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齐鲁造化中神秀,绝巘重重,登高望远云海处,一览众山小。</p><p> --题记</p><p>今年国庆节,与家人夜爬泰山。只为亲睹泰山日出壮景。</p><p>夜色阑珊,山顶苍劲的凉风解放了我每一簇酸痛的神经。厚厚的云层宛如荡漾在我的脚踝,像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安稳地睡着。这时,人们的唏嘘声打破了它们的清梦,天边一方异彩,揭去了满天睡意,是了,出现了!刹那间,大量的染工,在云底放出蜿蜒的鱼龙,玫瑰红、葡萄紫、玛瑙橙,还有许多叫不出的惊俗之色晕在一起,在东方,惊鸿一瞥,撑起漫天云霞。也许是几天前刚过国庆,眼前被霞光包围的巨人——泰山像是崛起的祖国,横亘在光明的东方。他雄浑颂美的歌声,在天的霞彩中,普彻了四方八隅;他笔挺伟岸的身躯,在人的欢呼中支撑了华夏大地!那一刻,我竟留下了热泪。也许是对家乡的自豪,也许是对祖国的热爱,也许,只是对自然能够绽放如此的美丽而无比感动。 </p><p>自然,泰山作为五岳之首,不仅有令人震撼的日出,更令人惊愕的,是那埋藏在群峰之中的人文史事。 </p><p>也许要从他的历史说起。古人形容“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可泰山在五岳中不算高,却能如此艳压群山,可气不可气?但从历史渊源来讲,任何山都不能望其项背。“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古代文化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所以中国人自古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圣人天子,更是在泰山祈求平安,封禅祭祀。传说盘古死后,头化做泰山,单是这点,泰山地位之高也可见一斑。</p><p>我初识泰山,准确讲是初次了解泰山之雄伟,是在杜工部的《望岳》</p><p>中。“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泰山沉稳磅礴的气势便这样镌刻在我小小的心中。随着年龄增长,才知就在身边的泰山文化远比我所了解的要多的多。玉皇顶旁有一座石碑,上面刻着“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便是两千年前孔圣人登山之处。两千年前的烟雾迷蒙,两千年前的层峦叠嶂,孔子在泱泱大风中振臂高呼:“泰山若岩,鲁邦所瞻!”他的呼声是一种信仰,一种志向。“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李白从历史的天空踱来,挟着一壶酒。他打破厚重的历史,刺穿繁幻的大唐,满嘴酒气地嚷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拂袖而去。酒酿中是一份彷徨,更是一份洒脱与不羁。清初,顾炎武存着一份壮志雄心登上泰山,“可为百世师,风操一何劲。”他没有叫出来,因为他深知,治学要的是沉稳,而博学中,藏着一份忧国忧民——“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p><p>登泰山而抒壮志的名人数不胜数,是他们造就了泰山,还是泰山造就了他们?这无从而论。但他们的精神,却留在了崇山峻岭之中。就像是挑山工,他们虽然是无名之背,但他们用汗水,用那黝黑的肌肉,布满老茧的双手,为人民服务。还像那科研者,灯光下,密密麻麻的设计稿,他们用不舍昼夜的智慧和辛劳堆砌出国家的强盛。无数的劳作者,他们没有华丽的外表,只是默默坚守在岗位上,像泰山一样,沉稳、执着、不张扬,厚积而薄发。这种精神,正是今天我们要传承的。</p><p>历经险阻,登上顶峰,拨开云海重重,窥见泰山精神,支撑起我人格的脊梁。人生之路,万里蹀躞,脚踏实地,穷且益坚,才能一览众山小。却道,云海深处是岱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