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作文 / 陈庆中

陈庆中

<h3>  1985年,我第三次参加高考。那年,作文满分是50分,我得了47分,为福建省最高分 !并列此殊荣的,全省共有13名考生,而莆田考区仅我一人,我成了这年莆田的高考作文状元。</h3> <p class="ql-block">1985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作文题目</p><p class="ql-block">  澄溪中学附近有一家前进工厂。工厂天天向外排放有毒的气体和废水。广大师生和附近居民长期处在被污染的环境中,身体健康受到损害,工作学习受到影响。几年来,学校多次向工厂提出意见,要求妥善解决污染问题。但厂方以生产任务繁重、技术力量薄弱和经费开支太大等为理由,一再拖延,至今未能解决。试就上述问题,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述理由、呼吁尽快解决。 </p><p class="ql-block"> 注意: </p><p class="ql-block"> 一、要求符合书信格式,最后署名一律写“澄溪中学学生会”,不得写个人姓名,不得透露所在地区和学校,否则扣分。</p><p class="ql-block"> 二、可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适当补充有关材料。</p><p class="ql-block"> 三、不要少于五百字。</p> <h3>刊登的优秀作文均系原文,未作修改。</h3> <p class="ql-block">我的高考作文:</p><p class="ql-block">编辑同志:</p><p class="ql-block"> 你好!</p><p class="ql-block"> 我们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誉向贵报反映在我校附近的环境污染情况,诚望贵报给予大力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我校附近的前进化工厂。工厂天天向外排放有毒的气体和废水。广大师生和附近居民长期处在被污染的环境之中,身体健康受到损害,工作学习受到了影响。例如,原先我校几口水质良好的井,由于废水长期渗入地下水,污染了水源使这几口井不能食用了,不得已把井封住,全靠自来水的供应,有时自来水供应紧张,无法满足师生的用水要求,影响了正常生活。在附近的居民点也有这种情况;校旁的一条小河原先清澈见底,水草繁生,时常能见到鱼儿,是学生们学习的好地方,可是由于化工厂的废水从这里排出,整条小河恶臭冲天,水草没了,鱼儿也不见了,破坏了生态平衡;由于有毒的气体到处飘散,不仅破坏了新鲜的空气,还给予广大师生和居民带来严重的危害,我校一位体质较弱的教师因受不了毒气的刺激在一次讲课中昏过去。学生们不时地咳嗽,有些同学因此也患了肺病,不得不中断学业,损害了身体健康,影响了教学质量,师生们和附近的居民意见很大。纷纷要求对污染问题尽快解决。</p><p class="ql-block"> 几年来,我校一再向该厂提出意见,要求妥善解决,但厂方以生产任务繁重,技术力量薄弱和经费开支太大为理由,一再拖延,不予解决。现在, 工厂的废水仍然在流向小河,有毒的气体仍然在飘散,时时刻刻都在危害师生和居民的健康。试问:该厂的废水、毒气何时能解决好?这种只顾本厂利益,不顾广大师生和群众的身体健康,是否符合社会公德?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工厂的经济效益,杀鸡取卵式的做法是可取的吗?!</p><p class="ql-block"> 因此,我们想借贵报的一角,向全社会呼吁:让全社会都来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尽快解决好类似化工厂的环境污染问题!</p><p class="ql-block"> 此致</p><p class="ql-block"> 敬礼 </p><p class="ql-block"> 澄溪中学学生会 </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五年七月七日</p><p class="ql-block"> (莆田考生 陈庆中)</p> <p class="ql-block">  漫话我的高考作文 </p><p class="ql-block"> 陈庆中 </p><p class="ql-block"> 回首三十多年前,想成为一名大学生是多么的不容易,那时大学录取率低,据说大约是百分之五,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不仅是上大学的孩子很光荣,大学生的家人甚至是亲戚都会觉得有面子,脸上有光。</p><p class="ql-block">  大学生毕业后,国家是包分配工作的。考上大学,往往意味着有工作,成为国家工作人员;考不上大学,那只能自谋生活出路。高中老师常用“穿皮鞋”和“穿草鞋”的话来形容考上大学与考不上大学的两种命运,激励学生要好好读书、刻苦学习,拼尽全力考大学,这话成为当时社会和各个学校的“流行语”。没考上大学的高中生,相当一部分会“回炉”补习,再参加第二年的高考,直到考上大学为止。所以那时的高考生中既有应届的,也有往届的,而且往届补习生比例还不小(出于公平,往届毕业生的大学录取线比应届生要高出若干分)。我第二次补习时,班上就有一个女同学,外语是报考日语的,连续补习了七年,直到第八年,也就是和我同一年考上大学,考取到福建师范大学,那超人的毅力和韧劲着实令人敬佩。</p> <h3> 我一共参加了三次高考,考上大学是1985年。这一年我的高考总分是422分,正好是大专录取线,被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中文专业录取,真是万幸之至。但让我更为出乎意料的事还不在此。<br>  高考成绩公布后,8月15日我到母校——莆田县政协文化补习学校打听高招的消息。这所学校只办了几年,现在还知道它的人恐怕很少了,是当时莆田县几位教育界的政协委员创办的,主要是解决一部分高考落榜生补习困难的问题,收的学费也不贵,可以说是不以赢利为目的民办学校,由当时已退休、原莆田四中校长林淑娴当任校长。