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之旅

留影儿

<h5>(手机拍摄)</h5><h3></h3> <h3><font color="#010101"><h3>2019年11月22日,我们一行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飞行终于抵达了阿根廷的乌斯怀亚小城。</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乌斯怀亚,俗称南美小城,世界尽头。小城是一个别致、美丽、依山面海,街道不宽,但干净整洁的城市。街边房前屋后鲜花开得正艳,这里正是南半球生机盎然的夏天。但清冷的空气和抬眼望去的白雪皑皑的山峰,又让人恍然提前感受到南极的气息。</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乌斯怀亚虽然离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很远,但它距离南极却非常近,只有800多公里,所以世界各国赴南极考察的船只多以此地为后援基地,从这里向南极考察基地转运物资,因而这里也是通往南极科学考察的中转站。</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清晨早起站在酒店的凉台上,望着远方的港口和即将奔赴南极探险的邮轮,心潮起伏。</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蓝天与雪山倒映在静静的湖水里,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h3></font></h3> <h3>因为我们的登船时间是下午四点多,旅行社早已安排。早餐后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去了火地岛国家公园。它建立于1960年,占地面积630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南端的国家公园。公园里为山区地型,风光景色以冰川地质为特色,拥有河流湖泊与峡谷,以及从西往东南方向延展的山脉,因时间紧我们只是小范围的游览了公园以及最南端的阿根廷泛美公路。</h3> <h3>随后又乘坐火地岛国家公园观光小火车。小火车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乌斯怀亚人烟稀少,主要居民还是当地的原住民。阿根廷为了守住这块海上战略要地,1883年开始逐渐把犯人转移到火地岛的乌斯怀亚,这一计划也被称为火地岛移民计划。直到1994年,在世界尽头的原始森林里沉寂了近五十年的铁轨最终还是等到了人们的维修使用。阿根廷为了发展乌斯怀亚当地旅游业,一列列小火车在复建后重新开始运营。当然,行驶路线也不是从当年的乌斯怀亚监狱出发,而是截取了曾经25公里行程的最后7公里。始发站位于乌斯怀亚以西8公里的国家森林公园外。我们从这里的车站买票上车,开始了近一个小时的小火车之旅。窄小的铁轨、木制的车厢、一人的座椅,随着火车头发出那熟悉的“呜呜”鸣笛声,车轮开始咿咿呀呀地转动载着乘客驶离站台,透过双层玻璃,窗外可以望见那一片苔藓丛生的原始森林。10分钟后,小火车抵达了一个中间站——马卡雷纳。在这里下车休息。游客们争先与小火车合影留念,因为是复古的火车,让人联想到曾经的蒸汽车头,我也不例外的拍照留影。火车在中间站休息了15分钟后,继续开动向终点站驶进。</h3><h3><br></h3> <p><br></p> <h3>彼波河谷</h3> <h3>下午16时左右我们在乌斯怀亚码头集中登船,据说这次游客有140多人。</h3> <h3>登船后,秩序井然,分配门卡,入住房间,我们的行李也已提前放在了房间。</h3> <h3>这次我们乘坐的是世界探索号邮轮,登船后为了安全期间,全体游客在船长的统一指挥下必须参加海上生命安全的弃船演习。广播里通知游客在房间里拿上救生衣,到四楼大厅集合,在探险队员的指导帮助下穿上救生衣,进行安全自救演习。</h3> <h3>穿上救生衣的我</h3> <h3>傍晚时分我们的探险号邮轮迎着夕阳,缓缓的航行在美丽壮观的比格尔海峡,我和房间的小吴顾不上整理行李,就上了八层甲板上拍照留念,兴奋的心情难以形容。望着渐渐远去的乌斯怀亚小城,六点钟左右,船长在广播中宣布我们的探险号游轮正式启航了!告别了乌斯怀亚这个世界最南端的城市,告别了世界尽头的港口,我们开始了长达九天精彩的南极探险之旅。</h3> <h3>我们的邮轮启航了</h3> <h3>不一会广播里通知全体游客在四楼演播大厅集中开会,由探险队长介绍这次南极的出行计划和工作安排。并要求每一个探险队员上台自我介绍,他们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队员,有美国、加拿大、奥大利亚、新加波和香港的,在这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他们当中有历史学家、鸟类学家、冰山学家、动植物学家,还有翻译、医生,好强的队伍,好强的阵容。