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林观音岩红军路

美友11639717

<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庙林观音岩红军路</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船&nbsp; 夫</h3><h3>&nbsp;</h3><h3> 高耸的山峰上入缭绕的云雾,幽深的山谷下到青葱的河底,我们的车子便在这山腰如带的简易公路上停了下来。</h3><h3> 带路的小兄弟很年轻,是地方上文化宣传的联络员,车子开得非常棒,技术听说是部队和山乡工作练就的,他有些歉意地说:离目的地还有千余米,这条“红色路”还没有完工,前面的悬崖峭壁非常危险,不能冒险,我们就只好下车步行了。</h3><h3> 下车的地方是遵义市汇川区松林镇庙林村的侯家岭杠,这里是山杠上凿开出的一个平台,便于会车和掉头,对我这个好摄者来说,还是一个了望风景的绝佳处。回头望去,远远的两座大山之间,有一条青翠的柏树带,一行带路的倪大叔说,这是他们倪家寨的风水树,都是数百年的古柏了。柏树带的后面就是一座座青瓦木楼,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山湾里,我举起相机,这就是一幅优雅的山间美图。倪大叔说,他和当地的一名大地主倪国才,都居住在这个山湾里。</h3><h3> 倪大叔76岁了,1944年生的,他眼晴有光,面色红润,充满笑意的脸上胡乱的长着花白的胡须,他虚披着棉衣,手里拿着一把镰刀,健康的身板简直看不出是过了古稀的高龄。他走起路来轻捷如风,我跟在他的后面,一边听他讲解,一边举起相机拍摄,心心念念是将这壮美的自然和多彩的人文留在我的机子和心上。</h3><h3> 走过一个大沙的山湾,前面便是观音岩,远远望去,岩壁上的路就像悬在半天之间,往上是望不到顶的的荒山顶,往下的岩壁悬着一个亭子。半山上有一个亭子,让我心生好奇。倪大叔说一会我们下去往上走,要从庙里过,这庙叫观音庙。</h3><h3> 转过观音岩这一段惊险绝壁,马路就一直朝下,向幽深得看不见底的深谷延伸。路边的石壁上,镌刻着黄大发2016年7月1日的题字“致富路上有您有我”。这位本土人物,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通天渠的老愚公,总书记都感动了,叫他坐在自己的身边。他的家就在河对面的山岭间,河的那面他创造了让共和国感动的奇迹,在河的这面他留下了鲜为人知的故事。修建这一条悬崖上的天路,他也非常关心,他到庙林村上党课,为倪大叔他们鼓劲,叫他们骑在猫猫(老虎)背,就不要下来,不要畏难,不要气馁,不要等靠要,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光精神上支持,他还带头捐了一千元。对于一个山乡里收入不多的老人,这简直是一份天大的爱心!倪大叔说这条路取名“红色路”,是因为附近有红军走过的古盐道,更重要的是他们要表达一种山民的愿望,他们希望以红军的精神鼓励大家尽快修好这条路,让更多的人走上这条路,记住红军的精神,并把红军的精神传承下去,在人生事业的路上走得更远。</h3><h3> 在一个叫寸岩的地方,我们停了下来。这里住前一看,万山起伏重峦叠嶂苍苍茫茫,那就是毛主席诗词苍山如海倒海翻江之意境。万山之中,有一座奇峰一下映入眼帘,象一个巨狮,它面朝远方,似乎正蓄势待发。巨狮让我想到埃及全字塔的人面狮身像,可那是人为的创造,这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狮子却是大自然的杰作,而且比人面狮身像不知大多少倍,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伟力和神秘!狮子是伟大中华的一个象征,西方的拿破仑也说中华是一个雄狮,而这象征中华的雄狮竟然幽处于这万山之中,如果道路通了基础实施上去了,这难道不是中华千千万万的胜景中的又一处胜景?