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我对新疆印象最早的是瓜果飘香,特别是萄葡最为出名。然后是牛羊成群,烤羊肉串,涮羊肉,手抓羊肉,烤全羊。如此可见,我的印象中都是吃的,符合吃货特点。2019年暑假的目标就是走进新疆,看看辽阔的新疆,品品萄葡之乡的萄葡之甜。带着这么单纯的目标坐上绿皮火车出发了。</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48小时的火车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煎熬,但对于我们一家却是一种享受,俩小孩在车厢里爬上爬下,与同车厢里相龄孩子交了朋友,玩的不亦乐乎!儿子还跟乘务员小姐姐唠上了,一直跟在小姐姐身后,像个话匣子般,把自己的底细交了个底。小姐姐也是个有爱心的人,不厌其烦的听这小家伙念叨,脸上始终带着微笑。我则看着火车飞驰而过,每段路都是不一样的风景,时而一马平川,时而荒野平疾,时而大片包米汇聚,时而遍野葵花向阳。有时突然成群牛羊闯入眼帘,有时几匹骆驼悠然漫步,更多的是披着绿皮的草地一直连到远处的荒山秃顶,气氛很和谐。人生也不过如此,每一段路都有不同的人和事,该在生命中出现的一个也不会缺席。所有的遇见都是命中注定,我们只需好好生活,不计过往,不畏将来!</span></h1><p><br></p>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第一站 乌鲁木齐</font></b></h1><h1><font color="#ff8a00"> 高温,干旱,城市无绿化,交通不便,除了公交车,就只能打的了,地铁只有一条线。街道上,路边无一棵树,完全没遮阳的地,但当地人不戴遮阳帽子,也不打伞,但也不显的很黑,许是紫外线并不强。也许是因为此地常年不下雨,连伞都失去了意义了,所以街上是见不到有当地人打伞遮阳的。早晚温差大,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也许这是比较偏的地方,不如走进最繁荣的国际大巴扎看看,也许在那能让我的印象对号入座。来到了传说中的国际大巴扎,除了安检特别严以外,最有特色的就是建筑物了,还有新疆最具特色的美食——馕,各种口味,大小不一的馕,看着就是一烧饼,但吃起来越嚼越香,主要材料就是面。其他就是水果,牛肉干,连烤羊肉串都没有,是我们来的太早了吗?对于广东吃货来说,这也太少吃的了。人流量最多是广州上下九的十分之一。幸好还有一群热情奔放的大叔大妈点燃了欢乐的气氛,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了起来,欢快的节奏带动了很多游客,有些游客也跟着大妈跳起了热情的新疆舞。我的心也随着这欢喜的氛围愉悦了!时间随着欢快的音乐流动,眼看就快九点了,这太阳却丝毫未减威力,原来这里的日落时间是十点。日晒时间很长,土地变得更干,很多的植物无法生长,所以这里的山都是光秃秃的,像个历经沧桑的老头,一条条沟壑似是老头久经风霜的皱纹,任性地,彰显着他的霸道的岁月。</font></h1> <h3>平静祥和的人民广场,人潮拥挤,高楼林立,楼墙上彩灯变幻无穷,旁边红山公园里的树木也披上了彩衣,自信地向人民展示着婀娜的姿态!</h3> <h3>外酥里嫩的烤包子,一口下去,里面的羊肉带着些许膻味,刺激着味蕾,嘴里久久留香,吃的果然是羊肉包子!烤羊肉串当然是不能少的,新鲜的羊肉直接从整羊上割下来,串在牛签上,放炉上烤,你能看见油滋滋的往下滴,好了洒点香料,金黄的肉串发出诱人的光泽,吃起来极嫩极香。还有必须要尝试的是新疆极具特色的小吃——馕,由面粉和成,两面沾上芝麻,粘在大瓦窑里烤,利用瓦窑的耐热慢火烧成两面金黄色,大小形状可自由发挥,但基本是圆形的,中间薄,周围厚。小的如碗口,大的可以盖住一个脸盆。中间薄的地方味道咸香可口,边上厚的地方还带点韧劲,越嚼越香。作为一个外乡人的我既也爱上了这种被我们叫做烧饼的馕!关键是价格还很美丽!八元一个脸盆大的馕能管一家人的饱!</h3> <h3>美丽的古力娜扎!!</h3> <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167efb">第二站 独库公路</font></b></h1><h1><font color="#ff8a00"> 独库公路,从独山子到库车,是217国道的早期形态,纵贯天山南北,全长561公里,过半以上地段横亘崇山峻岭、穿越深川峡谷,连接了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区,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纵贯天山脊梁的景观大道”。