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将”四人行,情满大山里

野蔷薇

<p><b>“干将”四人行,情满大山里</b></p><p>—<i>记来自汨罗的四位支教老师</i></p><p><br></p><p><i></i></p><p>&nbsp;&nbsp;&nbsp;2019年金秋,来自汨罗市的四位优秀志愿者胡爱良老师、黄必聪老师、黎建文老师和李胜桃老师,不辞山高水远,支援我们金溪学校的教学工作,久旱的山区迎来了甘霖,没有隆重的排场和灿烂的鲜花,他们就这样带着自信与坚定,轻轻地走进了我们的校园。</p><p>&nbsp;&nbsp;&nbsp;他们一行带来的,不仅是通过在各自岗位上的坚守,洒下对我校教学工作支持的及时雨,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带来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跟我校教师共享,他们用赤诚的爱心,滋润着这些大山里的孩子。</p><p><br></p><p><b>不顾病痛,坚忍支教</b></p><p><br></p><p>&nbsp;&nbsp;&nbsp;胡爱良老师是四位支教老师中唯一的女同志,从走进校园到分配班级工作,她在服从安排中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到基础相对落后的班级去。</p><p>胡老师是汨罗市罗城学校的英语教师,与从前带班重点中学优秀班级的学生相比,我们学校这群山里孩子会不会服从她的管教?因为英语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功课?许多连汉语基础都不怎么好的学生又如何来看待和接受一门完全陌生的语言课程呢?胡老师以她丰富的教学经验,打消了学校和家长们的疑虑,在示范课上,她用熟稔的引导方法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循序渐进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同时以优美的板书和纯正的发音给我校的英语老师做了一次生动的报告。很快,她成功培养了学生对英语这门陌生课程的浓厚兴趣,在她所带领的班上掀起了英语学习热潮。</p><p>&nbsp;&nbsp;&nbsp;胡老师亲切的教学风格不但备受学生欢迎,而且在教职员工中,她以阳光乐观的精神和能量满格的状态广受好评。就是这样一个在日常工作中从来不露出一丝倦色的老师,谁又能想到她是一个身患多种疾病的三级高危病人!从2015年被查出身患13种疾病至今,还在康复期内的她今年暑假又因为肾积水而接受了手术治疗,为了响应支教工作,她请求医院在八月拔除了本应十月份才能拔除的体内DJ管,用她自己的话来说:“生活是一面镜子,我以不屈之心对它,它必回报我以微笑。”</p><p>&nbsp;&nbsp;“2015年我就申请了参加支教工作,当时由于突发胰腺炎被查出患有脓毒性败血症而住院。今天总算完成了这个心愿!对于金溪学校,我想说抱歉我来迟了,但是,我很高兴终于来了。”记得胡老师在秋日阳光下说着这些话的时候,笑容如山上的向阳花。</p> <p><b>着意长远,科研支教</b></p><p><br></p><p>&nbsp;&nbsp;&nbsp; 黄必聪老师低调谦和,长期担任班主任和行政管理工作,各方面都是一把好手。</p><p>&nbsp;&nbsp;&nbsp;&nbsp;黄老师常说:“支教的时间有限,支教的影响可以无限。”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开学第一天,来不及一一熟悉同事&nbsp;他就风风火火地多方了解班级情况,还主动找教导处查找往年的期末考卷。为了让学生爱上学习,他认真备课,精心制作课件。住他隔壁的老师说,为了课堂的一个细节,他很多时候要打磨到十二点。黄老师上课热情大方,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收放自如,总能深入浅出地带领学生们领略汉语文化的博大和精美。一次示范课后,胡小铭校长发出感叹:“听黄老师上课真的是一种享受!这也让我感受了他高度的专业和敬业素养!”其他听课老师纷纷表示:“黄老师讲课环环相扣,丝丝入理,每一个课堂环节都恰到好处,我们一定好好学习!”所以,只要是黄老师有公开课,大家总会想着法子去听——甚至连他评其他老师的课也不会错过。更可喜的是,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年青教师多次主动和他下山到镇上、县城参加教研活动。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黄老师使出浑身解数,除了用生动的课堂教学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外,对待学生的作业上也是一丝不苟,有错必纠,每次都是孩子们先用用红笔更正,黄老师再及时批阅评讲。针对班级后进面大的特点,他不但课余时间找来学生单独讲解,还在班上发展出一套“生教生”的合作学习办法:自主组团,制定目标,打出口号,明确对手,互帮互助,定期总结。邹艳等许多同学都反映,这学期大家学习语文的劲头和信心都更足了。</p><p>&nbsp;&nbsp;&nbsp;&nbsp;黄老师就是这样兢兢业业,没有一丝懈怠地工作着,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科研的踏实践行,引领着我校教师不断进步,也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和人生。</p> <p><b>关心学生,爱心支教</b></p><p><br></p><p>&nbsp;&nbsp;&nbsp;黎建文老师,大家称呼他“暖男”。在我校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他通过教导处分析该班上学期未考试成绩,发现学困生面积在四成以上,情况令人担忧。