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被摘掉的“希望”</h3><h3>——读“满”有感</h3><h3>每每监考,最美的事就是品读语文试卷中的文章,那些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都是善良、都是柔情。多少张试卷,每一张里都会有那么一篇有嚼味的文章。那个年代的文字总是那么美,那样动人。也会感叹,那些出语文卷子的老师,怎么都会选这样美丽的文章。</h3><h3>看着孩子们奋笔疾书,教室里安静的只剩笔尖触摸稿纸的声音。我又翻开了语文试卷,这次是孙君飞的“满”。</h3><h3>为了使家填的更满些,更满些,父亲一生辛苦劳作,四处奔波。“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的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文章的末尾,作者写道:“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h3><h3>品读文章时,眼里看着作者儿时的记忆,我的思绪也回到了自己儿时的生活里。那些画面有的已模糊不清,有的却清晰如昨。还记得小学二三年级,那是6月份的一个下午,吃过晚饭后,大人们都出去干活了,我与堂姐两人写作业,写着写着,也不知道谁提议给我们家摘金针菜。两个人拿着那个年代才有的大缸子、大勺子去了,午后的田间,没有一户人家,只有我俩叽叽喳喳,还比拼着看谁摘的快。开心的以为自己是在帮大人干活,没想到却把家里人的希望摘掉了。手里拿的缸子、勺子装满之后,准备拿回家再去,回家的路上就遇见了大姐,皮肉之苦是在所难免了。她没有打堂姐,毕竟不是一个妈生的,她怎好动手。手打脚踢的,嘴里还骂着,等父母回来她要告我。大姐那样生气,我为何却不知,金针就是全家人的希望。我没有等到父母回家,哭着就睡着了。或许是因为大姐已经替他们凑过了,或许是他们看着这不过是一个无知可怜的孩子,亦或许他们也心疼那被打的孩子......他们又一次宽恕了自己的孩子。</h3><h3>金针菜不择土壤,田间地头、山坡,哪怕是荒地都可存活。嫩绿的叶子,长长的,细细的。六七月份的乡间地头,盛开的金针花就如同一道长长的黄飘带蔓延着,新鲜的金针花味道甘甜清香,她让整个田野都充满了希望。我们那里的人,摘金针都是在日出之前去,经过一夜的生长,日出前的金针饱满,刚劲挺拔,但却没有完全绽放。人们必须与太阳赛跑,如果落在太阳之后,金针花不光不好摘,且就要绽放了,绽放了的金针花就不会有太大经济价值了。每人胳膊上挎着一个大筐,不一会儿,筐,满了、沉了;人,疲了、倦了。</h3><h3>金针菜摘下来之后,人们就对其进行笼蒸、晾晒、干燥。之后,一些人家餐桌上的美味金针菜,却是一些人家的生活费,更是一些孩子的上学钱,甚至是一些人家的救命钱......</h3><h3>这个季节应该是叶青花黄了,眼前仿佛又重现了一道道长长的黄飘带,那希望的颜色......还有那沉重的筐,那疲倦的身躯......</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