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19即将过去。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总结一下就是:打拳、跳舞、读书、写作、带家教。</p><p><br></p><p><br></p><p><br></p><p><br></p> <p> 先从打拳说起。过完旧历年后,我尝试着从以前的生活中跳出来,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事情。打太极拳就是没有退休前就计划好了要做的。3月初,在体育馆等到了久不露面的刘老师,说好跟他学打拳。于是,我每天早上7点准时到达体育馆。刘老师认真教,我努力学,十天左右把杨氏太极拳的16式的套路学会了。但学会的其实是太极操,至于刘老师说的太极要领,我一点都不懂。期间刘老师陆陆续续又招收了一些学员,学习的时间长了,我们相互间熟悉了起来,也变成了好朋友,我也慢慢地从迷茫中走了出来。4月份,在儿子的坚持下,我去了协和医院,吃了郁教授开的三个月的药,原来身体的各种不适逐渐消失,心情也明朗起来。到8月份的时候,山西省承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准备召开,在阳泉的助力“二青”启动仪式上,我们十姐妹组队,代表体育馆一起表演了杨氏太极拳的16式。可以说,这是我退休以来参加的第一次大型活动。以前工作的时候,也经常要参加类似的活动,但都是在幕后,是带领学生们去参加的。像这样亲自撸袖子下场,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还是头一次。在现场,我还碰到了许久不见的老同事。她们和我一样,都是在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发挥余热,不让自己沉寂。</p><p> 现在我们的太极拳已经打的像模像样,得到了许多老拳友的鼓励和称赞。成为每天早上体育馆的又一亮点。</p> <h3> 9月份我报了老年大学的民族舞班。这是自己寻求突破的又一举措。每周一课的学习,使我结识了另一群人,开始了又一段值得回味的生活。对于民族舞我自己没有一点基础,从零起步。每节课跟着郝老师认真的模仿,往往是课堂上学得挺快,课下忘得也挺快。郝老师对我们这些老大姐,每节课都耐心的教授,从来没有表露出一点点的不耐烦。经过郝老师的循循善诱,在上了16节课后,我终于学会了藏族的库巴拉和拾青稞两个舞蹈。在年终的联欢会上,我们五姐妹联手,跳了一曲《北京的金山上》,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也为我自己的退休生活增添了色彩,开启了另一扇大门。</h3> <p> 关于读书,这是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没有之一。每天打拳回家,屋子都顾不上收拾,先躺床上看一会书。当然也是因为腰的问题,不能长时间站立。别人拿起手机多数是看微信,我拿手机多数是看小说。这是自己最好的消遣方式,也是最放松的时间。不管不顾的将自己沉浸在故事中,体会一把故事中主人公的快意恩仇、辛酸苦辣。有时候灵感来了,再写一写感悟,或三五句,或长篇大论,或到讨论区和未见面的书友们共同探讨故事的走向、吐槽一下觉得不好的故事情节,等等。此时此刻的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青少年时期。可惜的是,看上一会眼睛就花的不行,只好恋恋不舍的放下手机,开始做家务。</p><p> 为了圆自己的作家梦,9月份报了阅读与写作班。很想写一些东西,但拿起笔来却不知如何下手,文思枯竭,往往绞尽脑汁也憋不出几个字。国庆节的时候,和儿子儿媳亲家俩一行6人去了贵州。原计划每天一篇游记,但只写了第一天就没有坚持下去。整整8天,小两口带着我们四个,从贵阳出发,登上了梵净山,看了镇远古镇的夜景,在千户苗寨体验了一夜2000元的高级观景房,游览了大小七孔,在黄果树瀑布被淋成了落汤鸡,在茅台镇则是闻酒也醉,在遵义会议会址,虔诚的听取了讲解员还原的历史史实。完全陶醉在美景美食和亲人团聚的美好时光中,回来后也迟迟没有动笔。比较起班里的其他同学的勤奋,自己特别惭愧。</p> <p> 在尝试其他新事物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本行——教书。谢绝了几家代课机构的邀请,因为一辈子都在学校,实在不想退休了还离不开学校。以前是没有办法,要工作,要赚钱,要培养儿子,现在好不容易退休了,正好可以从学校走出来,接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但有时候盛情难却,对一些慕名而来的学生,利用休息时间补补课,也算是没有荒废自己的专业。</p><p> </p> <p> 2019年已经成为历史,在即将迎来的2020年里,自己又会做什么?非常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