以及船上配套的服务,在以后的九天行程中由这些专家学者将为我们进行科学讲解及服务。</h3> <h3>经过一夜的航行,船颠波摇晃在德雷克海峡。吃了晕船药的我迷迷糊糊如同睡在摇蓝里一样,总算熬过来了。据说德雷克海峡因为常年风力都在8级以上,气候条件也非常恶劣,几乎每天都会有狂风巨浪,所以在这里沉没的船只不计其数,是名副其实的“死亡走廊”,德雷克海峡被称之为杀人的西风带、暴风走廊、魔鬼海峡。至于德雷克海峡附近海域状况为什么会如此恶劣,主要原因在于该海峡刚好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交汇处,同时又是东风环流和西风环流在此汇合,所以造就了其特殊的海域状况。即便是这样,船上为我们游客组织了各种讲座,介绍南极的生态环境,包括各种生长在南极奇特的鸟类、海洋生物,另外还有摄影课等,来丰富我们的南极知识。每天都有不同的讲座,听着各位专家的讲解,使我忘记了旅途中的辛苦及劳累。这次我们乘坐的世界探险号邮轮,据介绍稳定性能不错,破冰能力也很强。天气也很给力,常年在南级带团的总领队说,多次到南极,就属我们这次风浪小,再加上风和日丽。</h3> <h3>专家正在讲课</h3> <h3>经过两天两夜的颠波,邮轮终于驶出了德雷克海峡。风已平,浪已静,我们的船离南极越来越近了,美丽的南极半岛即将展现在眼前。</h3> <h3>南极游,是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而到南极旅游的我,更期盼着能到中国的长城站参观。说起中国的南极长城站,这是我国加入南极公约跻身南极科学考察的象征,长城站位于南设特兰群岛西南的乔治王岛上边,建于1985年2月20日,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的第一个科学考查站,随着国力和科研力的发展,我国已在南极设立了四个科考站,除长城站外,分别是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而且越来越接近南极的中心。</h3> <h3>大概中午时分,我们就抵达了中国长城站所在的海域。这次有幸参观南极科考站,兴奋的我和小吴一中午站在凉台的甲板上眺望远方,忽然远远望去,一排红色的房子出现在眼前,恰好这时广播里宣布长城站到了,并通知我们做好登船准备。由于人多,必须分批登陆,分批巡游。我站在凉台上看见一艘艘快艇下到海里,听到登陆通知后,我俩迅速的穿上棉衣棉裤、防水裤再到三层更衣室穿上救生衣、防水长靴。穿戴完毕后,感觉好像宇航员负重前行一样,又好像将去冲锋打仗似的,心里既紧张又兴奋,必竟是第一次登陆巡游。当快艇驰骋在海面上时,凛冽的海风像刀子似的吹刮着皮肤,我们个个裹的严严实实,不一会长城站到了。远远望去那迎面飘扬的五星红旗,此时此刻的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就像回到了祖国怀抱一样。每个人都洋溢着兴奋的心情。之后我们参观了长城站一号陈列馆,这里简陋的生活条件和艰苦环境,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为长期在南极工作的科研工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你们辛苦了。因时间紧,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长城站。</h3> <h3>展馆陈例</h3> <h3>今天我们如期登上了罗克洛伊岛和朱格拉角。探险队员们率先登岛,插好小旗,标注好登陆点,圈出游客的活动范围,小旗杆以外的地方是不准逾越的,以防打扰企鹅的生活。包括谷蒂尔岛都是无数金图企鹅的主要繁殖地和栖息地。上岛后兴奋的我看到无数企鹅在它们的领地活动,它们憨太可拘,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太可爱了。这里的企鹅也早已习惯了人来人往,一点也不怕人。它们的奇特会吸引你不愿离去。岛上有个博物馆,是英国南极勘测屋。里面有个礼品屋和邮局。这个小邮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皇家海军于1944年在这里建了一个监测站,用来监测德国潜艇的活动。二战结束后,监测站改为民用,直到1962年被废弃。经过多年的闲置,1996年才被“南极洲遗产基金会”重新整修成1950年时的样子,作为一个历史景点,这里还是博物馆和邮局接待前来观光的游客,也成为南极半岛游客访问最多的地方。</h3> <h3>下午本来计划将前往尼克港,因天气原因,风浪很大,船无法靠停,为了大家的安全,只好放弃登岛。但是没想到每一次放弃都会有新的亮点,那就是我们在甲板上看到了千万年沉淀的冰川。太美了,透亮的冰雪结构 ,中间透着蓝色的光,只有在南极这么纯洁的地方,才能看到如此纯净的冰川,无愧为完美之艺术杰作。在甲板上我们有幸看到了几头遨游在南冰洋的虎鲸。这就是梦寐的南极半岛及深幽的景致。下午演播大厅继续南极知识的各类科普讲座。