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得知此事要躬行。”为了使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培养班级同学团队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2019年12月15日衡阳县第三中学1801班同学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追随伟人足迹,传承红色精神,追忆红色岁月,点燃激情梦想,前往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韶山开启一段意义非凡的研学旅行!</p> <p> 8:00抵达韶山,开始追寻伟人足迹之旅</p> <p> 8:20伟人故居行,学习少年励志求学故事;举家参加革命,讲述六位亲人的牺牲事迹以及韶山烈士的故事,感悟韶山精神。</p> <p>9:00南岸私塾:学习少年毛泽东的求学好问精神,透过书本里的知识看世界</p> <p>10:00非遗博览:体验非遗传承文化,特邀韶山著名毛体书法家现场指导学习毛体书法,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学唱花鼓小调</p> <p>11:00铜像广场:聆听伟人事迹,敬献花篮深切缅怀伟人功绩,举行《礼赞主席》的集体宣誓仪式</p> <p>11:30纪念馆中览遗物:学习主席的艰苦朴素精神</p> <p>12:30家乡美食,品尝毛氏红烧肉——毛主席最爱的美味,韶山特色美食</p> <p>14:00少奇故里:心怀大志的刘少奇主席,刚正不阿,到花明楼炭子冲感受少年刘主席走出乡关的勇气与魄力</p> <p>15:00文物瞻仰:感悟刘少奇主席老年时期历经的苦难与沧桑</p> <p>19:00主题分享:你心中的伟人。两天的研学之后你对毛主席的一生有了哪些了解?两位伟人的经历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p> <p>研学的心得体会:向毛泽东学励志</p><p>01.从小立志</p><p>1立志</p><p>孩儿立志出相关,学不成名誓不还。</p><p>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p><p>----17岁的毛泽东《赠父诗》</p><p>走近南岸私塾,六年的私塾教育让毛泽东学会了阅读、写文章,奠定了深厚的国学功底,但也是在六年的私塾教育里,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平,给满怀救国梦想,立志走出乡关的少年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启迪!</p><p>02</p><p>锻炼身体</p><p>强身健体</p><p>毛主席一生酷爱游泳,游泳是他锻炼身体的方法之一。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是从家门口的这口池塘学会的游泳,少年游池塘,中年游湘江,老年游长江,越游越宽,越游越广!</p><p>03</p><p>勤奋好学</p><p>勤奋好学</p><p>少年毛泽东嗜书如命,白天下地干完农活,晚上盘算完账目,由于父亲反对念书浪费油灯,他就会避着父母在房里用老蓝布印花被单,遮住窗户,不让灯光照射出去,经常一看书就是一整夜......</p><p>04</p><p>艰苦朴素</p><p>生活朴素</p><p>毛主席是艰苦朴素精神的典范,他有件睡衣穿了20多年,前前后后打了73个补丁,工作人员多次要求更换新的睡衣,每次都会遭到主席的拒绝,直到1971年,睡衣已经无法再补,毛主席只得同意它“光荣退役”。</p><p>05</p><p>谦卑敬重</p><p>谦卑敬老</p><p>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主席是敬老尊贤的楷模。1959年,毛泽东回到家乡韶山,特地宴请乡亲,席间,他对在座的乡亲说:“今天,我给诸位敬酒!”毛主席的少年启蒙老师毛宇居老先生立马说道:“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回答说:“敬老尊贤,应当应当!”</p><p>走在韶山的荫间小路上,绿叶遮蔽着阳光,留下凉爽的草坪,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为何栽树?因为他们收到过烈日的烘烤,感受过阳光烧灼皮肤的痛苦。他们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更好的日子,栽下这颗大树。尽管有人等不到乘凉的那天,但是他们却给后人留下一片树荫,一片庇护,就像他们未曾消失那样,以别样的方式照顾自己所热爱的那一片热土,和那片热土上与自己相同血脉的人。今天,我们在毛泽东铜像前,传承伟人精神,点燃梦想激情,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p><p>通过此次研学之旅,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和实践体会,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提升处事能力的机会,研学使我们提高了自我管理的水平,锻炼了同学之间协作配合面对困难及克服困难的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