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油画感言</p><p> 我喜欢大师们的作品,如达芬奇,丢勒,德拉克罗瓦,柯罗,列宾,列维坦……等,但我没有模仿他们的技法,而是努力学习他们对自然的认知理念、主题的表达方式;学习如何用自己的思维去表达对大自然的情感。我常常带上画具遍走周边的山山水水,用画笔来舒发我对大自然的感悟,表达最为真实的自我。而面对景物,主观的表述又是那么的被动,因我往往会触景生情,会把某种心酸的,浪漫的或荒谬的施加于自己的画面上,而这些,又让我很纠结……。渐渐地,我在摸索中不断找寻自我,用自己的视角、判断来思考现实中的景物,一切都顺着自然中的景物去表达我的感受。</p><p> </p><p> 2020年夏.夜雨 冯志勇</p><p><br></p><p><br></p><p>读评</p><p> 作者的画语:“面对景物,主观的表述是那么被动,因我往往会触景生情,会把某种心酸的、浪漫的或荒谬的施加于自己的画面上,而这些,又让我很纠结…….”</p><p> 触景生情,正是人与自然最朴素的交流,而一个画家,则可以把这种交流再升华到礼赞生命的伟大。一切的生灵的生存都充满了挣扎的心酸,以及再看到朝阳的浪漫和喜悦,这何尝不是一种荒谬的纠缠?正因如此,《老子》把“慈”提到道家“三宝”之首,基督教用“爱”作为教义的核心,儒家将“仁”设定为道德的基石。</p><p> 读画家的画,体会到沉默厚重的《山里人家》,寂静广阔的《潮的岁月》,《河边小路》与《冬日橡胶林》中生机盎然、肆意挥舞的枝条沐浴着阳光,《寂》与《晴朗的天空》里,那万千年来不曾停息的浪潮还是节奏如一地亲吻着岸边的细沙。这些作品笔触细腻,构图平稳,色调冷静和谐,整个画面安静里透着律动,或许是作者对景物引发心酸的情绪,反映到画面里弥漫着“慈”与“爱”气氛。</p><p> 美学家约翰.罗斯金认为:“创作的过程绝非简单的被动的感官接受,而是凝聚着热烈主观情感与贲张生命力,并且涉及道德感知运用的复杂改造过程”。创作者应该具备敏锐的“道德知觉”的精神状态。</p><p> 从另外的一些作品看到画家的“道德知觉”并非是平静的单一,而是有多种方式以对应复杂而矛盾的情绪。《烈日下》、《云涌》、《海角》几张作品色块大胆果决,视觉冲击强烈。《石头小溪》、《珍珠湾》则颜色浓郁,层次丰富。《阳光下的房子》、《农村小景》、《海风》表现得笔触轻松活泼,节奏明快。如果说前述的作品体现了生命的沉静与辛酸,这些作品则都表现了生命的张力以及生存的喜悦。</p><p> 自然与生命虽然不尽完美,但是画家笔下这种生命力的绽放、和通过与自然交感而产生道德修养的升华,正是推动人自身的神性、佛性或者叫仁慈得到彰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和读者都得到了大自然馈赠的精神洗礼。</p><p> </p><p> 二O二O年夏 梁根宜</p> <p>《海滩》规格60X40布上油画</p> <p>《农村小景》规格50X36 板上油画</p> <p>《阳光下的房子》规格60╳40 板上油息</p> <p>《海角》规格40X36 板上油画</p> <p>《海风》规格50X35 板上油画</p> <p>《烈日下》规格60X40 板上油画</p> <p>《石头小溪》规格55X40 板上油画</p> <p>《河岸上的标尺》 规格60X50 布上油画</p> <p>《南方梅林》规格60X50 布上油画</p> <p>《夕阳下的小房子》规格27X39 布上油画</p> <p>《珍珠湾》 规格60X45 板上油画</p> <p>《山里的晒谷场》规格60X40 板上油画</p> <p>《 山路 》规格35X55 板上油画</p> <p>《云涌》规格60X45 板上油画</p> <p>《山溪》规格27X39 布上油画</p> <p>《海边的歌》 规格50X40 布上油画</p> <p>《养殖户》规格50X40 板上油画 </p> <p>《河畔小路》规格55X35 板上油画</p> <p>《秋色》规格50X40 布上油画</p> <p>《坡上风景》规格50X40 板上油画</p> <p>《岸边小房》规格60X40 板上油画</p> <p>《晴朗的天空》规格50X40 板上油画</p> <p>《寂》规格55X35 板上油画</p> <p>《旧日念想》规格50X40 板上油画</p> <p>《冬日橡胶林》规格50X40 板上油画</p> <p>《河边小路》规格60X40 板上油画</p> <p>《红衣女》规格60X40 板上油画</p> <p>《留名榜》规格60X40 板上油画</p> <p>《头像速写》规格55X35 板上油画</p> <p>《闸口》创作 规格35X120 板上油画</p> <p>《山里人家》创作 规格35X120 布上油画</p> <p>《潮的岁月》创作 规格45X120 板上油画</p> <p>《下一笔》创作 规格85X115 布上油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