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昆明

<h3>昆明是我出生地(1946),非籍贯所在,二三岁时我随父母离开赴沪。幼儿无记忆,稍大后父母告之,方知。</h3><h3><br></h3><h3>五十多年前的那场“十年动乱”,学生一度可以全国免费串连(可变为游山玩水),昆明自然在我目标中,权当了一回“寻根”。不过此行留下的印象早已淡薄了。</h3><h3><br></h3><h3>2019年7月末8月初重上昆明,玩了八天,过了把“乡愁”之瘾。</h3><h3><br></h3><h3>遗憾也有,晕车(汽车)始终是阻滞我旅游的症结,8月1日去石林,出火车站后,见不着我可以搭乘的三轮车、摩托车、面包车之类,硬着头皮打的。结果就在石林景区游客集散处大晕,临门身疲软无力而不能入,五味杂陈涌堵于心。这晕,也令我取消了攀登西山龙门、眺望滇池风光之计划(地铁虽可达西山公园,但距景区仍有较长路程,须靠汽车接驳)。</h3><h3><br></h3><h3>论风景,昆明毕竟美,尤其是天寒后,红嘴海鸥来春城过冬之际,这终究是莫大诱惑,倘身体许可,我想我会择机再游昆明。</h3><h3><br></h3><h3>红铜色云南省博物馆(建于2015年),壮重大气,为昆明市地标。</h3> <h3>牛虎铜案是该馆镇馆之宝</h3> <h3>明代金镶玉红蓝宝石冠也是镇馆之宝之一</h3> <h3>下图为聂耳使用过的小提琴</h3> <h3>与云南省博物馆相望的是云南省大剧院</h3> <h3>位于昆明市中心的云南人民英雄纪念碑</h3> <h3>金马、碧鸡坊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十年动乱中遭毁。现有的是1998年在原址按原风格重建的。据说最妙处每六十年有一次两座牌坊的影子会在月光下交汇。不过,来去匆匆的游客绝大多数无欣赏之福气。</h3> <h3>这种彰显云南地方色彩的建筑在街上漫步时常可见到</h3> <h3>翠湖公园,原名菜海子,曾是滇池中一湖湾,后水位下降成一汪清湖。因东北面有九股泉汇流成池,又名九龙池。民国初改辟为园,遍植柳种荷,始有“翠湖”美称。</h3> <h3>昆明四季如春,适宜花卉生长,真乃“春城无处不飞花”,不光在翠湖其它公园都有十分艳丽的种种鲜花。</h3> <h3>钱王街,命名基于该街区内居住过“钱王”王炽(1836一一1903,云南弥勒县人、清末一品红顶商人,民间称为“钱王”)。他被《时代周刊》评为十九世纪世界首富之四(中国唯一一位)。</h3> <h3>金殿景区,古迹多,景清幽,加上有许多依古滇国青铜器之样制作的雕塑,令游客驻足细赏。</h3> <h3>黄铜铸成的大殿,阳光下光芒四射,故得名金殿。名声显赫的金殿属于道教太和宫一部分,始建于明代(1602),康熙十年,吴三桂重新修葺。</h3> <h3>明代紫薇树</h3> <h3>清代栎树</h3> <h3>吴三桂重建真武铜殿后,铸了一口“七星宝剑”悬在铜殿内,他又将使用的一把十二斤重的木柄大刀留在太和宫,以炫耀其武威。</h3> <h3>大观公园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康熙35年建大观楼因此得名。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有感而发,于是留下了被誉为“海内第一联”的一百八十字的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气势之大令人叹为观之。大观楼因长联驰名中外,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的四大名楼。</h3> <h3>昆明文庙始建于元代,现在的文庙建于康熙年间(1690)</h3> <h3>黑龙潭公园,相传很久以前,有十条蛟龙常作恶于人间,吕洞宾收服了九条镇压在市区拓东古幢(即塔)下,留下一条小黑龙,令其为民谋利,黑龙潭由此得名。</h3> <h3>下图塑像为林则徐,他从政最后官衔为云贵总督,大石所刻为其游黑龙潭的诗作。</h3> <h3>宋柏</h3> <h3>唐梅</h3> <h3>下图这纪念碑位于昆明动物园(圆通山公园)内。国民党军队在滇西、缅甸抗击日本侵略军这段历史,现已得到肯定,我以为这是客观的。圆通山公园还有多处此类碑,包括以后在丽江黑龙潭公园里的频频所见,这些历史文物能躲过十年浩劫,应庆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