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伦堂姚氏宗祠今安在?

敦伦堂书法工作室

<h3>听父辈言,姚姓之鼻祖乃是舜帝也。姚姓, 源于舜帝姚重华,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姚氏正宗。南宋的《通志·氏族略》记载:“姚姓,虞之姓也,虞帝生于姚墟,故因生以为姓” ,舜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即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帝后裔姚氏发达,向南开拓,分脉形成多支。其中有一支为中坑源、璜田姚氏宗族落户于徽州府深渡镇。并在深渡的中坑源为中心地设有中坑源、璜田姚氏宗族祠堂,祠堂名称是“敦伦堂”。敦伦堂的"敦伦"二字含义是:“敦”字意谓勉励;“伦”字谓伦常。敦睦人伦,每一个人到这个世间来都有自己的责任,有自己的任务,这叫“敦伦”,人伦、本分如此,要去做。要知道这些事情是过去的因缘和合,产生了这个果报的现象,尽到自己的本分。这些都是受朱熹理学思想影响颇深的缘故!<br></h3><h3>从“敦伦堂”宗祠遗存的族谱记载中的排辈份字中就能很清晰地看到朱熹理学的影子。</h3><h3>“ 守德宗启文,泰兆国象正,</h3><h3> 大景明和顺, 宏开衍盛祥。″</h3><h3>璜田姚氏有详细记载的族谱祖先起始者为诗文排字辈的第五代,十七世祖“文”字辈的元寿公,从中坑源迁来街源姚家坦落脚。后有第六代,十八世祖的“泰”字辈的松祥公迁到下泽。再有第七代,十九世祖的“兆”字辈的兆进公迁入璜田,视为璜田姚氏的祖先。其兄弟兆奎公迁去浙江开化马金(地址不详)。第八代,二十世祖的“国”字辈的三兄弟,国财公、国禄公和国越公迁往上江姚家。到了第九代,二十一世祖的"象"字辈时,姚家人丁兴旺,象真公、象法公、象烈公、象桂公和象武公五兄弟。从现在我们这两代来说,如姚明秋(配偶胡银花)一家英枝、和荣、和峰、和培、慧娟他们是象真公一脉的。景路、木根、明越、明盛他们是象武公一脉的。明刚却是象桂公一脉的。都是老大国财公这一脉传承下来的。其时我宗亲兄弟四海一脉便是国禄公一支的。而国越公一脉后迁往天堂村去了。老三象烈公则是第十代,二十二世祖“正”字辈的正来公。</h3><h3>正来公生有三子,即第十一代,二十三世祖“大″字辈的大成公、大樑公和大德公。其中长子大成公又生育两子,即第十二代,二十四世“景”字辈的新泰公、义泰公。新泰公配偶曹氏育有九个子女,即第十三代,二十五世“明”字辈。只留下了姚明贵及其妹姚桂丝两人。姚桂丝出嫁在璜田村胡姓家族,育有三子:胡土金、胡土银和胡土三。姚明贵乳名“九贵”,配偶钱氏玉巧(胡阜口人氏)生有一子,那便是第十四代,二十六世"和″字辈中的我。由此推算,我是中坑源、璜田姚氏宗族第二十六世生人了。凡“和”字辈者皆是兄弟姐妹也。</h3><h3>补上一句,我育有二女,姚晓燕(德国留学,后定居结婚)和姚顺添便是第十五代,二十七世“顺”字辈生人了!</h3><h3><br></h3><h3>敦伦堂姚氏宗祠,据我记忆是在七十年代初,因新安江建成水库后,上游的水位大幅增高,危及姚氏宗祠,当地政府作出了拆除决定之后,敦伦堂原址便成了水下之地了。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大樑公之孙富贵叔曾写信告诉我父亲说敦伦堂被拆了,政府发了拆房补贴费,其中有我父亲一份,问父亲作如何打算?