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年是什么?<br></h3><h3>年是看得见却摸不着的,</h3><h3>年,在人们置办年货的匆匆脚步里;</h3><h3>年,在购买新衣、制作美食的欣喜中,</h3><h3>年,在孩子们奔跑嬉戏的激动里。</h3> <h3>活动即将开始了,随着锣鼓喧天的欢腾声,双龙双狮舞弄起来,左耸右伏,九曲十回,时缓时急,蜿蜒翻腾……</h3><h3><br></h3> <h3>时光悠悠,岁月匆匆,不知不觉间2019即将过去,2020已然来到,在这普天同庆,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们实验幼儿园举行了迎元旦,贺新春,传统游戏之“年货大街”活动。李园长为首届传统文化“年货大街”活动现场致词,并预祝活动圆满成功!</h3> <h3>为了充分感受浓浓的年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游戏带来的快乐,我们把传统游戏和年货大街相结合,并搬进了幼儿园,让家长和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感受新年的欢乐和喜庆,体验热闹的节日气氛。</h3> <h3>现在的冬天,住在高大的楼房里了,穿着羽绒做的衣服,听着暖气片里哧哧的水响,有时无聊极了,记得儿时,日子过得清苦,学校是一座小土庙,破破烂烂的,冬天里四面进风,学生们就常常冻了手脚。寒冷的早晨,我们读着书,窗外亮亮的阳光一照,我们就急切地盼着下课了,铃声一响,学生们蜂拥而出,跑进干冷的阳光里,站在教室外,跺跺脚,脚暖了,就沿墙根一字排开,中间站个大个,两边人数相等,一齐往中间挤,咬牙,弓腿,喊号子,挤掉了帽子是顾不及捡的,绷断了线做的腰带,也只能硬撑着,一来二去,身体就 暖和起来,甚至冒出汗来。这种游戏,我们叫挤油,儿时常玩的游戏……</h3> <h3>游戏不在于道具的价值,而在于道具带给我们的快乐,普通的报纸,带给我们不普通的体验,挑战开始了……接招吧</h3> <h3>我们小时候的毽子都是自己做的,选两个小钱,大小厚薄相等,轻重合适,叠在一起,用布缝实,这便是毽子托。在毽托一面,缝一截鹅毛管,在鹅毛管中插入鸡毛,便是一只毽子。</h3><h3>踢毽子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体育健身活动,历史悠久,宋代集市上就有专卖毽子的店铺,明清时开始有正式的踢毽子比赛,如今男女老少都能踢上几脚,俨然成为时下流行的一种健身活动!</h3> <h3>花儿红,鸟儿叫,</h3><h3>柳树底下把绳跳<br></h3><h3>单脚跳,双脚跳,<br></h3><h3>脚步越跳越灵活。<br></h3><h3>你也跳,他也跳,<br></h3><h3>一个接着一个跳。<br></h3><h3>挺起胸,向前瞧,<br></h3><h3>脚儿轻轻别摔跤……<br></h3><h3>跳绳是古老的游戏,花样繁多,分单人跳和多人跳等形式。单人跳时,双手摆绳跳,可前摆跳、后摆跳、双手交叉摆绳跳,也可带人跳、蹲跳、跑步快跳等等,很好的锻炼人的反应能力,弹跳能力等</h3> <h3>踢瓦也称打瓦,是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流行的一种传统游戏。打瓦的动作真可谓是五花八门。包括站着打、蹲着打、跳起打、转身打、把瓦片放在脚上打、夹在两腿中间打、放在头上打等等。是集体娱乐竞技与健身启智的游乐活动,它体现着进攻防守、瞄准打靶、团结互助、争优取胜、胜乐败罚的乐趣与精神。</h3> <h3>玩游戏,怎么可以少了项目传统又不过时的“猪八戒背媳妇”呢,只是今天的八戒不同往日那么舒服了,瞧瞧,一个呼啦圈堪比悟空的紧箍咒啊,最新版花式“猪八戒背媳妇”,好玩又拉进亲子感情,哈哈……</h3> <h3>剪子包袱锤不但是家喻户晓的游戏,也是偶尔帮你拿主意,决胜负的方式,看看今天的赛场上,剪子包袱锤的输赢就关系你赢取粮票的多少喽</h3> <h3>投壶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中国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投壶礼来源于射礼。由于庭院不够宽阔,不足以张侯置鹄;或者由于宾客众多,不足以备弓比耦;或者有的宾客的确不会射箭,故而以投壶代替弯弓,以乐嘉宾,以习礼仪。</h3><h3>如今,投壶玩的或许不多了,但是套圈的有没有,哈哈,有没有发展相同之处呢?</h3> <h3>孩子们最喜欢玩游戏,可是现在的孩子有时不知道玩点什么,只能不断的买新玩具。其实一样玩具可以玩出很多种花样,挖掘玩具的新玩法常常比买新玩具还要好玩。比如沙包,可以玩出很多花样。如:打沙包,投沙包,顶沙包,跳格子……等等好多好多,既好玩又锻炼身体</h3> <h3>“撞拐”是一种角力游戏,不需要任何辅助器具。但是“撞拐”也是有技巧的。当然,最简单的是力取,只要你比对手强壮有力,就比较容易用一连串猛烈地撞击,迅速把对方撞倒在地。