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是2019年最后一天。老瞿瞿突发奇想,说今天去苏州博物馆参观好吗?说走就走,冒着零下2度入冬以来最冷的气温整装出发。</h3> <h3>初升的太阳冉冉升起,金色的阳光斜射进车窗,趋赶着清晨入骨的寒气,顿觉暖意融融。(隔着车窗拍到了鹅湖畔的天主教堂)</h3> <h3>参观苏州博物馆需预约,到了才知道。与检票员商量能否嗵融一下,不料出奇地顺利,原来70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绿色通道直接进去,太高兴了!</h3> <h3>头戴帽子,裹着雍肿的羽绒服,这把年纪的人只要温度,不讲究风度了啊!</h3> <h3>苏州博物馆正门。这是著名华人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的封山之作。整个建筑风格彰显了现代与传统的结合,造型别致,美轮美奂,令人惊叹!</h3> <h3>85岁的贝老,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苏州狮子林就是他家的呀!他了解苏州的历史文化内涵,对故乡也有一份难以割舍的亲情。</h3> <h3>巴黎卢浮宮的金字塔,香港中银银行,北京香山饭店,曰本美秀美朮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肯尼迪图书馆等等......都是他的作品,是一位世界公认的伟大建筑大师。(附我在法国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照片)</h3> <h3>全景。贝老设计过诸多风貌各异的博物馆建筑,对这类公共建筑,可谓是得心应手。所以苏州市委,市政府请他耒为苏州博物馆做设计,是最好的选择。</h3> <h3>园林式的苏州博物馆融合了苏州园林文化的神韵。</h3> <h3>整个建筑群在现代几何造型中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特色。深灰色石材的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白墙相搭配,清新筒洁。</h3> <h3>贝老始终以不断创新而创造了世界建筑历史上一段又一段佳话,对传统的尊重和延续,通过他设计的作品内在特证而表达出来。</h3> <h3>这亭子保留了和苏州过去园林相似的地方,但并不照搬。</h3> <h3>贝老认为,传统园林的假山已经做到极致,后人无法超越。为此,他另辟蹊经,和拙政相邻的一面白墙为背景,在前面以石片作为假山。"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在朦胧的江南烟雨笼罩中,将其喜爱的米芾山水画加以立体呈现,远望去就像连绵不绝的山峦与拙政园相连。</h3> <h3>苏州博物馆使苏州民居风格和现代建筑和谐对接,使传统与现实,东方古代文明和西方现代科技相辅相成,协调相融。</h3> <h3>池中锦鯉。</h3> <h3>中央大厅。此建筑构造,大量使用玻璃和釆用开放式钢结构。用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既传承了苏州古建筑纵横交叉的斜坡屋顶,又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充分体现了"让光线来做设计的理念。</h3> <h3>采自然光的走廊</h3> <h3>从第三层往下看</h3> <h3>从第三层往下走</h3> <h3>从第二层往下走</h3> <h3>底层的室内水池</h3> <h3>中西结合的天井别具一格</h3> <h3>红红的开口石榴还留在树上</h3> <h3>参观累了,有歇歇的地方。</h3> <h3>窗户朝向中心公园视角。</h3> <h3>落地窗外一片竹林。可谓是几步一窗,一窗一景,移步换景。</h3> <h3>这个窗户充满了苏州元素。</h3> <h3>过道里精致装饰古色古香</h3> <h3>琴房</h3> <h3>书房</h3> <h3>这面光影大墙很奇特,只要你走过去就会留下你的剪影。我拍下了我们老俩口的剪影,挺有趣!</h3> <h3>我太注重介绍此馆的建筑风格了,因为以前参观过的博物馆都是封闭式且里面黑乎乎的,靠电灯光而没有自然光,象掉进了一个大地窖。下面该说说藏品了。苏州博物馆藏品有四万余件。一级文物865件/套,二级文物1188件/套,三级文物32295件/套。以出土文物,明清书画,古代工艺品.......为馆藏特色。包揽了众多"吴地遗珍",是一座最能体现吴地文化的藏馆。</h3> <h3>藏品实在之多。而对于才疏学浅,肚里没多少砚墨水的我,实在不懂品鉴和欣赏,只能走马观花,草草走过了事。</h3><h3>这件不起眼的秘色瓷莲花碗(五代)是苏州博物馆珍贵馆藏之一。1956年在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第三层发现。国宝级文物。</h3> <h3>这是另一件镇馆之宝。真珠舍利宝幢(宋)1978年在苏州瑞光寺塔第三层天宫中发现。为北宋遗物。踞今一千多年。高122.6厘米。</h3> <h3>银杏木彩绘四大天王像也是镇馆之宝,也是瑞光塔中发现的。</h3> <h3>这些都不一一说明了。</h3> <h3>象牙雕刻的(象牙雕狮阵)</h3> <h3>犀牛角雕刻的(锦荔纹犀角杯)明。</h3> <h3>黄白寿山石方章</h3> <h3>蝈蝈匏笼(清)</h3> <h3>仿宋赵佶"芙蓉锦鸡"双面绣地屏</h3> <h3>这是一幅油画吗?栩栩如生的人物,威武剽悍,雄姿勃勃的战马。</h3> <h3>还有这幅滾滚滔天巨浪,汹涌奔腾,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h3> <h3>这些都出自这位民间工艺大师,从事苏绣事业30余年的姚建萍。真不敢相信,这是用一根根丝线绣出来的作品。</h3> <h3>对着侧光这么生动的脸部表情,把一个藏族姑娘描绘得如此鲜活灵动。</h3> <h3>草箩里活泼可爱的小猫咪。姚建萍在传承前辈的基础上,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融针锈"风格,以针线表达时代。</h3> <h3>看不出这是一幅绣品,分明是两条小金鱼在一汪绿水中游。姚大师这位了不起的绣娘先后在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艺术殿堂举办过个人刺绣艺术大展。她的作品曾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访,作为国礼赠予各国领袖。被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白金汉宫等机构永久收藏。</h3> <h3>荷花。每一幅都欣赏不够!每一幅都令人陶醉!</h3> <h3>这是苏州原来老博物馆</h3> <h3>这是唐寅亲笔"卧虬堂"</h3> <h3>这是文徵明亲手种植的紫藤</h3> <h3>展品实在之多!我无能一一例举,就此作罢。上松鹤楼吃碗面就准备回家了。</h3> <h3>面吃完了,味道不错。突然想起该拍一下松鹤楼。所以拍到的是残汤空盆。老了老了总是出洋相。</h3> <h3>清乾隆年间松鹤楼捞面筷。(约1736年至1795年)</h3> <h3>此趟参观了苏州博物馆,又品尝了松鹤楼的面,既享了眼福,又饱了口福,总算不枉此虚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