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

张向峰

<h3>  我是一个完全依照心情行事的人。单位里有不少案头杂务已经到非做不可了,可我如果没心情,那就非得等到一个空闲的下午,泡好一杯茶,过足烟瘾,然后完成该完成的事。</h3><h3> 其实那天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也只是突然有了心情,哪里想到不少亲戚朋友们催促我快点更新(二)。特别是我老爹,把前几年出去游玩的照片全都翻了出来提供我当作素材。迫于压力,我于是再次整理心情,继续我们的穷游。</h3> <h3>  这是老爹翻出来的前几年的影集。每年一本。</h3> <h3>  第二天一早,根据攻略,我们前往桂林游的第一站——象鼻山。想象中的象鼻山应该在离市区很远的一个景点,但我们的车没开多久就到达终点。原来象鼻山在桂林的市中心,当地人称为象山公园,在桂林城南漓江西岸。因山东端的水月洞犹如象鼻而得名。老爹娘年龄都超过七十周岁,走南闯北逛景点都不需要花钱买门票。有些景点只需出示身份证就直接可以进去,有些景点用身份证在窗口换得门票再进去。所以老年人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是很划算的。</h3> <h3>  整个山形酷似一头驻足漓江边临流饮水的大象。</h3> <h3>  进入象山公园,没走多少路,就来到著名的漓江边,在距离岸边不到一百米的地方,一座山孤拔陡峭,岩石古苍,崖间藤萝攀援。在山前无端伸出一段岩石拱形向下探入水中,与山体构成一个山洞,称为水月洞。远远望去,就像一头驻足江边饮水的大象。旖旎的风光,神奇的造型,动人的传说,足以让这座象鼻山成为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h3> <h3>  爬上象鼻山,身后就是桂林城。</h3> <h3>  这是董助理当年的即时朋友圈。</h3> <h3>  虽然象山也在漓江边,但还有更美的漓江在等着我们呢。大都数团队都是从桂林市区乘船游览漓江。我们不知道漓江要怎样游览,只能求助于网络。从桂林沿漓江到阳朔全程80多公里,根据网上查到的攻略,我们驱车来到漓江最精华的一段,杨堤至兴坪段。我们在完全陌生,没有导游的情况下,靠车载导航的指挥,一会儿经过宽阔的国道,一会儿进入悬崖下狭窄的山路。驱车将近一个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一个大山脚下,坐落在漓江边的小村庄。村里有自建的停车场。停好车,稍作妥善准备,我们便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来到码头,只见码头上一排排的竹排。接下去的事情就交由当地人安排,我们也不讨价还价,直接坐上竹排,开始欣赏起漓江的美丽山水。</h3> <h3>说来也凑巧,一个竹排四个人,多不能坐,少了要算四位的钱。我们刚刚四个人。老爹娘坐在前排,逍遥自在。</h3> <h3>  我们的竹筏顺流而下。漓江清澈见底的水环绕着两旁的山峰,两旁绝美形姿的山峰也倒印在漓江的水中,山水互相掩映。眼前仿佛掠过一幅幅美轮美奂的中国水墨丹青。</h3> <h3>  坐着舒适的竹排,欣赏着迷人的风景。递给船老大一支烟,赞美他几句熟练的撑船技术。船老大很高兴,一边撑着竹排,一边讲起漓江两岸的美丽传说。过了不知多长时间,船老大指着不远处一块巨大的石壁,向我们介绍漓江的著名景点——九马画山。我们的竹排慢慢靠近,呈现在眼前的石壁高约百米,上面青绿黄白,颜色淡浓相间,斑驳有致。细看山壁石纹可依稀辨出群马形象,栩栩如生。清代诗人徐沄曾赋诗赞叹:“自古山如画,而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船老大神秘的要我们辨认石壁上的马,问我们能看出几匹。我使尽了眼力,依稀能辨出四五匹。船老大说,能看出七匹是榜眼,看出九匹状元郎。唉!怪不得我只是个中师生呢。</h3> <h3>  过了九马画山,漓江江面逐渐开阔,水流平缓。此时青山倒影,水平如镜。有好多竹筏上的游客都举着手,对着远方指指点点。船老大对我们说,前面就是二十元人民币背景图案中的景点——黄布倒影。是啊!这里的山真美,玲珑青葱;这里的水让人醉,碧绿透底。此时总算理解了小学语文课本中“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的含义了。</h3> <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