遗憾!</h3><h3> 时光匆匆,我的老爸去世整十年了。孩子想父亲没商量的,有时我就莫名其妙的抹眼泪,心在哽咽!</h3><h3> 记得刚得知老爸肝癌晚期时,我们姊妹几个都傻了,束手无策!</h3><h3> 叫天天不应!哭地地不灵!</h3><h3> 我们怕老爸知道,商量给老爸保守治疗。</h3><h3> 为了给老爸延长生命,带老爸去了北京找专家会诊,专家摇头说这个病在哪都一样,还是回家跟前儿的医院,打针吃药,离家近还方便。</h3><h3> 北京也是老爸早就向往旅游的地方,就顺道去了天安门那儿所有名盛地儿!</h3><h3> 可当天晚上病情就恶化到胃了,胃漏了,赶紧坐飞机返回长春中日联医院,及时!胃包扎四处,血止住了。</h3><h3> 住了十二天院。</h3><h3> 老爸平时生活非常节俭,别说住院花这么大的价钱,就是我们平时剩饭剩菜谁都不敢扔!他的一个眼神够你喘半天气的。</h3><h3> 老爸自己就和护士谈出院了。</h3><h3> 回家不到半个月吧,又住进离家近点的医院,老爸非常刚强的,开始都是自己走下楼,自己上车;后来,就得要人抬了。</h3><h3> 老爸的人缘好,无论在我们杨家的大家族,还是左邻右舍,无论谁家有个大事儿小情的,缺少老爸,都不成席。这不原来在老屯的亲戚朋友听说老爸住院了,这肉,鸡鸭鹅拿的,在医院陪护老爸的都不少于十多个人,尤其是老爸在老屯救助的俩家困难户,楼锅大爷、还有一个没儿没女的智障叔叔,智障叔叔就老爸能摆楞老实他,可听老爸的话了,他一直坐在老爸床前,护士拿他都没办法。</h3><h3> 老爸180身材,总是西服革履,系领带,喜欢红色。跟爷爷奶奶说话从来都是看着他们的脸,笑嘻嘻的;跟母亲总是老婆老婆的,有时我会笑夸“爸很会赶时髦呢!”</h3><h3> 老爸从来不打骂我们姊妹,总说老猫床上睡,一辈留一辈。</h3><h3> 家长是孩子们最好的榜样!</h3><h3>唉!老爸的生命只维持了九个月,这九个月我担任老爸的做饭的营养师!这是老爸特意点名选的。</h3><h3> 因为我平时喜欢学习做美食,这个也是父母的熏染,他们从不主张我们吃露天食品或饭店啥的。第一不卫生,第二为了节俭。</h3><h3> 但老爸是病人了,这个厨师任务,感到有点艰巨!</h3><h3> 因为老爸的肿瘤在身体各部位扩散及贫血,他的食欲渐减,九个月,每天三顿餐,我每天都翻几遍脑内存的菜谱,终于有老爸爱吃的:回族人做的烧麦,我自己做的小炸鱼;但老爸总说少买少做。</h3><h3> 就在他去世的前一个小时,我从店上楼看看他,他老人家就怕孩子们耽误了事业,我没呆上一会儿,就撵走我回店里卖货。</h3><h3> 到关店们时我去看他还挺好的呢,他说老闺你回家看看去,每天给老爸做饭,几天都没回家了。</h3><h3> 我最听老爸话了,我说我回去看看我就来,他答应好好的。</h3><h3> 我头脚到家没一分钟,弟弟打电话给我说老爸要喝酸辣汤,我赶紧在家忙手慌脚地做好,用盆装好打车就赶回老爸家,到楼下时,见小侄在那烧纸钱了!</h3><h3> 我腿软了,一个登一个登我爬上了楼,我撕心裂肺的哭!嘴里喊着:老爸酸辣汤来了......</h3><h3> 后来我就晕过去了!</h3><h3> 我非常羡慕能一直陪在父母身边的朋友,而我就离去那么一会工夫,就失去了老爸,老天为什么那么不公平呢?</h3><h3> 为什么不让老爸喝了我做的最后一碗酸辣汤再走呢!</h3> <h3><font color="#167efb"> 悼 父 亲</font></h3><h3> 谢鸿敏</h3><h3> 从父亲8月4日病重入院、濒危、抢救、复苏、出院、我在床边亲奉汤水、和爸爸一起为康复努力,到9月底旋复病急入院、抢救、短暂的“康复”、病沉、溘然长逝,整整90天。这段日子是我人生中最悲哀无助的经历!</h3><h3> 父亲溘然长逝,剧烈揪心的痛楚哀伤,如何言表!</h3><h3> 父亲给了我生命,也给了我慧命,他是我人生的老师。</h3><h3> 幼时我头脑中最初的印象,便是父亲慈蔼的笑容,及至上学读书,是爸爸不厌其烦教我。</h3><h3> 我至今记得一遍遍背“乘法口诀"的情景(因为我天资愚钝,老是背到五五二十五就背不下去了,父亲一遍一遍地把乘法口诀抄在纸上再折叠成卡交给我继续读、背,因我淘气总是把它弄丢);还有休学在家的日子,父亲不顾工作丶家事的劳累认真批改我的作业(休学在家一学期,父亲买了课本让我自学),有次我说:看见爸爸打的“√”,心里就像吃了糖一样……</h3><h3> 转天爸爸又一次批改完了我的算术作业,他笑咪咪指着作业本上面的“√”,说:你吃糖去吧!