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呓语——作者:冯国珠

如风

<h1>仲秋时节,天高气爽,芦花怒放,苇海飘香。苇塘似海,临风弄潮,苇浪滾滚,苇叶互相撞击声,沙沙作响。我在大苇塘深处跋渉,迷失了方位,不知路在何方,只好以两条臂膀作浆,左右划开挡着视线的芦苇,一步一步地摸索着前进,走着走着,眼前出现一栋两层红色小楼,座北朝南,中间开门,门眉上方牌匾横写着黑色楷书:“<b>盘锦东郭芦苇博物舘</b>”九个大字。</h1> <h3>我走进去一看,原来是一座采用声光电技术形式的博物舘,依照顺序参观的陳列品有:盘锦苇塘简介,讲述体文字,配以声光;航拍的苇塘春、夏、秋、冬的四季大图,配有相应诗文《芦苇四时咏》;芦苇概述,从生态、气象、环保、经济、人文等学科上考量,芦苇既是生态物质资源,也是历史自然景观;解放前、后的苇塘铺收割工房的巨幅照片及其说明文字;实物有割芦苇用的镰刀、推刀和割灌机及文字说明;有结苇梱用的拍子、架子、杠子、绕子、稻草绳子和别棍儿﹝狗﹞及其各自功能简介;有运苇子的马车和驳船行进中的录像;</h3> <p class="ql-block">有一列小火车﹝车头﹞停在两节铁轨上,牵引三节“轱辘马”,上边有两捆芦苇和用芦苇造出的一大捆圆柱状的凸版纸;接下来是资料室,内有介绍苇塘、芦苇的图表、文字和弘扬苇文化的文艺作品;最后听的是音像光盘播放的苇乡之歌——《苇塘春光曲》,歌唱苇塘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突然,二楼传来阵阵掌声,我循声上楼,站在侧门囗向大会场望去,只见台上两侧挂着红布地、金黄字的大条幅,左边是:盘锦湿地忆旧游;右边是:苇海泛舟几度秋。正上方会标:庆祝盘锦东郭芦苇博物舘开舘。主席台正前方设立个大讲台,在主席台上前排就座的人我都不认识,从名牌上看是市、区、苇场领导和国家暨省文管部门的负责人;第二排的人我都认识,只听主持人高声介绍说:出席今天大会的还有老领导:原金城造纸厂厂長,后省轻工厅副厅長,老红军刘国保、原东北轻工业管理局营囗造纸厂副厂長兼盘山苇田办事处主任秦德金、原国家一轻部造纸局局長李人凤、原一轻部造纸芦苇工业公司经理刘其武、原轻工部盘锦苇场场長梁福庭、原中共锦州市委委员,锦州棉纺厂党委书记,后为东郭苇场欢喜岭分场副主任老八路刘雪申。台下有三十多排座位,每排约坐二十人,两边是过道。只见主特人转身面向台下说道:第一排中间座位上是东郭苇场首任场長,后调任盘锦地区和营口市芦苇管理局副局長冯国珍,其左右两侧分别是:部分先后担任过东郭苇场﹛党政工青妇﹜场一级领导职务的郝春山、王岚、肖杰、齐广纯、鄔振林、谷安常、张善礼、张庆臣、张兴德、翟瑞和、张朝忱、赵光宇、安桂攀、冯德权、张国诚、杨昕;刘凤亭、柴枫、张守政、刘书阁、苗维成、吳荣春、兰润田、张启发、安桂文、王克志、贺广才、关英梅、夏为中、孙绍河、袁永权、徐德珍、王仁生、刘博庸﹝知青﹞、王秀琴﹝知青﹞、陈丽华﹝知青﹞、刘启、金汉权、周桂林、金子魁、刘伟、乔玉江、王春志、裴玉清。主持人提高了声调继续介绍说:下面是一九四八年以来,曾经为盘锦苇塘和东郭苇场建设操过心、出过力的三代芦苇人的代表:赵庚昹、李同宽、冯万阳、罗盛云、王维礼、李子岐、王惠文、贾伟臣、王树声、王卓晨;梁浩文、张德生、張乃庚、佟九林、苏盛联、李友竹、胡启纯、关守义、王凤权、杨广林、孙绍忠、孙少勤、孙绍海,边守先、张喜彬、李佰仲、张庭荣、孙明义、冯国瑞、韓兆信、韩日光、兰润亭、许连山、贾本林、张志忠、安桂树、岳尊岩、李盼林、张文林、李全祯、王立云、周凤宝、信德祥、蔡景元、宋日新、王云鹏、卢振山。