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旧上海法租界徒步微旅行

渔夫

<p>12月下旬江南地区正式进入了湿冷的冬季,此时街道两傍的梧桐树上的叶子由绿转黄煞是好看因此梧桐树也成了城市的另一道风景。</p><p>观赏梧桐树在我所临近的城市无非就是2座一是南京二是上海。南京的梧桐有着皇家的霸气有点令人敬畏而上海的梧桐则不同。上海的梧桐长的欣长纤细如同邻家小女般的委婉而更贴近人因此我比较喜欢。我喜欢上海的梧桐树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梧桐叶在冬季纷纷叶落时街道两傍围墙里显露出各种不同风格的小洋楼,而一座座小楼又藏匿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人物与故事。因此这个冬季决定去上海走走看看旧时上海法租界的梧桐树和树边围墙里花园洋房。此行主要走看武康路,淮海路,思南路思南公馆和田子坊及上海新天地等处的小洋楼及石库门。</p><p><br></p> <h3>12月20日清晨我带上了自己制作的手绘简单地图乘火车去了上海。出站后搭公交到了华山路武康路开始了一天徒步微旅行。</h3><h3>华山路靠近武康路也有几处名人故居,下面美篇基本上就是我此行的徒步轨迹。</h3> <h3>华山路699号</h3><h3>枕流公寓1930年,由美资哈沙德洋行设计,翻建成地上7层的公寓大楼,建筑面积7970平方米,占地面积3944平方米,其中花园面积有2500平方米。大楼平面为曲尺形,主入口朝北。枕流公寓的建筑和装修质量在1930年代属于高档。<br></h3><h3>“枕流”二字出自於《世说新语》,取“枕石漱流”的含义。也许是希望人生活于此能暂避喧嚣,过上枕石漱流般的生活。<br></h3> <h3>枕流公寓曾经各界名流纷纷在此隐居。1932年起,周璇就在这里居住,直到她离世,住了25年。解放後,枕流公寓又搬入更多文化名流和学者。有著名越剧演员范瑞娟、傅全香、王文娟和孙道临夫妇,演员乔奇、孙景璐夫妇,文艺理论家叶以群、篆刻家吴朴堂,曾任《文汇报》总编辑的老报人徐铸成等。<br></h3><h3>因此这楼被称为:文化名人楼~枕流公寓</h3> <h3>华山路849号</h3><h3>丁香花园是上海滩最负盛名、保存最为完好的老洋房之一。丁香花园的盛名,不仅在于其建筑本身,还在于洋房主人身份的传奇色彩。此园副西洋花园官邸建筑与中国江南园林于一体,园中建有三幢西式花园别墅,其中1号楼即为李鸿章和丁香居住的丁香楼,二楼为19世纪后期美国式的别墅建筑。该处现为丁香花园,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br></h3> <h3>孙家花园,位于华山路831号,建于1918年。建筑属于具有西班牙式建筑风格的三层花园住宅,有相当宽敞的独立花园。南侧宽阔的二层露台向花园延伸出一段平缓的弧形台阶,富有浪漫色彩。住宅紧邻武康路,建筑另一个出入口在武康路1号。院内数株参天的法国梧桐阴翳蔽日,使得住宅生活别有洞天。<br></h3> <h3>看完华山路上枕流公寓,丁香花园以及孙家花园我就拐进了武康路由北向南徒步走看武康路。</h3> <h3>武康路长1183米,宽12米到16米,整条路呈弧线、大致为南北走向,北起华山路,可见晚清重臣李鸿章的丁香花园,南至淮海中路接天平路、余庆路,与宋庆龄故居相望。梧桐婆娑的武康路上,有分量的名人故居“密度”较高,有约30处的名人旧居。沿线西班牙式、法国文艺复兴式等风格的建筑极富特色,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具欧陆风情街区之一。<br></h3> <h3>武康路1号</h3> <h3>武康路2号建于1922年,据说最初是洋人的住宅。1926年,丝绸业巨商莫觞清(1871-1932)买下了这幢花园洋楼,在此安居,从此,这里成为了莫氏产业。<br></h3><h3>莫觞清出生于中国丝绸故乡吴兴(今湖州),1900年他29岁时进入苏州延昌永丝织厂,这是他涉足丝绸工业的起步。1903年,他与人合资,创办久成丝厂,生产“玫瑰”和“金刚钻”牌生丝,有了自己的产业和品牌。之后其事业更是一帆风顺,经过十余年努力经营,莫觞清开设了久成二厂、又成丝厂、恒丰丝厂、久成三厂、德成丝厂等一系列企业,还兼任美商蓝乐璧洋行的买办,一举成为上海滩缫丝业最大的资本家之一。<br></h3> <h3>武康路40弄5幢花园住宅均属于混合结构,右边是1号和2号,具有浓郁的西班牙建筑风格。