</h3><h3> 渐长,我喜欢上读唐诗宋词,那时物质匮乏,书店没几本传统文学读本,父亲不知怎么邮购了一本厚厚的“唐宋诗词”,我视若珍宝,反复诵读;那本书是我的书库中最老资格、最珍贵的!书本边沿有些微卷起,里面有许多红、蓝色画杠、记号,标记我特别喜欢的句子,这本书伴随我的整个青春,是我最珍爱的“藏本”!</h3><h3> 如果说我的气质里有一些些书卷气,都得益于父母的文化熏陶,得益于父亲对我爱好的尊重和支持。“唐宋诗词”奠定了我一生的审美基调。</h3><h3> 父亲的爱,像阳光,像甘霖!在有父亲的幸福往昔,我作为他的女儿,享受父亲的慈爱是多么幸福啊!</h3><h3> 十六岁的时候,有次父亲外出回来,带回一件金黄色毛绒大衣。爸爸当时很兴奋地让我试衣服,我注意到他弯腰从床上捧起衣服时,颤颤巍巍的,原来他的腰扭伤了,那几天疼得厉害;可是爸爸却显得喜孜孜的,可能他觉得买到这件漂亮的大衣给他的宝贝女儿穿,是天大的喜事,足以喜形于色(印象里爸爸是喜怒不形于色),我看见他哆哆嗦嗦地取了衣服,喜孜孜地让我试穿,然后一脸满足并小心翼翼折叠好、放回去,笑容满面!</h3><h3> 十七岁那年,我要工作了,爸爸语重心长告诉我:“要任劳任怨,任劳任怨人家才喜欢。”</h3><h3> 报到那天,当时年屇六旬的爸爸用自行车载着我骑十几公里的公路去(当时没有公交车),路况很差,崎岖不平,尘土飞扬,不懂事的我一个劲抱怨,而爸爸一声没吭,只是交代我:要按时起居,要团结同事。</h3><h3> 包容、自省是父亲为人的准则。</h3><h3> 8月份出院,爸爸让我们用轮椅推着他,去向每一位医护人员道谢、告辞!</h3><h3> 而这一次入院,爸爸已经病重,出现几次危急状况,在尚能说话时,爸爸交待身后事,对每个孩子作了精心考虑,说自己丧事从简,一定不要麻烦别人;说的最多的是:“上次的话说重了,对不起!"、“我这次住院辛苦你们三个了"、“因为我,影响静(我的外甥)办婚礼了,我病好了要当面跟他说对不起!”</h3><h3>…………</h3><h3> 爸爸呀,您给予我们的爱,是我们三生三世也报答不尽的!更重要的是,您留给我们的精神力量,将成为我们姐妹仨最宝贵的财富。我和大姐商量好了:要学习您宽于待人、严于律已,忠厚善良、老实做人的品格,姐妹团结,让家风延续!</h3><h3> 爸爸,此刻您躺在那里,是那么宁静安详,您可知您的女儿们悲痛欲绝!一声声呼唤,唤不回慈爱的父亲,一支支明香,可曾照见您回家的路呀,爸爸!</h3><h3> 爸爸,您走了,今后有了困难,谁是女儿身后的依靠?今后有了困扰,还有谁耐心听女儿倾诉?</h3><h3> 多想拉着您温暖的大手,再听一次亲切的叮咛;多想依偎在您身边,再一次膝下承欢!多想再看见您慈爱的笑脸,有爸爸在,不管外面阴天雨天、我们家里都是晴天!</h3><h3> 子欲养而亲不待!</h3><h3> 人间之痛,莫及于此啊!</h3> <h3><font color="#167efb"> 永远的昌政,永远的诗魂</font></h3><h3> 许晓鸣</h3><h3> 乍闻噩耗,不胜伤悲,虽然诗友们一再为昌政老师祈福,却无力挽回。惜世间无回春之药,救人于苦厄之中。回忆数天前几段文字,感喟不已,往事历历,犹在眼前,奈何斯人已去。谨以小诗以挽恩师。</h3><h3>世事何期骐骥驰,人间冷暖幸相知。</h3><h3>哀哉苦奏离殇曲,痛也怅思流水诗。</h3><h3>北斗沉沉星野阔,南辰寂寂梦魂痴。</h3><h3>尘烟浩淼难重聚,吟罢轻啼不胜悲。</h3><h3>现将数天前文字整合成篇,以感慰昌政老师在天之灵。</h3><h3><br></h3><h3>(一)您若安好,便是晴天</h3><h3> ——致昌政老师</h3><h3> 您也许是太累了吧,上天假一个生病的理由,让您休息一段时间,而后再破茧重生,在诗人和文友的期待中醒来,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竹雨谈诗,笑傲诗坛。您不知道您休息的这段日子,三明诗群演绎出一段奇迹,您回三明那天,据说有两百多位诗友,自发来三明探视您,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会让诗友不远千里百里,聚集在三明,聚集在您的周围。