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苏州古城拍摄记录志愿者协会组织了西中市的拍记活动。封面照片是阊门外看山塘街的夜景,活动结束时路过拍摄的。 <h3>活动合影(此照片由阚明芬提供)。</h3> 2008年,市政府投资5000多万元,对西中市进行改造,打造市民国风情一条街。时隔十年,西中市又在改造了,这就让我们看到了“绿色阊门”的别样风景。 密密麻麻的脚手架。 西中市最鼎鼎大名的应该是“雷允上”,其独家秘方的“六神丸”至今闻名全国。 药店现在的市场竞争也很激烈,所以店内也要营造出快乐的气氛来吸引患者。 这是它们店的石库门里面看到的,当年的三层洋房应该是很高级的。 目前西中市大多数门店的招牌已经拆除掉,这两家还保留着呢,不知道是特意保留,还是工程进行中,尚未拆除。据沿街商铺讲,他们的店招均已拆除,未来政府会统一安排招牌。难不成又要变成我们上世纪60、70年代时的一片灰或一片蓝?希望能看到各有特色的店招。 阊门内回廊下的剃头铺,这是适应不同的消费层次。西中市的理发店好像不少,也都有空调开放,不足500米的街道,我至少看到有三家理发店(不含此铺)。 这个理发店叫阿曼尼发型设计。 <div>这两位小哥正在安装安防监控。他们告诉我,原来的监控设备覆盖不够全面,精度不高,所以他们在重新安装新的监控,能够达到全覆盖和高清晰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啊,所以需要不断更新。</div><br> 粽子、糕团店里没有生意,两个营业员正在店里健身活动呢。 这家浴室有年头了,生意好像也不错,毕竟开设在老街巷集中的区域。不过从浴室名称来看,应该是上世纪50、60年代的名称,我想了解它最初的店招名,问了一圈(包括浴室里的老员工),也没有找到答案。 这家小五金店名为“永旺五金店”(店铺名是老板口头告诉我的),老板说,这小小的店铺内商品有数千品种,他希望我们帮他在网上宣传宣传。 2元店的生意特好,毕竟便宜么。 在西中市,有好多名店是老苏州人耳熟能详的,譬如陆稿荐、采芝斋、老大房等。至今陆稿荐、采芝斋的店还在观前街,吸引着大量吃客。 按照苏州文物局在此控保建筑边设的说明标牌(下图左侧墙上蓝色指示牌),这里是采芝斋、五福楼和陆稿荐。现在陆稿荐楼顶有明确标示,中间楼房上部有云纹灵芝图案,那么还有一幢建筑就是五福楼了,不知道是否正确,因为这个图案看上去又有点像蝙蝠。 这家食品店过去是“老大房”,目前苏州还有此品牌。 老陆稿荐,门口挂着“康熙始创、百年老店”的招牌。 这里其实已经不是东中市了,是与西中市一桥相隔(皐桥)的东中市西口。这是“生春阳”南北货商店,至少是百年老店了。记得上世纪50、60年代时,我们曾经在这里买过火腿。很奇怪的是其LED流动广告上,不但在宣传本店土特产商品,还“欢迎光临有黑扫黑”,这个只能呵呵了。其实店里的东西还真的不错,缸里有自己腌制的鸭肫肝,门口晾吹的是自家腌制的猪口条(55元/斤),香肠火腿腊肉等一应俱全。店主是一对来自金华的中年夫妻,商店隶属于“苏州食品商场”。 左下角是口条,中间一口缸里腌了半缸鸭肫肝,后面架子上摆放着分割火腿的机器(下层白色机器)。 楼宇水泥墙上还隐约可见“天下味母”(中间四字),左联“拣选川庄银耳暹罗官燕”右联下面四字为“元香荔枝”,看来当年经营的大多是高档稀有之物。 这是“生春阳”对面的转角楼,也是东中市了。 这家商店我有一点亲切感,他们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就经营棕麻商品。当年我在外地广电局工作,为了三产创收,从77年--83年(83年9月我就调回苏州了),每年都要到苏州电视机厂来采购孔雀牌黑白电视机。那个年代电视机也是紧俏控制商品哦,所以通过关系帮助局里来采购电视机。每次拉电视机回去前,都会带着卡车司机来此店购买麻绳,以捆绑货车上的油布,麻绳是论斤秤重量卖的。现在这样的商店在苏州估计是很难找了,它们还能生存多久也很难说。 这幢建筑过去不知道是叫什么店名,但从上下窗户中间的水泥印记上,还能判断出是茶庄。 