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明星”成长为“大明星”

路岐(沈嘉麒)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记上海小三线原井冈山机械厂</b><b style="color: inherit;">第二代印海蓉</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图片选自网络和私人提供)</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字和美篇制作:路岐</b></h3> &nbsp; &nbsp; 印海蓉,1968年10月出生于上海市,上海大学毕业,中共党员。现在担任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首席新闻主持人。她曾经主持过香港回归、上海APEC会议、伊拉克战争、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青藏铁路试通车等重大新闻节目。她积极研究播音理论,参与编写《简明现代汉语轻重格式词典》。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印海蓉在主持新闻播音。</b></h3> &nbsp; &nbsp; 印海蓉的父亲叫印立德,是海军转业干部,原是上无二厂组织科干部,为响应毛泽东同志“备战备荒为人民”和“三线建设要抓紧。三线建设不好,我睡不着觉”的号召,积极支援上海小三线建设而进入上海后方井冈山机械厂(电子器材二厂、5309厂)工作的。 &nbsp; &nbsp;<i> <b>注:井冈山机械厂,曾用名国营5309厂和上海电子器材二厂,厂址选在安徽省旌德县碧云乡上村。创建于1969年4月,是由上海无线电二厂包建的,是一家军民结合的电子产品整机厂。主要生产产品,是305型炮瞄雷达与372型地炮雷达、收音机等。</b></i>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原井冈山机械厂大门,现已不复存在。</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原井冈山机械厂家属宿舍楼</b></h3> &nbsp; &nbsp; 印海蓉的母亲,叫陈玉琴。她是跟随自己的丈夫支内进山的,先是随丈夫在井冈山机械厂技术档案室负责305雷达技术图纸收发工作。后来,印海蓉的父亲印立德,被调到后方仪电公司机关工作。陈玉琴又跟随丈夫调入后方向阳机械厂(8350厂)技术科管理技术档案工作。当时,陈玉琴是带着只有三岁的印海蓉进山的。印海蓉跟随母亲到井冈山机械厂时,生活了五年左右的时间。印海蓉还有个弟弟,是在井冈山厂出生的。&nbs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印海蓉的父亲印立德和同事陆志瑾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印海蓉的母亲陈玉琴和同事陆志瑾合影。</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上海首席播音员印海蓉和弟弟(左一)在颁奖大会上。</b></h3> &nbsp; &nbsp; 印海蓉出生在上海,三岁随父母支内到了安徽皖南上海小三线的。在她读四年级时,父母为了她将来的发展,便狠下心来,让她一个人回到上海来读书,并交给外公和舅舅来照顾她。也许正是这段在“男人的世界(指外公和舅舅)”中生活的经历,给她独立、坚强、不婆婆妈妈的性格,打下了一个扎实的根基。 &nbsp; &nbsp; 早在安徽皖南上海小三线生活的时候,印海蓉就已经成为了父母单位井冈山厂里职工子弟小学里的“小明星”。由于她成绩好,爱唱爱跳,并且“不怕难为情”,在当时学校里有个童老师,给小孩子们教汉语拼音,普通话说得很好,就是她第一个肯定了未来播音员的语音天赋(这位童老师,叫童伟英,是纺织干部学校毕业的)。从那时起,只要厂里或后方基地搞个演出、开个晚会,就总会有这位“职业”小报幕员的身影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印海蓉(前排右一)在井冈山机械厂食堂表演节目。</b><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年轻的印海蓉正在进行播音。</b></h3> &nbsp; &nbsp; 上海果然也给了小印海蓉更多的发展空间。由于突出的文艺特长,她很快参加了普陀区少年宫的戏剧班,受到了更为专业的训练,并屡屡参加各种比赛、演出活动。才艺少年的生活,一直延续到中学时代。 &nbsp; &nbsp; 临近小学毕业时,一个电视剧组来到少年宫选角。那是一部为纪念张志新烈士而拍摄的“七·一”献礼片,也是上海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视剧,名叫《永不凋谢的红花》。著名演员向梅饰演张志新。剧组要找个小女孩,扮演张志新烈士的女儿,条件是“要特别能哭”。当印海蓉朗读着“考题”——导演准备的一封写给妈妈的信时,她想到自己只能在假期,才能与妈妈见面,顿时声泪俱下。于是,被导演相中。而有意思的是,华师大竟从这里开始,也就走进了印海蓉的生命记忆里。 &nbsp; &nbsp; 第一次“触电”,印象最深的是,张志新被抓走的那场戏。