您的人格魅力征服了诗人,点燃了人间真爱的火种,大家都在为您祈福,愿上苍真的只是和您开个玩笑,让您和可怕的死神擦肩而过,更多的感悟,更大的辉煌留给病后初愈的未来。</h3><h3> 昌政老师,我知道您对文化和文人的膜拜,您对我家乡文化名人李世熊的尊重,您近万字的介绍李公的文字,让历史人物死而复生,使他们的文化价值得以传承。李世熊的很多成就,都是在六十岁以后,《经正录》,《钱神志》和《狗马史记》,《寒枝集》,特别是《宁化县志》完成于八十岁后,又如歌德,《浮士德》完成时也超过了八十岁,长寿,成就了许多文学大师。如果上天能够体谅诗友们的诚挚,让您再有三十年的时光,您所引导的诗路一定会越走越长,我们期待您等身的著作问世,让更多的诗歌爱好者,踏上诗的旅途,让更多的人的生活中有远方,有诗意的家园。</h3><h3> 您是诗者,也是禅者,您以您的智慧启迪着诗歌爱好者走近诗歌,走进诗歌,您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启蒙者,一位良师,一位益友。还记得有一次我的文字出现了邪径,你当即为我纠正,你主张正统,审美,崇高,健康的文字,反对那些审丑,崇低,媚俗的文字,您虽包容于诗歌的多样性,但您有自己的底线,决不为垃圾诗唱赞歌。您及时斩断了我的媚俗的胚芽,让我学会了反思。为了根治我的文字之病,您不厌其烦,通了近一个小时的电话为我点拨。文学路上有您相伴,真好。</h3><h3> 突然想到一句话,您若安好,便是晴天。我想这更是您的万千诗粉的心声。归来吧,老师,让我们在您的继续引领下,拥抱诗歌,拥抱真爱,拥抱未来。</h3><h3>(二)昌政老师,愿您安好!</h3><h3> 人生得一伯乐足矣,斯世当以师长尊之。多年前在“诗三明”论坛贴了一首《梦泊秦淮》,昌政老师看了,当场留言鼓励,叫我改改,受鼓励后,我三易其稿,后来还是昌政老师亲自斧正,发表在《三明日报》怡园版,重圆我久别的文学梦。在我亦步亦趋的跋涉路上,感谢昌政老师的扶持,在三明诗群,有多少诗人们得到他的指导和帮助呢。从得知昌政老师患病后诗友们的举动来看,出现了文人相亲,因文结缘,因文字而学会了感恩。但愿老天护佑,别夺走我们爱戴的诗长,让我们能在他的指导下,诗艺能渐臻成熟。</h3><h3> 得知您患病消息后,鼻子酸溜溜的,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天道不公,病魔为什么要缠上一个善良热情的好人。前年镇里举行李世熊文化节,向您发出邀请,没想到您当场就爽快的答应了,还为大家开了一个生动翔实的讲座,使一个沉积了三百多年的闽西历史名人,因为您的推介,重新被世人认识和熟悉。文人相亲,从您的许多厚重的文章里,可以看出您对文化名人的敬畏和膜拜。看您的文字,游走在诗意旅途,也游走在历史的时空里,仿佛有您陪着同游,便能快意于文字。</h3><h3> 昌政老师像个向导,诗三明论坛贴的新诗,很多我看不明白的诗。因为您的指引。我在赏读时才渐渐悟出点门道,看昌政点评诗,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享受。不久前得知昌政老师进入中国评论协会,大家都祝贺他。对于昌政老师来说,是实至名归。</h3><h3> 而今昌政老师躺在重症监护室,他是否知道有那么多诗友在牵挂他,为他祈福。但愿我们的诚心能感动上苍,让奇迹发生在昌政老师身上,但愿我们还有更多的机会诗酒说人生。三明诗群的一场自发的爱心活动,希望留住您,我尊教的师长,我的诗歌启蒙老师。</h3><h3><br></h3><h3>(三)</h3><h3> 这个冬季有点冷</h3><h3> ——致昌政老师</h3><h3> </h3><h3>想着雪莱的那句诗</h3><h3>我想春天已不远了</h3><h3>距春暖花开的日子不远了</h3><h3>那时 我便可以放声歌唱</h3><h3>为了您的新生而祈祷</h3><h3>为了一个坚强的生命而礼赞</h3><h3>为您抗过了人生的风暴而欢呼</h3><h3>如雾起时,愿您走出雾霾的天空</h3><h3>相信您不会倒下 诗三明的旗帜不会倒下</h3><h3>诗友的关注 汇成热情的海洋</h3><h3>这温度 必将融化岁暮的坚冰</h3><h3>催生万物和梦想</h3> <h3><font color="#b04fbb"> 花开自有落花日</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留取香骨护春泥</font></h3><h3> 向 纯</h3><h3> 今天是2019年12月25日,诗人昌政老师离开我们整整一天了。