1983年9月建成通车,使得南北疆路程由原来的1000多公里缩短了近一半,是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为了修建这条公路,数万名官兵奋战10年,168名筑路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font></h1><h1><font color="#ff8a00"> 特别提示:独库公路地形特殊,急弯陡坡较多,有280多公里的路段在海拔2000米以上,受天山山区冬季降雪、结冰等自然因素影响,一年仅开放五个月,每年9月底到次年5月会实行长达7个月的冬季交通管制。</font></h1></h3> <h3>我们租了一部车,准备穿越中国最美独库公路。一家人带着兴奋的心情出发了,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在修高速路后,终于到了独山子路段,这是独库公路的起点,因为一马平川,笔直的路线成了网红拍照公路,引来众多的人来拍照留念。这样笔直平坦的路大概驰骋了一个小时,路段开始往山上爬,两边的山开始变得越来越陡峭,悬崖峭壁,两岸岩石可能随时都有掉落下来的危险。经过了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雕琢后形成了奇峰罗列 、怪石嶙峋 、危峰兀立的景象。时而是拔地而起石山,时而是千沟万壑的峡谷,千奇百怪的醉人风景总是让人目不暇接,然而又让人感叹不已!惊叹人间竟有如此之奇景,在惊叹间忽又飞驰而过,变幻无穷!一双慧眼也包览不了如此这般多娇的山岩石像,奇峰异石!</h3> <h3>这样的翻山越岭一个小时后,路面的海拔高度已到了两千多米了,雪山近在咫尺,温度由山下38度骤降到18度,走近有积雪的地方更是降到了9度,尽管在炎热的夏季在瞬间飞奔到冬季,但游客们丝毫没有畏惧,而是快乐地与雪来个亲密接触,感受一下雪的柔软冰爽。这是南方人的梦想!</h3> <h3>离开雪山,路开始盘山而下,上是峭壁,下是悬崖,向下看是凌霄云外,可隐约看见山路成弯弯曲曲的U型S型穿山腰而过。新彊常年不下雨,到处都能感受到干旱,但在这险山中却是得到了雪山雪水的灌饶。雪水从山川倾身而下,形成天瀑,雪白的水花如天山雪莲般清纯,冰爽。</h3> <h3>在这贫疾的土地有这么一股清流,瞬间就神圣了。</h3> <h3>越往山下走,山上渐渐的变了色,灰褐的岩石像换了件衣裳般,由浅绿色到翠绿,然后是满山满野的鲜绿,哦,还有层次分明的浅绿色到深绿到翠绿,纵是画家的巧手也来不及把颜色调的那么快!这就是大自然的混然天成。</h3> <p>如果你经过了各种惊心动魄的奇峰异石后,眼前突然扑入一片翠绿的广阔草原,是不是有一股想要飞的冲动?草上时不时冒出梦幻中的蒙古包,不禁惊呼:啊!美丽的蒙古包!我梦中多少次为你痴狂,幻想着累了躺在柔软的草原上,吹着满带青草味的风,望着净蓝的天空,抒着青春的怀,哼着豪放的歌。只想时间停留,无需永恒,只争朝夕。</p> <p>大自然中的百里画廊,像一个仙女般翩翩而至,高远的天空,纯净的蓝,远处的洁白的雪山互映,山脚下的银杉林立,冰爽纯净的雪域高原水奔涌向前。葱翠的草地,无名的野花, 构成了一幅天然的色彩斑斓的油画,想在这画面上再添一笔,却无落笔之处。</p> <h3>独库公路的美,美的惊心动魄,美的娇而不艳,美的流连忘返,确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如果说这是一场视觉的盛宴,那么接下来便是一份味蕾的满足。号称萄葡之乡的吐鲁番是盛产葡萄的地方,而萄葡沟便是最集中的萄葡种植地。</h3> <h3>干燥的空气减少了蚊虫病菌的滋生,天山雪水孕育了饱满脆甜的萄葡,萄葡沟的萄葡是极普便的,从火车站出来就能看到到处是萄葡藤,公交站台架上,路旁的篱笆上,平旷的土地上,家家户户的门上,院子上到处都搭着葡萄架,到处都是青翠的葡萄藤和能串成串饱满的葡萄。你会诧异,这些成串成串的葡萄,都不用围起来吗?就没人去摘来吃啦?当车子越是接近葡萄沟看到的葡萄就越来越多,你才发现这里的葡萄多的都没人把它当回事,因为每家每户都种着葡萄,没有人会去摘别人家的葡萄。只有像我们这些外乡人才会见到葡萄,如见到宝贝一样。</h3> <h3>我们到达葡萄沟后,找了一家青旅安顿下来,老板人很好,爽朗,大方,热情,勤快,一个帅气的山西汉子。把旅店打理得井井有条,贴心的布置让旅店有了家的温馨,结构布置非常舒适,中间一个院子,院子的两边是韩式的榻榻米,榻榻米上铺着有民族特色的纺织品,看上去华贵优雅,鲜红的颜色喜气又温暖,各种有趣又生动的雕花鲜活再现。院子上面搭了葡萄架,种着葡萄,葡萄藤爬满了整个架子,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一串串的葡萄,青脆饱满。老板说了,这葡萄呀,能吃多少吃多少,只要不浪费,怎么吃都行,吃多少都不要钱。刚下火车的我们迫不及待就爬上了凳子,摘起了藤上的葡萄。这葡萄一入嘴一咬满口的清甜,舌尖的味蕾,一个个的被唤醒了,这种甜,这种脆,这种味,在家里,可是吃不到的呀!</h3> <h3>葡萄沟因葡萄而出名。却因为《爸爸去哪儿》而名扬四海。2015年,《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选择了葡萄沟。都住在了葡萄沟里。