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秸秆”改变生活

杨秸秆

<h3>  昨晚12点我在群里发了一个感言。也可能是昨晚一口气在樊登读书会讲了两个多小时的有机农业问题太兴奋的缘故,也可能是看到昨晚的2020第一次接龙“大获全胜”太高兴的缘故(也是会员制改革第一次接龙),或许也是看到许许多多群员因抢不上想要的菜而极度失望的表述,总之立马觉得有许多话要说,不说不爽,不说难眠,于是就一口气写了这么多。 </h3><h3> 凌晨发言,实为大忌!因为会严重影响大家休息,此仅为特例,下不为例!而且以后出台的群规定,要明确群里发言的时间界限,大家要共同遵守。<br></h3> <h3>  昨晚接龙情况充分说明,大家追求健康生活的意识与情绪是非常积极和高涨的。“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病从口入”、“食药同源”等等大白话无不揭示着健康放心食品对于人们健康的重要性!这些大道理世人无所不晓无所不知,但能够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却少而又少——不是吗,大千世界,没有多少人愿意把精力和金钱真正用在吃上!可咱们绝大多数群员就懂而且在行动!上闹钟、换手机、排除干扰去抢菜!</h3> <h3>  群里有许多人已经吃秸秆菜很久了,早已不去外面菜摊上买菜了。大家发现,吃不吃秸秆菜,这已不是钱的问题了!在这里,你还会仍然像菜市场买菜一样为价格而斤斤计较、为砍价喋喋不休吗?许多人根本就不看价格,就一个字“抢”。好不容易抢到手的菜,大家会很珍惜。菜的品质再加你用心的烹饪,让美味佳肴带来的愉悦与健康体现在我们生活之中乃至于渗透到骨髓里!由此,你发现越来越愿意回家做饭了,家人也越来越喜欢你做的饭了!慢慢,接龙与抢菜已演变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如果几天不接龙不抢菜,就觉得生活中缺点啥;而一旦打开接龙程序,不抢点啥就不甘心!冰箱早已满,但手仍不止。与此同时,给同事朋友邻居主动送菜也多了,大家聚一起谈吃菜的话题也多了,关系更为和谐了——杨秸秆改变生活了吗?</h3><h3><br></h3> <h3>  现在更大的问题却是,大家健康意识与积极性高涨起来了但秸秆菜却显得愈加少了。这里有一个基本格局,那就是有机蔬菜本身就少!全世界来看,有机蔬菜就是稀缺资源。这里有一个有机种植的技术难度过高和成本投入过大问题。比如,我们一亩地有机新大坪洋芋的种植成本就是4000元,比普通洋芋的收入还要高一两倍!再比如,我们新区基地二三十个大棚为啥在春节前这个消费黄金时期全部拔秧进行土壤改良呢?白白放弃赚钱的大好时机而费力费工费时间去精耕细作呢?这还是有机种植的高难度和高水平以及有机蔬菜的高品质要求的。从长远看,必须这样做,而且越早越好!我们对于赢利来说,永远摆在第二位!鉴于此,因为稀缺性,价格会高一点;因为稀缺性,供应会紧张些;也因为稀缺性,得你来取菜而不是我来送菜——如果满街道都是有机菜,伸手可得的那还是有机菜吗?!送上门的买卖那就不是买卖。由此可见,有机种植的高门槛以及有机蔬菜的稀缺性和垄断性让大家真的有一种来之不易之感!</h3><h3> 那怎么办?一方面,一些群员真的需要慢慢调整或改变一下自己已经在市场买菜中养成的思维定势,市场上的行为准则似乎在这里有点行不通。在这里菜不是买而是“抢”,菜不是送而是取,得慢慢适应新的变化。许多老群员,已经习惯于这种供应模式。可能一些新群员还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我们得抓紧布局,积极应对,按需种植,扩大供应。接下来,就是要在群里摸底,大家到底喜欢哪些品种以及需求程度,最好做到量化。按照需要,协调我们的李家庄、蔡家沟、新区基地以及列入我们种植体系的数十位农户种植规划,争取在春节后实施,在五六月份之后有所改变,让多数群员能够基本吃到自己想吃的菜。这是一个可以说非常棘手的工程,希望能得到大家谅解与支持。</h3><h3> 至于秸秆菜的安全性和品质,我想就不多说了。世界一流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有机栽培技术支撑着我们尽心尽力去种好菜。种菜是一个良知与责任的活。我们一直在这样要求自己,也要求我们的农工与列入我们种植体系的十多户农户。说到这些农户,我可以负责任的说,经过半年的教育、指导和合作,我们基本改变了中国农民的多少年养成的许多不好的生产意识和习惯!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变化和成就。搞社会学研究的或其他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调研和采访这些农民,去和这些农民们聊聊,听听他们真实的想法和感受,看看从他们身上会发现哪些积极的变化?</h3> <h1><b>杨秸秆不仅改变生活,也改变了农民</b>!</h1><h3></h3><h3>最后,建议大家有时间、有机会走出家门到农村去,到我们的种植基地去,到我们的大棚里亲眼看看,我们是如何种菜的,眼见为实,以事实为依据,以理性和科学的视野和思维才能与我们在健康的路上携手同行,走的更远!</h3>

有机

秸秆

接龙

种植

我们

大家

稀缺性

改变

群里

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