</h3><h3> 不曾忘记:十一年前,一个深秋的夜晚,我在新浪搏客发出了一首小诗“雪花中飞舞的红蝴蝶”,也是那年的深秋,诗人昌政姿态走进我的搏客,留下了足印,他在我的小诗里写下评论“这首诗清新自然,结尾旧了些。”我与诗人昌政素不相识,只是仰敬诗人的诗,走进他的博拜读过他的诗。没想到一位远近闻名的大诗人曾走进我这个不知名的诗歌爱好者的博里留下了文字,让我深深感动!</h3><h3> 十一年过去了,昨晚,在紫云山文友群看到了诗人昌政因病逝世的哀讯,诗友们纷纷为昌政老师落泪写诗。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了紫云山文友红霞妹妹发出的“推荐你关注昌政博客”,让我思绪万千!已是整整六年,我极少走进新浪搏客,今晚,我是怀着沉重的心情走进博里。</h3><h3> 在昌政老师的博里,他的诗一年四季都飘逸着春夏秋冬的花香,是他的情感世界里最真诚的一面。昌政老师的博里留下了一份心灵的净土,他对生命是何等的乐观!宛若春山怡然而笑,那超脱的境界是云卷云舒的从容,是花开花落的安详,是一种旷达的胸襟。</h3><h3> 其实人生就似满园的鲜花,花开也会花落,他珍惜生命的每一天,注重生命的质量和厚度,他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在他人生的画板上,刻下洒脱的风度,斑斓的色彩。</h3><h3> 昌政老师走了,今晚,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再次走进昌政老师博客,心里只有深深的怀念!他的博里依然是那样的宁静与安详,只留下了他的文字和足迹,他给恬静的诗园添上了一份永远的美丽,那就是质朴平淡中摇曳着丰富隽永的诗意,那圣洁的美诗是他给诗友们留下的真诚和挚爱,此诗缘,永远、永远…… </h3><h3><br></h3> <h3><font color="#167efb"> 纪 念 詹 昌 政 先 生</font></h3><h3> 许鹏程</h3><h3> 已亥之末,腊月初一日,三明市人民永别了一位严肃的记者,一位敦厚的作家,一位名满八闽的诗人一一詹君昌政先生。</h3><h3> 天,阴沉沉的。殡仪馆牡丹厅里静静地躺着他疲倦的身子。周围排满了鲜花,寄托着他的亲人、领导、同事、诗友们的哀思。灵堂里络绎不绝的人群在遗像前焚香祈祷,伫立默哀。瞻仰这个熟悉的身影,默念他的点点滴滴,虔诚地祝愿:您走好。</h3><h3> 庄严的追思大厅,排不下弔唁的花圈,容不了三五百来送行的人们,相当部分延伸到大厅外空地上。低沉的哀乐声中,人们一躹躬,二躹躬,三躹躬。悲恸的人群中省府的领导,市府的领导,五湖四海闻讯而来的诗友们,哀声四起。</h3><h3> 报社领导追忆了昌政先生的生平事迹。平凡的人一生敬业,足迹遍布三明山山水水,不平凡的成绩,勉力推广文化事业,获得的所有奖项尤其珍贵。</h3><h3> 省文联副主席黄莱笙先生,高度赞扬了昌政先生的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历数了先生生前的重大节点中的不平常表現,为三明市人民的文化事业呕心沥血,为全国各地的诗友们指点迷津。沉痛指出詹先生的离去是一个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号召朋友们努力工作,以使英灵有慰。</h3><h3> 先生的夫人泣不成声,以泪浇面,由孝子回忆先生的生活点滴,与病魔抗争的坚强。特别感谢近两个月来全国各地的朋友们自发到父亲病榻前探视、守护和守灵。代表先生暨母亲和家人们向人群中的绝大部分不认识的父亲的朋友们深深躹躬。不由得大家心为之颤动。饮泣声四起,几个报社的同事饱噙泪水,好多个七尺男儿也掩面泣啜。这就是人格魅力的感染呦。</h3><h3> 天公也在为先生垂泪,细细的雨丝中我们钻进了车厢,回程中久久不能平静心情。</h3><h3>​</h3> <h3> 给爸爸的第二封信</h3><h3> 谢鸿敏</h3><h3> 亲爱的爸爸:我又想给您写信了!您近来一切都好吗?我们这里都好。按原计划、同时也是您的遗愿,今天静静举行婚礼,大姐迎娶新媳妇进门了!