父亲已举家定居上海,想到家乡叔公兄弟家境不裕,便将处置决定告诉堂弟富贵:拆房费一分不要,请弟将钱交给大德公、大德娘(胡菊莲),聊补生活之用;坦堡的老屋送给堂弟富贵处置。后来具体情况如何不得而知,但我父母亲留下的房屋,后被其堂弟富贵全部拆了,所有可用的材料都搬走后,成了造其新房的材料了。</h3><h3>从中华姚氏网了解的信息来看,全国各地姚氏宗族大都恢复了宗族祠堂,看来中坑源、璜田姚氏宗亲也应该有所行动,将"敦伦堂″重新修建起来,让姚氏后代有个传承祭奠祖先的去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揚我中华。”</h3> <h3>虞舜,东夷之人,生于诸冯(今属山东诸城)。他是帝颛顼的六世孙,自五世祖穷蝉起都是平民。 帝舜从小受父亲瞽叟、后母和后母所生之子象的迫害,屡经磨难,仍和善相对,孝敬父母,爱护异母弟弟象,故深得百姓赞誉。舜曾辛勤耕稼于历山,渔猎于雷泽(今属山东菏泽),在黄河之滨烧制陶器,在寿丘(今山东曲阜)制作日用杂品,在顿丘(今河南浚县)、负夏(今山东兖州)一带经商做生意。因品德高尚,在民间威望大。</h3> <p class="ql-block">守德宗启文,泰兆国象正,</p><p class="ql-block">大景明和顺,宏(季)开衍盛祥。</p> <h3>明字辈中有姚氏宗亲后人,敢为人先,一直在做整理姚氏族谱的公益之事。我堂叔姚明越坚持整理发掘,寻找失落的族谱下落踪迹,最后被发现姚氏族谱已被当年管理祠堂的帐房先生带走,举家迁徒到成都了。</h3> <h3>姚氏族谱扉页局部</h3> <h3>中坑源、璜田姚氏族谱序,记载着该支分脉缘由。还有十分珍贵的历史研究资料。</h3> <h3>据说此本姚氏族谱是有大理学家创始人朱熹所书。真伪无法认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根据史料记载,朱熹(1130—1202)南宋时期人,祖籍婺源。他在徽州呆过好多年,因朱熹之妻亦是徽州人氏,故朱熹对徽州独有情钟,常驻徽州府,并在当地建学堂,授讲理学,宣扬他的程理学说。卒后被追谥号“徽国公”。徽州的朱熹门徒是最多的,他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深入人心。<br></h3><h3>由此推论,中坑源、璜田姚氏宗亲一脉形成于北宋,发迹于南宋时期。</h3> <h3>这是姚氏族谱后序局部内容。</h3> <h3>姚明越先生整理新编的姚氏族谱,虽然还很不完整,但至少是有了一个好开端!希望能早日看到一本完整详实的新姚氏族谱。</h3> <h3>新姚氏族谱局部。(一)</h3> <h3>新姚氏族谱局部。(二)</h3> <h3>新姚氏族谱局部。(三)</h3> <h3>新姚氏族谱局部。(四)</h3> <h3>新姚氏族谱局部。(五)</h3> <h3>新姚氏族谱局部。(六)</h3> <h3>新姚氏族谱局部。(七)</h3> <h3>为中坑源.璜田姚氏宗祠族谱公益事业奔走呼号,寻根朔源,讴心历血,坚持十多年,不图名,不图利,只为让姚氏后人不忘祖先,继承族脉,扬我中华辛勤耕耘着的姚明越先生。感谢你的执着精神。</h3> <h3>白际山峦,天杰地灵,千年来养育着璜田姚氏宗亲子孙后代们的生生息息!我虽是游子,但落叶归根,故乡情愫依旧!我爱街源山,我爱那里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姚氏宗亲的家乡父老们。在2019年即将过去,2020年新年到来之际,我再一次的祝福家乡更加繁荣富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