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离开腾冲北上,行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如果把独龙江也加上去,应该说是“四江并流”,四条江水自北向南并流而不交,此乃滇西最有特色的自然奇观。</h3> <h1> 一、怒江沿岸</h1><h3> 行摄“四江并流”重头在怒江。</h3> <h1> 1.傈僳人</h1><h3> 泸水是傈僳族自治州府,有说傈僳族是彝族分支(因为语言相近)可我的直观感觉是江边的傈僳人比山上彝人更浪漫。</h3> <h3> 溜索是怒江的一大景观,其实现在可以走桥了,可傈僳人却还有溜索的,除了保留怀旧的记忆,也为了搏得游客的欢心。</h3> <h3> 澡塘会是傈僳人特有的风俗,不过传说中的男女裸浴我们并没有见到,是没到时候?还是已成历史?</h3> <h3> “石月亮”是傈僳人的圣地,传说他们的祖先本是兄妹婚,后来哥哥又看上了龙女,龙王得知大发洪水要淹没群山,哥哥一箭穿山泻去洪水,可三人滞留在高高的山洞里却下不去了,最后妹妹跳下山崖化作虹桥,让哥哥和龙女得以下山成婚……真是一个美丽的神话!</h3> <h1> 2.知子罗</h1><h3> 知子罗(傈僳语“好地方”)曾是碧江县府,因为一次大滑坡的预报而变成人去楼空的废弃之城。</h3> <h3> “好地方”的枫叶红了又再红,可是离开的人们却没有再回来。</h3> <h3> 建筑上的文革痕迹依然清晰,仿佛时间被凝固,成为一座“记忆之城”。</h3> <h3> 碧江县被撤销了,知子罗归了福贡县,当年刚建好还没投入使用的图书馆如今变为怒族博物馆,成为和老姆登配套(相距不远)的旅游设施,真是让人百感交集。</h3> <h1> 3.老姆登</h1><h3> “老姆登”(怒语“喜欢的地方”)被誉为“中国最美村寨”。</h3> <h3> 村寨正对着世上最长(300公里)的怒江大峡谷,那云水一色波涛汹涌的景观非常壮丽,由北向南直奔而来的阵势则有点骇人(也许知子罗人就被吓着了)。</h3> <h3> 峡谷的西(左)边是高黎贡山,东(右)边是碧罗雪山,“两山夹一江”的峡谷美景一览无余,还真是一个游人“喜欢的地方”。</h3> <h3> 高黎贡山下有一座皇冠峰,抗战时曾为著名“驼峰航线”的重要标志,因而也叫“陈纳德峰”,皇冠峰下有一座教堂,这个教堂看上去不算大可影响真不小,就凭村民称大峡谷为“福音谷”,相信神会保祐他们而无须搬迁就可见一斑了。</h3> <h3> 怒族本为怒江峡谷的原住民(土著),以采集狩猎为生的弱小民族难以和周边强势的农牧民族相抗衡,所以“善解人意”的“天主”便成了他们的精神之柱,据说村里的唱诗班非常棒,可惜我们没有赶上做礼拜。</h3> <h1> 4.丙中洛</h1><h3> “丙中洛”在福贡以北的贡山县 ,是一个风景优美,民族杂居的地方。</h3> <h3> 著名的“怒江第一湾”上有个“桃花岛”,住在岛上的全是土著怒族人。</h3> <h3> 江边茶马古道上有个雾里村,原本也是怒族村现在住的多为北上的傈僳人。</h3> <h3> 山坡地上的白塔和经幡表明这也是南下藏人的领地……</h3> <h3> 作为民族杂居的体现:“丙中”是藏语“村寨”,“洛”是傈僳语“地方”,竟然被合成地名也真够奇葩的,如此多元文化难怪被称之为“人神共居”的地方。</h3> <h1> 二、独龙江边</h1><h3> 独龙江位于高黎贡山以西,源自西藏,流向缅甸,独龙江乡隶属贡山县本是一个非常封闭又神秘的地方。</h3> <h3> 传说独龙族和怒族祖上本为两兄弟,弟弟过江打猎因溜索被雷电打断就再也没回来,久而久之便成了两个不同的民族。</h3> <h3> 其实真正阻碍两族来往的是难以翻越的高黎贡山,1999年才修通贡山县城到独龙江乡孔当村的盘山公路,即便如此一年之中也有半年冰封不能通车,直到2011年穿越高黎贡山的隧道开通才有了正常的对外联系。</h3> <h3> 在独龙江乡北端的元龙村我们见到了已经所剩无几的纹面女,纹面习俗的根源据说是害怕被藏族土司劫去为奴。