</h3> <h3>  林校长以自己在教育界的名望,在莆田一中、二中、四中等名校“招兵买马”,把这几所学校一些有名的老教师聘过来当任课任老师。学校规模很小,文理科各办一个班级,每班人数在40人左右。学校没有自己的校舍,向位于市区金桥巷原莆田九中借用教室(现在这里建成荔城区第一实验幼儿园),教室简陋阴暗,墙壁是用土夯成的,窗户是木框的,嵌在厚厚的土墙里,又小又旧;课桌椅也是又破又烂,据说是老校长去其他学校“乞讨”来的;教室在操场的一个角落里,是一座一层的瓦房,比操场要低20厘米,中间隔着一条窄窄的排水沟,外面有几棵六七米高的树,外墙斑斑驳驳的,显得破旧不堪。第二学期教室搬到附近仓后路的市政府宿舍区对面一家老民宅里,这里现在已拆迁改造成金鼎广场。所谓的教室其实是这家老民宅的一个厅,左边是天井,右边隔着木板与街道相邻,冬天透着嗖嗖的冷风,学生只能顶着冻人的寒气上课;夏天太阳晒在天井里,阳光的脚步每天都有几个小时光顾到教室,忍着来自天井和街道热气,老师和同学常常是汗流浃背地上课。尽管条件如此,难能可贵的是,没有一个同学叫苦,上课秩序特别的好。大家都是怀揣梦想来到这里,都是冲着名师而来的。大家同为名落孙山补习生、“同是天涯沦落人”,心里都明白自己是来干嘛的,卯足了劲为了前途和命运来拼搏的,不是来享受的。即使条件不佳,也没有人退却而转到其他学校去。古人云“斯是陋室”,但“惟吾德馨,何陋之有”呢?</h3> <h3>(位于金桥巷的原莆田九中现已是荔城区第一实验幼儿园。政协文化补习学校曾经用过的旧教室已拆除,建成新的办公大楼)</h3> <h3>  我到学校后,陈金加老教师把我叫到临街的办公室,指着放在桌面上的一份《福建招生通讯》,满脸喜悦对我说:“庆中啊,你放了一颗卫星啦!”见我不解,这位满头银发慈祥的老师告诉我说,省高招办通过市招生办向学校核实我的情况。原来我的高考作文得分居然是全省的最高分。这一年语文满分是120分,其中作文是50分,我得了47分,全省共有13位考生得了47分,并列第一!莆田只有我一个考生获此殊荣。大家都知道作文得高分还不是一位阅卷老师就能定下来的,要阅卷组集体通过后层层把关才行,含金量很高。这份年度第12期的《福建招生通讯》刊登了我们13位考生的作文,学校派人到市招生办取了这期报刊,特意留一份给我做纪念的。<br>  拿到这份似乎还飘着墨香的报纸,我真的做梦都没有想到!既意外,又高兴!我是读文科的,读书上没什么天分,且文理偏科,英语也读得不好,只能靠勤奋和刻苦。很快,我的全省高考作文状元称号被叫开了,为很不起眼、名不见经传、被人们戏称为“十八代贫农”的政协文化补习学校大大争了一回光。老师后来还告诉我,在一次市教委会议上,莆田二中的校领导还提起我高中是在二中毕业的。或许是为上大学已付出了太多的艰辛,我反而有点淡定,没有显得特别的高兴和激动。而且总分不算高,能不能考上大学心里没底,仍然是忐忑不安。</h3> <h3>(三信金鼎广场)</h3> <h3>(位于莆田市区仓后路的政协文化补习学校租用老宅作教室的地方,现在已成为三信金鼎广场背面1号门)</h3> <h3>  那时高考时间是7月的7、8、9日三天。7月7日上午考语文,应该说整个考试过程还是比较紧张的,我在答题和写作文时真的是拼尽全力。最让我难受的是考试卷纸质不好,钢笔落到纸上,笔画就有点洇开,这让我不得不加快写字速度,而且要把字写大点防止笔画糊在一起,特别的别扭。那时心里真有点气:怎么能用这样的纸来作试卷呢?答题时的难受劲现在还有印象。语文基础知识部分我做得比较快,这样留给写作文的时间就多点。这年的作文考题是材料作文,提供前进工厂污染环境的情况,要考生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向《光明日报》写一封反映信。信是我比较喜欢的写作体裁,觉得信更能直抒胸臆,表达情感。在参加的三次高考中,这次作文考题最合我心意,在写的过程中做到了卷面整洁。为了尽量不涂改,我有时还趴在考桌上构思打腹稿、想着如何更好落笔,弄的监考老师几次来到我的身边看我,大概是怕我身体不适出什么问题吧。尽管老师没有开口问话,老师的善意和关切之情我却感受到了。<br>  对我来说,作文的成功是有些偶然性的,但也包含了一些必然性。写好作文是需要方方面面积累的,在高中时我曾经见过一条河上浮满了垃圾令人恐怖的一幕,看过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报道,高中地理课本也有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我是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以及平时阅报留意读者来信之类的栏目和书本上的知识综合应用到作文里的。作文的高潮处应是倒数第二段的“三问”,有人评价说这三个反问句,抓住了要害,说到了点上,扣紧了主题,增强了力量,使作文得以出彩。</h3> <h3>  这次高考作文选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时环境保护已得到社会的关注,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是人民群众普遍的心声。在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环境保护措施、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当时这样的作文选题还是颇有意义的。</h3> <h3>(六年前,我在新华书店五折旧书架上看到这本1999年4月出版的《最新全国高考20年优秀作文选评(1979—1998)》,里面也收了4篇1985年的全国高考优秀作文,虽然没有福建考生作文,但仍感到亲切,当即就买下来了。)</h3> <h3>  时光飞逝,一转眼34年过去了。我就读的学校和教室也早已不在了,当年老师大都是九十多岁的老人家了。物已不在,人亦非当年的人了。老师给我的报纸也已泛黄,折痕和边缘的地方多处破损,但我是如同珍宝般保存着。想起往事,历历在目,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也算是对我的母校——莆田县政协文化补习学校和老师,以及过去那段岁月的一份纪念吧。 <br> <br> (2020年1月1日定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