左边是3-5号,三幢是英国乡村别墅花园住宅。<br></h3> <h3>40一4是英式乡村别墅,是颜福庆旧居</h3> <h3>颜福庆,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他先后创办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湖南医科大学前身)、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前身)、中山医院、澄衷肺病疗养院(上海第一肺科医院前身)并与中国红十字会订约合作,接办该会总医院(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前身)等医学教育和医疗机构,为中国医学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br></h3> <h3>武康路40弄1号,在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曾居住于此。这幢住宅别墅引人瞩目,不仅是它与众不同的西班牙建筑风格,更是因为它还是一幢疑窦重重的小楼。至于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在风云变幻的上海滩唐绍仪成为了各种政治势力的争夺对象。日本人要挟他做汉奸,以组成傀儡政府。国民党戴笠手下的“铁血锄奸”队伍,派出杀手谋杀了他<br></h3> <h3>武康路67陈立夫旧居,陈立夫与陈果夫弟兄俩均在武康路上居住过</h3> <h3>位于100弄地址的两栋毗连式花园洋房建于1918年,占地2450㎡,总建筑面积2114㎡,是文献记载中武康路上建造时间较早的西式建筑,见证了百年武康路的起点。<br></h3> <h3>墙上的窗户是用于楼梯上下采光的</h3> <h3>武康路99号是一幢亮丽的花园洋房,建于1928年,解放前寓居在这里的主人,是著名的英商正广和汽水厂的大班。<br></h3> <h3>走过与武康路交叉口看见复兴西路199号,建于1900年,为2层砖木结构,原系英商有利银行的大班住宅。别墅为英式田原风光式别墅。<br></h3> <h3>武康路107号 陈果夫旧居 建于1946年,英国乡村式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假三层砖木结构,在山墙上有半露木构架,木构架间用清水红砖砌筑墙面,二楼墙体用白粉饰面,红色双陡坡瓦屋顶、清水砖砌烟囱,砖工精致、考究。<br></h3> <h3>武康路109号顾祝同旧居民国高级将领顾祝同曾任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br></h3> <h3>武康路113巴金故居</h3><h3>巴金故居由一栋主楼和两座副楼组成,主楼为别有特色花园洋房,它是座假三层建筑。这里的花园四季如春,玉兰、樱花等花木多为主人当年手植,在院子的步道上曾留下巴金先生当年的足迹。半个多世纪以来,这座小院见证了一代文学巨匠后半生的生命历程和中国文学的风风雨雨。<br></h3> <h3>武康路210号 罗密欧阳台 这是一幢西班牙式花园式住宅,建于1932年。住宅紧贴路边,它全无遮挡的环境十分有利建筑爱好者们欣赏品味。建筑主体三层,局部二层。从整体到细廊都有典型的西班牙式花园住宅特征。<br></h3> <h3>这是武康路上最浪漫的小洋楼,因为小洋楼的阳台紧挨着马路,因此市民戏称是罗米欧阳台</h3> <h3>武康路115号密丹公寓建于上世纪20,30年代,那是上海居住建筑建设的黄金时期。首先是在上海英,法租界里大量出现豪华住宅和别墅。<br></h3> <h3>湖南路262号湖南别墅第一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居所,湖南路262号是一所沪上名宅,位于原法租界居尔典路上,是一座法式建筑。1934年春,汪伪政权财政部长周佛海买下这座花园洋房并将路名改为湖南路(周佛海与外公同为湖南人,曾一起参加中共“一大”)。这里院墙上竖起了一人多高的竹篱笆栅栏,门外还标有“湖南别墅”四字。<br></h3> <h3>武康路117弄1号别墅建于1943年。哥特式建筑的风韵、西班牙式建筑的活泼和内装饰采用中国传统风格上的典雅和秀美,中西合璧、多种风格娴熟融合于一体,堪称建筑的典范。三层砖木结构,朝东平面成锯齿形,朝西平面进深大,二、三层立面为铁黄色釉面砖饰面,屋面平缓,琉璃筒瓦铺就。 </h3> <h3>国富门公寓建于1936年,属现代派建筑。