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濯 堂<br></h3><h3> 曾经流行过这么一句话(出自马云):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这里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是有钱!有钱,就要有积累,要有赚钱的机遇,更要有赚钱的能力。有能力才是简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能力和方法成反比例关系,能力才是最简单的方法。</h3><h3> 众所周知,中国书法在历史上出现过两个高峰,即晋与唐。宋代虽紧随唐后,相比之下已跌落低谷,与晋唐之间分划出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差别主要是能力的差别!</h3><h3> 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的蔡襄,主要取法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其用功重点在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是最忠实的颜粉。在《颜真卿书法全集》里收录有一段蔡襄的题跋,乍看与颜真卿字迹并无二样,但仔细对比之后就不难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的差距。无论点画还是结构,颜字更紧凑,蔡字显松懈!有人会说,不紧凑写紧凑就是!但是事情并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像蔡襄这样有着不俗功底的人在精力充沛的时候,认真写出几个字逼真的字也许不是很难,但是只要多写问题就会显现出来,因为能力不济会显得捉襟见肘,难以为继。宋人与唐人的差距在历史上是已成定论的,非我一人之所见。</h3><h3> 我在另外的文中提到过能力的问题。比如,一个人力量不够,抬不起一台车,但是用千斤顶就能顶起这辆车。如果这个人具有千斤顶一样的能力,还要千斤顶干什么?千斤顶是借物之法,相比个人能力之外的优势是能解决问题,但相比个人能力之内就显得繁琐,失去了便捷的优势。能力不够的情况下被迫采用复杂的方法,以解决问题为宗旨;能力足够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就要采用便捷的方式,以简单为前提。所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学习和探索,而培养自身的超然能力更应该努力去做到。</h3><h3> 方法与能力之间的关系。除了能力与方法成反比例关系,方法还是提高能力的基础,即能力在方法中成长,从方法得来。比如笔力,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先是顺描,后是逆入;再到转锋、拧管;再到顿挫、衄屈,内擫、外拓;印印泥、锥画沙……。顺是逆的基础,调锋是顿挫的基础,外拓是内擫的基础,印印泥是锥画沙的基础,因为后者都是对前者的提高,没有前者的积累与体会就难有后者的发现。发现并不是凭空得来,而是随着认识的提高,为达成目标的结果。方法与能力交替递进,互为利用,互相成就。</h3><h3> 写字与练字。写字是通过书写,熟练和运用文字的表达为目的;练字是以强调文字的形、质、神,达到深刻揭示文字内涵为目的。两种对待方式的不同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前者无意于练字,故往往只能停留于表面,很难深入;后者才有可能像钻井一样层层深入,直达核心。写是坚持本能,是平行;而练是在不断改进方法上深化本能,是提高和深入。</h3><h3> 今天从书法平台看到一篇《书画害人》的文章。作者旁征博引,主要论述了书画水平没有确定的标准,于是就出现艺优者挨饿,艺劣者富庶的混乱局面,认为书画不能作为职业。就其中的书画水平没有确定的标准这一观点,我给作者发表了个人观点:书法的标准就是人的标准!雷锋如果不是时代的需要,其人再好也只是个好人,不会成为人人都要向他学习的标杆。好书法就像做好人,社会并没有供养好人的义务,靠做好人怎么讨能讨生活呢?好艺与讨生活有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讨生活除了艺术水平还有其它的条件。因为能力的欠缺导致讨生活的失败,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书画本是养人,而作者仅因某个原因而认定书画害人的观点未免有失偏颇。相反,如果艺术水平不俗,又不失讨生活的能力,那么书画一定会让人如鱼得水,如鸟添翼,非常复杂的事情就变得非常简单了!</h3><h3> 方法是技术,能力是本质。方法从认识能力中得来,能力从方法的精进中得来,二者相互助进。能力越强,方法越简,不失为一条真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