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娃一起“玩中学”——附小幼儿园“家园共育”直播平台之家长“观有所感”

~🌷~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教育家马斯洛认为,幼儿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最有效时期,游戏的过程正式智力发生的非同一般的过程。这就是“玩”的价值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提法充分显示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焦虑激娃”的社会大环境下,家长究竟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如何真正做到高质量陪伴?如何在每日看似平凡的“玩”中支持孩子们的发展与成长?在12月27日直播中,“幼教三六五”平台特邀嘉宾杨璇老师给家长带来专题讲座:和娃一起在“玩”中学的家庭策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直播现场掠影</b></p> <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家长回音壁</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肥城师范附小幼儿园中六班石悦霏爸爸</b></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今天的直播听了以后,有很多感受,学到了很多,在如何让孩子在“玩”中学给了我明确的指引,同时也发现了自己陪伴孩子中的很多问题。</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如何做到真正高质量陪伴?</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懂得:得先懂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基本规律,正视优点和不足。</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前段时间,孩子用我的笔在一张纸上,写了密密麻麻一张,然后跑过去给我看,妈妈你看我写的,我当时看到的就是,非常非常的像直播中,杨老师给我们看的那一张,就是很多的小圈啊点啊的那种小符号,给我的感觉乱糟糟,我就问他,你这是画的什么呀,她告诉我,这是她写的字,记得当时还给我讲了写的是什么,好像是天他的院子里玩的事儿。但是当时我是非常不理解的,我觉得他现在不是写字的时候,应该用图画表示,所以我告诉他,你不会写字你写的不对,而且你写的也不是那些字,你应该用画画的形式来表达你想说的事。当时孩子听了很不开心,生气的就走开了。</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今天听了杨老师的直播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那是孩子识字意识的表达,但是就被我这么无知的错过了。真的很遗憾没有早早的听到这场直播,没有真正懂得孩子成长的规律。</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了解:要关注孩子“行为”在有情境的游戏、生活中找证据、求原因。</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比如:怎样识字:不是买一堆字卡,或是指着绘本读。我也认为这些方法不对,但一直没有发现更好的方法,今晚杨老师讲的把识字融入生活中,情境中,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和思考,如去超市买酱油的小任务。真的非常好!这不仅又让我想起前几天带她去超市的路上,娃跟我说妈妈我看到“石” 字了, 还看到了“高”等等,我望去,原来是路边的牌子。我连忙肯定加惊讶,但却没有继续引导孩子认识,孩子的求知欲很高,让我告诉她旁边的字是什么,而我却只顾行驶在路上,错过了孩子的发现。</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3.陪伴:关注孩子行为,在有情境的游戏、生活中找证据、求原因。不做优劣判断,只做因果思考。不做断点判断,要做过程体验。</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杨老师讲到的数阶梯,我也曾带娃玩过,但只是数了一遍,孩子说想再来一遍,而我却没有了耐心,没有适应孩子身心,给她充足过程体验。</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4支持:给予孩子鼓励和正确引导,让孩子大胆去玩,激发孩子的潜能与智慧。直播中的故事:芒果先生的车库中老师的引导就非常的到位,激发了孩子去探索,最后孩子做的很好。这个过程孩子自己有思考,有成长。</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孩子喜欢的“破烂”,有时总看着乱想扔掉,但今天在直播中杨老师分析了孩子喜欢的“破烂”有什么价值?给了我很多启发。如:分类、美化。</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当我看到直播中“我们的日记”时感觉真好,让孩子画,家长把文字写在一旁,这种形式即给孩子有了创作的欲望,也激发孩子的语言表达,还能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对今后的写作也会有很大帮助。不仅让我也很想尝试这种陪伴!</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用“玩”促动终身学习,从兴趣开始、体验伴随、思考推进、成就感获得。让孩子在“玩”中培养兴趣、体验、思考并获得成就感。我们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陪伴孩子共同成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肥城师范附小幼儿园小五班魏嘉宏妈妈</b></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今晚听了杨璇老师的直播,很有感触。杨老师从三个方面做了讲解:</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正确认识孩子的“玩”。</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二、如何让孩子“玩”的更好</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三、做家长,更做一个好“玩伴”。</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正确认识孩子的“玩”讲了四点,玩耍、游戏、体验和扮演,让孩子有兴趣的开始,不要打乱他的思路,不要去纠正他玩的怎么样,和他一起体验伴随着他,一起扮演融入他的世界里。思维的推进随着他融入孩子的世界里,让他有成就感的获得。在玩的过程中不是有什么意义,而是孩子觉得好玩,从玩的过程中找到一些方法规律或是有趣的东西。</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如何让孩子“玩”的更好?直播中列举了几个故事案例, 以“共玩”的心态对待教育,让玩产生乐趣,乐趣激发积极性,玩的过程中行动促进理解。孩子在搜集“破烂”的时候,家长都会把他丢掉,孩子的世界里也有他的逻辑思维。</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最后杨老师还总结了四点,1、懂得。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正视孩子的优点和不足。