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看过影片后,其实对电影情节并无太多感想。主人公的演技与拍摄的技巧也不能令我叹服,原著是早先连《悲惨世界》一起拜读过的,近些年看过的大作奇作也不少,因此对这部影片的感触并不深。</p> <p> 反而最突出的是片中巴黎的街头,巴黎是一座著名的城市,许多文学名作都曾详细描绘过这里的风土人情。抛开维克多.雨果的著作,还有入了先贤祠的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等。香榭丽舍大街早已根深蒂固在心头。但当十七世纪的街道、十七世纪的剧作、十七世纪的吉普赛人,挟着万愚节的喧闹乐器与鼎沸人声步入眼帘时,还是令我震撼,还是与诸多文学著作为我营造的巴黎略有出入。</p> <p> 街道出奇的狭小、出奇的脏乱,并不像想象中的美好与宽整。夜训武士拿着长长的戈与齐整闪亮的盔甲也并不能与人以威武感。</p> <p> 剧场中的巴黎人并未与剧作相当大的尊重,市民并未与武士相当大的敬畏。这可能与法国人刻在骨子里的自由与平等脱不了干系。</p> <p> 这部影片不由使我想起刚看过的叶问四,虽说是动作电影,但剧中的场景与令人深思:唐山被称作清中后期的四大城市之一,其在当时的繁华程度堪比现今的北上广深,投在荧屏上的街市却很刺眼,一旁的好友打趣:这不是鹤峰吗?虽有自黑的成分在里面,但在观完同时代的美国场景后,确觉不堪入目。这也让我对近代中国的落后于世界有了更清醒更确切的认识。</p> <p> 这都说明一味关在屋里读死书是不可取的。但影片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只有身临其境或是检索权威性的资料,才能大概算是“眼见为实”。但不读书亦非良方上策。若不读书,便不会有良好的素养去面对所经历的一切。况且,有时眼见不一定为实,读书亦可培养我们找出真相、探索事实的能力与独到、一针见血的眼光。</p> <p> 当然,“行万里路”的阅历与“读万卷书”的素养结合起来,才能得到真正的效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