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州市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高端研讨会

wanghongjun0809

<h3>2020.1.3-1.4,珠岛宾馆,八角楼会议中心</h3> <h3>一、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h3> <h3>OECD研究目标</h3> <h3>国家或者国际组织的研究成果~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h3> <h3>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来看~提升创新能力刻不容缓</h3> <h3>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势在必行</h3> <h3>老百姓对于教育的期待</h3> <h3>三、培养时代新人为国之大计</h3> <h3>(2)建立课程教材决策、管理、研究的体制和机制</h3> <h3>(3)以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倒逼”课程教学改革</h3> <h3>总体思路:“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h3> <h3>高考命题改革引导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方向</h3> <h3>引导学生追踪科技前沿</h3> <h3>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最终的结果</h3><h3>~绿色升学率</h3> <h3>破五唯,唯分数~升学~文凭~论文~帽子</h3> <h3>2001/2003-2011-2014-2017-2019</h3> <h3>有中国特色、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h3> <h3>近二十年课程改革和预期目标仍有距离</h3> <h3>2011年教师评价新课程的网络调查</h3> <h3>2012年调研结果~~</h3> <h3>PISA 2015,京沪苏粤</h3> <h3>考察方法和能力以及思维策略的多样性,特别是运用知识解决陌生情景的实际能力</h3> <h3>2018年调查结果</h3> <h3>“均值高,方差小”,“杰出人才”少,“拔尖创新人才”少~</h3> <h3>二、课程改革的新方向</h3><h3>~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延续</h3> <h3>普通高中教育坚持:基础性+多样化+选择性</h3> <h3>(一)修订后的高中课程方案无本质变化,对高中学校却是“老任务”、“新要求”</h3><h3>必修课(116-88):共同基础——全修全考,</h3><h3>选择性必修(22-42):差异发展——选修选考,</h3><h3>选修(6-14):个性发展需求——选修不考或者备考,</h3> <h3>难度~如何落实课程的“多样化”和“选择性”</h3><h3>~选修课的开设,</h3><h3>~分层教学,</h3><h3>~选课走班,</h3><h3>~学分管理,</h3><h3>~学生指导,</h3> <h3>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h3><h3>~价值观,能力,制度,</h3><h3><br></h3> <h3>(二)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从目标、内容到评价全方位调整</h3><h3>1.“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炼</h3> <h3>20门学科的核心素养</h3> <h3>2.课程内容再建构</h3><h3>结构化~核心性~生活化</h3> <h3>3.研究呈现的学业质量标准</h3><h3>~对学科素养进行分级细化,明确学生可以完成的学习任务,为教学提供指导,为考试评价提供依据和参考。</h3> <h3>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科课程定位发生根本转型</h3> <h3>课程目标进一步</h3> <h3>新课程新课标改革的推进时间表</h3> <h3>三、教学改革的新思路</h3> <h3>教学变革过程中的“乱像”</h3><h3>~缺少对教学系统的整体研究和探索,</h3><h3>~教学变革呈“模式化”“形式化”“程序化”“单一性”态势,</h3> <h3>~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没有根本改观,与实践生活脱节,</h3><h3>~过分关注教学进度,只注重结论,很少追问“为什么”,</h3> <h3>为什么而教——教学目标的设定</h3><h3>知识是目标的载体,不是目标本身。</h3><h3>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h3> <h3>对知识的价值性再判断</h3><h3>~学科体系中关键作用</h3><h3>~反映学科思想和独特育人价值</h3><h3>~引发学生深度参与、持续探究欲望</h3><h3>~知识关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h3><h3>~解决实际问题</h3> <h3>怎么教——教学方式的选择</h3><h3>~教学方式的变革,决定着学习方式的变革,</h3><h3>~教学方式的选择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着内在的统一性,</h3> <h3>核心素养目标之下~怎么教?</h3><h3>~当知识运用于真实复杂情景下的问题(任务)解决时,</h3><h3>~学生或自主或合作进行问题学习</h3> <h3>~强调真实问题的解决,创设教学情境;</h3><h3>~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h3><h3>~探索基于学科课程的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h3> <h3>怎么评——除了学业还评什么?</h3><h3>目标引导之下的教、学、评一致。</h3><h3>目标设定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反映课程标准的规定。</h3><h3>基于目标的内容选择与再组织的针对性和适切性。</h3><h3><br></h3> <h3>教学大系统的核心要素:目标、内容、活动、评价。</h3><h3>~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系统中的角色定位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向</h3><h3>~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仍是中国未来教学改革的重点!</h3> <h3>四、新时代教研转型的新要求</h3> <h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h3> <h3>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的制度自信</h3> <h3>以“中国速度”完成全面普九,没有因为快速发展造成教育质量的滑坡,而是始终保持较高质量和水平</h3> <h3>“中国教育质量的秘密武器是什么?”</h3><h3>~教育大计,质量为重</h3><h3>~质量大计,教研为先</h3> <h3>“关键少数”——专兼职教研员</h3> <h3>保障教育质量的内在机制之一</h3><h3>~植根课堂,发挥“桥梁”作用,促进课堂转化,</h3><h3>~自上而下+自下而上</h3> <h3>内在机制之二</h3><h3>~建立“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h3> <h3>教研体制健全、教研功能强化、教研队伍完备、教研工作专业水平高的地区,学生学业成就显著较高;</h3> <h3>教研已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h3><h3>我国中小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机制,</h3><h3><br></h3> <h3>进一步明确新时代教研基本定位</h3><h3>~凸显“四项服务”的任务要求,进一步强调“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h3> <h3>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h3> <h3>(二)进一步明确教研的核心任务</h3><h3>1.把整体规划区域课程改革视为己任</h3> <h3>2.完成好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的天职</h3> <h3>重视作业改革与创新</h3> <h3>3.深入开展教学评价研究</h3> <h3>4.协助做好教学管理</h3> <h3>(三)理顺并完善体制和机制</h3> <h3>组织实施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建设基础教育教研基地</h3> <h3>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推动校本教研</h3><h3>~教研组在五级教研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h3><h3>~强化学校教研组建设以带动以校为本的校本研究</h3><h3>~充分发挥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作用</h3> <h3>(四)加强教研队伍建设</h3><h3>~设立必要的、统一的专业门槛:政治素质,事业心责任感强,教育观念正确,教研能力较强,职业道德良好。</h3> <h3>强化培训和培养</h3> <h3>适当提高教研机构专业技术高级岗位</h3> <h3>(五)完善保障机制</h3><h3>~纳入地方人民政府履行职能</h3> <h3>教研转型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h3><h3>继承与发展的过程,</h3> <h3>努力讲好“中国教研故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