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巴士底狱解放了多少囚犯

丹麦童子

<h3></h3><h3>历史究竟是啥样?</h3><h3>适之先生这样讲:</h3><h3>历史是个小姑娘,</h3><h3>由人随意来化妆!</h3><h3></h3> <h3>(节选自《人们普遍忽略的问题》)<br></h3><h3>文/(英)约翰-劳埃德 约翰-米奇森 </h3><h3>王张华等译</h3><h3> 巴士底狱暴动肇始于1789年7月14日。不久,巴黎街头开始售卖关于巴士底狱囚徒惨相的雕版图画,画中他们带着镣铐,干瘦如柴。从此,它错误地成为了人们对巴士底监狱的普遍认识。</h3><h3>  巴士底是一座建于13世纪的城堡,后来改建为监狱使用,18世纪时它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路易十六时期,它主要羁押那些由国王和大臣判决犯有谋反罪的囚徒。伏尔泰是这个监狱中著名的囚徒之一,1718年他在那里写出了《俄狄浦斯》。</h3><h3>  巴士底狱暴动那天,狱中的7人是:4个造假者,1个伯爵(因性行为不检被逮捕)和2个精神病人(其中1个名叫梅杰-怀特,是英国或爱尔兰人,他蓄有长及腰部的胡须,并自称为朱利叶斯-西泽)。</h3><h3>  攻占巴士底狱的过程中,大约有100人死亡,其中包括监狱的典狱长,他的头被穿于矛上在巴黎游街。</h3><h3>  巴士底狱看守实际十分松懈,士兵们可能会因病而解除定期巡逻,监狱条件对大多数囚犯来说非常舒适,它有着宽裕的探访时间,并能提供住宿。</h3><h3>  画家吉恩-弗拉戈纳尔有一幅关于1785年某个访问日的素描,画面显示时尚的贵妇人与囚犯一起在后院中散步。狱中的囚犯可以获得不错的津贴,有足够的烟草和酒,他们还被允许饲养宠物。</h3><h3>  吉恩-弗郎索瓦-马蒙泰尔,1759—1760年被关押在巴士底监狱中,他写道:“葡萄酒虽然不是很好,但还算爽口。没有甜点,在监狱中当然不可能所有东西都应有尽有。总体上说,我认为这个监狱的犯人吃的还不错。”</h3><h3>  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对巴士底狱暴动那天是这样记录的:“没什么。”</h3><h3>  他这句话是指那天打猎游戏中的收获。</h3><h3>  巴士底狱遗址位于巴黎市区东部、塞纳河右岸,这里曾是一座军事堡垒,后改为王家监狱。从此,在法国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狱已成为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1880年6月,法国将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这一天定为了法国国庆日。</h3> <h3>私家花园里的历史</h3><h3>文/龚晓跃</h3><h3> 历史实在是一门个人化得离谱的学问,说得好听点,它像现在很多楼盘鼓吹的私家花园,虽则名讳都是一样的,但内容却因其主人的趣味而不同:有的种了花草,有的做了菜地。自己的后院,自己做主。</h3><h3> 就为这个,从二十几岁开始,我就觉得在各种各样的科学之中,社会科学是比较不可靠的科学,而历史学则是其中最不可靠者。</h3><h3> 因此,17世纪的历史学家罗利最后惟有将自己的心血之作付之一炬。这个故事是这样的:</h3><h3> 某年某月某日,这位17世纪的历史学家不幸被打成死囚。在大牢里,他开始着手写作一部构思已久的世界史,他希望能在死前完成这一工作。但一个意外改变了一切。一天,罗利无意中看到了两个狱卒吵架的全过程。正好一位来狱中看他的朋友,也从头到尾目睹了这场狱卒的纠纷。见到罗利后,朋友向他叙述自己见到的事。罗利惊讶地发现两人观察的结果大相径庭。这一发现令他沮丧不已:亲眼看到的事,两人叙述尚且如此不同,那些千百年前的事,又如何说得清楚呢?</h3><h3> 罗利对历史完全丧失了信心,大概怕自己也谬种流传,于是赶在上绞刑架前把已经写成的部分烧了个干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