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2月31日是 2019年末的最后一天,阳光明媚,天朗气清。虽已寒冬腊月,却是惠风和畅,让人心旷神怡。上午9时,我们驱车来到集扬州廉政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和省国防教育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邗江区方巷镇参观学习,此次为2019年度扬州老年大学文史社社会实践课收官之行!<br></h3> <h3> 进入方巷镇,我们来到《张爱萍在方巷史料陈列馆》,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张爱萍将军和群众一起劳动”的情景雕塑像,由将军在方巷蹲点社教期间题写的经典代表作《红日照方巷》镶嵌在右侧大理石墙壁上闪闪发光并熠熠生辉。整个展厅分为 “公仆情怀、求真务实、清廉风骨、居安思危和情系方巷” 5个展区,生动展示将军当年在方巷时的工作学习及生产生活场景!50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上百件老物件,并釆用图文并茂形式,全面真实还原和再现将军带领人民群众开垦种地,植树造林,兴修水利等情景。他倡导粉坊、石坊、豆腐坊,开塘播散鱼苗养鱼,栽桑养蚕,栽种果树,以增加群众副业收入;他还与12个生产队的老百姓结下深厚情谊,一条军民团结大堤,更是结下鱼水之情,也留下多少难忘的故事……据讲解员介绍,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上将于1965年9月2日至1966年4月27日在扬州地区邗江县方巷公社方巷大队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蹲点社教,历时238天即8个月,期间和夫人李又兰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将劳动生产和学习的社教活动搞的热火朝天,如火如荼,轰动当时的“方巷经验”闻名全国并成为全国学习典型,当年全国有26个省市16万人次来方巷参观学习,创下社教历史之最。与此同时他还大兴学习之风,创作了大量诗歌、摄影和书法作品。最为经典代表作《红日照方巷》流传至今并在全国唱响!</h3> <h3> 红日照方巷</h3><h3><br></h3><h3> 东风浩荡,红日照方巷。绿波滚滚千重浪,葵花朵朵向阳。劲松挺立根深,红梅怒放报春。不管狂风骤雨,共产大道飞奔。</h3><h3> ———张爱萍</h3><h3><br></h3><h3> 展厅内设5个展区:公仆情怀、求真务实、清廉风骨、居安思危、情系方巷。</h3> <h3> 将军长子张翔(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副司令员)为方巷题字</h3> <h3> 参观各展区</h3> <h3> 伫立观看将军书籍、手稿及物件</h3> <h3> 福泽广大百姓,和群众打成一片,图为将军当时耕田用过的梨,踩过的水车,住过的房间,用过的水壶,瓷缸等遗物以及指导社员群众棵对棵、行对行插秧时的场景。</h3> <h3> 将军手迹,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心底无私天地宽,人到无求品自高!也是其人生信念和追求。</h3> <h3>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的张爱萍上将于1987年(时年77岁)回家乡对家门前一棵老榕树写的一首诗(此诗是将军一生的写照并蕴藏其人生传奇,被收录在他的个人传记中)</h3><h3><br></h3><h3> 这棵老榕对</h3><h3><br></h3><h3> 门对青山一老榕,风霜雨雪犹葱茏,岁月如流沧桑变,顶天立地傲苍穹。</h3><h3> ———张爱萍</h3> <h3> 站在将军题写的诗词下合影</h3> <h3> 将军部分翰墨</h3> <h3> 这是当年将军亲自栽植的松树,当地社员芮正志为纪念将军,为树起名叫“将军松”。如今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愈发苍劲挺拨!</h3> <h3> 扬州市政协主席陈扬(时任扬州副市长)陪同将军长子张翔、孙子张幼亮参观“将军松”并在树下合影留念。</h3> <h3> 将军儿子和孙子在先辈曾经蹲点社教的地方合影留念</h3> <h3> “将军松”前追忆那段峥嵘岁月</h3> <h3> 仰望高大挺拨的“将军松”</h3> <h3> 晚年时的将军夫妇</h3> <h3> 今日方巷及规划愿景沙盘</h3> <h3> 百闻不如一见,从小就听说将军在方巷的故事,今天耳染目濡其人生传奇,深受感动和感染!收获颇丰,更受教受益,将军的高尚品格、道德情操和人格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他的公仆情怀、清廉风骨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红日精神,永放光芒!</h3> <h3> </h3><h3><br></h3><h3> </h3><h3> 第一站参观结束,我们前往成立于1928年的扬州农村第一党支部的遗址,现北山党史馆和革命文化馆,这是一方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是扬州市党员干部教育基地,“两馆”门前,风景独好,水清树绿,蓝天碧水,水天一色,田间麦苗青青,油菜旺盛,长势喜人,一幅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目之所及皆是景!</h3><h3><br></h3> <h3> 接着我们跟随讲解员进入展馆,馆内设序厅和觉醒北山、烽火抗日、解放战争和北山新天地四个展区。缅怀革命先烈,追忆英雄足迹,难忘那段历史,多少仁人志士血染北山,无数革命先辈不怕牺牲,欲血奋战,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展馆图文并茂再现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和英雄的光辉足迹以及解放后北山儿女传承弘扬光荣革命传统,建设幸福家园所取得的成就。</h3> <h3> 展厅内设4大板块:觉醒北山、烽火抗日、解放战争、北方新天地。