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穆棱镇伪满时期日本、俄国人的建筑遗址——北街老榆树(一)

庄子📷

<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穆棱镇街里、北街★拍摄时间:2019年12月31日★摄影人:庄子★美篇制作:庄子</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这次拍的片子,没有艳丽的色彩,有的是陈旧的房屋和那沉睡的历史。</p><p class="ql-block">一提起穆棱镇北街老榆树,几乎是人人皆知,无人不晓。那个年代老榆树主街道,有早市、大商店、杂货铺、裁缝铺、窑子铺、棺材铺(棺材铺,是王有余的父亲和姨爷爷来东北以后,白手起家自家创办的。棺材铺在1957年公私合营,合并给了穆棱公社农具厂,私有财产就这样的无私奉献了……。王有余父亲做的木匠活精致漂亮,也算得上是能工巧匠)所以,以前的老北街远近闻名,街道非常热闹。</p><p class="ql-block">北街,现有还有伪满时期日本人建的《电报局》遗址,另两处是俄国人建的《穆棱站》和《给水所》,还有一处是现在穆棱镇二院的位置,就是民国时期日本人占领东北时,有日本驻军在此活动,当年建了一座木桥,起名叫穆棱花园。——穆棱镇西山,现在还有几处俄罗斯的老建筑,上了年纪的老人都知道,但年轻人如今却不知道这段历史了。(以下有伪满时期日本士兵在穆棱镇的老相片)</p><p class="ql-block">我的同学、老伴的两位同学,都是出生在北街老宅,今年都60多岁了,人老怀旧,时常念叨旧事,我被他们执着爱北街老宅的情怀所感染,但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从啥时候起,对历史文物感兴趣的,这不,说拍就出发了。</p><p class="ql-block">三位发小,分别在各自的家门前留影纪念,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周老师家的老宅,一进院,有三栋平房排列,后房原是父母住的房子,屋内的地是镶的地板,棚顶也是刨好的板条钉的,那个年代的平房,大多数家庭的棚顶都是用花纸或书、报纸湖的,极少能看见是刨光的板条镶的,屋内摆设的老式地柜、木箱子,油漆还是那么的鲜亮,可以想象得到,老人在世的时候是多么勤劳啊,——老人勤俭持家的美德,在北街老邻居心中也是口碑相传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虽然老人去世多年了,但孝顺的儿子把老人的屋子打理的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整洁、干净利落,院落的小柴垛码的整整齐齐,一看就是过日子人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那句话说的好,院子不大,可装得下一切故事;院子很老,可看得见岁月的影子,老宅,播下了希望,也回放着亲情。</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封面这张穆棱图片,由网名叫《搏击长空》拍摄</p> <p>穆棱镇火车道口</p> <h3>政府这条街,原是老警察👮街</h3> <h3>北街,火道口</h3> <h3>北街主道</h3> <p>原和平小学门前的大榆树</p> <p>北街有一栋老洋灰房(水泥房),是民国时期日本人建的电报局,日本占领东北统治了14年,那时的电报局对外说是军事发报,对内是特务机关,1945年日本投降。</p><p>民国时期的日本电报局遗址</p> <h3>三位发小留影</h3> <h3>小铁窗还是原样,墙上依稀还看得见文化大革命的口号,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h3> <p>看,这锈迹斑斑的小铁窗一点没变样</p> <h3>墙厚80公分</h3> <h3>一进门,看见大厚水泥墙</h3> <h3>80公分的墙,子弹打不透</h3> <h3>日本人建的房子,墙里穿线用的是铁管,真是超前</h3> <p>原来天棚是二层板镶的,举架很高,坚固无比,解放以后用作生产队大队部,后来当做磨坊,有一个姑娘曾把大辫子搅在了磨的皮带里,头皮拽开,很吓人,穆棱人都听说过。