</h3><h3> 上午八时,在鞭炮声中,小区缓缓开进几辆花车(就是为办婚礼而张花结彩的小轿车),我和妈妈、二姐从阳台往下看:先从车上下来的是几位身着粉色长裙的伴娘,从高处看下去,就像一朵朵粉色祥云;大姐的大姑姐亲自在喜车门外等候搀扶新娘子;而新郎和他的几位帅气伴郎身着西装,打着红色领结,侍立一傍,显得庄重又喜庆。</h3><h3> 一时间,鞭炮声声,平时绿树掩映的小区,平添了喜气洋洋的花车及迎亲的队伍,在喜炮生起的烟雾中,一朵朵红花、祥云,迎亲队伍、盛装的新娘……<br></h3><h3> 爸爸您看见了吗?</h3><h3> 妈妈喜极而泣,二姐也热泪满眶;而我感觉爸爸您就在虚空中看着我们,您在保佑我们!</h3><h3> 霎时间,我忽然觉得爸爸没有离开,您一直和我们在一起!那风吹叶动的声音是您,那花开祥瑞的笑脸是您,阳光灿烂,空气里我嗅到了您的气息,礼炮响时,我甚至听到您的笑……</h3><h3> 爸爸,今天是您离开我们的第六十天;在您离开我们的第四十六天,我给您写了一封长信,向您汇报了家里的情况以及我们姐妹继承父志、传承家风的志向,您都收到了吧?您放心了吧?</h3><h3> 今天大姐娶媳妇这样天大的喜事,我怎能不向您汇报呢,今后,我还会常常联系您,您没有离开,我心依旧!而您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也一如既往地爱着我们!生活会证明这一点!苍天也会证明!</h3> <h3><font color="#ed2308"> 冬 至 的 饺 子</font></h3><h3> 一一献给紫云山文友群成立两周年</h3><h3> 杨 静</h3><h3> 一场大雪,腊梅花美醉了!我也醉了!</h3><h3> 因为在这个冬天我没有寒冷,我沉浸在紫云山文友群里学习。这块肥沃的文笔沃土,她像炉火一样,烤得我很暖很暖......</h3><h3> 这一年的时间,我一直在群里面学习,老师们勤勤恳恳的写作精神,感动着我这个潜水学习的大女孩!</h3><h3> 今天冬至了,中华传统的习俗吃饺子,人们常说好吃不如饺子,我来给老师们包饺子吃!嘿嘿!</h3><h3> 我用幸福做饺子皮儿一一承蒙老师们的厚爱,得到了老师的教诲,这种幸福就是吃饺子那种香!</h3><h3> 香味里流淌出好的心态,这是紫云山的味道!</h3><h3> 饺子馅是用老师们笔尖流淌的诗情画意一一</h3><h3> 敏敏老师的美诗句:</h3><h3>小雪</h3><h3>我想你</h3><h3>你清凉的感觉</h3><h3>是我此生幸福的记忆</h3><h3> 多么美的诗情!<br></h3><h3> 还有游老师诗的画意:</h3><h3>小小的雪</h3><h3>我仿佛看见了你的身影......</h3><h3> 游老师开门见山的就直接给这首诗打开了大门。一个字:美!</h3><h3>你再看老九老师的诗词好有档次:</h3><h3>世间倘若无冬至</h3><h3>哪有江山遍地春</h3><h3> 他们用几句词就给祖国美丽的河山描绘得让人们都美醉了!</h3><h3> 他们用诗笔教会人们懂得真善美,教育人们做人最大的底牌就是人品,呼唤人一定要有品,有良知,要心静如水,像云一样活得自由自在,像古圣先贤传授给我们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h3><h3> 嘿嘿!这么有料的饺子馅!</h3><h3> 煎炒烹炸盐为主,游老师的教诲就当盐,啥菜你不放盐也不会好吃的。</h3><h3> 哎呀!姜还是老的辣!余元钱老师的文才是红名远扬!</h3><h3> 还缺花椒,大料!那么就将所有群里面老师的好诗、妙句作为花椒,大料。</h3><h3> 我把这些美好通通包在饺子里,饺子像一艘艘小船,带着一份份2020年的平安,带着我的祝福,游向紫云山文友群。</h3> <h3><font color="#167efb"> 感 恩 的 心</font></h3><h3> 向 纯</h3><h3> 去年九月,我从厦门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在一个秋风瑟瑟的秋日,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多年的心愿,在哥嫂驱车陪同下,到一个离B城几百里地的小县城,寻找一位可敬的老人。</h3><h3> 我十七岁那年走出了校门,来到一个离城很远的小厂打工。