</h3> <h3> 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解</h3> <h3> 1925年我国青年领袖和导师恽代英来扬传播革命火种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是他年仅36岁就义前留下的感人肺腑的豪迈诗篇。<br></h3> <h3> 纪念馆留影</h3> <h3> 北山新天地 今日之北山</h3> <h3> 参观完第二站,紧接着我们一行又来到位于方巷镇黄珏《一代通儒大师焦循家风家训展览馆》,该馆由焦循嫡系第八代后人焦劲松和焦劲龙在黄珏的旧居修建而成。展馆分3大板块重点展示焦循简介、文学著作、诗词书法、学术成就、家规家训、家风故事及生活场景等。名儒焦循是方巷镇黄珏人,是著名哲学家、数学家和戏曲理论家,是与阮元齐名并称为清代“扬州学派”的杰出代表。“读书执理,忠厚谦让,知行诚笃”是对大师家风的高度概括!</h3> <h3> 习近平总书记家风家教重要论述</h3> <h3> 参观家风家训馆</h3> <h3> 在焦循塑像前留影</h3> <h3> 通过参观学习,使我们深刻了解到中华民族古代家风宝库中的精华遗产,他不仅是扬州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值得后人继承发展和弘扬。</h3> <h3> 今天的参观学习得到了方巷镇领导的热情接待,临行并赠每人《方巷镇志》一书,让我们感动不已!也得到邗江诗词班两位老师的全程陪同,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也感谢学员刘绪莉的友情摄像!还要感谢天气的给力,阳光灿烂,让我们心情舒畅,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h3> <h3> </h3> <h3> </h3><h3><br></h3><h3> </h3><h3> </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观结束后,沈江老师赋诗两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七律《参观方巷张爱萍史料陈列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沈 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方巷囷仓原址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将军勋迹日朝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物件年头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雕像奎章风骨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谷场田间身后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嘘寒问暖面临乡</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民为本情牵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雪压松高麓扬</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鹧鸪天《游焦偱文化大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沈 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曲水菰楼去处寻</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僻居下里问焦循</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书执理忠诚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诚笃知行廉让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轻仕禄 重文韵</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识博雅领先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间民舍图文茂</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代通儒高翰林</p> <p> </p><p><br></p><p> 学员杨晨赋诗一首</p><p><br></p><p> 参观方巷张爱萍纪念馆</p><p><br></p><p> 满江红 </p><p><br></p><p> 新韵 作者 杨晨</p><p><br></p><p> 岁末相邀,回方巷,追寻故地。</p><p> 早年间,四清蹲点,将军留忆。</p><p> 最爱田头嘘冷暖 更欣草舍聊生计。</p><p> 练兵场,传部队新风,长铭记。</p><p> 青松挺 巍巍立 枝叶茂 轩然气。</p><p> 百战经风雨,万山千里</p><p> 创社稷吴钩落日 安天下弹星腾起。</p><p> 永初心,看我辈英雄,神州丽。</p> <h3> </h3><h3><br></h3><h3> </h3><h3><br></h3><h3> 年初就有参观学习红色基地的打算,年末终于随了心愿,感谢梁吉林社长和沈江教授为我们按排此次学习机会,是一堂特别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课,更是一堂接受红色教育的生动党课,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洗礼。回想当年的生活,真的是太艰苦了,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越发觉得要倍加珍惜,也让我们对方巷这片红土感恩感激并充满敬意和敬仰,对红色基地肃然起敬!丰碑永存!向为建立红色教育基地倾注大量心血付出辛劳汗水的仁人志士和辛勤工作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红日照方巷,千秋万年红!今日方巷,如你所愿!衷心祝愿方巷的明天前程似锦,灿烂辉煌!红色基因代代传,方巷红旗永不落!</h3><h3><br></h3><h3> </h3><h3> </h3><h3><br></h3><h3> 谢谢您的浏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