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红莲曼舞,秦淮夫子忬怀——南京掠影续

zhou

<h3>  南京的玄武湖,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北邻南京站。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也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被誉为“金陵明珠”。这么好的地方,我俩岂能放过。</h3> <h3>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玄武湖荷花正妖娆。</h3> <h3>  到底是江南,刚进入六月下旬,荷花就已经开得如此舒展奔放了。</h3> <h3>  这里的荷花叫玄武红莲,是玄武湖的特有品种和“当家花旦”,其姿容之秀美,娇艳之动人,堪称一绝。</h3> <h3>  玄武湖植荷的历史悠久,六朝时就因满湖皆荷而闻名天下,游船只能在簇拥的荷叶间开出的“萦纤一水”中划行。玄武红莲最早成名在清代中期,被列为中国八大观荷胜地之一。</h3> <h3>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h3> <h3>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h3> <h3>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h3> <h3>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h3> <h3>  玄武红莲个子高,扶摇出水两米超。</h3> <h3>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h3> <h3>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h3> <h3>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h3> <h3>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h3> <h3>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南京火车站,北岸醉花乡。</h3> <h3>  玄武湖西岸有一段城墙,是南京明城墙保存最为完整的部分。而修造历时达27年的南京明城墙,是世界第一大城垣。</h3> <h3>  沿着这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城墙漫游,不经意间来到一处城门——神策门,南京明城墙十三座内城门之一,是唯一的外瓮城城门, 也是所有城门中唯一保留民国以前镝楼的城门。</h3> <h3>  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将其改名为“和平门”,并在和平门内设美国亚细亚火油公司油库。</h3> <h3>  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将和平门外瓮城建成日军汽油库。1956年,南京军区接管此处,仍沿用作油库,禁止游人参观。</h3> <h3>  2001年,南京军区将油库转交南京市人民政府,此地开辟为神策门公园。</h3> <h3>  城墙渐远离,“神马”悄然现——这块天然石头,因其颜值而受宠,看它一副若有所言的样子,似乎在为我俩介绍沿湖的风景,讲述其中的典故。</h3> <h3>  历史上的玄武湖命运多舛,除了经常被迫更换名称之外,湖面忽大忽小时有时无的经历,也非其它湖泊可比。</h3> <h3>  玄武湖是由岩浆侵入体和断层破碎的软弱部位,经过风化剥蚀发展而成的湖盆,最初只是一块因断层作用而形成的沼泽湿地,后因秦始皇命人自钟山北麓劈岩放水,水流至此而渐成湖泊。历史上的湖面要比现在大得多。</h3> <h3>  传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至金陵,几个随从见四周山势峻秀地形险要,就说此地有天子气。秦始皇一听大为不悦,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把王气泄散,并将金陵改为秣陵,湖泊定名为秣陵湖。后又因汉时秣陵都尉蒋子文葬于湖畔,遂名“蒋陵湖”。</h3> <h3>  三国时吴王孙权引水入湖,玄武湖才初具湖泊的形态。当时的玄武湖位于燕雀湖和宫城之北,故又名“后湖”或“北湖”。</h3> <h3>  南朝时,玄武湖进入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从东晋到梁代,玄武湖先后有过昆明湖、饮马塘、练湖、习武湖、练武湖等名称。隋唐以后,玄武湖随着都城的北移,逐渐衰落。传说刘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湖中两次出现“黑龙”,因而更名玄武湖。</h3> <h3>  后湖印月亭,为纪念诗仙李白多次游历玄武湖而建,旁边有其雕像,也是玄武湖一景。</h3> <h3>  玄武湖曾两次遭到浩劫,一次发生在隋文帝时。隋文帝灭了南陈之后,曾下令将南京城夷平,玄武湖就此消失了两百多年。</h3> <h3>  不少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牧、韦庄、李商隐等,都曾面对玄武湖的沧桑巨变而大发感慨。</h3> <h3>  南唐时期,玄武湖一度复兴,以致南唐大臣冯谧贪恋湖中“名目胜境,掩映如画”,而向皇帝提出将湖赠给他为私园的请求,此事因遭到徐玄的阻止才作罢。</h3> <h3>  宋熙宁八年(1075年),宋神宗准奏江宁府尹王安石泄湖得田,却不料从此南京城便开始了遇雨成灾的恶梦——人算不如天算。玄武湖也因此发生第二次浩劫,再度消失了二百多年。直至元大德五年(1301年)和元至正三年(1343年)的两次疏浚,玄武湖才重新出现在金陵的版图上。</h3> <h3>  清初因避康熙帝玄烨名讳,改玄武湖为元武湖。康熙、乾隆南巡时均曾来此游历并留下诗词。</h3><h3> 康熙:淼淼长湖水,春来发绿波。