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生民之道,乐为大焉。先王之道,礼乐至焉。礼乐之道,游艺入焉。游艺之道,诗文至焉。诗文之至,必以讽咏。讽咏之至,乃见字见文、见情见理、见义见礼、见和见顺!</h3><h3></h3> <h3>乙亥年丙子月庚子日,2019年12月29日,一个吉祥之日,“多年枯枝又开花,枝叶重生多繁茂”。下午3点,大成讲堂的学子们准时来到大之成早教园跟随张良老师学习中国式的读书法——吟诵。</h3><h3></h3> <h3>课堂上老师一再强调,吟诵是法,是一种中国人古老的读书法。朱熹《进学解》“大凡读书勿在讽诵中见义理,况诗又全在讽诵之功。可见读书方法的重要性。更关键的是张老师讲吟诵讲的是吟诵所承载的“道”。吟诵讲“气”。“气”有正邪,顺逆之分。正气养精,邪气伤神;顺气和畅,逆气失节。因此坚守教育路线,坚守教育良知,做有正见和远见的真正教育,是张良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的目标。</h3><h3></h3> <h3>“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才能达到我们先人所说的“先王之道”的境界。</h3><h3>因此,从开始上课老师就说,我们学吟诵不是为学唱歌的,也不只是用来背诗的。吟诵是敲开我们古老文化大门的金砖。通过它我们来窥视、探究、研习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通过它我们照见自己、谦卑自己、温和自己、恭敬自己、收敛自己、强大自己、升华自己。</h3><h3></h3> <h3>“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此六者得於学,则邪辟之道塞矣,理义之术胜矣;此六者不得於学,则君不能令於臣,父不能令於子,师不能令於徒。”《吕氏春秋.孟夏纪》。</h3><h3>讲到这里老师不由感叹现今学童厌学现象,当今社会错把文化当知识,而忽略了知识意外的占有文化70%份量的情感、灵魂、思想的教育。“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博古通今、通达事理的老师教育的方法,首先是使学生安心,使学生乐学,让学生在舒心从容的状态下学习,然后再庄重他,严肃他,要求他。中国文化是以人为本,以修身为本,参同天地的大学问,非割裂式碎片化的文化知识。</h3> <h3>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声,就是言外之意。吟诵是通过声和音来阅其理,感其情,达其志。并通过声的高低起伏,音的起承转合,感通古人,陶冶自我。达到“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泰戈尔)。</h3> <h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快乐的。</h3><h3>《学记》中“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吟诵学习是通过调动周身之气,培养学子的精气神,通过经典内容培养学子中正气质,以达“腹有诗书气自华”,以达“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达“大风起兮云飞扬”之气概!</h3><h3>“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礼记.乐记》。吟诵是法,吟诵之道在于传承中国优秀的文化,在于弘扬中国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精神,在于展示先祖们留给我们子孙的遗产之魅力!做有声有色的教育,做有根有魂的中国人!你来,我来,大家一起来……大之成愿与你携手共进,共同创造“书香门第”之家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