</h3><h3><br></h3> <h3>11日26日,我们的邮轮已进入了南极半岛海域。上午9时左右,在探险队员的带领下开始登陆库佛维尔岛。库佛维尔岛位于埃雷拉海峡在龙格岛和阿茨库托斯基半岛之间,这里是企鹅的聚集地,准确意义上的南极大陆。为了岛上筑巢成群的企鹅,为了不打扰它们,我们每个人在探险队员的指引下,小心翼翼行走在规定的区域。今天天气也格外出奇得好,湛蓝的天空飘着白云,远处雪白的冰山、近处形态迥异的浮冰,勾画出一幅幅美得动人心魄的画面。大家拍照留影,没想到我们团有位东北大哥,从国内带来了好几幅标语,好像是有备而来啊,给我们在南极半岛增加了亮点,留下了永恒的记录,真是位”有心大哥”啊。大家争先拿着标语拍照留影,这时我们团有些男士们也已经激动的脱掉棉衣,赤膊上阵,裸身拍照,也许这就是更亲近大自然,更亲近南极半岛的表现吧。今年72岁的李大哥是团里年纪最大的,也赤膊上阵了,顾不上夫人的劝阻,脱掉上衣进入了赤膊裸身的队伍。太佩服像李大哥这样忘了年龄的人。我也兴奋的拿着相机手机拍个不停,也是想留下瞬间的记录。登陆活动结束后,我们开始了海上巡游。出现在海上的冰川也越来越多,风景也越发的多姿多彩,探险队员们驾驶着快艇在冰山间来回穿梭,带领着我们渐入佳境。冰山怀抱,各种形态精灵剔透的冰川,发放着蓝光,历经千万年的风蚀,形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冰雕画。</h3><h3><br></h3><h3><br></h3><h3> </h3><h3>&nbsp;&nbsp;&nbsp; </h3> <h3>下午我们开始了天堂湾的巡游活动,天堂湾它是南极半岛最美的峡湾,它风平浪静,三面为巨型冰山环绕,约有一万英尺高的冰河一直由山顶延伸到海边,气势雄伟壮观。进入中心水域,美丽的景观再次使我震撼,冰山晶莹剔透,水面平滑如镜,雪山倒影相连。它也是座头鲸经常出没之处。结束了巡游我们前往阿根廷的布郎站。</h3><h3><br></h3> <h3>布朗站曾是阿根廷的工作站,夏季人满为患,直到1984年站上一直驻守的医生因不能继续忍受即将到来的漫长冬季,用一把火烧掉了工作站。没有人在那次火灾中受伤,但从此这个站点就废弃了,只保留了几个储备物资的紧急援助屋。如今科考站虽已重新建起,但悲剧阴影还笼罩在这里,仿佛还在提醒着人们尽管眼前风景如画,任何人的精神都会在极端环境下变得脆弱不堪。今日我们踏上布郎站这块土地,沿着白茫茫的雪山行走而上,眺望远方,欣赏到冰川美景,真是风光无限啊。</h3><h3><br></h3><h3><br></h3><h3><br></h3> <h3>今天27号了,是探险号邮轮最后一天航行在南极湾,今天我们要向南极最漂亮的航道之一利马尔水道前行。利马尔水道又称雷麦瑞海峡。水道长11公里,宽度约1600米,最窄处仅约800米。受两岸冰山、浮冰和冰川碎冰的堆积挤压,可通行的航道更狭窄。航道两边群峰对峙,海冰随处可见,这是南极半岛中风光最美的水道。在这个90%被冰雪覆盖的世界里,两边的巍峨冰山是其独有的一道亮丽景观。</h3> <h3>邮轮已进入了密集浮冰区。能感觉到海冰就在我们的脚下裂开、粉碎,虽然知道探险号破冰能力强,对付这些小块浮冰不在话下。但是听着冰块的破裂声,还是有震撼的感觉。<br></h3> <h3>利马水道</h3> <h3>在美景中邮轮紧贴着峭壁滑过时惊心动魄的刺激,终于浮冰被邮轮碾压、碎裂,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我们的邮轮终于通过了利马水道,大家高兴的欢呼雀跃。</h3> <h3>利马水道留影</h3> <h3>下午两点多我们乘坐快艇来到了浮冰广场,开始了巡游活动,这里是一大片开阔的冰海,快艇穿梭于巨大的冰海之间。俗称“浮冰广场”与“浮冰墓地”,听上去多么迥然不同的名字啊。但在这里你才能真正感受到浮冰的庞大、形态的奇异、色彩的魔幻。巡游其间,玉宇琼楼,恍若游走在天外王国。</h3> <h3>手举黑冰留个影。</h3><h3>所谓黑冰就是万年结的老冰,冰里没有空气泡,十分晶莹剔透,浮在海上颜色看上去发黑。但是拿到手上晶莹剔透,大家争先举着黑冰拍照留念。</h3> <h3>在巡游中我们看到南方象海豹,它惊厥的眼光目视着我们,太可爱了。</h3> <h3>几十只的企鹅在海中游过</h3> <h3>巡游活动结束后,船上组织了极限挑水活动。我为他们极限挑战自我的这种精神表示佩服和敬意。</h3> <h3>下午船上组织了包饺子活动,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最拿手的绝活,船上游客各显身手,积极性很高,有拌饺馅的,有擀皮的,有包饺子的。没擀面杖,酒瓶当起干面杖,人多力量大,不一会饺子就包好了。</h3> 包饺子结束后,船长召开了鸡尾酒会,随后又组织了拍买活动。九天的南极探险之旅即将结束。<br> <h3>晚上九点左右,我们的邮轮正式踏上返回的航程。</h3><h3><br></h3> <h3>今晚的天气格外的晴朗</h3> <h3>每一次的夕阳,都会让我激动不已,就是因为能看到美丽的极地落日。</h3> <h3>这是南极晚上10点半左右</h3> <h3>我们的探险号邮轮再次顺利的通过了德雷克海峡。