</h3><h3>但若二者体力相当,尤其是战斗处于胶着状态,难以靠突然发力致胜时,就要比拼韧劲儿和耐力了,所以,“撞拐”练的是持久战的毅力,坚持不放弃的精神。</h3> <h3>滚铁环,旧时传统儿童游戏,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全中国。玩家手捏顶头是"U"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h3><h3>随着人们现代生活内容的逐渐丰富,推铁环一类的传统游戏活动受到了很大限制,曾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群众基础的推铁环活动,日渐冷落下来。为了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具有地区特色体育运动项目、锻炼幼儿体质的目标出发,在安全教育的前提下,我园一直保留着这一传统项目,另外,推铁环还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民族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之一。</h3> <h3>“挑冰糕棒”是童年常玩的一种游戏,无需成本,无需场地,简单易学,通过游戏可以锻炼玩家的注意力、观察力、判断力、运算力和分析能力。并增加手眼协调能力和手指的灵活性。</h3> <h3>剪纸又称刻纸,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h3><h3>一直以来,我园一直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近几年,把剪纸工艺搬进了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纸艺文化,了解剪纸中的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的特殊工艺文化!</h3> <h3>看☞电视台的记者朋友怎么来了呢?<br></h3><h3>是被锣鼓喧天的热闹声吸引来的?</h3><h3>是被孩子家长们的欢笑声吸引来的?</h3><h3>还是被“瓜果梨桃……”的香味吸引来的?</h3><h3>……</h3><h3>“真金不怕红炉火,酒香不怕巷子深”,实验幼儿园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独具一格<br></h3> <h3>你了解与春节有关的习俗吗?</h3> <h3>“年货大街”不仅带给大家传统游戏的体验,还有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春节习俗文化!</h3> <h3>扫房子:</h3><h3>古时有关“扫房子” 的由来,有一个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h3><h3>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h3><h3>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中国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br></h3> <h3>贴对联:</h3><h3>中国传统年俗,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h3> <h3>拜年:</h3><h3>说法很多,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叫“年”的怪物,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出来,挨家挨户地残食人群。人们只得把肉食放在门口,然后关上大门,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上,人们开门见了面,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兽吃掉 。</h3><h3>还有一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励精图治,国势日盛。可有一件事,让唐太宗放心不下。程咬金和尉迟恭不和。可是他们两人都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于是唐太宗便向魏征问计。魏征便献出一计。</h3><h3>大年三十以后放假,但是初一大家需要互相拜年。借着除旧布新的机会,捐弃旧怨,增长新谊;诚心诚意地找到对方的优点,并反省自己是否有亏待他人之处。众人闻之,纷纷称善。到了大年初一早上,大家就开始相互拜年了。