飞鸣下凫雁,朝暮集渔蓑。</h3><h3> 乾隆:太平门外进兰舟,元武湖中撰胜游。款乃渔歌出芦渚,冶怡花影漾沙洲。</h3> <h3>  民国初期,玄武湖沿袭“元武湖公园”并成立了相应的管理处。1928年9月改园名为“五洲公园”。1933年,当时的中央电影厂以玄武湖作为基地,拍摄出当时最新式的有声电影。1934年4月,又改“五洲公园”为“玄武湖园”。</h3> <h3>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玄武湖成了汪伪政权接待日本军政要员的场所。日军可以在园区肆意活动,不顾公园游人众多,时常在园内练兵驰马纵横。</h3> <h3>  1946年5月,蒋介石政府还都南京,玄武湖再次重生。</h3> <h3>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玄武湖也随之逐渐恢复其“金陵明珠”的风采。</h3> <h3>  十年文革内乱,玄武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均遭到空前的破坏,十里长堤3160株观赏树均被连根拔除……。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玄武湖才逐渐恢复原貌。</h3> <h3>  “玄武”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四神之一,是龟与蛇的复合体,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共同代表著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玄武湖就是北湖的意思。</h3> <h3>  沿着湖岸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到了正午时分,忽见眼前一片车水马龙,原来是又一处景观——玄武门。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两江总督端方筹办南洋劝业会,为了增加游览景点,方便游览玄武湖,决定新辟城门通向玄武湖,并将玄武湖辟为“五洲公园”对外开放,后由继任总督张人骏负责,因张人骏籍贯河北丰润,故命名为“丰润门”。</h3> <h3>  1928年(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将丰润门更名为玄武门。1929年(民国十八年),由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先生应邀书写了“玄武门”三字,并沿用至今。1931年(民国二十年),玄武门由单孔券门改建为三孔券门。1984年,南京市人民政府为国庆35周年,在玄武门上加造了城楼。</h3> <h3>  玄武湖,曾经的皇家湖园,非平民可以享用,却引许多平民艳羡。平民的荣华富贵之梦,也许只有通过科考,谋取一官半职,方可实现。</h3> <h3>  而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就位于南京夫子庙东侧的江南贡院。</h3> <h3>  江南贡院始建于1168年(宋乾道四年),清同治年间,江南贡院达到鼎盛。</h3> <h3>  当年的江南贡院,仅考试号舍就有20644间,加上附属建筑数百间,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居全国各省贡院之冠,创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h3> <h3>  从贡院落成到晚清废除科举,江南贡院为国家输送了800余名状元、10万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明清时期全国半数以上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h3> <h3>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从此江南贡院便结束了它的使命。</h3> <h3>  贡院旁的牌坊上标有三元,意喻考生“连中三元”。解元——举人中的第一,会员——贡士中的第一,状元——进士中的第一。应试者经过每年一次县、府、院三个阶段的考试,及格者称为秀才。成绩优良的秀才们经过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中试者称为举人。</h3> <h3>  乡试后翌年在京师举行会试,中试者称为贡士。会试发榜后不久,在宫中举行殿试,由皇帝亲自测问贡士,中试者称为进士,再按成绩分为一、二、三甲,一甲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如此说来,若是三元连中,那便是鲤鱼跃龙门,土鸡变凤凰,大喜欢天。</h3> <h3>  张謇(1853-1926),乃为清末连中三元者,今江苏省海门市常乐镇人。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南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河海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复旦大学、东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的创始人。</h3> <h3>  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h3> <h3>  被废除的科考,如今却以另一种名号复归——近代中国在文化上的折腾,真不是一般地多。</h3> <h3>  也不知有多少考生及其家长,在此地抚今追昔为自己的命运祈祷。</h3> <h3>  南京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与之相配的院落庭园,也是十分惹眼。</h3> <h3>  与贡院紧邻的夫子庙,就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几番兴废,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南京的特色景观区。