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之际,仍是桃红李白一番新——全国“校本课程建设推进”项目现场会暨年度工作会议参会报告

HXJ

<h3>2019年12月27日,我很荣幸参加在沂景假日酒店举行的“校本课程建设推进”项目交流现场会。会议分为专家报告和分组交流两部分。首先由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景山同志致辞。陈局长就实验区校本课程建设工作的思路做出剖析:临沂实验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创新情怀,牢牢把握教育改革的方向,借教育部课程中心这一高端平台,积极探索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典型经验与发展模式,并在探索创新实验区工作过程中,高度重视科研力量与行政力量的互动与转化这一关键因素,整合科研与行政力量,共同探索项目加领衔学校打通学段与学科,为全面提升临沂的教育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h3> <h3>接下来,由教育部课程中心的副主任陈云龙同志,从基于国际课程改革的情况,基于我们国家现在课程改革的情况,基于地方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校本课程如何设计这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全面进入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以及课程评价。同时,陈主任指出,学校课程的建设既要与学校的整体文化建设相结合,又要符合育人体系更高水平的发展要求。提出了校本课程建设过程当中,需要注意:性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这五个点,以及课程内涵和外延要明确,目的目标要明确,活动任务要明确,价值和作用要明确。</h3> <h3>同样是对校本课程建设的解读,来自曲阜师范大学的张雨强教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独特又更具实际指导意义的观点娓娓道来。使我们明白,校本课程开发的立足点,在于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标准不是一部分学生而是几乎所有选修此课程的学生都能达到的规定和要求。另外,课程实施中现实的和可达到的最低标准会有较大差异,因此,课程标准必须兼顾统一性与灵活性,为教师开展教学留出空间和余地。</h3> <h3>下午的分组交流时间,由各学校校本课程负责人就本校的工作部署做了展示汇报。由重庆师范大学的廖辉教授从校本课程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式以及课程的目标定位等方面做出点评。廖教授指出,教学不应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和预设的目标。衡量学校课程建设品质的三个核心标准,都应指向:第一,是否将课程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第二,是否能够在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校课程框架之间建立实质性的联结;第三,是否能够保证每一门课程的质量,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h3> <h3>从本次校本课程建设推进的培训学习中使我认识到,课程的开发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系列,从小创意到大课程,创造的过程无疑是辛苦的。首先,课程开发需要教师专业理性的认知。课程开发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的挑战,思考、应对这些新事物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其次,课程开发需要专业知识的拓展和重构,这其中既有量的积累,更有质的深化,更是教师与学生成长的共同体,在课程开发的路上,与学生一路徜徉。</h3><h3>2019年12月27日<br></h3>

课程

校本

学生

建设

课程标准

学校

素养

开发

实验区

核心