黎老师暗下决心:一定要扭转这种局面,让本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整体提高。</p><p>开学初,黎老师除了抓好课堂教学工作,还向家长及其他科任老师来了解班上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并细致地做好总结笔记:一是家庭原因,如单亲或父母常年不在家等;二是自身原因,如学习兴趣不浓,习惯不好,方法欠佳,接受能力差等;三是理解障碍,从上学期的语文科目学困生了解到许多学生的字词基础不好,导致在数学学习中存在障碍;四是教师原因,如教学方法及策略不当,责任心不强等。</p><p>&nbsp;&nbsp;&nbsp;黎老师在开学第一周就根据名单制定了学困生辅导计划。先是在班上召开思想动员会,点拨方法,提出具体学习要求,并参与学生的座位编排,让学困生和中、优生同桌,实行多层次互质搭配,使学困生在课堂上能及时受到中、优生的帮助,给他们树立信心。</p><p>&nbsp;&nbsp;&nbsp;他经常不定期对学困生进行家访,发现有作业异常现象,就会抽空走访,了解情况并予指导。他还协助语文老师一起抓学生字词的识记工作,以化解学生的理解障碍关。</p><p>&nbsp;&nbsp;&nbsp;&nbsp;常听他建议青年教师根据学生成绩对全班的优等生和学困生进行一对一组合,明确帮扶内容,制定帮扶措施,提出帮扶要求,这种结对帮扶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p><p>&nbsp;&nbsp; &nbsp;他还分享自己对学困生进行查漏补缺的方法:利用下课和早午自习分别辅导,甚至周末都会家访学生面对面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巩固知识点。</p><p>黎老师很善于发掘学困生的优点,对他们及时鼓励,他们在作业和测验中有所进步,便在班上大张旗鼓地表扬和颁发奖品,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p> <p><b>不辞辛劳,勤勉支教</b></p><p><br></p><p>&nbsp;&nbsp;&nbsp;四位支教老师中,年龄最大的是李胜桃老师,大家亲切称他“老李”。作为这一个支教团队的领队,李老师肩膀上的责任无疑是十分重大的,他笑称自己是“老骆驼”,并且也是用“敬业勤勉”的态度,实实在在地践行着汨罗人的骆驼精神。</p><p>优秀的领导经验,让李老师在教学工作之余还积极参加学校教学工作建设,为青年教师传授自己先进的教学经验,指导青年教师备课、上课,耐心帮扶指引,在指导中直言不讳,在方法上鼓励有加,我校老师在通过和李老师的交流后,都由衷感叹李老师的耐心、细心和独具匠心,而李老师自己也说:“教师又叫做教书匠,教育工作离不开工匠精神。”厚重的镜片后,李老师眼神里透露出来的也是他的醇厚稳重。</p><p>&nbsp;&nbsp;&nbsp;除了担任学校安排的教学工作,李老师还要负责照顾支教小组老师的工作与生活情况,跟组织联系和汇报工作、组织支教老师交流分享支教经验,甚至备粮买药、烧水做菜、为每位学生生日备礼物等,他都一手操持,事必躬亲。</p><p>&nbsp;&nbsp;&nbsp;&nbsp;李老师在讲台上是教学一线的指挥官,穿针引线,解题拆招;在校园里又是一个园丁,一处水洼只要落在他眼里,他就会默默动手填平,一纸垃圾只要他看到就动手处理好;放学后则变身为支教老师团队的保姆,大到搬一床一柜,小到钉一颗钉子,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让其他老师可以安心于教学工作而没有后顾之忧。</p> <p>&nbsp;&nbsp;&nbsp;&nbsp;这四位老师自诩为“四人帮”,在金溪学校近一个学期的工作和生活里,他们从容面对和解决各种困难,比如山里经常遭遇停水、停电或断网带来的不便,但是他们都能坦然面对,仿佛从踏入山里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成为了一个纯粹的乡村教师,适应了这里的各种艰苦条件。这种迅速融入当地环境的作风,不但令我们本地教师肃然起敬,也使他们赢得了家长们的广泛好评,从原来担心孩子们在学校不服从管理、不遵守纪律、不爱学习,到惊喜地发现他们的孩子变得懂礼貌、讲卫生和能够自主学习,家长们在几位支教老师家访的时候,都乐不可支地摇着老师们的手,用淳朴的笑容来表达心里的感谢。</p><p>&nbsp;&nbsp;&nbsp;四位可爱的教师在工作中也常以善意的玩笑来互相调侃,甚至在讨论某些课题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案时进行激烈的辩论,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在工作目标上的团结一致,在学校的一切集体活动中,他们总是能迅速抱团,同心协力地完成各项任务。</p><p>&nbsp;&nbsp;&nbsp;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四人帮”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不仅是因为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来到金溪支持我们学校的工作,也不仅是因为他们扎实的业务功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还因为我们都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追求,让我们的心跳,始终保持在同一频率上。</p> <p>撰稿:新化县槎溪镇金溪学校&nbsp;&nbsp;曾展翅</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20.01.01</p> <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