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观念新颖、思想犀利的批评家(朱谷忠)

傅翔

<h3>朱谷忠(福建省作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 傅翔先后荣获过曹禺戏剧奖评论奖、田汉戏剧奖评论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等全国性奖项,是一个观念新颖、思想犀利的批评家。在我心目里,他和在评论界不断发出独特声音的批评家石华鹏,堪称我省“闽派批评”的双骄。 我至今还记得,多年前我参加福建省文艺百花奖评审时,读到他的作品《我的乡村生活》,有过被一下击中的情景。当时我还不认识傅翔,但我却惊讶地发现他不仅具有极高的创作天赋,还以一种浓厚的地域文化浸润自身;其生活环境、人生经历以及对事物的敏锐洞察与捕捉能力,都令我十分赞赏。难怪,贾平凹先生会为此书写下热情的评介与序言。之后相识与相知,却发觉他还是个书法家,字迹沉稳,韵味绵密,从中似可感受到他一种乐观的天性与悲悯的情怀。(对此,我甚至有一个奇异的感觉,即他是否对宗教也有过某种深入的研究?) 这些年,我读到他不少散文、随笔,最多的是他的评论文章。他新近出版的《我们文学的疾病》无疑是他最重要的一本理论专著。令我惊讶的是,我竟看到此书中有一则对贾平凹作品《废都》的批评。我不禁会想:难道他忘了当年贾平凹对他的作品有过难得的奖掖?但他却没有“感恩”,而是凭借自己理论良知进行毫不留情的针砭。也许在他看来,既是文艺批评,就不应有所避讳,更应有直言笔下的勇气。傅翔做到了这一点,在这本书中,此类的例证还真不少。这使我强烈地感受到,他在面对当代文学和批评形态不一的“症状”时,有一种难能可贵的“扶正祛邪”的义勇担当和人道情怀。事实上,惟有如此,我们的文艺批评才能成为发展和繁荣文艺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这部书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至少在我看来,傅翔对文学创作和批评有一种“和而不同”的智慧,在常情中有精义烛照,在平淡中有奇崛突现;有时曲中寓直,有时绵里藏针,甚或多有弦外之意。作为一个文艺批评门外汉的我,今后的任务是还要随时翻看这本书,从中找到社会转型和文学生态的变化所带来的困惑和解析的办法。<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