我不禁畅想未来,这里不久以后,就有一个遵义到仁怀的高速出口,那时一旦有睿眼看中了这处佳景,并将他开辟成一处景区,国人就会一睹这雄狮的风采。寸岩附近建一个观景台,是一个极好的观景所在。</h3> <h3> 寸岩,是一个三四人高的岩壁,壁上有一株古木,长在泥土稀少的岩石上,硕大凸出的根部显示出大强的生命力。这岩壁下部有凹进去的岩穴,过路的人走累了,取一根树枝撑在里面,相传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人顿时就有轻松感受,不再腰酸腿痛了。这寸字,实际是撑起的意思,寸岩普通话应该叫撑岩。撑岩下面的古盐路依稀在目,尽管路上长满杂草,还有层层的落叶,拔开遮盖之物,便露出一块块被踩踏得光滑的石板,它们一块块镶嵌着,一层层铺叠着,蜿蜒曲折地通向丛林深处。着急的同行也走在前面,林木掩映峰回路转,有的也看不到人影。</h3><h3> 倪大叔给我们说:这条古盐道,从谷底的观音寺河上来,一直到上面的侯家岭杠,分成三段。第一段叫一等坡,到寸岩这个地方开始叫二等坡。上面的栏马石经观音岩往上叫三等坡。一段比一段险,一段比一段高,一段比一段难。路边有垒成的石台,我说这是背累了放背篼的地方吧。他们说不是,当时的盐夫,他们带着杵子,累了将背篼放在杵子上休息。这盐道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钟爱文史的姐姐拿出卷尺来量,竟然有一点五至两来左右宽。于是她推断说,修得这样正规和完好的道路,一定是那时的官家与商人出钱修的。有一段盐道被人们修沟渠毁了,我们只能在茅草与荆丛里穿行,尽管是冬天,走一会便大汗淋漓了。我想,那时盐工,他们背着沉重的背篼,攀登在这陡峭险要的山路,需要花多大的气力,流多少的汗滴呀!那些已经走进历史的背影,为了这方土地的发展,他们不知熬过多少烈日风雨的艰辛?路边有一棵棵硕大的、盘曲的青杠树,我想他们一定见过他们的身影,并为他们伸来一片绿荫,他们那一种不屈的、向上的生命力,是值得后世的人一代代的永久铭记的。</h3><h3> 栏马石这个地方,下面是万丈深渊,身边是刀劈斧砍的岩壁,岩壁上也有坚强生长的古树,让人尤其感到这个地方的险要。站在悬崖下面,让人有踏步虚空心惊肉跳的感觉。岩壁上有一个深凹壁龛,同行的宋主席说原来里面有石碑,碑文记载修路的人事,可有一些讨嫌的人,将石碑撬出来,推到岩壁下面去了,我不禁为这些人感到异常悲哀。栏马石一带,虽然非常艰险,但路道更宽阔严整,上来的石级和下去的石级,都是巨大的石块。当时修建的时候,一定花费了巨大的人力,那些修路人虽然连名字也不知道了,但这些石级石块,一定还能够记忆着他的汗水和号音。</h3><h3> 翻过栏马石,再过一个危石欲坠、陡峭如立的山坡,便到了观音岩小庙,小庙前面有一个亭子,悬在山嘴之上,又是一处了望风景的好地方。前面的深谷那面,是裸露的、纹理清晰的、向谷底倾斜的崖壁,犹如一幅巨大的泼墨山水。右边是栏马石,支出的岩壁,青树翠蔓,远远望去,也曲如回肠,但历历在目。左边是侯家岭杠,它的对面是高高耸立的三凤朝阳,凤头伸入云雾之中,若隐若现神秘莫测。</h3><h3> 倪大叔特意带我去看观音庙岩壁下的石碓窝,他说红军路过这里,曾用它舂干粮做饭充饥。我在写《芝麻镇志》的时候,研究过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这些路线许多经过人烟稀少的无人区,地方没有名字,红军的回忆没有,文史专家也忽略了,所以不被外人知道。就像这个三等坡,现在也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但这确确实实是万里长征的一段。红一军团四渡赤水,从仁怀的喜头,经芝麻镇观音寺,沿河而上,经楠木和竹元之间的吊二嘴,往上过袁家楼,再上到狮子岩附近上三等坡。这之后具体路径,我以前就不知道了,倪大叔接着给我说,这里往上到庙林村岩下,再经烂泥沟、木梳、火石龙、盆景坝、纸房,翻过马鬃岭就到了苟坝。</h3><h3> 接着,倪大叔指着对面的侯家岭杠一处说:那里曾经埋了一个红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在荒芜的坟地挖到一条红蛇儿,非常奇怪,就继续挖,最后终于挖到了红军的尸骨。