——很惊叹,日本人的建筑这么结实</p> <h3>铁窗坚固,原样</h3> <h3>屋的地下有通气空</h3> <h3>这房子有八十多年了,地面还清晰的看见平整细腻的石灰加红色的地面</h3> <h3>地下室换气口</h3> <h3>这是原二层天棚的穿线管,因后来做过磨坊,东屋天棚挂满粉尘</h3> <h3>原配电箱</h3> <h3>这是民国时期的二层小楼,有100多年了,解放前是大户地主家的私有财产,解放以后,打地主分田地,把这栋楼分给了贫农</h3> <h3>艾清波拍摄</h3> <h3>100多年前建的小楼,现在看,灰缝还没变样,房檐设计的花样整齐、好看,不得不让人佩服那个年代的建筑人,真有智慧</h3> <p>看看这砖上还砌有菱形图案,砖,严实合缝的一点没变形</p> <h3>看看一百多年前房山钉制的木板条、小窗还没变样</h3> <h3>百年老宅留个影</h3> <h3>我们在百年老房前,看了许久许久,感叹不已</h3> <h3>原日本《电报局》遗址</h3> <h3>这是民国时期,俄国人在此建的《给水所》,与《穆棱站》同时建的,供铁路车站用水。解放以后为铁路供水使用,铁路工人在这里上班,环境搞的像花园一样好看。这里也是三位发小,小时候经常来玩的地方</h3> <h3>这几个囤粮仓,是近年建的</h3> <p class="ql-block">这是现在的穆棱镇地方二院和富邦院里,在民国时期日本占领东北,这是日本驻军的地盘,起名叫穆棱花园,这里当年很热闹</p> <h3>山还是那座山,1945年日本投降撤离了穆棱</h3> <h3>老照片,看下图老相片的那座山型,就是现在地方二院和富邦对着的二百户的山,那时的河没这么宽,日本人在河上建了一座小木桥</h3> <h3>有小士兵在桥头站岗</h3> <h3>日本人建的桥结构挺好看,那时叫花园桥,这是夏天拍的</h3> <h3>(下图)这是冬天的拍的,桥,和上图的桥是同一个桥,一看桥栏杆就看出来了,几辆敞篷车,坐着日本兵还举着日本国旗</h3> <h3>(下图)是原穆棱河石砌拱桥图,1901年,下图:穆棱河桥1903年</h3> <p>民国时期,穆棱日本步兵第三十连队,在公园内举行音乐演奏会。那时的公园就是现在的穆棱镇地方二院和富邦院里的位置,那几颗树100多年了,现在富邦院里还茂盛的生长着</p> <p>这张图片,是富邦院里的百年古树,也是民国时期日本驻军的穆棱花园,上图日本士兵在花园开演奏会,明显的看出是那三棵树的原型(2020.5.拍摄)</p> <h3>看下图红笔圈的榆树图片,左侧的这棵树和→右侧的这棵是同一棵树,这树龄已经有一百多年了。现在在穆棱镇富邦的院里,富邦的后身就是地方二院,这也是我们五位在2020年1月11日,寻找到了民国时期,日本鬼子在穆棱镇花园开演奏会的准确位置,那三棵百年大榆树是历史的见证</h3> <p>百年老树老的真的掉渣了,但是大树的生命力如此的顽强,枝繁叶茂,粗枝伸展到富邦楼,看锯痕已被锯掉(2020.5.拍摄)</p> <p>大树分枝被锯掉的痕迹(2020.5.拍摄)</p> <p>尤会长拍摄</p> <h3>原穆棱机车库图片</h3> <h3>原机车库旧址</h3> <h3>穆棱北街老桥,俄国人建的</h3> <p>穆棱北街大桥,一个公路桥、一个轨道桥,现在轨道大桥是通老《穆棱站》去新《穆棱站》的,(此图片由尤步江拍摄)</p> <p>这座大桥是俄国人建的</p> <p>这原是日本人建的,后来危桥又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建的,现在通摆渡小火车</p> <h3>2016年穆棱河的旧大桥(艾清波拍摄)</h3> <p>这是现在的穆棱河新建大桥,建于2017年10月</p> <p>2020年正月二十拍摄,这是全