剧情是这样的:张志新的女儿放学回家,正碰上妈妈被拖出家门,押上囚车,女儿追着囚车,边哭边跑,最后摔在泥浆里,站不起来了,但她还在泥浆里,继续哭着爬行。当时的拍摄背景,就是华师大六号学生宿舍。印海蓉记得,当时围观的人很多,宿舍楼上还有很多学生,在探出头往下看,感觉很有意思。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永不凋谢的红花》小说集。</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向梅。</b></h3> &nbsp; &nbsp; 导演一喊开机,印海蓉马上入了戏。当时,天挺冷的,她也不管不顾地真摔下去了,在泥浆里边爬边哭。所以,这个镜头,一次就通过了。后来,在电视剧播出很久以后,仍然有人特意向她提起这一段镜头的事,而对于印海蓉来说,那只是她自己思念妈妈的感情最自然的流露罢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向梅饰演张志新烈士。</b></h3> &nbsp; &nbsp; 当时,《永不凋谢的红花》在全国播放后,后方井冈山厂职工在看到这部电视剧播放时,整个井冈山厂全沸腾起来了。那天,有电视机的家庭,就把电视机搬到家门外,周围的左邻右居都自带小板凳、小竹椅,自觉地围坐在电视机前。当电视里出现印海蓉扮演的张志新烈士女儿出现时,一个个电视机前,都爆发阵阵欢呼声。大家都指着电视里出现的印海蓉大叫:这是我们的小海蓉,这是我们的小海蓉!这段历史,在井冈山厂的职工中,印象是十分深刻的。 &nbsp; &nbsp; 大约在同一个时期,印海蓉与华师大二附中一位学生合作的诗朗诵《献给周爷爷的小白花》,在全市选拔赛中,脱颖而出。后来,他们就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普通话观摩大赛”,最终获得了大奖。突出的才能,使她被华师大二附中破格录取,开始了与华师大打擦边球般的生活。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印海蓉参加上海电视台组织的诗歌朗诵会。</b></h3> &nbsp; &nbsp; 当时的二附中,与华师大是一墙之隔,墙上有扇小门。遇到课间休息、考试复习,印海蓉和她的同学们,总是忍不住“溜”进这个牵引着少年无数好奇的未来世界里。“当时对华师大既好奇又向往,华师大有特别美丽的校园,那条河有个动人的名字:丽娃河。”那大学校园里缤纷自由的律动、那对菁菁校园和成长难以抑制的遐思,已足以让印海蓉隐隐约约感觉到华师大的魅力:“我们时常在河边复习功课,感觉自己俨然已是华师大的学生了。”而穿过假山的暗影、在小桥上凭栏望水,便更觉得大学校园“神秘”起来。 &nbsp; &nbsp; 可是阴差阳错的,中学毕业后,还在安徽上海小三线的父母,为了确保女儿能留在上海,就让印海蓉选择进入上海幼专学习。由于语言起点较高,印海蓉没有专业压力,她记得一位教朗读老师,曾经对她说,你能力挺突出的,完全可以从事专业工作,要不就有点大材小用。“当时,她心里没什么想法,觉得学这个就是要作幼儿园老师的啊。”&nbsp; &nbsp; &nbsp; 然而,这一阶段,担任团委干部的经历,给了她很多难忘的锻炼机会:“学校很多活动,是由学生会和团委一起组织,搞演出、艺术节啊之类的,全都得学生自己想办法。灯光、道具、服装,都得自己借,各个节目的排练、串连,也都由学生自己弄。我们不仅做得有声有色,弄了一台完整的演出,规格还挺高呢。几次下来,个人的组织协调能力,就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也许正是从那时起,印海蓉开始意识到:课本里的业务知识,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当你走上社会,某个岗位对你能力的要求,更多是在生活点滴实践中潜移默化的结果。&nbsp; &nbsp; &nbsp; 1985年夏天,向阳机械厂职工的在沪子女,暑期放假都到山里来探望父母。因为父母都要上班,所以,厂工会就举办暑托班。老师是由向阳机械厂技术科干部陈玉琴的女儿——就是现在上海电视台新闻主播印海蓉(当时,印海蓉是上海幼儿师范的学生)担任。由于专业对口,暑托班搞得很是丰富多彩。当时,向阳机械厂技术科干部陈振国(是坐在陈玉琴对面的干部)的女儿,也在暑托班里。于是,在暑期放假结束时,他就将两个绘画着白猫的瓷盆,赠送给了印海蓉。 &nbsp; &nbsp; <b>向阳厂技术科陈振国是与印海蓉母亲陈玉琴同事.向阳厂技术科干部陈振国赠送给印海蓉的,就是照片里放在书架上的画着白猫的两只瓷盆。</b><br> &nbsp; &nbsp; 印海蓉是在1988年进入上海电视台的,并一直担任上海电视台18:30《新闻报道》节目的主持人。曾经多次出色地完成重大的直播主持工作,例如《2001年上海APEC会议特别报道》,《伊拉克战争特别报道》,《卢浦大桥和外环隧道通车典礼特别报道》,《上海申博投票揭晓》,《抗战胜利60周年特别报道》《上海长江大桥通车》等等,具有丰富的电视新闻直播经验。 &nbsp; &nbsp;<b> 这是印海蓉在主持上海卢浦大桥和外环隧道通车典礼的特别报道现场照片。</b><br> &nbsp; &nbsp; 她的播音作品《喜迎香港回归特别报道》,荣获全国播音与主持作品奖一等奖;她主持的《新闻报道》,荣获全国播音与主持作品奖一等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还甘愿吃苦,深入第一线采访报道,她参加采制的新闻作品,获得了国家最高奖。 &nbsp; &nbsp; <b>印海蓉在获得2011年SMG“名优新”主持称号的颁奖大会上发表感言。