目前尚未列入上海近代优秀建筑。该公寓是为纪念一位曾在我国云南省的邮局里工作过,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战死在战场上的法国侨民国富门(Kauflman)命名的。鉴于他在战场上的事迹,法国租界当局还将淮海中路旁的一条幽静的小街也命名为国富门路,这就是在上海颇有名气的华亭路。国富门公寓按其解放初期在武康路上的门牌号被称为“二三二公寓”。<br></h3> <h3>开普敦公寓历史沿革:公寓建于1940年,由英国公和洋行设计并使用(第一任用户)。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上海的“敌产管理委员长”宇垣完尔准予没收,并于1942年转给汪伪复兴银行作为行址。两年后,又转属中支那振兴株式会社的中大银行所有。<br></h3> <h3>武康路278号曾经是贝祖诒丧妻以后与蒋士云(蒋廷黻的女儿)的新家。现在是世界学校校史楼-思贤楼。<br></h3> <h3>武康路393号甲,黄兴故居,初建于1912年。1914—1916年,近代民主革命家、同盟会创始人之一黄兴寓居此地,期间孙中山曾两次来黄兴寓所。1916年10月31日黄兴逝世于此。黄兴逝世后,故居曾为世界社、世界学院、中国学典馆、上海国际图书馆使用,后改为世界中小学,现部分为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部分为居民住宅。<br></h3> <h3>黄兴故居北幢现游客中心</h3> <h3>游客中心为游客提供了各种上海游栏目折页</h3> <h3>武康路395号是一幢巴洛克风格的大型花园住宅,建于1926年。 建筑为四层砖木结构,欧陆式的红瓦坡屋顶有明显的折脊,就是那种顶部较平缓,折脊以下遽然陡峭的屋顶,檐下饰有精细的古典檐齿。<br></h3><h3> 该建筑原为国立北平研究院的药物研究所所址,该所至今仍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中国科学院唯一的综合性药物研究机构,也是我国民国事情颇有影响的科学研究,评估机构。</h3> <h3>武康路392号巴洛克风格住宅。建于1912年,四层砖木结构,主立面为古典三段式构图,四根通贯两层的混合型巨柱构成主体特征,两侧为方壁柱,中部为圆壁柱。楼层中央悬挑的阳台饰有宝瓶栏杆,二层为矩形落地长窗,三楼则为拱券窗,饰卷涡形锁石,窗裙板上雕刻有盾牌花束及飘带纹饰等。宽大的木楼梯盘旋而上,形成八角形塔楼, 其外表亦相应分为三段,顶层双面皆开有双联的细长拱柱窗。主立面为水刷石饰面,仿花岗岩造型的砌缝十分精细。立面局部、屋顶山花及老虎窗都带有明显的巴洛克特征,室内木饰也有大量巴洛克风格的雕花。北立面楼层中部为突出的塔斯干柱廊阳台,楼层东西两侧亦有悬挑的阳台。主体结构保存良好。<br></h3><h3>该处曾经是国军马步芳旧居。</h3> <h3>位于武康路376号左右的武康庭,曾属于静谧的法租界区域,红砖老洋房曾是民国时期外交官的宅邸。<br></h3> <h3>武康路390号上海汽车工业公司办公楼,原为意大利总领事馆邸。义品地产公司设计并承建,1932年建造。地中海式花园住宅。<br></h3> <h3>武康大楼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始建于1924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1994年,武康大楼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br></h3> <h3>武康大楼从外表式样着有点像航舰,这种式样实际上在上海有多处,如武康路上的开普敦公寓,密丹公寓等外观均有类似于航舰式样,这可能有二种可能,一这些楼房大多建在路口,可能寸金地的原因,另一种可能性比较大是因为这些殖民者大多是靠航海发迹的,因此设计房子外观时也设计成舰艇式,如开普敦公寓墙边上的窗户设计成像舰艇上的窗户圆型的。</h3><h3>走完武康路,康武大楼靠淮海路一侧马路对面便是宋庆龄故居,因此穿过马路就继续参观宋庆龄故居。</h3> <h3>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的主楼由一位希腊船主建于1920年,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是一幢白色假三层的欧式建筑,四周百年樟树环绕,内部陈设依然保持着宋庆龄生前的原样。