2、了解。关注幼儿。3、陪伴。不以孩子是否做的好坏为判断,只做前因后果的思考,不做“断点”判断,要做“过程”体验。4、支持。我们要做到和孩子一去经历生活,一起分享游戏,一起讨论,梳理分享总结,一起互为“导师”。</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们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尊重孩子的想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学习力和自主力。比如说当孩子随意画画时,当我们看到孩子的衣服和手弄脏了,就会觉得太脏,从而刻意去规范孩子在哪里画?画成什么样?通过观看直播,我们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要问孩子画的是什么?主动去理解和观察孩子的世界,懂得欣赏孩子的创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肥城师范附小幼儿园小一班王文瀚妈妈&nbsp;</b></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昨天晚上,在幼教三六五平台我观看了杨璇老师的专题讲座感悟颇深,让我学会了在“焦虑激娃”的社会大环境下,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如何真正做到高质量的陪伴?如何在看似平凡的“玩”中支持孩子的发展与成长?和孩子在“玩”中学,体现游戏在幼儿园教育及至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们都知道,3-6岁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家庭教育占的比重最大,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只有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才能提高孩子的教育质量,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而不是让孩子的童年被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特长班挤占,自己童年时代无法实现的梦想,被家长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去实现,孩子们的空间被各种计划无情地替代,所以家长们都醒醒吧!不要把孩子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让孩子有一个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大多数家长认为“玩”就是不学习,其实不然,“玩”是孩子的天性,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态度,与学习是相铺相成的,让孩子多动手,多玩一些积木搭建,拼装的游戏,观看健康的娱乐节目等,有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杨璇老师就通过列举了几个故事案例,如:《我和熙熙的对话》《芒果先生的车库》,我对杨璇老师讲的《芒果先生的车库》印象颇深,用一块布联想到车库,从建立链接、提供焦点、引发反思、最后水到渠成,有了成就感孩子通过直接感知,实践操作,亲身体验,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学习能力。平时我也会通过游戏,如;搭建积木、拼装车辆、收集孩子喜欢的“破烂”等,多倾听孩子的想法,不剥夺孩子玩的权利,从中还能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爱上学习,平时也可以适当地让孩子看一下动画片或少儿益智节目,丰富孩子的知识,提高孩子的动手力和感知力。</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肥城师范附小幼儿园小七班罗皓铭妈妈</b></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昨晚听了杨璇老师的直播,感触颇多,受益颇深,结合自己带娃的经历抒发内心的感受,与其他家长不断共勉与进步。</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游戏中感知,体验中学习。</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宝贝一直念叨着“我们出去玩玩吧”,今天中午趁着暖暖的太阳带宝贝去公园溜了一遭,也有几个小朋友在那滑滑梯、荡秋千。这个滑梯有点复杂,我家宝贝好像有点害怕高,一直在闹情绪,我鼓励宝贝并和他一起爬高,多次尝试,越来越娴熟,无形中也锻炼了宝贝的勇敢,同时滑梯的复杂设计也提高了手脚的协作能力。然后我们又去玩秋千,这个秋千可以容纳3-4个人,和我们一起玩的还有一个5岁的小哥哥,我家宝贝就伸出4个小手指,说道“我4岁,比我大一岁”。在不经意间我们也把数字的大小进行了认知。两个小朋友还谈到了他们喜欢的奥特曼……</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二、尊重孩子,平等成长。</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们只是引导者,在生活中,要给孩子更多的权利,不要一味的阻止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及思路,给他表达的机会。昨晚,我家宝贝帮助我洗衣服、提水……忙得不亦乐乎,还告诉我:“不要给我装太多水哦,太满的话,我就提不动了,妈妈不用帮我,我自己来”。吃完饭后,宝贝拿了一卷卫生纸,悄悄地打开了,拉开了很长很长,我发现后,并没有责怪他,我只是问他:“你在干什么呢?”宝贝笑了,“我想用它跳舞啊”,我很高兴,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孩子一起经历生活,陪伴成长。</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三、玩中增智,挖掘潜能。</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和宝贝在家会玩他喜欢的打气球游戏,还有他自己搭建的小房子。陪伴宝贝的游戏中,我们会体验到很多动词“跳,跑,躲,闪,跑,爬”等,发展孩子的平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挖掘孩子的创新潜能,只有创造欲望被挖掘,才能点燃孩子的智慧火花。</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游戏是我们学习理解和体验周围世界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从游戏、生活入手,一孩子喜闻乐见的生活为载体,用熏染生成的方式,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社会情感。带孩子走进植物园、四季花海,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去银行、超市,学会遵守规则和秩序,参加义卖,向贫苦地区捐赠衣物、低碳环保手工活动,培养孩子爱心、责任心和低碳节能意识,促进亲子和睦、家庭和谐。</p> <p>追本求源,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方式都应该遵循儿童发展规律。给予幼儿游戏时间与空间,支持幼儿游戏推进,让“乐玩”“乐学”“乐思载满儿童成长旅途。</p>

孩子

直播

游戏

陪伴

老师

宝贝

家长

体验

幼儿园

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