这个小厂机械设备差,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当时我情绪低落极了,只盼望着有一天重返校园。</h3><h3> 是一位慈祥温和的老厂长,他正直善良的为人,让我感受到温暖,同时他光明磊落的胸怀以及严明精湛的工作作风,也赢得了全厂职工的信赖,他是我刚迈步到人生旅程中的好老师。 </h3><h3> 他酷爱文学,擅于写诗,他的一首《立志在青春》自由体诗,激发了我发奋读书的意念,使我从消沉与低落中走了出来,让我学会了在逆境中加倍地工作与读书。 </h3><h3> 我为这个文化气息淡薄的小厂创办了墙报,赢得了全厂工人的支持和信任。我常被厂里送到县里参与理论学习班学习,这都是我刚迈步在人生的道路上这些工人老大哥们给予我的支持,这些与这位可敬老人的教诲是分不开的。</h3><h3> 这些年我生活在异乡,虽然千里的河山隔断了我们的联系。但却隔不断我对这位老人的牵挂与怀念,不知他现在何处?他还好吗?</h3><h3> 在哥哥和嫂嫂陪伴下,我们来到县城,终于寻到了这位老人。当时我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面对这位多年来要寻找的老人,然而失望和伤痛渗透了我的心头,因为这位可敬老人已患了脑中风,神志不清了。 </h3><h3> 时光瞬间而逝,此事至今整整一年了,我这颗报恩的心却长久不能平静;人生有许多憾事,唯一不能让人忘怀的是:当你身处逆境最困难的时候,有人伸手拉你一把,给予你智慧和勇气,还有人生的哲理。这种帮助让你终生受益,永生难忘!可当你回过头来寻他觅他,向他表达这颗感恩的心,但他什么都记不住了……</h3><h3> 过去他曾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的幸福,可最后他却忘掉了曾经的付出……</h3><h3> 我的心被这位可敬的老人深深感动着,也慢慢走出了遗憾:一个人在一生中曾经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的幸福,而我因此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也是一种幸福!</h3> <h3><font color="#167efb"> 素 儿</font></h3><h3> 史自巧</h3><h3><font color="#167efb"> 再见炊烟起时,我便会想起素儿。二十多年没见素儿了,印象还是儿时的模样。</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素儿的父亲叫二根,大伯叫大根。兄弟俩自幼父母双亡,吃百家饭长大。大根终生未娶,一个人孤独终老。二根勉强成了家,娶了个侏儒症女人,叫秀芝。儿时,只知道素儿娘个子短粗,和别人走路不一样,两脚八字形迈步,走起路来,胯部一摆一摆的,酷似鹅行。大方脸盘,两颗大黄门牙,挺显眼。一头乌黑齐脖短发,头顶上,用黑线绳扎一发辫,很不好看。听大人说,她从小随父亲在陕西长大,喝陕西水长成那样了。好在生了一儿一女,倒是水灵,儿子叫林旺,寓意以后自家会人丁兴旺吧,女孩就是素儿。</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那时,生产队刚解散,各家各户都分了自留地,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心里不慌了。素儿家也一样,素儿爹更是在自家土地上播种了诸多希望。他希望,以后一家人不再像他儿时一样饿肚子,不再吃棘藜面饼子,不再吃了上顿没下顿,更不用饥饿时三块儿石头支一囗锅,熬两碗盐水充饥。从此,麦收后,可以像队长家一样,蒸一柳盆白馒头,吃个够。还可以卖粮攒够钱,等儿子大了,盖三间砖瓦房,给儿子娶个漂亮媳妇……</font></h3><h3> </h3><h3><font color="#167efb"> 虽然人心向善,向美,可是,穷苦人的命运好像三生簿上注定似的,你越挣扎,陷得越深,终究还是逃不出个"穷”字。素儿家抓揪分来的自留地是片沙土地,土质差。无论素儿爹如何把土地当绣花一样侍弄,那心头的二亩薄田,收获时,总是粮不满缸,一家人依旧过着青黄不接的日子。</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别人家一年四季用煤火做饭,素儿家一年有十个月烧柴做饭。