</h3><h3>初一这天,尉迟恭早早就来程咬金家拜年了,两人也因此解开误会。从此,程咬金家和尉迟家关系和好;满朝文武也都亲热友好,互相谅解。</h3><h3>……</h3><h3>“拜年”的风俗流传了下来,延续至今天,已经是一种传达给长辈,亲戚,同事朋友美好祝福的一种主要方式!</h3> <h3>年夜饭:</h3><h3>年夜饭指的是除夕晚上的团圆饭,这顿饭必须家庭成员齐全,很多远在他乡的家庭成员都会在年夜饭之前赶回来,因此这餐饭也叫团年。</h3><h3>关于年夜饭还有很多传说,但是大家普遍最认可的,还是人们抵御怪兽“年”的故事,在古代,有一个怪兽叫做“年”,一到冬天食物很少,就会跑到村里去伤人伤畜,于是一到冬天人们都非常害怕,就会跑到遥远的地方躲避年,不过时间长了大家发现,尽管年很凶猛,但是它害怕三种东西:就是颜色、火光以及巨响。于是人们就商量了对策,在家里准备着三件东西,把年吓走。到了年来的时候,人们的门都涂成红色、并且点亮火堆,还会到处敲打发出声音。年到了村里之后非常害怕就赶紧逃走了,再也不来村里了。</h3><h3>大家看到年被吓走了,第二天就全村人聚在一起庆祝。以后也就形成了固定的习惯,每年这个日子所有人都会挂红木板、点火堆,还敲敲打打,久而久之,这个过年的习俗就形成了,吃年夜饭的习惯也就养成了。</h3><h3>所以年夜饭还有驱邪、逐疫、健身的作用,年夜饭就是全家团圆的宴会,家里的所有人都会参加,无论身在何方,都会抓紧时间往回赶,如果赶不回来的话,家里的餐桌上也会给他们摆上一副碗筷,代表全家团圆。</h3> <h3>压岁钱:</h3><h3>作为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件事,你了解“压岁钱”的由来吗?</h3><h3>传说之一</h3><h3>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h3><h3>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神仙变的.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h3><h3>今年的压岁钱,你备好了吗?</h3> <h3>放鞭炮:</h3><h3>放爆竹是中国传统民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人们为了年兽,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这里所说的动物,名叫“山臊”。古人说其可令人寒热,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臊,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人们很早就起来放鞭炮,相传此举是为了驱逐“山魈”。山魈,据说是古时深山里的一种凶恶的独角鬼怪,但是它最怕声响,人们就用烧竹子的爆破声来吓跑它。有了火药后,人们就用火药装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纸制筒,也称爆仗或炮仗。到现代,人们已不相信什么“山魈”了,但还是习惯在春节放鞭炮,借以欢庆节日,振奋精神。所以,从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声总是连绵不断,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吉祥如意!</h3> <h3>饺子:</h3><h3>饺子原名"娇耳",据称是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h3><h3>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br></h3><h3>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吃饺子也就寓意着幸福,健康,祥和!<br></h3> <h3>体验了“年货大街”的游戏乐趣,了解了春节习俗的传统文化知识,让我们带上胜利带给我们的“奖励”,一起嗨逛“年货大街”吧</h3> <h3>逛着逛着,年味有了……</h3> <h3>逛着逛着,你笑了,</h3><h3>逛着逛着,手里变满了,</h3><h3>逛着逛着,越来越不想离开实验幼儿园了……</h3> <h3>伴随着热热闹闹的“年货大街”进行时,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新年的焰火即将点燃,新年的祝福迎着曙光,喜气洋洋地走进你的心里。在此,实验幼儿园全体教职工愿快乐对您过目不忘,愿幸福伴您地久天长!</h3><h3>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元旦快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