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的姑父刘耀宗,江西兴国人,14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先后参加了湘江之战、飞夺泸定桥、直罗镇之战、胶东保卫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在戎马倥偬的艰苦岁月中,他历经磨难、南征北战、九死一生的活了过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屡屡战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司令部副参谋长,上海警备区政委、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军区政委等职。2013年12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不幸逝世,享年97岁。他老人家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他那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谦虚谨慎、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以及为人正直的高尚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我要写出将军的一生,我要歌颂红军,因为他们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让世世代代铭记红军精神。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树梢在耳语·随笔</span></p> <p>刘耀宗,1917年11月生,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刘承涵是个私塾先生,为人忠厚善良,给儿女灌输的是仁义道德思想。希望他们长大后勤劳谋生,安分守己,与人为善。父亲的教育使少年时的刘耀宗就有对穷人的同情心和仗义勇为的精神。有一年冬天,在家烤火取暖的刘耀宗,忽然听到门外有一阵哭声,出去后看到一个老妇人在哭,经讯问才知道,老妇人准备去买粮食的一块银元掉到了水塘里,刘耀宗二话没说就跳进了冰冷的水塘,把银元给捞了上来,老妇人对他是百般的感谢。村里的人都夸他:“牛牯子”(刘的乳名)真是个好孩子,长大后一定有出息。</p> <p class="ql-block"> 中央苏区江西兴国县共计23万人口,参加红军的就有8.5万人。毛主席曾欣然题词《模范兴国》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红军战士倒下,牺牲在长征路上的兴国籍红军战士就有12038人,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有名有姓的兴国籍烈士就达23179人。兴国是全国著名的烈士县,也是烈士数量最多的一个县。</p> <h3><font color="#010101">《湘江之战》是红军离开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时,遇到最激烈的一场恶战。当时将军只有16岁,在红一军团一师三团担任宣传员,初逢大战的刘耀宗,迸发出全部的潜能冲锋在硝烟弥漫的战斗中。敌人以十几个团的兵力向红军发起了猛攻,倒下一批,又冲上来一批,轮番上阵,不给红军一点喘息的机会。敌我犬牙交错,相互迂回穿插、激战犹酣。三团打退了敌集团的多次进攻,毙敌1000多名,红军也受到了重创,阵地上到处都是敌人和红军的尸体。残酷的战斗没有对红小鬼一丝垂怜,湘江恶战深深地烙在这个年轻红军战士的心里。多年以后,将军还准确清晰的记得,三团2700人,到最后锐减到1400人。参战红军总数八万多人,阵亡人数就达五万,可见湘江之战有多么惨烈。当地老百姓流传着一句话“十年不食湘江鱼”可见湘江的水都被鲜血染红了。</font></h3> <h3>《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乃至中国革命史上的永恒经典,刘耀宗也参加了这场战斗。当时中央军委命令:先行过河的红一军团一师组成右纵队,沿东岸溯江疾进,行成两岸夹击之势夺占泸定桥。行动迅速展开,一师三团和兄弟团边走边动员“要桥不要命”来不及吃饭就咀嚼生米、喝凉水,边打边冲、出其不意,消灭了敌军两个团和一个旅部。右纵队的行动之迅速,打击之有力,使敌军误以为红军主力已过江,不得不分兵阻击。右纵队有力牵制了泸定桥的守敌,使左纵队最终胜利夺下泸定桥。大渡河惊涛骇浪,犹如万马奔腾,阻住了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却阻挡不了英勇的红军战士。但毛主席的一句“大渡桥横铁锁寒”也隐约透出了当时的紧张与后怕。</h3> <h3>1936年夏秋,刘耀宗在红二十九军干部训练班学习。期间,军政治部主任赖传珠带领两个团到安边县一带剿匪。趁此机会,马匪(马步芳部队)突然袭击了红军指挥机关。当时干训班正在上课,听到枪声立刻投入了战斗。马匪很快突入防线,一下子伤亡了数十名战士,大家不顾一切杀出了一条血路。正在危急关头,刘耀宗主动指挥警卫员和学员,利用地形作掩护,拼死抵抗敌人,掩护大家撤退。激战中,他肩部中弹,鲜血直流,但依然顽强战斗,直到同志们安全脱险,他才边打边撤。子弹打光了,敌人紧追不放,最后撤到了一个有几十米深的黄土深沟边上,再无退路。他宁死不当俘虏,纵身跳了下去。敌人以为他必死无疑,向沟底放了一阵乱枪就走了。幸运的是,树木减缓了刘耀宗滚落的势头,没有造成重伤。他苏醒后忍住伤痛慢慢爬出了沟底,又幸遇了一位好心的老百姓,用毛驴把他驮到了部队。当赖传珠和战友们看到他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大喊道:刘耀宗你还活着。</h3> <p>我们不禁感慨,在艰苦卓绝、残酷血腥的革命生涯中,绝难有一丝侥幸投机。任何一点犹豫观望、徘徊不定、软弱怯懦,在生存与死亡、忠诚与背叛、战火与和平、贫穷与富贵、希望与绝望的反复炙烤中,必定真伪立判,否者就可能走向革命的对立面。长征波澜壮阔,红军名将如云。非名将名帅者难以在革命的洪流中勇立潮头,刻印足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戴廷耀于2003年9月29日,在南京天目路刘耀宗将军家中采访了他老人家(刘老时年87岁)并让刘老为江西兴国家乡题了词……</span></p> <p class="ql-block">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刘将军不平凡的一生,为党为人民做出了许多贡献。但他居功不傲,位尊不贪,从来不肯谈自己在战争年代的功劳。家乡兴国县要筹办《兴国籍将军生平事迹展览》筹办单位发了三次公函向他征稿,并言明要给他立传,宣扬他的事迹。他再三推辞说“虽然我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为党和人民做了一些平凡的工作,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都是应该做的。要写什么传奇的故事,实实在在没有,确实没有什么好写的,经再三考虑,我决定不写了,请予谅解” 这不是谦谦君子之语,而是经党多年培育,具有较高品德素质和修养的一名军事政治领导干部,发自内心的坦诚之言。是的,在我们军队和党政机关中,有许许多多的老红军,他们投身革命不怕流血牺牲,他们的所作所为本不是为了立传,他们是甘当人民大众的“孺子牛”,而绝不想贪名贪利成为“千夫指”!</p> <p class="ql-block">【开国将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p><p class="ql-block"> 在那残酷的战争年代,在长征路上,他们爬雪山、过草地、吃野菜、啃树皮,挑战着生命极限而顽强的生存下来…… 他们那超乎寻常的忍耐力、骨子里不甘受辱的民族气节和英勇不屈的拼搏精神,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都无法与其相比。红军精神才是真正的《国家精神》与《民族精神》</p><p class="ql-block"> ——树梢在耳语·随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苦 难 辉 煌</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将军颂歌】 </h1><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赞革新长诗形式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段诗文组长篇</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洋洋洒洒数百言</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形似阅兵列方阵</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势如排浪奔眼前</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16.12.12.写作</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晓风残月</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