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烈士陵园民兵烈士英名墙揭幕仪式如期举行。除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外,在幕后有一批默默无闻的公益人士奉献着爱心。其中开国将军、西藏军区第一任司令员张国华之女张小康就是其中之一。</p><p><br></p><p>笔者有机会参与仪式全程拍摄,近距离地感受到将军之女对我们壮乡英烈英魂回归的关心,深受感动。</p><p><br></p><p>张小康是《雪域长歌》的作者,她历经八年时间,采访了近百位随其父赴藏的基层指战员(子女或亲属),真实记录了赴藏将士和随军知识分子无私无畏的精神面貌,真实、准确、全面、完整记录了数万将士,克服艰难险阻,分别从西南、西北两个方向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建设西藏的伟大历史进程。</p><p><br></p> <h3><br></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中央电视台对《雪域长歌》的介绍</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播放视频前,请将右上角转动的背景音乐关闭(即点一下)</span></p> <h3><br></h3>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张小康回忆她三岁的姐姐牺牲在进军西藏途中。</span></p><p><br></p><p>张小康讲起《雪域长歌》创作历程: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很动人,我几乎每天都在哭。没有进行过多的文字渲染,只是用平实的语言记录。</p> 张国华将军3岁的女儿难难,是18军进军西藏的第一位牺牲者。 张国华将军的全家福(左1是张小康),跟她姐姐长相很相似。 中印自卫反击战的指挥员就是当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的张国华中将,是我军一次完美的歼灭战,堪称典范。 <p>2017年笔者与战友李晓峰途经位于西藏八宿县境内的天路72拐和怒江天堑。</p> 天路72拐,充分展示了四十多年前,十八军筑路的艰辛和英雄壮举。 <p>因为长期高原工作引发的心脏和血压问题,1972年张国华去世,不满58岁。骨灰空运回北京,周恩来总理亲自到机场迎接。寒风中的周恩来接过张国华的骨灰,伤心得不能自持,潸然泪下:“中央正要重用他的时候,他却过早地走了……</p><p>不久中央召开解决四川问题的工作会议。周恩来询问毛泽东是否接见干部。一般情况,毛泽东总是满足地方干部的愿望,但这次却执意不从,他拍了一下沙发把,神色黯然,许久,叹了一口气:“不见了,再见也见不到张国华了!”领袖痛失爱将悲情可见一斑。</p> 引用罗援将军的话:十八军在我心目中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战旗。 <p><br></p><p>张小康继承了父辈的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关心军队建设,关心烈土亲属,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英名墙的建设和“英魂回家”活动。</p><p><br></p><p>张小康与陈松战友一起,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促使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活动现场,她积极参与布置会场,检查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情况。出主意,想办法,亲自与各有关部门联系,使英名墙揭幕仪式如期举行。</p><p><br></p><p>下面是本人近距离拍摄的张小康几张幕后默默无闻工作的照片,以飨壮乡父老乡亲。</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田阳民兵523名战友战死沙场,其中308名战友遗骨越北,40年后,镌刻有308名烈士英名的那坡烈士陵园民兵烈士英名墙揭幕仪式举行。</span><br></p> <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2019年9月26日,如期举行的那坡烈士民兵烈士英名墙揭幕仪式。</font></h3> 寻找、抚摸亲人的名字 <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幸存的民兵兄弟们也来到了现场。</font></h3> <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张小康(右2)在扎花束。</font></h3> <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在想办法。左起黎人卿、陈松、刘锋、张小康。</font></h3> <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张小康(左2)、陈松(左3)</font></h3> <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刘锋(右1)、张小康(右2)、航拍摄影师(右3)正在商量。</font></h3> <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张小康(右1)与志愿者们在一起</font></h3> 参加英烈墙揭幕仪式的还有参与老山作战的孙超团长(右2)、老山主攻营营长臧雷(右3),战斗英雄王曙光大校(右1现役)等南疆作战老兵。 山河已无恙!今天,向烈士致敬! <h3><br></h3> 年轻鼓手,以壮乡最高礼仪(壮族铜鼓),迎接英魂回家。 <h3>来自壮乡——广西田阳县田州镇东江村壮族铜鼓队员们<br></h3> <h3><br></h3> <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张小康(中)在现场</font></h3> <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张小康(右1)、陈松(右2)与战斗英雄徐良在一起</font></h3> <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在现场奔忙中的张小康(右1)</font></h3> 悲痛欲绝的烈士家属 民兵烈属缅怀在反击战中牺牲的亲人。 <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汗流浃背的张小康与田阳民兵烈属们在一起。</font></h3> 硝烟散尽,战后40年,壮乡烈属终于了却一桩心事:亲人英魂回归故里。 <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民兵烈属送壮族绣球给陈松战友</font></h3> <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民兵烈属送壮族绣球给张小康</font></h3> 壮乡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为烈士英魂回归,付出辛勤劳动的您们。谢谢你们的关爱!<br>三位烈士的妹妹陈彩英(中)与陈松、张小康在一起。 <p><br></p><p>摄影编辑丨廖胜林</p><p>原地空导弹第六团老兵</p><p>历史图片及视频丨来自网络</p><p>时间丨2019年</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