</h3> <h3>  明清时期的夫子庙,不仅是文教中心,也是东南各省文教建筑群的“大咖”。</h3> <h3>  夫子庙前的秦淮河为泮池,对岸的一面雕有戏珠双龙的红墙,是建于明万历(1575年)年间的大照壁,气势磅礴,全长110米,高10米,为全国照壁之最。</h3> <h3>  六朝时代,南京夫子庙地区已相当繁华。乌衣巷、朱雀街、桃叶渡等处,都是当时高门大族所居。</h3> <h3>  尊经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上下两层各五间,清嘉庆以后曾在此设尊经书院,楼上藏书,楼下讲学。1987年重建的尊经阁高三层,18.7米,重檐丁字脊歇山顶,底层五间,二层、三层均为三间。底层辟为“秦淮彩灯馆”,二层为“秦淮文物古迹陈列室”,三层备有茶座,可供游人休息并眺望夫子庙全景。</h3> <h3>  明代的夫子庙,曾作为国子监科举考场,每每考生云集。周边酒楼、茶馆、小吃遍布,青楼妓院红火。“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h3> <h3>  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又配以秦淮夜市和金陵灯会及风味小吃,引来众多中外游客流连忘返。</h3> <h3>  夫子庙小吃号称中国四大小吃之首,“秦淮八艳”则是其中的头牌,而这“秦淮八艳”中的鸭血馄饨和蟹黄虾仁灌汤包,的确是上佳的美味。“秦淮八艳”本是历史上红遍金陵的八位女子,而今被用作小吃之名以喻秀色可餐,也是醉了——不知我俩点的这是哪两艳,难道是李香君和董小宛?</h3> <h3>  乌衣巷,是中国最古老的巷名,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部队营房所在地。晋代是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住宅区,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想当年乌衣巷门庭若市冠盖云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h3> <h3>  如今的乌衣巷,已然不复昔日豪门士族的觥筹交错,取而代之的是探访王谢华堂的游人。正如唐代刘禹锡所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h3> <h3>  媚香楼,又叫李香君故居或李香君楼。李香君鄙视卖主求荣的侯方域,不弃旧主,不媚新君,宁愿削发入庵,至死也不离南明秦淮,被人们敬为侠士烈女。</h3> <h3>  漫步在风光旖旎的内秦淮河畔,悄悄流淌的河水,静静地滋养着两岸的“秦淮人家”,对于堤外的一片喧嚣则充耳不闻。</h3> <h3>  经过平江桥下,又见李白的雕像。也难怪这位大诗人曾经七次到访金陵,这一带的钟灵毓秀,确实让才子倾情,佳人折腰。</h3><h3>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唤客尝。</h3><h3>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h3><h3>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h3> <h3>  1923年8月,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与友人俞平伯,夏夜泛舟秦淮河,遂写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发表在1924年1月2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2号20周年纪念号上。后被誉为“五四”散文创作的成功典范。</h3> <h3>  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千百年来,秦淮河哺育着古城南京,“锦锈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h3> <h3>  而这条内秦淮河,从东水头至西水关全长4.2公里,沿河两岸有许多豪门世家、权贵官绅聚居,金粉楼台鳞次栉比。</h3> <h3>  夫子庙附近的河房,绮窗丝幛十里珠帘,灯船之盛甲于天下。许多历史掌故风流韵事,都发生在它的身旁,引众多文人骚客吟颂传唱。</h3> <h3>  家喻户晓的唐伯虎,大概在此站立很久了,只为迎候那一见钟情。</h3> <h3>  “秦淮流韵”,是一面新修的历史名人墙,有24位与金陵有非常之缘的人上榜,其中16人为须眉男子,秦始皇、孙权、周处、谢安、王导、王羲之、王献之、刘禹锡、李白、辛弃疾、朱棣、唐伯虎、柳敬亭、石涛、吴敬梓和李渔等。8人是窈窕淑女——“秦淮八艳”,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蔻白门、卞玉京、李香君和董小宛。</h3> <h3>  夜幕降临,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呈现出梦幻般的色彩——这夜景足以让现在的人大饱眼福,却不知李白、唐寅等的在天之灵,见到如此场景,会如何感慨。</h3> <h3>  华灯艳炫壁照,游船流光溢彩,“才子”、“佳人”作秀,歌舞升平秦淮。</h3> <h3>  夜色渐入深沉,彩灯愈发炫目,游人却不见减少。而我俩则游兴已足,遂趁回程高峰未至,乘车返回旅店。</h3> <h3>  原本三天前就预定乘火车卧铺回沈,却因旅游高峰已至,两周内无票可订。正一筹莫展之时,猛然搜到翌日飞沈阳的机票中,居然有几张打六折的!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h3> <h3>  夫子庙的夏夜霓裳,凸显着这里曾经的不凡,南京机场的蓝天白云,绽放出妩媚的笑容,欢迎我俩再来。</h3> <h3>  注:本文的背景音乐,为我儿新近弹奏的肖邦圆舞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