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时期拍的,街道、桥上没有行人</p> <h3>这是老警察👮街,唯一的一座老民房</h3> <h3>警察街👮的小白楼,是1960年建的</h3> <p>这是俄国人建的二层楼,已经100多年了,中东铁路最早时是车站,后期当做商店</p> <h3>民国时期的《穆棱站》</h3> <h3>穆棱站,三等站,当年的中东铁路只有8个三等站,我市境内的最大火车站</h3> <p>100多年的《穆棱站》,几经拆、改没有了原来的样子,现在早已废弃了</p> <h3>穆棱站</h3> <h3>原穆棱镇《穆棱站》货物处</h3> <h3>现在的《穆棱站》建于2015年,车站等级:四等站。新《穆棱站》挪建在兴源(伊林)的偏僻农田地里建的穆棱高铁🚄站,现在穆棱、兴源和周边镇里的老百姓,出行非常不方便</h3> <p>北街粮库院内的老粮库房子</p> <p>当年北街老榆树这条主街非常有名,老榆树,枝繁叶茂,人们视为神灵之树,逢年过节,祭拜的人络绎不绝,后来,因有些人烧香烧纸引燃了大树 ,再后来它死了,有人收拾死树时,发现树皮内是红色的,类似血色,真是生命之树啊!我当年曾经听说过这件事儿。三位发小就出生在北街老榆树附近的民房。(相片由周兆贵拍摄)</p> <p>周兆贵拍摄</p> <h3>这是老伴的同班同学周老师家,老宅就在北街,院里盖了两处住宅</h3> <h3>这老房是周老师一家住的老宅</h3> <h3>这是周老师母亲住的老宅</h3> <h3>走进院内,看见并排的三栋平房,后面的房原是父母亲住的老屋,周老师后盖的房在院的前面,院子虽不大,但设计的合理,收拾的干净利落,柴垛、煤堆,装地满满的,一点看不出来是闲置的房子</h3> <h3>一进屋,看见周老师的父母和他住的老宅,干净、整洁、利落,老式家具和锅碗瓢盆,摆设的还是原样,精致的木质地板、天棚也是光滑的地板条镶的,老人去世以后,屋子还保持着父母亲生活时的原样,——温馨的家,仿佛二老还没走啊</h3> <h3>精致的天棚板</h3> <p class="ql-block">同学坐在父母亲曾经住的屋子留个纪念</p> <h3>2014年1月,是母亲病重、去世时的难忘月份,时间永远定格在2014年</h3> <h3>院内,是同学劈的木柈子,摆的整齐板正。同学持家有方,吃苦耐劳、干活板正,有智慧,还是一位孝子</h3> <p>这胡同里就是毛工家的老宅</p> <p class="ql-block">老邻居家的磨,静静的立在那里几十年了</p> <h3>发小说,他当年拉这磨,一“上套”就迷糊恶心,说起这事,老邻居们都记忆犹新</h3> <h3>两位发小的家是 斜对门</h3> <h3>三位发小的童年,在这条街上发生了好多有趣的故事</h3> <h3>三位发小,在尤同学家老宅的道上留影</h3> <h3>这是尤同学老宅的位置</h3> <h3>如今物是人非,只能站在曾经的家门前的这条小胡同留个影,</h3> <h3>出生的老宅,左看右看,这里留下童年的故事</h3> <h3>这条胡同留下曾经多少童年的足记,十来岁就挑水、打柴,再爬坡往家里扛</h3> <h3>三位发小在北街一起长大,如今感情依旧,2019年5月在绥芬河尤同学家留影</h3> <h3>2020年1月11日,发小在北街老宅门前这条街合影</h3> <h3>山坡顶上废弃的老房</h3> <h3>北街敬老院附近的一棵百年老榆树</h3> <h3>注:原民国时期,驻穆棱日本步兵的几幅图片,由步江与本人收集提供;电报局、给水站、伪满时期的二层楼的故事由张哥、步江、毛工、周老师、刘兆国提供,穆棱镇全景一张相片和新《穆棱站》的一张相片,由网络下载</h3>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十分感谢外地的穆棱老乡和如今还居住在穆棱的老乡,您给与我的鲜花打赏我都收到了,感谢您的认可,每当我再翻看这篇美篇,美丽的鲜花飘满屏,如鲜花雨这般好看 ,庄子隔屛谢谢您了——我穆棱的老乡!欢迎您再回家乡看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