故居室内是禁止拍摄的。<br></h3> <p>宋庆龄女士座驾</p> <h3>参观完宋庆龄故居搭公交3站路到徐家汇主要是参观徐家汇天主教堂,藏书楼,光启公园,</h3><h3>徐家汇藏书楼创建于1847年,是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也是我国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缩影。<br></h3> <h3>光启公园原名南丹公园,始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1983年因纪念徐光启逝世350周年而改为现名,园内主体建筑是徐光启墓。2003年,上海现存最古老的民居南春华堂因抢救性保护搬迁于其中,被辟为徐光启纪念馆。<br></h3> <p>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中国著名的天主教堂,位于中国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蒲西路158号,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称为“圣依纳爵堂”,堂侧有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府,修女院,建筑风格为中世纪哥特式。</p><p>这座主教座堂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动土兴建,清光绪三十六年(1910年)9月大堂落成。整幢建筑高五层,砖木结构。法国中世纪样式。大堂顶部两侧是哥德式钟楼,尖顶。高50米。大堂内圣母抱小耶稣像立祭台之巅,俯视全堂,为整座教堂之中心。教堂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建筑面积6670平方米,可容纳3000余人。</p> <p>徐家汇天主教堂参观完毕后下一站将是百代小红楼,二者之间相距约1公里多点。</p> <h3>百代小红楼,位于徐家汇公园内,是百代公司旧址,建于1921年。带有西方新艺术运动时期一些风格特征的独立式花园住宅。 这幢花园住宅由于其红瓦坡顶和周身的红砖墙面,在沪上被称之为“小红楼”。该住宅最早拥有者是两位法国商人。1930年代,被法国的东方百代唱片公司(EMI) 收购。1934年,聂耳担任该公司音乐部主任。 这幢小楼曾是百代公司的中枢神经。底楼作录音及招待之用,二楼是编辑室。三楼是公司老板的起居和卧室。在底楼的墙上至今还挂着一个录音须知细则的镜框,落款是1983年,可以想见原来的录音室一直到那时依然在使用。<br></h3> <h3>从百代小红楼徒步至淮海路坐2站地铁下车徒步约1公里到思南公馆继续走看思南公馆那儿密集的小洋房。</h3> <h3>思南公馆是上海市中心唯一一个以成片花园洋房的保留保护为宗旨的项目,坐拥51栋历史悠久的花园洋房,同时汇聚了独立式花园洋房、联立式花园洋房、带内院独立式花园洋房、联排式建筑、外廊式建筑、新式里弄、花园里弄、现代公寓等多种建筑样式 ,是上海近代居住类建筑的集中地。<br></h3> <h3>思南公馆始建于1912年,1930年陆续建成。最初以法国作曲家马斯南的名字命名,后改以贵州省思南县命名。思南公馆陆续有柳亚子、曾朴、冯玉祥、梅兰芳等名流居住,所以思南公馆并不是一个人的故居,而且一群人的故居。<br></h3> <h3>上海周公馆,即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位于在上海思南路73号、71号。1946年~1947年国共谈判期间,周恩来在这里工作、生活,并曾在此接待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与国民党政府代表邵力子、吴铁城及第三方面代表沈钧儒、黄炎培等交换意见,还举行过中外记者招待会<br></h3> <h3>走看完思南公馆我将去建国西路寻找旧时上海法租界巡捕房</h3> <h3>上海市建国中路20号和22号,法租界会审公廨旧址和法租界巡捕房(中央巡捕房)旧址,分别建于1914年和1916年。<br></h3> <h3>法租界会审公廨旧址1915年竣工。東印度外廊式建築。兼容古典主义和巴洛克手法。<br></h3> <h3>田子坊是里弄民居味道,弄堂里除了创意店铺和画廊、摄影展,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咖啡馆。