</h3> <h3> 在独龙江乡南端的马库村我们见到了中缅边境上的41号界碑,在独龙江公路及隧道开通之前,独龙乡人过缅甸或许比去县城更容易,独龙族人在滇西只有六七千在缅甸却有八九万。</h3> <h3> 或许因为人迹罕至,独龙江水非常清澈,传说中的“独龙秘境”名不虚传。</h3> <h3> 迷人的美景也不乏诗意,“哈滂瀑布”意为“月亮上掉下来的水”。</h3> <h3> 还有那油画般的彩林给了我们一个惊喜,仿若看见冬天里的一把火。</h3> <h1> 三、澜沧江上</h1><h3> 以怒江为轴游完西边的独龙江再游东边的澜沧江。</h3> <h1> 1.碧罗雪山</h1><h3> 从怒江到澜沧江要翻过碧罗雪山(隧道未通)。</h3> <h3> 在碧罗雪山的孔雀垭口我们“遇险”了(当地新闻有报道),路面积雪车轮打滑,乘客被迫下车途步,空车在交警的指挥和帮助下缓缓前行……</h3> <h3> 当然我们也因祸得福,饱览了水墨丹青的雪山美景。</h3> <h3> 不过兴奋之余也感到手脚冰冷,偿到了“爬雪山”的味道。</h3> <h3> 终于体会到了为什么叫“横断山”以及如歌所唱的“横断山,路难行……”</h3> <h1> 2.梅里雪山</h1><h3> 翻过碧罗雪山顺江北上,我们来到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德钦县。</h3> <h3> 傍晚我们在雾浓顶好彩拍到了梅里雪山上的火烧云,这是一座尚未被人类征服的云南最高之山。</h3> <h3> 清晨我们在飞来寺又幸运拍到了日照卡瓦格博(藏语“雪山之神”),它和冈仁波齐、阿尼玛卿、尕朵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四神山”。</h3> <h3> 原来冬天才是观赏梅里雪山的最佳季节,虽然天气非常的冷,可煨桑之火却是赤热的。</h3> <h1> 四、金沙江畔</h1><h3> 最后我们走滇藏公路沿金沙江一路南行。</h3> <h1> 1.纳帕海</h1><h3> 纳帕海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县。</h3> <h3> 这是一个南风盛行的候鸟的冬栖地,幸运的话能看到珍贵的黑颈鹤,可惜我们只是匆匆经过。</h3> <h1> 2.黑龙潭</h1><h3> 黑龙潭位于丽江市,是拍摄玉龙雪山的好地方。</h3> <h3> 玉龙雪山是纳西族的神山,虽然它的名气不如卡瓦格博 ,但“辈分”很高(传说卡瓦格博之妻是玉龙雪山的女儿),这其中有文化上的暗示吗?</h3> <h1> 五、民族走廊</h1><h3> 行摄“四江并流”这一程走来让我想起了费孝通提出的“民族走廊”。</h3> <h3> 横断山脉的特殊地形不仅孕育了神奇的“四江并流” ,也打造了中华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民族走廊”。</h3> <h3> 要问“走廓”上的十几个民族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在语言上同属于“藏缅语族”,如果说语言相近起源相关,那么这源在哪里呢?传统的历史学观点倾向于源头在北(羌),可是南方考古的新发现却提出了许多的挑战。</h3> <h3> 当然,最大的挑战来源于新兴的“基因人类学”,复旦大学有一个专门研究该课题的团队,按照他们的观点不仅藏缅语族,甚至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先最初都在南方(源头在缅甸),后来才北上的(时间约在1万多年前),那张标注了基因符号的迁徙图不知道颠覆了多少人的认知。</h3> <h3> 想到这里再回过头来看“四江并流”和“民族走廊”是否会感到很有意思,很有启发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