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感悟“活教育”———鼓楼区共同体第九组活动纪实

二实幼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让“活教育”思想转化为现代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是鼓楼区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每一所幼儿园对于“活教育”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有多深,其课程质量就有多高。作为研究共同体第九组的组长马园长和陈园长深刻认识到“活教育”思想学习的重要性,于12月25日下午,在鼓楼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组织了第九组的老师们开展了一次“活教育”思想的学习研讨活动。</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鼓楼幼儿园的朱水莲园长,活动中一是通过讲座的形式向我们解读传播“活教育”思想,让“活教育”思想与户外课程进行连接;二是在朱园长的带领下大家共读教育局托幼办赠送的《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这本书,并分享学习感悟。朱园长不仅理论深厚,而且教育实践的经验丰富,讲座中常常是用自己的案例来分析解读“活教育”思想的内涵,这种活学活用活讲的方式吸引了每一位教师,连续两个多小时,大家一直都是那么的专注。那么,“活教育”思想究竟是什么,它又如何与我们的户外课程进行连接,让我们一起跟随下面的镜头走近“活教育”思想。</p> <p>一、学思想,先读伟人</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为什么陈鹤琴先生会成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为什么他会诞生“活教育”思想呢?活动开始时朱园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简单呈现了陈鹤琴先生的一生历程,作为现代学前教育的开拓者,他一直秉承着科学的立场、态度和方法,从研究心理学开始,将中西方理论融会贯通,开展了根植于本土的教育研究。他针对陶行知对中国传统死教育的描述提出了教师应该“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学生应该“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主张,“活教育”思想就是从这里开展诞生的。“死”与“活”的鲜明对比,让现代人感受到了教育是有生命的。</p> <p>二、细细品读“活教育”思想</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朱园长在讲述“活教育”思想前,提出了一些问题与教师们进行了互动:“你们认为幼儿园教师是做什么的?你想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儿童?”“陪孩子一起玩”“培养儿童的各种习惯”“教儿童做人的礼节”个别教师给予的回应得到了朱老师的认同,如何全面的看待和理解幼儿教育,有效地实施幼儿教育,“活教育”思想的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给予了详细的解答和指导。朱园长针对现代幼儿教育现状和需求,有选择有重点的阐述了一些思想和方法。</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首先,是关于目的论的理解。从朱园长的讲述中,大家发现,“活教育”的目的论中多了“做世界人”这一目的。“世界人”的提出,标志着“活教育”思想已跳出民族的圈子,并试图站在更高的层次论述教育目的问题。要达到这些目的,必须具备这些条件:第一是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是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是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是要有合作的态度;第五要是服务的精神;第六是要有世界的眼光。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儿童呢?我们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给他们空间和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不愿合作的幼儿逐渐融入集体,帮助不会合作的幼儿学会正确合作的方法,提供幼儿为他人服务的机会,让他们感受服务的成就感,获得自信与自豪,发现大自然是在怎样的运动着,大社会是在怎样的发展着,从而学会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这些教育的过程教师们要懂得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效的链接,活动内容要来源于幼儿生活,回归于幼儿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触碰到、实践它、操作它,让儿童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获得新经验。</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接着,我们学习了“活教育”十五条主张和十七条教学原则,十五条主张是针对中国的园长们怎样办一个“中国化”的幼儿园提出的。让大家明白儿童的教育是幼儿园和共家庭共同的责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完美的平衡状态,需要课前拟定课程,但可以临时的变更,同时还要保证幼儿的户外生活要多,每天的户外活动不能少于两小时。朱园长还提出铭记“凡是儿童能够学、应当学的,我们都应该教他”,让这句话变成指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一条口诀。十七条教学原则阐述了对老师们的希望,希望老师们运用里面的教学原则去与儿童共同学习。需要教师怎么做呢?凡是儿童能够想能够做的就让他自己想、自己做。朱老师特别强调了最后一个原则-精密观察,不仅仅教师需要精密观察儿童,也要给予儿童精密观察的机会,这样才能发现他们的“哇”时刻,让儿童通过精密观察发现万千变化的世界,获得丰富的经验。</p> <p>&nbsp;&nbsp;&nbsp;&nbsp;&nbsp;“活教育”的四步教学法分别是:观察实验——阅读指导——发表创作——批评研讨,朱园长结合教师班上主题墙的设置,反思班上的环境是否引发幼儿观察、发现、学习和同伴讨论,阐述了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帮助大家理解环境如何才能成为儿童的第三位老师。主题墙的内容要以儿童的自身研究的时间线或思维逻辑的方式呈现。不要刻意强调主题墙的外观美,而是要强调里面呈现的内容能不能给其他的孩子启发与启示。</p> <p>三、追忆鼓幼那些年的户外课程</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讲解结束,朱园长向大家展示了鼓楼幼儿园1945年10月到1951年秋天这一段时间的发展,看到了为幼儿设计了适合幼儿活动多种多样的运动器械,种花、果树、铺设草坪,看到了为儿童打造的生机盎然、鸟语花香的户外的园所环境,并且带领幼儿一同体验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活动,同时开设动物饲养区,并了解到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带领幼儿户外活动,甚至谈话、讲故事等也都尽可能在户外,让孩子可以吸取新鲜的空气接触阳光,真正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奥秘,让现场的老师们领略到户外课程的魅力和带给儿童的无限快乐与成长。</p> <p>四、读活书,活读书</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聆听讲座是一种被动学习,为了让每一位教师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的学习,此次活动的最后安排的是读书环节,集体品读共享教育局托幼办赠送的由虞永平教授主编的《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这本书。在朱园长的指导下,以幼儿园为单位,每个单位认领不同的章节,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阅读,找出与户外课程相关的理论话语和案例,并交流记录这些内容带给自己的启示和体会。然后每个所园请一名教师代表分享本园学习的内容和感悟。通过分享,教师们不仅对整本书的内容都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也深入的感受和理解“活教育”思想的课程论,即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通过阅读和分享老师们再次领悟到户外课程的重要性,我们要尽可能地创造自然、利用自然,走进社会、利用社会,和孩子们共同探究发现万物间的联系和秘密,让教育过程成为儿童自发生成、自愿参与、主动探索、自主建构的过程,从而体现“活”的教育思想。</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可以说,在陈鹤琴的教育学说与实践中,民主精神无处不在,热爱之心无时不在,希望此次培训我们第九组的各园能将陈鹤琴的“活”的教育思想在本园的课程实施中得以践行,让每一所幼儿园的课程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p> <p><br></p>

教育

园长

幼儿

课程

儿童

思想

教师

陈鹤琴

户外

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