素儿和我同龄,又是同班,只上了小学二年级,就缀学了。家里捡柴的担子过早地落到了素儿瘦小的肩上。那年她十岁,就开始每天背着挎篓,去北河林子里捡柴。我们每天去上学,她一天两晌去捡柴,寒暑不间断。她家住在深巷里,我们去她家少,她只有捡够一天烧的柴后,才会偶尔出来找我们玩。我们童年看小人书,打皮牛,推铁环,换糖人,踢毽子,托泥人……这一切孩提时的游戏,好像都与她无缘似的。她的童年全背在挎篓里……</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有一次去素儿家,看到她在院子灶台前烧火,火光映着她腊黄的脸,脸色竟也红润起来,眸子里跳动着希望的火苗。她娘挪动着不灵便的身子,围着灶台捏窝头,金黄的窝头上,印着几个粗大的手指印。就这粗粮,她家也接不上顿。</font></h3><h3> </h3><h3><font color="#167efb"> 素儿家距奶奶家不远,我十一岁那年,寒假里,一天中午,我去奶奶家,返回时,顺路去找她。她家院子很长,北屋住着她大伯,兄弟俩不知有啥深仇大恨,老死不相往来,大伯独身一人,相比她家吃穿要好些。西屋、南屋都破落不堪,屋顶快要蹋落。她一家四口,挤在不到十几平米的东屋,东屋的两扇门板裂着指宽的缝隙,门板朽得像布满褶子的老人脸,门上的铁栓也绣迹斑驳。屋内,家徒四壁,四面墙皮片片剥落,露着里面的土坯。大冬天,土坑上铺着柑草,柑草上铺着一张光席,四条薄被露着发红的旧棉絮,除此之外,再难觅一块布片。东墻边放着一张漆色褪尽的破连桌,桌上只有一头锅,扣着五个碗,铁筒里插着几双黑木筷。挨着土炕边的门后,墙上挂着一盏油腻的煤油灯,灯捻很细很短。素儿爹坐在炕沿边,低着头,抽着一杆旱烟,烟锅里闪烁着忽明忽暗的火星,他不紧不慢地抽几口,嘴里不时地吐出浓浓的烟雾,烟雾在脸前上升,扩散,随即遮挡住了长满胡须的脸和浑浊的眼,空气中散发着烟草的味道。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竟像五六十岁的样子。他身边的煤火上烧着一囗炒菜的铁锅,煮着半锅晒干的萝卜咸菜。菜好了,每人盛一碗玉米糊饭,上面蒙着一层煮咸菜,大人坐在炕沿边吃,素儿和她哥围在火台前吃。她没得选择美食,就像没得选择出生家庭一样。</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我母亲平时教导我们,别人家吃饭时,别在旁边围着看,赶紧回家。当我准备走时,素儿让我等她吃完饭,一块儿出去玩。她家空间特别小,地上仅能容纳三四个人,我便靠着南墙跟儿等着。看着他们每吸溜一囗饭,我都觉得像吞下满囗沙粒。于我,最不喜欢吃的是玉米糊饭,粗不拉碴的,拉嗓子,这玉米糊做不好时,会有硬疙瘩,更不好吃。</font></h3><h3> </h3><h3><font color="#167efb"> 现在回想,这样的一粥一饭也是一种生活,一种岁月,任谁也无可替代!</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记得当时,那屋子里唯一养眼的色彩,就是穿透糊裱着白麻纸的独窗,透进来的光。还可以让人心里豁亮,心生向阳。</font></h3><h3> </h3><h3><font color="#167efb"> 十二岁那年,放麦假了。一天午后,大人们下地回来,累了,午休。知了叫得让人心烦,我睡不着,跑街上去玩。孩子们天生精神头儿大,白天都不知道困,在家闷不住,得空,都跑到街上耍。虽然那时没有现在玩的游戏高级、五花八门,但也玩得不亦乐乎。我在街上遇到素儿,她像往常一样,背着挎篓,又去捡柴禾,我看她一人挺孤单、可怜,便喊住她,想陪她一起去北河林场,捡柴禾,她可高兴啦。</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别看她平时独来独往,我们在一起时,她的话也挺多。我在路上一边走,一边给她讲《小兵张嘎》《卖花姑娘》的故事。她也会急不可待地追问:“那后来呢?",我也故意卖关子说:″欲知后事,切听下回分解。”说罢,背着挎篓向前跑去。人小,挎篓大,边跑,挎篓底边颠着,打在小腿肚上,哈哈哈……她边追边喊:″快说嘛,你说完了,我替你捡柴。"……</font></h3><h3> </h3><h3><font color="#167efb"> 我俩走过白沙滩,沙坡北边是北河, 北河方圆几十里,很多年前,这里是条东西流向的河,河道改了,现在,沙土地都种上了树,成了林场,我们依旧称北河。