再见了南极!</h3><h3><br></h3><p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letter-spacing: 0.3px;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quot;Helvetica Neue&quot;, &quot;PingFang SC&quot;, &quot;Hiragino Sans GB&quot;, &quot;Microsoft YaHei UI&quot;, &quot;Microsoft YaHei&quot;; color: rgb(25, 25, 25);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font-size: 0.34rem !important; line-height: 1.6em !important;"></h3><h1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letter-spacing: 0.3px;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quot;Helvetica Neue&quot;, &quot;PingFang SC&quot;, &quot;Hiragino Sans GB&quot;, &quot;Microsoft YaHei UI&quot;, &quot;Microsoft YaHei&quot;; color: rgb(25, 25, 25);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font-size: 0.34rem !important; line-height: 1.6em !important;"></h1><h5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letter-spacing: 0.3px;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quot;Helvetica Neue&quot;, &quot;PingFang SC&quot;, &quot;Hiragino Sans GB&quot;, &quot;Microsoft YaHei UI&quot;, &quot;Microsoft YaHei&quot;; color: rgb(25, 25, 25);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font-size: 0.34rem !important; line-height: 1.6em !important;"></h5><h1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letter-spacing: 0.3px;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quot;Helvetica Neue&quot;, &quot;PingFang SC&quot;, &quot;Hiragino Sans GB&quot;, &quot;Microsoft YaHei UI&quot;, &quot;Microsoft YaHei&quot;; color: rgb(25, 25, 25);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font-size: 0.34rem !important; line-height: 1.6em !important;"></h1><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letter-spacing: 0.3px;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quot;Helvetica Neue&quot;, &quot;PingFang SC&quot;, &quot;Hiragino Sans GB&quot;, &quot;Microsoft YaHei UI&quot;, &quot;Microsoft YaHei&quot;; color: rgb(25, 25, 25);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font-size: 0.34rem !important; line-height: 1.6em !important;"></h3> <h3>11月30日早晨,我们的邮轮经过两天两夜的航行终于抵达了乌斯怀亚。告别了邮轮,告别了乌斯怀亚小城。踏上了新的旅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