以后大家为红军开追掉会,回忆幸福生活,并将遗骨葬庙林附近的培盐寺。松林镇建烈士陵园,又将遗骨移到陵园里面。大叔接着介绍说:这个红军是一个人,生了病死在路边的,被他的族人看见。这个族人是干人,他活到现在应该有100多岁了。那时的穷人是我的现在无法想象的苦,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盖的是秧搞垫,穿的纸壳棕皮衣,只有像倪国才这样的大地土家才能盖印花被。那个族人当时饮饥寒起盗心,将红军身上的衣服和挷腿解下来穿上。有人看见他的穿着,又发现了红军的裸尸,便叫他将红军的尸体埋了。文革期间,为了此事,人们拉他出来批斗,他坦白了事情的真相。我想红军烈士在天有灵,一定不会怪罪他的,因为倪大叔指着远处的柿花湾倪家寨说,当时受伤掉队的赖光文老红军,曾用江西口音告诉他: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就是为了让百姓过好日子。后来我们开车从另一条路下到观音寺河谷,在袁家楼大桥附近遇到了平正乡凤凰村的张玉再,他说前辈们告诉他,经过这里的红军,他们在堆稻草的树下睡,也不去打扰住茅屋的贫苦的乡亲,他们要吃粮,只去找那些盖瓦房的大户。红军来之前,国民党的地方官员讲红军是长毛,要吃人挖心,但乡亲们看到的红军不是这样,对穷人非常好,由是对红军有着深切的怀念。前些年在这里拍《红军山上杜鹃红》电影,张玉再演了群众演员,从他讲述的口气,他为此感到很自豪。</h3><h3> 赖光文老红军,当时被倪家寨大地主倪国才收留,在倪家当帮工,倪家对他很好,还给他说了亲事。他在这里住了40年,后来搬到了遵义桃溪寺附近居住。我想无数的红军走进了历史,但是红军的背影永望在我们的仰望里,红军的精神永远在人们心中。倪大叔指着说着眼前的三凤朝阳大山,我突然想到红军,红军就是创造中华红色历史的凤凰。中国许多地方有凤凰山,我们遵义的凤凰山和红军联系最密切,凤凰山上建红军烈士陵园,因此又叫红军山。我的心中,红军远去了,但他们的精神凤凰涅槃,必将长留天地之间。眼前的三凤朝阳,高高的耸立在云里,我想红军精神也是耸入云天的,那是为了理想,坚定不移,不怕牺牲,永远前行的精神,我们的今天,我们的民族需要这样一种精神。</h3><h3> 想到红军和盐工,我便觉得这路不再荒芜,从过去到现在,仍有许多的灵魂行走在路上。是的,观音庙仍有香火,古老厚重的石级,坚实完整的石碑,修葺一新的小庙,慈悲祥泰的观音,都在证明这里还有许多人在来往。石碑上有“光绪十年”的文字,1884年前这个小庙就有了,历经岁月的风风雨雨,它必将继续存在下去,为世人讲述这些过去的故事。石碑上有文字“观音大士”,庙里供奉着观音,旁边还有山王菩萨,说明这是一个道教信仰与民间信仰合一的小庙。遵义本土许多观音的庙宇,观音既是道教神灵又是佛教菩萨,他大慈大悲普济众生,让人联想到红军的那种一心为了人民的崇高精神。这谷底的观音寺河,从平正乡黑脚岩的大龙洞流出,经过一线天峡谷,从狮子岩下流过,流到观音寺街上,街上又有观音寺,那里地名干脆也叫观音寺。观音寺河过了观音寺,汇川桐梓河,汇入赤水河,汇入长江,我想伟大中华文化就由这一条条支流汇成了伟大的文明。</h3><h3> 观音寺往上,我们站在红色路上,看着这条被杂草树木遮住的古路,我想即使哪天红色路修好了,我们也不能忘怀废弃这条路,要把它变成一处风景,让后来的人们在上面走走,不忘历史才可以走得更好更远更高。然而这条三等坡的小路,虽然有着这样多的故事和文化,但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我便想给他取一个名字,那就叫庙林观音岩红军路吧。我想这条路有了生命,它不会被岁月湮灭的,它将永远蜿蜒在我心中,我用文字将它介绍给世界,也希望更多的人记忆这一路风物,在人生的路上留下更多的印迹。</h3><h3></h3><h3>&nbs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