在闲散的下午,就着弄堂里的习习凉风,明媚的阳光铺在地上,空中满是慵懒的咖啡香味,真个是大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境。<br></h3><h3>此处只是看看小憇的地方,据说吊丝和装逼的喜欢去那里酒吧咖啡发个呆像我们就算了哦……</h3> <p>夏衍故居座落在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坐东朝西,为假三层砖木结构,英国乡村式花园别墅。建于1932年,占地面积750平方米。</p> <p>中共一大会址原楼于民国九年(1920年)夏秋间建,与左右紧邻4幢同类房屋同时建成,属贝勒路树德里(今黄陂南路374弄)一部分。为上海典型石库门式样建筑,外墙青红砖交错,镶嵌白色粉线,门楣有矾红色雕花,黑漆大门上配铜环,门框围以米黄色石条,门楣上部有拱形堆塑花饰。</p> <p>上海新天地坐落在市中心,淮海中路南侧、黄陂南路和马当路之间,毗邻黄陂南路地铁站和南北、东西高架路的交汇点。上海市黄浦区太仓路181弄。</p> <p>如果你去过上海新天地,一定会被那一栋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海派石库门建筑深深吸引,而现代型格的餐饮、购物、休闲业态功能为独特的民国风貌注入全新的生命力,时不时给人一种“漫步新天地,仿佛时光倒流”的穿越感。</p> <p>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中西融合的都市旅游景点,上海新天地以上海近代建筑的标志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p> <p>上海新天地1号</p> <p>最早的石库门产生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基于传统的江南民居,继承了传统中国式建筑以中轴线为对称布局的特点.当时的上海正值列强分据的局面,西方的建筑细部和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加以融合,成为上海近代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产物。</p> <p>石库门是上海的一张历史名片.虽不是文物古迹,但它承载着上海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的变迁.石库门就是上海历史的一个缩影的代表。</p> <p>在汾阳路上,有一栋纯白色的花园洋房建筑,现为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p><p>这栋法国后期文艺复兴式建筑,因外形与美国白宫相似,所以有“小白宫”之称,它建于1905年,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因整栋建筑都是纯白色,造型复古,随手一拍,都有种假装在国外的错觉。</p> <p>楼内精致的扶梯</p> <p>走看完了汾阳路上的白宫我的徒步旧上海法租界微旅行也就到此结束了。</p><p>上海是座美丽而又不缺少故事的城市,他有着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基的相融合而产生了当今的海派文化。</p><p>海派文化既有江南文化(吴文化)的古典与雅致,又有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与时尚。区别于中国其他文化,具有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p><p>“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体现在上海文化的方方面面。这种文化促进了上海进步和发展,使得上海各个方面遥遥领先于其它城市。</p><p><br></p><p>上海是座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p><p><br></p><p> 2019.12.31 渔夫 完稿于子夜</p><p><br></p><p><br></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