林子边缘属村里管,再往北,几十里都归国家林场管辖。</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林场里,白杨、洋槐都长得钻天、挺拔,荫天蔽日,没个人影,阴森可怕。我怯怯地问素儿:“害怕不?"她淡定地说:"第一次来时,遇到一条花蛇,吓得我僵在原地,头发根都竖起来了,回去还做了几天恶梦。不过,现在天天来这里,习惯了。”我听着就觉得头皮发麻,真不敢想,她每天独自来捡柴,这胆儿怎么炼出来的。万一突然遇上个刮风、下雨,电闪雷鸣的天,一个小女孩在这若大的林子里,那心里的阴影面积该有多大。再看她,一边捡着枯枝,一边绕着树,寻找下个目标,并不时告诉我,这是蘑菇,那是地霍里(可止血用)。她快活得像个小兔子。我可沒她那自在,紧张地跟其左右,哪敢去远处捡枯枝,生怕冒出个活物来。</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我们捡完柴,我赶紧催她回返。出了林子,眼前一片空旷、亮堂,心里放松了。一路上,她背着满挎篓柴,不换肩,晚霞照在她的圆脸上,泛着红润的光,一头乌黑的超短发,倒像个坚强、有耐劲儿的小男子汉。而我一路背着一挎篓柴,左肩换右肩,来回换,好像挎篓系儿上长着刺一样。汗水浸湿了前脸头发,一绺一绺贴在额头上,很是狼狈。快到村边时,我实在背不动了,遇到一个大人,我告诉那人,给我爹捎个信儿,来接我。</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放下挎篓时,我发现后背衣服上划破了一道囗子,再看素儿,蓝花短衫的两肩上打着补丁。我问她,衣服破了怎不再买件,她说,一个夏天买两件汗衫,这件穿破了,打上补丁,补丁破了,她爹才会给她花两元钱再买一件。她说这话时,并没有流露出一丝对生活的不满和委屈。</font></h3><h3> </h3><h3><font color="#167efb"> 也是那一次,跟着她丛林冒险的经历,我感受到了生活中的苦和幸福,原来是比较而来的。我捡柴,捡的是乐趣;素儿捡柴,捡的是生活。然而,对于素儿来说,不管生活给予她怎样的苦涩,在自己内心,都有着独特的色彩和幸福的味道吧。</font></h3><h3><br></h3> <h3> 后 记</h3><h3> 编 者</h3><h3> 这两天,我的心徜徉在春天的花园里,春风像一只温柔的小手,轻轻抚慰着我这颗被年轮碾压而显得粗砺的心!</h3><h3> 劳劳碌碌丶苟苟营营、筚路蓝缕、眉间心上!所为何事?所欲何为?所图何也?</h3><h3> 是为了豪华的住宅?是为了华服美食?是为了光耀门楣?还是为了温柔乡里的沉醉?</h3><h3> 摩天大楼栉比鳞次,路上还是匆匆奔走的行人……</h3><h3> 普通饭店里的炒菜也达到色香味俱全的皇宫水平了,可得胃肠病的人却逐年增加……</h3><h3> 证书考了很多本,也曾在爱情里如饥似渴……</h3><h3> 可为什么仍会在街头徘徊不知何往,夜深人静的时候,怀揣一颗心无处安放。</h3><h3><br></h3><h3> 许多事情做着做着就忘了初衷,许多人走着走着就偏离了正道。</h3><h3> </h3><h3> 当你被市场经济的大潮裹挟着身不由己的时候,想没想过?静一静,轻轻抚触一下自己的心:你累了吗?你想要的是什么?</h3><h3> 我们亲爱的习近平总书记说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h3><h3><font color="#010101"> 初心是什么?当你读完这一期《紫云山感恩专辑》,心照不宣的意会已无须多言!</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特别庆幸,我从此将和紫云山人一起,在自己的心田里耕种播爱,心丰盈了,爱也会丰盈;我的心、你的心、他的心,人人爱满自溢,世界就真的变成美好的人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父母给我们生命,老师给我们慧命,我们的初心也是他们给的,不忘初心,永远感恩我们的父母师长!</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