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备课组】12月第8次备课组活动——《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集体备课

天雨

<h3>2019年12月份琼山中学高一生物备课组 第8次教研活动记录 内容:《光合作用和能量转化》集体备课 时间:2019年12月20日 主讲人:蔡欣学 参与人:高一生物备课组(蔡欣学,倪德霞,郭靖,杨娃新,冯夏雨,王少岩) 地 点:办公室3 课 时:3课时</h3> 一、备教材<div>&nbsp; 作为新教材的内容,本节图片更换为更容易理解的3D图,而本节是在初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学习基础上,分别从生物科学史、物质和能量转变、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这三个角度进一步学习光合作用,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期望学生不仅能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深化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而且可以从光合作用经典实验中学习到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智慧,培养实验设计能力,还能感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实验设计的巧妙。</div><div>&nbsp; &nbsp;本节是在学习完细胞呼吸后立即转入的难度较大的一节内容,这两部分一直都是高考考察的重点,所以在进行学习之前,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让学生们从心理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光合作用在高中教材中本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比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在第三章中为什么把叶绿体比作“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这一部分学好了也能为后面选择性必修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工程等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br></div> 二、备学生<div>&nbsp;&nbsp;在初中的教材中,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讲到了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等,学生有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基础。但是学生没有学习到有机化学知识,对有关物理和化学知识的提升度不足,很难理解光反应过程光能的转换以及暗反应过程有关碳的循环过程。</div> 三、相关设计<div>教学目标:</div><div>1.学生根据材料研讨光反应过程的特点和变化,写出物质和能量变化的反应式,说出光反应的反应部位。<br>2.学生模仿光反应的特点自主研讨暗反应的特点和变化,写出暗反应的物质条件、反应部位、物质变化、能量变化。<br>3.根据光反应和暗反应,独立画出光合反应的示意图。<br>4.感受光合作用和大自然的关系<br>重难点:</div><div>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物质变化。<br>2.光合作用的总过程。<br>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小组讨论,总结归纳。<br>教学设计:<br>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br>放视频---光合作用和食物的关系,单独提问<br>:光合作用的意义?(6min)<br>1.食物来源。2.能量来源。3.维持碳氧平衡。<br>二.光合作用的过程<br>(一)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光合作用发现历程,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1min)<br>(二)提问:光合作用必须需要光照吗?根据是否需要光照又分为了光反应和暗反应。<br>1.PPT给出材料1937年,英国剑桥大学希尔用离体的叶绿体加入到含有氢受体(可与氢结合的化学物质)的水溶液中,在无CO2条件下给予光照,发现叶绿体中有O2放出,并产生一种还NADPH。<br><br>提问:根据上述材料,光反应发生了怎样的物质变化?能量又如何变化?阅读课本,找一找光反应所需的条件,和发生的场所。(10min)<br><br>2.PPT给出材料:1954年,美国科学家阿尔农也用离体叶绿体做实验,他发现:当向离体叶绿体中供给ADP、Pi并给予光照时,体系中就会有ATP产生。<br>提问:说明在光下还进行了什么反应?再结合课本回答下列问题:<br>暗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哪里?<br>主要发生了哪些物质变化?<br>ATP和NADPH中的能量转移到了哪里?<br></div>

光合作用

光反应

暗反应

能量

学生

备课组

叶绿体

学习

变化

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