这里隐约可见“洞庭碧螺”四字,边上还有两个隐约显示的是“**云雾”和“狮峰龙井”(峰的“山”在字上部)。 这幢民国建筑当年也是颇有规模的了。 东中市现在是五金一条街,其建筑结构大多如此,沿街楼上一排木栅窗户,只是各家窗户的栅格不同而已。 这一长排整齐的建筑,当年是西中市商场,也是一家很大的百货商店。 泰伯庙大门紧闭。从2009年政府筹资将庙桥市场搬迁后,对泰伯庙进行整修重建,于2014年5月17日起正式开放,但目前大门紧闭。经查询,泰伯庙因遭受白蚁侵蚀,自今年11月25日起,全面关闭并修缮,预计2021年元旦恢复对外开放。建成5年多就大修,难道在重建规划时,设计建设部门不知道本地是白蚁多发地区? 阊门内下塘自拆迁建设至今大概有十年左右时间了,目前还是这样的状态,真的令人费解规划是怎么做的。 清淤中的河道。 转完了大街开始转小巷,我是从诗巷开始转起的。 在苏州,小巷里面最漂亮整齐的建筑,莫如公共厕所是也。 这是德馨里13号后门,门头上挂有控保建筑211号的牌子。进陪弄,侧面的窗户上结满了蜘蛛网,感觉阴森森的。 走廊内现在是停车位,楼梯倒还亮堂。 楼上人家,充分利用走廊里的每一个空间,也充满了生活气息。 楼下走道转弯处,有一个小房间,传出一位老人的声音。循声而去,里面居住着一位96岁高龄老人。他告诉我,墙上的照片是他80岁时拍摄的。 老人一个人居住,每天吃两餐,除了耳朵有点背,其他好像还不错。 电水壶里的水开了,问他要不要帮忙冲水,他回答:我力气是有的,自己来。很乐观开朗的老人,但我总有一点儿担心,如果开水烫着了怎么办?如果电热毯忘记关了怎么办?(昨天他家人刚从上海给他送来了电热毯)如果...... 这是德馨里巷口的一个过街楼。德馨里和怡德里区域,有东、南北多个过街楼,其实里面还有一个,只有西面没有过街楼。这个区域里有两个控保建筑,一个是“中国银行旧址”,还有一个是“严家淦旧宅” 这就是严家淦旧宅,整个后面一片都是。 从这里开始,一直到巷子底部,过去全部是严家淦家的。巷子底左边,就是严府的北门。 整洁的小巷里,居民种的有机蔬菜。 这是南面的过街楼,外面就是天库前。 门口鲜花点缀,楼上腊肉飘香,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天库前26-1号,门口装饰得非常有情调。 街对面的节孝牌坊。 天库前26号,是幢深宅大院,第一个天井是大石板铺地。 有好几进石库门。 看第二进石库门的两侧墙砖上,这两个洞就是过去插大门闩的(大约15cm见方的木门闩,长度应该有2米左右,我们小时候也用过)。 后面一进的中间,放着一张竹躺椅,从酱色看使用有年头了。 侧面有一间屋门开着,桌子上、椅子上堆得乱七八糟,屋外光线昏暗,总有一点暮气沉沉的感觉。 这是严家淦旧居北面的门,解放后做过大中南旅社(石库门上方的招牌清晰可见)。 一个门堂子里居住了多少人家,只要数一下门口有多少电表就知道了。 原来的厅堂,现在已经被占用、分隔成好多房间被利用,包括走廊。房屋上部有好多老虎天窗,以利于大房子内采光。到了楼上就可以看清,这部分房屋是两个重叠的“回”字形建筑。 与一般的楼梯不同,它非常宽,但由于周边被大量后来增添的隔间遮挡,所以楼梯内部非常暗。注意楼梯口挂着3只灯泡,想起来多年前曾经来拍摄过,当时有5只灯泡。现在大家都有手机照明了,所以楼梯灯泡已经不需要了。 这是一位苏北来苏务工的租住屋,三代六口人租住了两间这样的房间,厨房在外面走廊上。奶奶在家带两个孩子,还有3人均在饮服行业打工。他告诉我,他们在苏州远郊已经买好一套小房子,但因为工作都在市里面,所以还是租住在这里比较方便。 抱着小孙子的爷爷。 这里除了老人以外,还有大量外来打工人员居住,这就是他们的谋生工具。 德馨里北侧过街楼。 这是从里往外看的德馨里过街楼,外面就是西中市。 怡德里过街楼。 新马路,,后面就是阊门饭店。 阊门饭店,因为时间有点晚了,所以进去匆匆一瞥就出来了。 这是阊门饭店内的一幢老建筑。<div>2019年即将过去,祝各位新年快乐,阖家幸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