岳云忠、王贵福、孙宝义、王凯、王洪来、杨明宙、朱英、王文吉、王海忱、李宝金、刘国琴、岳振华、李春复、康惠凤、徐德信、常刚、常志、张竹林、孙瑞田、张灵春、卢守业、郑玉明、张廷祥、张全五、么成发、凌立志、李树祥、宋有林、李国荣、任明信、罗锦文、王国祥、周凤同、张振庭、石德玉、王明德,刘林,刘继有、王德山、刘国忠、张春臣、王国栋、刘向勤、周永泉、张树枝、王殿有、袁广林、彭殿富、王桂玉、张志辉﹝知青﹞、陈金鹏﹙知青﹚、马万友﹙知青﹚、朱光﹙知青﹚、蒋颂杰﹝知青﹞、趙淑春﹙知青﹚、曹佩华(知青)、马靖(知青)、周启云﹙知青﹚、郑素芬﹝知青﹞、徐丽﹝知青﹞、谢玉岩﹙知青﹚、王玉林﹙知青)、李世毅﹝知青﹞、戴长江﹝知青﹞、王丽〔知青〕、唐明达〔知青〕、王立文(知青后带青人)、鲁东湧(知青)、刘力生〔知青〕、李桂森〔知青〕、李亚东〔知青〕、陈乃伟〔知青〕、佟健〔知青〕、吴太邦〔知青〕、金刚〔知青〕、黄桂荣〔知青〕、刘喜君〔知青〕、崔书贤〔知青〕、蔡菊茹〔知青〕、吴长明〔知青〕、陈安宪〔知青〕、王家辉〔知青〕、杨习群〔知青〕、张向党〔知青〕、于诗健〔知青〕、李正福、李福生、张香滿、安桂婵、杨宗正、宋海山、金士凡、史跃忠、李宝田、王殿余、冯国瑛、马福阳、任明成、谷素芬、刘淑琴、张乃萍、张显民、赵永芬、杨宗华、周承华、马荣軍、史跃春、周凤贵、李宝林、孙树林、王希林、王立江、王立纯、冯德生、冯德輝、金世和、李秉成、呂孝华、肖玉金、孙树忱、李春郊、郝玉伟、李先兴、齐守志、祁宝庄、陈生年、韓铁志、陈玉山、刘向群、刘德林、董树生、傅玉琢﹝知青﹞、彭举﹝知青﹞、邹德琛﹝知青﹞、王宝军〔知青〕、姚润田﹙知青﹚、张灵春、杨宗祥、张显柱、刘凤玉、张树林、张秀林、郝玉洁、杨桂芝、吴孝凤、王桂新、张乃茹、孟庆霞、卢素芬、张世伟、蔡洪军、史宝良、李全玉、姜少奇、马力、王立全、冯素华、张乃军、王桂复、胡学良、乔庆民、常兴滿、张世伟、孙德超、安福強、张涛、李陶、王洪志、王舞忱、金文才、宋扬、冯德威、李喜春、王元九、齐庆祝……</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是相关领导讲话,他们分别讲了建立芦苇博物舘的意义目的、建舘过程、管好用好博物舘的要求。来宾讲话,台上来宾年亊已高,不拟讲话;台下代表人员众多,不便讲话;主持人突然发现我站在侧门囗,随即大声宣佈说:请东郭苇场原党委书记冯国珠同志讲话!台上愕然,台下一阵掌声!我急忙站在原地摆手示意谢绝;台下再次响起热烈掌声,却之不恭,只好勉为其难了。我快步拾阶而上,向台上领导们敬了个举手礼,转过身来向台下人群深深地鞠了一躬,略作停顿,我说: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芦苇战线上的同事们:大家好!一代人是多少年?如果用“四代百年”计算,今天是我们芦苇人三代同堂的盛会!我刚才仔细地参观了芦苇博物舘,一言以蔽之:好!我要感谢市、区和苇场领导,在芦苇企业负债经营的困境中建立芦苇博物舘、决定召开今天的开舘庆祝大会。我要赞美盘锦东郭芦苇博物舘:</p> <h1><b>芦苇博物馆,它承载着盘锦苇塘的前世今生,唤起人们渐行渐远的苇塘记忆。</b>诚如所知,清.嘉庆到光绪的一百多年间,渤海辽东湾顶部陸地连年受大洪水冲击,泥沙俱下,河淤海退,在今辽河下游两岸形成了若干块滩涂。到清末民初,滩涂连片,芦苇丛生。军阀地主“跑马佔荒” 、魯冀移民辗转迁来,辽河下游两岸始有人烟。一九三一年“九.一八” 日本侵佔东北,建立伪滿洲国,大肆掠夺今辽河下游两岸的芦苇资源,在盘山设立“康德公司”強佔苇田48万亩;王子株式会社在东郭设立“巴雷部” 强佔 苇田22万亩;修建一条自金城经东郭到流子沟長九十华里的窄軌铁路;在营口、金城建立造纸厂,芦苇製浆后海运日本精加工。一九四五年“八.一五”日本投降了,国民党接管造纸厂,成立辽宁纸浆有限公司,苇塘经营管理,三年无所作为。一九四八年二月盘山解放。六月,原东北轻工业管理局营口造纸厂派副厂长秦德金带队组建盘山苇田办亊处,设立万金滩等五个分处,管理辽河下游入海口两岸苇田。在此后的六十多年里,盘錦苇塘曾发展到一百五十万亩,后因工、农业生产用地減至一百二十万亩,年产芦苇五十万吨,形成了东郭、羊圈子、赵圈河、辽滨四个苇场。苇场隶属关系多变,时而归中央,时而归地方;时而归盘山,时而归锦县;时而归农囗,时而归工囗;时而纯企业,时而政企合一。东郭苇场近七十年的沿革,变更了十九次主管单位。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宗旨都是为了扩大苇田面积,提高苇田单产,增加芦苇总量,为国计民生做出盘锦芦苇人应有的贡献,让苇场人民生活得更好。</h1><h3></h3> <p><b>芦苇博物館,它记忆了三代芦苇人的光荣与梦想,展示了芦苇收割期农民工的辛劳与期翼</b>。