当地人借《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啊,把自己家乡的特色推广出去。让大家都知道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的人民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物产丰富。</h3> <h3>在萄葡沟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家家户户门前都摆着个床,有些人的屋顶上也都摆着床,看样子是摆了些时日了,并没有说晚上要搬回去的样子,在经过一些农房的时候,恰巧遇见了坐在床上聊天,纳凉的老乡。我们走过去跟她聊了起来,老乡非常热情,虽然语言有点不通,但是他们竟然也能听懂我们的普通话,他也尽量的用带着方言的普通话跟我们交流,还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们她家里做客,从他的口中我们知道了他们的床是一直都放在屋门前,或者是楼顶上的。是因为这里的气温比较高,所以他们把床摆在屋门口前或房顶上是为了能够乘凉睡觉的时候会更凉爽一些。而我奇怪地说,那不怕下雨吗?或者晚上不是有露水吗?他们说这里几乎不下雨,一年到头也下不了几次雨,所以一直会把床放在上面,到了冬天才会把床搬进来,因为那时候温度就下降了,整个夏天都会把床摆在屋门前,或者是楼顶上,淳朴的乡亲们几乎都是睡在门口或屋顶上,门也不上锁民风气非常好,大家彼此和谐相处。那我就挺担心的说那这里又种了这么多的葡萄,又整天不下雨的话,那会不会很缺水呢?老乡就说了这里啊,不缺水,特别是像这样的夏天就更不缺水了,天气越热温度越高的时候水就越多,我就纳闷了,这水是哪来的呢?这天都没下雨呢!原来啊,他们这用的水啊,都是天山的雪水高山上的雪融化出来的水,那水非常的冰爽,凉快,而且是完全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所以这里种出来的葡萄经过雪水的浇灌,才会如此的清脆,甘甜,饱满。这里的水利结构也非常有特色,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br><br>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br><br>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h3> <h3>这里的孩子也是活泼可爱的,见到生人也不生分。我们跟他打招呼,他也会热情的回应。都说新疆美女都是古力娜扎,从这些天真可爱的小朋友的脸上也看到了具有特色的新疆脸孔。又长又浓的睫毛下面相嵌着一对黑珍珠般眼睛,看着这些轮廓立体的可爱女孩儿,不禁窃喜长大后又是一群古力娜扎。</h3> <h3>鄯善县,一个拥有着近距离沙漠的县城。为了亲眼目睹沙漠的真颜,亲身感受沙漠的热情。我们辗转来到了鄯善县城。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县城。交通并不十分发达。看到最多的是三轮车,街上到处可见开着三轮车贩卖小商品,水果等。经济也并不发达,从旅馆的价格可以看出,我们出来之后住得的最便宜的旅馆就是这里,一天晚上只需75元。</h3> <h3>这里早晚的温差非常大。早上是20度,到了中午时分却就上升到了38度到39度。也许这里是离沙漠最近的一个城市,所以它的温差就显得更明显了。鄯善县县城,店铺,街道,树上,到处都覆盖着一层黄色的沙尘,也许这就是离沙漠最近城市的特色吧。傍晚突然狂风骤起,街边的大树在朦胧的黄沙中左右摇摆,空气中弥漫着沙尘暴的紧张气氛,满街都是黄沙肆虐,走在街上,眼睛都睁不开。我们赶紧走进一家店里去躲避风沙,并且忧心忡忡地说:老板,这是沙尘暴来了吗?老板呵呵笑着回答:没事,几分钟后就好了。果然几分钟后风停了,大家淡定自若。对这骤风已习以为常了。可有趣的是:满大街的人,没有人带帽子,也没有人撑伞去挡住这些热辣的太阳和狂沙。只有我们这些去旅行的人才会穿着防晒衣,戴着帽子,撑着伞走在街上。当地人大中午出门,不戴帽子,不打伞,而他们皮肤也不见得黑。古力娜扎就是不一样啊!</h3> <h3>善鄯的美食篇!</h3> <h3>带着长久的期待,带着儿女们心中对沙漠的无限憧憬,带着不落的太阳,我们来了……</h3> <h3>七点的太阳余威未减,我们踏进沙子里感受46度的高温,唐僧师徒取经了……</h3> <h3>儿子对沙漠的沙子稍有研究,他发现家里的沙子大粒而粗,这里的沙子细又软,拿到手里,踩在脚下好舒服啊!</h3> <h3>在沙山上怎能少了滑板呢,来,坐上滑板往下滑吧!</h3> <h3>雁过留毛,来到沙漠怎么着也得拍个美照,证明我来过。况且专业摄影师都带来了,看镜头~~~有没有拍大片的范儿~~~</h3> <h3>鄯善站,我们的旅程就快结束了,期待下个暑假,期待下个旅程,人生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