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王杲铺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研讨会

远山如黛

<h3>  元月2日上午第二节课,一、二年级班主任老师和部分青年教师参加一、3班刘秀莲老师的数学听评课活动,旨在通过观摩课堂,了解该班的班级管理方法,探究良好班风班貌的形成机制,同时学习刘老师的数学课堂教学。</h3><h3> </h3> <h3>  上午大课间,参加听课的老师们在二楼小会议室研讨,分享心得。部分班主任就自己班级管理中的困惑和瓶颈和刘老师做了交流。</h3> <h3>汇总一下观摩刘老师课堂的收获:</h3><h3>1.组织课堂简洁、有效。尤其是“1(师)2(生)法”“背手听课法” 效果好,效率高,课堂组织管理不干扰课堂教学,不浪费宝贵的课堂教与学的时间。</h3><h3>2.整洁的班貌,来自于平时良好习惯的养成。刘老师每周利用大课间组织两次课桌物品整理,坚持不懈,现在全体学生已经自觉养成了整洁的好习惯。比起被动依赖家庭教育,这种集体定时整理习惯的培养更有效,更能落到实处。</h3><h3>3.“规矩之下的自由”。课堂上,有几个学生在听课中思考数学原理和算式,因获取了数学思维而喜悦,随口表达自己对题目和问题的看法,这不同于学生不经思考的乱插话。对其他学生的影响是正向的,这是“生本课堂”的体现。由此,可以破除一个错误认知“管严了容易把孩子管傻了”,那种情况只出现在简单粗暴式的“严管”之下。规矩是为了养成良好习惯,让学生达到外在的“静”,和内在的“净”,心无旁骛,进入学科思维模式,教育由此发生。</h3><h3>4.“德育课程化”在本节课上的体现,就是培养了孩子的数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养成了爱学习这个最大的“正能量”,在“精确、严密、逻辑、抽象”的数学思维特质中获取智慧的开发和深层审美能力。</h3><h3>5.“功夫在诗外”,课堂只是管理和教学成果的展示,了解一个优秀教师(班主任)真正的功夫,或者说“秘诀”,应在课堂之外,在每天学生走进学校和教室的那一刻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即习惯养成教育。</h3><h3>6.教无定法,管无定法。随时用心,根据班级情况的不断变化,把每一个管理与教学中的瓶颈当成一个个的小课题去研究、实践、再思考,同时不忘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探讨这个“捷径和法宝”,才会形成越来越好的班级管理与教学的局面。</h3> <h3>图文:王杲铺中小教导处</h3><h3>审核:张子山</h3>

课堂

刘老师

班级

管理

数学

养成

听课

学生

班主任

王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