</b> &nbsp; &nbsp; 印海蓉还先后获得过2000年度上海电视台“十佳电视人”。2000-2001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2002年度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2006年11月6日,她荣获第六届"上海长江韬奋奖"。2008年7月30日,她荣获第十五届“上海十大杰出青年”奖。2010年11月1日,获得2010年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2011年获得SMG“名优新”主持称号。2012年获得SMG"名优新"十佳主持人的称号。 &nbsp; &nbsp; <b>印海蓉在2010年11月1日获得2010年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时与同行的合影。</b> &nbsp; &nbsp; 2009年11月27日,印海蓉新闻播音名师工作室在嘉定成立。工作室负责人、SMG电视新闻中心首席主持人、新闻综合频道《新闻报道》播音员印海蓉携上海电视台资深化妆师、灯光师、发型师一行来到嘉定区广播电视台,就电视新闻播音员出镜形象做专题辅导。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09年11月27日,印海蓉新闻播音名师工作室在嘉定成立。</b></h3> &nbsp; &nbsp; 印海蓉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优秀独到的专业素养对待每一次新闻直播,同时形成了她自己大方、沉稳、亲切、甜美的风格,赢得了业内人士和观众的普遍赞誉。她专业基础扎实,风格大气、亲切明快,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nbsp; &nbsp; 上海首席播音员印海蓉曾荣获过2012年度"名播音员主持人"称号。在颁奖典礼现场,印海蓉的弟弟还亲自上台为敬重的姐姐颁奖。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她弟弟无意中透露了自从印海蓉担任主播那时起,已有二十多年因为工作而不能在除夕夜与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如今她已经播报新闻,要整整三十个年了。 &nbsp; &nbsp;<b> 在颁奖典礼现场,印海蓉的弟弟(左二)亲自上台为敬重的姐姐颁奖。</b> &nbsp; &nbsp; 2012年7月,印海蓉当选为十八大党代表。2017年5月12日,她又在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上,被选举为上海市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2015年4月,她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17年10月18日,光荣出席了党的第十九届代表大会。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5年4月,印海蓉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b><br></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nbsp; &nbsp; 2015年5月,印海蓉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劳动模范”颁奖大会。</b><br></h3> &nbsp; &nbsp; <b>2012年7月,印海蓉当选为十八大党代表,并光荣地出席党代会。</b> &nbsp; &nbsp; <b>2017年10月,印海蓉当选为十九大党代表,并光荣地出席党代会,这是她第二次当选党代表了。</b> &nbsp; &nbsp; <b>2017年11月6日上午,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上海地区全体党员、员工聆听了党的十九大代表、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首席播音员主持人印海蓉的学习报告会,分享她参会的心得体会。</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喜迎盛会 十八大代表风采录(一):新闻主播印海蓉</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印海蓉:投身媒体融合改革 把十九大精神传递给更多人。</b></h3> &nbsp; &nbsp;<b> 《从“小明星”成长为“大明星”——记上海小三线第二代印海蓉》介绍结束。感谢观看,再见!&nbsp;&nbsp;</b><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 路&nbsp; 岐<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2020年1月1日</b><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