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9年11月20日,是我们在扬州的末尾的一天,也是结束江南行的一天。(扬州从地理位置上说属于江北,但是从人文角度看,称为江南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因此我也将扬州游纳入了江南行的序列)。不知不觉在江南漫游了20多天,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年轻时,梦游江南,“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如今脚踏实地身处江南,面对地域寥廓“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江南,行走起来有时难免心里一片茫然。</p><p class="ql-block"> 20多天的步不停歇的行走,走马观花式的游览,也不过是走了江南的一隅。即使这一隅,也让我们费掉几两屐,积下许多累。人走累了,景看够了,家该回了。</p><p class="ql-block"> 在离开江南前,我们仍然不放过漫游的时机,安步当车,沿着扬州护城外河,边走边看。</p><p class="ql-block"> 走到了瘦西湖对面的一个园子——西园曲水。西园曲水为扬州清代二十四景之一,园名取自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行曲水以流觞”。这里的水道曲折逶迤,两岸树木扶疏,亭阁楼榭点缀其间。虽处闹市,却也动中有静,静而不寂。</p><p class="ql-block"> </p> <h3> 西园曲水是扬州少有的不收费的景点,此时是旅游淡季,游客不多。</h3> <h3> 垂杨下多是本地的老年人在休闲娱乐。</h3> <h3> 水畔的楼台上是老年歌咏队在大合唱。歌声声振林木,响遏行云。</h3> <h3> 扬州老年人有福气,能在这样风光旖旎的园子里闲坐聊天。</h3> <h3> 粉墙围拢的是刚建起的盆景区。</h3> <h3> 曲水畔的曲廊。</h3> <h3> 修禊亭,显然是模拟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 魏 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h3> <h3> 沿着茂树下的蜿蜒曲折的河畔小径,继续前行。</h3> <h3> 偶见一对老夫妇行在我们前面。</h3> <h3> 树下一只流浪小猫目光炯炯地望着我们。</h3> <h3> 漫步走到了冶春茶社。</h3> <h3> 冶春茶社以淮扬细点、小吃为主,如黄桥烧饼、葱油火烧、徽州饼、大煮干丝等品种,选料严格、制法独特,色香味形并重,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深受顾客的喜爱。</h3> <h3> 此处茂林修竹,小桥横跨,碧水盈盈,曲廊回合,情趣盎然。</h3> <h3> 高悬的茶壶,看似没有支撑物。支撑它的木柱隐藏在下注的水流中。</h3> <h3> 冶春茶社楼阁迤逦,规模可观。</h3> <h3> 回顾冶春茶社,绿树丛中房舍俨然。</h3> <h3> 茶社前面即是乾隆下江南的御码头。游船整齐排列,“野渡无人舟自横”。</h3> <h3> 御码头的对面就是天宁寺。</h3> <h3> 天宁寺内大殿后甬道两侧有扬州八怪的塑像。</h3> <h3> 原来扬州八怪之代表人物郑板桥曾经在这个寺内读书并和八怪中的李鱓于此处交友。天宁寺是当年扬州八怪重要的活动场地。</h3> <h3> 巍峨庙殿里展示着扬州八怪的作品。</h3> <h3> 郑板桥纪念馆就设在天宁寺里。</h3><h3>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h3><h3>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h3> <h3> 庭院内,翠竹簇拥着的郑板桥浮雕像。</h3> <h3> 骑驴下乡的板桥塑像。</h3> <h3> 纪念馆不大,前后只有两楹小屋。</h3> <h3> 这是郑板桥官居知县时下乡披戴的斗笠和蓑衣。</h3><h3>郑板桥为政清廉,关心百姓疾苦。他曾有诗道:</h3><h3>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h3><h3>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h3> <h3> 郑板桥的画,多以竹、石、兰为题材,他的一幅幽兰图题诗为:</h3><h3> 转过青山又一山,幽兰藏躲路迴环。</h3><h3> 众香国里谁能到,容我书呆屋半间。</h3> <h3> 这幅竹子图题诗为: </h3><h3> 小苑茅屋近郭门,科头竟日拥山尊。