盘锦苇塘,我生于斯,長于斯,工作于斯,对东郭苇场比较熟悉。一九四八年后,经历了营囗造纸厂盘山苇田办事处万金滩分处、盘锦苇场东郭分处、盘锦苇场第四生产股、盘锦苇场第二分场,一九五六年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东郭苇场,为国有国营的县级造纸芦苇工业原料企业。解放初期,有首民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当年,东郭苇场第一代芦苇人,就是唱着这首歌,热火朝天的开拓创业,大搞苇田基本建设,围滩造田,栽苇根、踩苇花,扩大苇塘面积;拦河筑坝,提绕阳河、大凌河水灌溉,提高苇田单产;建两座变电所、五座抽水站,配套路桥涵闸,修建上下水线大坝和田间工程;实行科学育苇,加強企业管理,制定并执行《芦苇割运垜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规格标准》。每年秋冬芦苇收刈期,有辽西五市县暨内蒙敖汉旗计一万余人,一千多台大马车,顶风冒雪在严寒中奋战四十天完成芦苇的割、运、垛任务。时至一九六八年东郭苇场育苇面积达33万亩,年产芦苇近十万吨,为后来的盘锦芦苇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文革”中,苇场干部职工受到迫害,有些同志受尽肉体摧残和精神折磨,有的同志被迫害致死致残。“文革”后,广大职工干部不改初衷,擦干眼泪,擦去被泼在身上污泥脏水,又全身心地投入改革创新中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苇场党委大力拨乱反正,全面落实党的政策;整顿企业管理,实行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制定苇田十年发展规划,发展多种经营;改造中低产苇田,苇塘育苇面积达5O万亩,年产芦苇十六万吨,创芦苇产量、产值、利税历史最好水平。</p> <h1><b>芦苇博物馆,它昭示了苇塘的宏伟蓝</b><b>图,予示着苇场的明天会更美好</b>。无庸讳言,东郭苇场目前负债经营,职工收入低,生活有困难。究其原因,客观上,经济全球化,加入WTO,进口纸张物美价廉,国产纸无竞争力;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歩,无紙办公、电子书籍,用纸量減少。国内紙业不景气,直接导致芦苇滞销,苇价走低,苇场负债经营。主观上,苇场没有充分利用土地、苇塘、滩涂和水面资源,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业,改革不到位,苇场没有后续产业;某个时期以来,苇场个别领导人的心思,不在发展芦苇事业上,他们以改革之名,行权利输送之实。贪腐成风,物极必反。“败絮追风随尘去,宿茎蓄芳待翌年”。通过科技兴企,芦苇深加工,拉長产业链条,提高芦苇附加值,加速芦苇业由资源型向效益型转变。在筑梦路上,我们要传承第一代芦苇人,以塘舖为家,以苇塘作战场的艰苦奋斗光荣传统,苇场的明天必将更美好!</h1><h3></h3> <p>掌声雷动,惊醒残梦。一梦醒来,人去楼空;辗转反侧,思绪悠悠。我起身立于窗前,遥望盘锦,黙黙祝愿:苇塘長存,苇业永续,芦苇人一生幸福。</p><p>苇海泛舟人—— 八旬翁 冯国珠丙申正月初稿丁酉正月定稿于沈阳。【作者注:文中人名着黑体字者皆己仙逝多年矣!】</p> <p>后 记</p><p>茫茫苇海泛舟,悠悠岁月留痕。说梦话,寄真情,再现八十年间芦苇人。亦真亦幻说苇塘苇场的前世与今生,亦庒亦谐讲芦苇人的光荣与梦想。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三代芦苇人为苇塘苇场建设付出了劳动,做出了牺性,赢得了生存和发展。当代芦苇人要继往开来,应知盘锦苇塘的历史,东郭苇场的沿革,以敬畏之心,缅怀前人;以期望之情,勉励后人,与时俱进,好自为之。</p><p>物换星移寻常事,中秋时节赏芦花。</p><p> 冯国珠丁酉正月于沈阳阳光100居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