</h3><h3> 夜来叶上萧萧雨,窗外新栽竹数根。</h3> <h3> 郑板桥的墨迹对联:</h3><h3> 草因地暖春先翠,燕为花忙昏不归。</h3> <h3> 郑板桥的书法对联:</h3><h3> 藏书古鼎良朋百年相伴,</h3><h3> 美酒名花皓月四季皆春。</h3> <h3> 从天宁寺出来,沿着扬州护城外河继续前行。走到一处,见标牌上写有“中国玉器博物馆”的字样,赶紧趋前看看。</h3><h3> 谁知所谓的“中国玉器博物馆”,实际上不过是扬州玉雕厂的产品展销厅。</h3> <h3> 一个厂子的展销厅居然挂上了以“中国”为名头的牌子,好大的口气,底气何来?</h3><h3> 原来扬州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唐代的扬州玉器工艺达到新高峰,宋代扬州玉雕出现了镂雕和练条技艺。清代乾隆年间扬州玉雕进入全盛时期,1840年后,扬州琢玉行业逐年衰弱。20世纪50年代,扬州玉器厂成立,扬州玉雕技艺重新得到传承。 扬州玉雕将阴线刻、深浅浮雕、立体圆雕和镂空雕等多种技法融为一体,形成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特点,具有秀丽典雅、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h3><h3> 2006年5月20日,扬州玉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3> <h3> 用新疆最好的玉料籽玉雕成的链瓶。一整块石头被雕刻成玲珑剔透的链条和精美绝伦的花瓶,可以想见得费多少功夫!</h3> <h3> 这些价值连城的籽玉链瓶,恐怕只有家存万金的贪官买得起。唐代时兴牡丹,白居易曾经在牡丹花前长叹道: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如今见到这精美绝伦的玉器,不知该做如何的感叹。</h3> <h3> 瑞兽链瓶。</h3> <h3> 罗汉山子。</h3> <h3> 白玉籽料的《戏鹦鹉》。</h3> <h3> 碧玉山子。</h3> <h3> 翡翠料的四季花瓶。</h3> <h3> 从扬州玉雕厂走出不远就是纪念抗清的民族英雄史可法的纪念馆。</h3> <h3> 同杭州的岳王庙一样,史公祠也是庄严肃穆,古木森森。说来也挺有趣,两位民族英雄抗击的是同一个民族:宋代的金人,明代的女真,如今的满族。不过,如今满族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成为大家庭的重要成员。</h3><h3> 历史毕竟是历史,英雄到底还是英雄。作为抵御外族侵略的民族英雄其事迹永垂青史,其精神流芳百世。</h3> <h3> 祠庙堂中史公的塑像,头顶双翅乌纱帽,一副明代文官模样。匾额为“气壮山河”。岳王庙大殿的匾额为“还我河山”。故国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河是祖国的躯体,爱国者当是躯体上的灵魂。</h3> <h3> 梅花岭上的史公墓。据说只是史可法的衣冠冢。</h3> <h3> 纪念史公的祠堂。门上楹柱的对联为:</h3><h3> 一代兴亡关气数,千秋庙貌傍江山。</h3> <h3> 史公祠也是花木葱茏的江南园林。</h3> <h3> 史可法抗击清兵的大炮。</h3> <h3> 史可法当年佩带的玉带。</h3> <h3> 史可法草书为明代诗人黄佐诗:</h3><h3> 拔剑起舞临高台,</h3><h3> 北斗插地银河回。</h3><h3> 长空赠我以明月,</h3><h3> 天下知心惟酒杯。</h3> <h3> 从史公祠出来,一路向前。来到了运河边古渡口的东关街。</h3><h3> 这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h3><h3> 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陆陈行(粮食加工业如烧酒、碾米、磨面、磨粉、榨油、熬糖等)、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h3><h3> 近几年,扬州对这条老街进行了改造,努力恢复东关老街的繁荣旧貌。</h3> <h3> 从东关城门向里看去,可见市井人流熙攘。</h3> <h3> 游客中不乏外国人。</h3> <h3> 泥人店前的泥人累若危卵。</h3> <h3> 卖扬州特产的店铺比比皆是。</h3> <h3> 这里可能是一家民居旅店。</h3> <h3>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居然成了商家的招牌。</h3> <h3> 银器坊。</h3> <h3> 明天就回北京了,见了“北京爆肚”的招牌,勾起思乡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